宁化人用作碧茶与擂茶的这些草,你认全

细叶青青克食碗

写雷勒呵擂

擂雷勒呵pàng

pàng来食雷北胃月

用宁化话读下来

你才算是正宗的宁化人

hiahiahia......

"一碗情深"耳熟能详

当你

吃到,讲起,想起

是不是如数家珍

一起来"围观"

宁化擂茶与"碧茶"的各种"青草"吧!

???

细叶克食碗

细叶

大叶

干叶

宁化话"细叶克食碗,太叶克食碗"。

蚶壳草为伞形科积雪草,属积雪草。别名称为乞食碗、崩大碗、落得打、积雪草、大叶金钱草、缺碗筷草、马蹄草、铜钱草。

蚶壳草味甘、微辛、苦,性凉,无毒。匍匐草生长于田埂、村旁、路旁、沟边、草地、阴湿地。

内服清湿热、解毒利尿、解暑疏风、行气消肿。外用去痒、止血。入肠胃经。干、鲜皆可食用。

在宁化,逢家里人轻微火热、咽痛,家中长辈则会采摘新鲜的细叶乞食碗擂汁水或将干的乞食碗煮一碗"碧茶",令其服下,以消炎去火。

细叶青青

宁化话"细叶青青“。

天胡荽(读音:tiānhúsuī)多年生草本,有气味。茎细长而匍匐,平铺地上成片,节上生根。

叶片膜质至草质,圆形或肾圆形,基部心形,两耳有时相接,不分裂或5-7裂,裂片阔倒卵形,边缘有钝齿,表面光滑,背面脉上疏被粗伏毛。果实略呈心形,成熟时有紫色斑点。花果期4-9月。

通常生长在湿润的草地、河沟边、林下。全草入药,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瘀伤。

宁化人通常认为细叶青青的属性比细叶乞食碗更凉,煮擂茶的时候会采一些些掺入而已。

臭栀

宁化话"臭栀"。

鱼腥草,别名狗心草、折耳根狗点耳。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可晒干。

折耳根

鱼腥草,茎呈扁圆柱形,扭曲;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

凉拌折耳根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干、鲜皆可食用。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在宁化,有人会将晒干的鱼腥草煮汤药,然后用汤药煮鸭蛋一起服食,以袪火气。

差亭草

宁化话"差亭草"。

平车前,俗称车前草。直根长,具多数侧根,多少肉质。根茎短。叶基生呈莲座状,平卧、斜展或直立。花序梗有纵条纹,疏生白色短柔毛;穗状花序细圆柱状。花期5-7月,果期7-9月。生于草地、河滩、沟边、草甸、田间及路旁。

平车前草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幼株可食用。干、鲜皆可食用。

有些人会将它晒干后制作成一块块的"亭茶饼",用于敷治脚趾间溃烂或脚癣(

尤其是穿雨鞋憋的时间较久的时候,脚趾间容易因湿气而发炎)。

老鼠艾

宁化话"老鼠艾,艾叶"

艾草,别名:萧茅、遏草、香艾、蕲艾艾蒿、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

叶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端午时节,宁化农家有挂艾草的习俗,夏天还会用艾叶香熏以驱散蚊虫,或是给小盆友洗澡,防蚊虫叮咬。

或者直接将干艾草取来泡脚、泡澡。产妇月子期间跟幼儿也会多用艾草洗澡以散淤及袪湿寒气。干、鲜皆可食用,是民间"碧茶"的良方。

蛤蟆亭者

宁化话"蛤蟆亭者"

小叶海金沙,学名蛤蟆藤,为攀援草本,长1~4米。根茎细而匍匐,被细柔毛。茎细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

藤含氨基酸、糖类、黄酮甙和酚类。叶中含黄酮类。甘,寒。归膀胱、小肠经。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带下,小便不利,肾炎水肿,湿热黄疸,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烫伤,丹毒。

小时候上山砍柴,不小心划伤手指,会寻来蛤蟆藤的粗藤,把它里面这种黄黄的粉倒出来,敷在伤口止血。

益母草

益母草,别名称坤草、九重楼、云母草、森蒂,夏季开花。其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熬膏用。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

白花

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红花

益母草可全草入药,有利尿消肿、收缩子宫作用的作用,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病的要药。

宁化产妇月子期间或调理月经时,会将干益母草煮水与红糖一起服食。干、鲜皆可食用。

野菊花

野菊花,别名野黄菊花、苦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花头状花序的外形与菊花相似,呈类球形。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性苦、味辛,微寒。

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野生于山坡草地、田边、路旁等野生地带。以色黄无梗、完整、苦辛、花未全开者为佳。

野菊花性微寒,具疏散风热、消肿解毒。能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

香草者

宁化话"香草者"

罗勒,别名九层塔、金不换、圣约瑟夫草、甜罗勒、兰香,为药食两用芳香植物,味似茴香,全株小巧,叶色翠绿,花色鲜艳,芳香四溢。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耐干旱,不耐涝,在热和干燥的环境下生长得最好。具有强大、刺激、香的气味。

有些稍加修剪即成美丽的盆景,可盆栽观赏。

有疏风行气,化湿消食、活血、解毒之功能。用于外感头痛、食胀气滞、脘痛、泄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皮肤湿疮、瘾疹痛痒等症的治疗。

罗勒煮粉干,或是在擂茶快要起锅时与葱、芹菜放进滚一滚,飘香四溢。

搬心菜

宁化话"搬心菜"

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根生叶丛生,羽状深裂,稀全缘,上部裂片三角形;茎生叶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顶部几成线形,基部成耳状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或近于全缘,叶两面生有单一或分枝的细柔毛,边缘疏生白色长睫毛。

味辛甘,凉平,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内服外敷。

小时候,听到过一句话叫:"搬心菜,婆婆的尿桶盖.....",至今也没明白是什么梗~

太叶破火

宁化话"太叶破火"

大叶薄荷,紫苏,别名桂荏、赤苏、白苏、香苏。紫苏叶具特异芳香,有杀菌防腐和解蟹毒的作用。野生紫苏,生于高山、草甸、林下、林缘、河边或山坡荒地,可供药用及食用。

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叶为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毒作用,治感冒,因鱼蟹中毒之腹痛呕吐者有卓效;梗有平气安胎之功;子能镇咳、祛痰、平喘、发散精神之沉闷。

闲暇时

带上小伙伴,提上竹篮与"7"字钩

飞奔于

山坡,田埂或是自家的菜园子

去挖掘这些"珍稀"

煮一碗擂茶犒劳一下自己!

开篇土话译普通话

细叶青青乞食碗

洗了拿去擂

擂了拿去蒸

蒸了吃完不上火

文字编辑|吴语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作所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jb/8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