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年-年),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年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创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书法组织--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玉如)”之说。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以下”。沈尹默的理论著作有《谈书法》、《书法论》和《二王法书管窥》等。
沈尹默书欧阳修诗句书法作品两幅
1、行书《欧阳修诗话单片》纸本
聖俞、子美齊名于一時,而二家詩體特異。子美筆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聖俞覃思精微,以深遠閑淡為意。各極其長,雖善論者不能優劣也。余嘗于《水穀夜行》詩略道其一二雲:“子美氣尤雄,萬竅號一噫,有時肆顛狂,醉墨灑滂霈。譬如千里馬,已發不可殺。盈前盡珠璣,一一難柬汰。梅翁事清切,石齒漱寒瀨。作詩三十年,視我猶後輩。文辭愈精新,心意雖老大。有如妖韶女,老自有餘態。近詩尤古硬,咀嚼苦難嘬。又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蘇豪以氣轢,舉世徒驚駭。梅窮獨我知,古貨今難賣。”語雖非工,謂粗得其仿佛,然不能優劣之也。
2、沈尹默行书欧阳修宝剑诗轴
沈尹默书法八言对联,21Xcm
沈尹默书法题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浙江省博物馆藏。
后学韩对书法题字:富春一角
沈尹默行书作品欣赏《杂诗四首》,66×30.5cm
沈尹默细笔楷书书法大作《南通朱铭山先生暨德配袁夫人七十寿序》,前大总统府秘书长章士钊撰,前北平大学校校长、前监察委员吴兴沈尹默书。此作以沈尹默最拿手的细笔楷书书写,是沈尹默现存尺幅最大的书法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作品书写于年,是当时学界、政界联合送给南通朱铭山的贺寿序言,最后四条中的落款,沈尹默书写了邵力子、胡适等一百多位名人名家的名字,几乎涉及了当时学界、政界的“半壁江山”。
沈尹默行书欣赏《东坡居士诗》
沈尹默行草书法欣赏《沈尹默论书诗墨迹》上海书店版,李天马先生集稿图片48张。
沈尹默七绝诗册
沈尹默楷书欣赏《书晋王右军题笔阵图后》,秋明楷书书法图片25张。
沈尹默书行书临范册页,秋明书法图片14张.
沈尹默行书欣赏《与豫卿夜话因赠》,论书诗图片5张。
豫卿誉我字,可当名迹看。长留一卷诗,百年谁能断?纸素非坚牢,时尚易昏旦。光光晋武迹,宋贤犹得见。知微敢收,元长遂莫辨。就令尊王书,毋乃爱轻蒨?传与不传同,右军无真面。寂寞身后事,真赏实亦幻。点染四十年,真欲弃笔研。君家蔡诗贴,堪为希世玩。古今几名品,唯此得所眷。不出倘不能,愿君慎流传。与豫卿夜话因赠。
沈尹默小楷书法欣赏《秋明室杂诗》,五十九首于年6月,楷书图片17张,只整理一幅封面。
沈尹默书法作品欣赏临《兰亭序》三种
沈尹默行书作品欣赏《毛泽东沁园春词卷》,纸本30.4*厘米,年书于上海,书法长卷图片8张
沈尹默书法《二王法书管窥》,其中内容省略了
沈尹默书法字帖《景宁杂诗》,此诗作者镇海金磷叟,系晚清地方行政小县令,诗中多描写农村光景,风土人情,词藻清新易解。沈老书此时年六十六岁,正力到大成,精气弥满,随手挥洒,是为自然入妙之作。
释文:澹静庐诗剩
山居三首碧岫一弯水一渠,荆扉竹屋好幽居。松风谡谡送清响,明月小桥人钓鱼。
吾爱吾庐傍翠微,松花历乱柳花飞。女郎约伴采茶去,一路野风开蔷薇。
首夏清和雨乍晴,山妆浓艳水流清。脱巾闲坐林边石,好鸟时闻三两声。
野寺破屋荒凉三五椽,一僧头白话门前。寺无积产生机拙,脱却袈裟自种田。
丁丑除夕
六街人语正喧哗,我为家贫债未赊。闲与荆妻无一事,手持湘管赋梅花。
过严滩汉室江山付水流,云台胜迹亦荒丘。今朝俯仰严滩上,独觉清风万古留。
嵊县晓发落落晨星澹澹风,披衣人坐筍舆中。万峰岚翠征衫扑,千缕炊烟晓树笼。境僻有花尤雅艳,林深无雨亦溟濛。行行行到最高处,一片朝霞捧日红。
方岩一朵芙蓉矗碧空,巍巍庙貌坐胡公。瓣香远历千山路,炬蜡凉飘八月风。高髻村妪携印牒,短衫浪子袖烟筒。笑余此日岩边过,也吃清斋野店中。
重过桃花岭借问桃花开未开,扶节岭上少徘徊。旧居停倚山楼笑,说道刘郎今又来。
过处州括州山色郁苍苍,天造雄图镇一方。出峡水声逢石吼,横空山气扑衣凉。疏林绕郭秋容老,古堞依岩夕照黄。断碣残碑留意读,尚余秦汉好文章。
书斋即事白云红(树)桕绕幽居,晓起推窗静读书。竹径晴烘冬日暖,梅林寒锁晚花癯。倦支欹枕听山鸟,闲拾余餐饲沼鱼。扫却俗尘都不管,翘然物外遂吾初。
寓括州游南明山消受黍醪苜蓿餐,闲行到此一凭栏。当窗飞瀑晴疑雨,满院修篁暑亦寒。树抱冬心霜后见,草含生意静中看。晚来月出东山上,客路衣襟更觉单。
过青田怀太鹤山人黄鹤一飞去,青山千古存。先生留著作,有客访儿孙。学朴功名淡,风清撰述尊。有怀思就正,布鼓过雷门。
旅馆题壁二首萧萧四壁且留题,此去同人莫谩诋。一片荒山无竹实,凤凰憔悴不堪栖。
一官匏繫七年余,检点归装自笑予。无鹤无琴何所有?一船明月一箱书。
自题小像四首天空地阔我纤尘,眴息流光六十春。有志未成人已老,自惭自愤自悲吟。
脱巾露顶懒修容,夷隘还兼惠不恭。一种疏狂穷厄态,世人谁与老夫同?
剧怜鬓发早苍苍,颊里眉间亦渐霜。徒抱雄心犹未已,中庭独立每徬徨。
身无长物手无柯,况际时艰更奈何?且守儒家真面目,闲来抱膝兴来歌。
甲寅除夕手持壶觞饯岁除,日驰月骤不居诸。一筐蔬菜充珍馔,数点梅花开敝庐。自顾老身甘冷淡,肯邀春气再吹嘘?何年陡醒风尘梦,完我清光还太虚。
景宁杂诗青山罗列若城环,不见环城只见山。行到偶然山断处,城门虽设未曾关。
山上多栽杉与松,绿荫叠叠复重重。游人行向林间过,时觉山前雨意浓。
略见平沙便作田,一锄烟雨碧溪边。高畴无旱低无潦,万口齐呼大有年。
县官有署傍山坡,一曲清溪门外拖。政简刑清民意朴,讼庭寂寂落花多。
山椒卜地建黉宫,歌咏先王雅与风。释奠仲丁昭大典,子衿齐集鼓逢逢。
为虑岩疆伏莽深,特教武弁镇山城。舆薪杯水成何用?仅有防兵十一名。
鸦峰顶上景清奇,书院经营此最宜。肄业士多三舍满,得无增给诵弦资?
镇海金磷叟先生著有澹静庐诗集四卷,乱后散佚。兹其哲嗣雪塍湘岫昆玉从旧箧中检得遗稿若干首。手录属书一过,景宁杂诗,以纸无余幅,未全录。尹默。
景宁杂诗补书
此间谁是众人钦?第一看来在子衿。考贡若成恩拔岁,一时声价媲词林。
大力磴石百钧弓,民俗由来重武风。乡榜近年多获隽,连添两位解元公。
深山夜半忽鸣锣,疑是乡村剧盗过。讵料病家延道士,持刀明火逐妖魔。
县署前称热闹区,数椽列肆杂民居。小人近市持筐过,只见葱蔬不见鱼。
朝来柴担(满)村墟,谁说薪赀桂样如。米饭人家尤罕见,半资苞彀半山薯。
日中无市可经营,鸡凤鱼龙素著名。原注:鱼唯年底有之,鸡亦甚贵。今日肉铺新豕宰,沿街招买大钲鸣。原注:间数日宰一豕,又鸣锣招买。数家烟火自成村,累石高墙白板门。
民俗除将耕耨外,一年生计在鸡豚。秫酒花猪堂上陈,陈朱两族缔婚姻。
钗荆裙布箱笼好,嫁女风规尚朴醇。迎娶新娘礼甚便,竹舆挂彩两人肩。
日陈肴酒二三席,分宴宾朋四五天。丧事人家最可哀,纸幡草席薄棺材。
每逢长至节相近,入骨磁瓶土葬来。每届春秋助祭来,大家祠宇一齐开。
子孙受胙纷纷集,首座巍然推秀才。原注:各家祠堂皆推秀才主祭
高蟠鸠结异恒人,短短衣衫不蔽身。赤脚蓬头麻布服,终年作苦是畲民。
原注:寒冬亦服麻布,不御棉衣。畲读作茶。山中另有一种人,面上微有毛。长年服夏布,髻作鸠形。窟处山中,谓之畲民。此邦土物向来稀,略产香菇品不低。更有茯苓兼白术,盛名流播浙东西。
惠明山上惠明茶,未届清明已发芽。活火清泉亲手煮,色香兼味尽堪夸。
碧山深处茁兰芽,春日芬芳品足夸。一箭数花名蕙草,每逢秋夏发奇葩。
一种奇蛇药品珍,头生双角体生鳞。时当子午方开眼,除却斯时眼不明。
大西门外一高墩,尚有浮丘古迹存。道是当年垂钓处,今朝风雨冷荒村。
右景宁杂诗补书竟。戊子岁。日长至于沪上寓斋。 尹默。
沈尹默行书《张廉卿先生草稿跋》,于年读到张裕钊(廉卿)一篇草稿后,针对该稿所记执笔法而作《执笔五字法》,并连同所撰《张廉卿先生草稿跋》写成手卷。该跋文书法极精妙。
沈尹默行书《张廉卿先生草稿跋》续,于年因李天马先生求索,对《执笔五字法》又补写一段跋语,对前跋(《张廉卿先生草稿跋》)有所订正。两跋相较,时过二十年,其书风已有很大变化,更加率意老到,得心应手。
沈尹默书法作品网络大展示高清晰作品图片90幅
《澹静庐诗剩》
备注:沈老作品不止这些内容,有些字体雷同所以只精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