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百科丨丹参的功效作用及相关信息

刘文斌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05691.html

“丹参,中药名。别名:郄蝉草、赤参、木羊乳、逐马、奔马草、山参、紫丹参、红根、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红参、精选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大红袍、蜜罐头、血参根、朵朵花根、蜂糖罐、红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风湿痹证,疮痈肿毒,热病烦躁神昏,心悸失眠。”

性味归经

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01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主治

1、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本草纲目》谓其“能破宿血,补新血。”《妇科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临床常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及产后瘀滞腹痛。因其性偏寒凉,对血热瘀滞之证尤为相宜。

2、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风湿痹证:本品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

3、疮痈肿毒:本品性寒,既能凉血活血,又能清热消痈。

4、热病烦躁神昏,心悸失眠:本品入心经,既可清热凉血,又可除烦安神,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不良反应

1、临床若丹参用量过大,或应用不当,及过敏体质病人使用,易致中毒。

2、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咽干燥、恶心呕吐、胃痛、食欲减少等。若引起过敏反应,则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

3、毒副反应出现后,立即停用丹参,并口服胃舒平、普鲁本辛等,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给予止血剂、维生素、大黄粉或三七粉等。发生过敏时,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过敏药。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反藜芦。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氢氧化铝、细胞色素C注射液配伍,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2)丹参能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不宜与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合用。

(3)丹参与抗酸药同用,可以产生螯合物,从而降低丹参的生物利用度,影响疗效。

(4)丹参不宜与阿托品同用,阿托品可以阻断丹参的降压作用。

(5)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混合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导致二者作用的减退或消失。

(6)与西药抗凝药、镇静药、麻醉药等配伍应用时须减小剂量。

3、饮食禁忌:忌醋、酸性食物。

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在丹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宜停药,并可口服胃舒平、普鲁苯辛等药,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个别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患者在服用大剂量丹参后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停用丹参,并给予止血剂、维生素等。丹参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皮疹、寻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过敏药,同时用中药生脉散加减调理。

副作用

(1)丹参片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中成药。主要用于心绞痛、高血压、颈椎病以及胸中憋闷等病症。而且其药效可靠、丹参片的副作用小。但是也不能吃的过于频繁。因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片可能引起血钾含量降低,产生低血钾症。

(2)其实不仅仅是丹参片,任何一种药,最好都不要经常服用。是药三分毒嘛。长期服用丹参片,尤其是对老年患者,一旦发生低钾症,对心脏、肌肉、中枢神经、消化及酸碱平衡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3)因此在服用丹参片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吃些含钾量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汁、黄豆、花生、蘑菇、土豆等。

(4)需和丹参分开服用和使用的药物(配伍禁忌)

(5)心得安:其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会产生混浊,从而影响两种药物的药效。

(6)阿托品:可加快心率。与丹参合用时,阿托品能阻断丹参所具有的降低血压效应,从而减轻丹参的药效。

(7)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混合后,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两药效力均下降,溶液混浊。

(8)维生素K:维生素K具有止血作用,而丹参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两者作用相反。

(9)维生素B6、B1:丹参片所含的活性物质与维生素B6或B1合用时,可产生沉淀,降低药物疗效。临床禁止配伍使用。

(10)钙剂:氯化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钙剂与丹参合用时,可结合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不易被吸收。

丹参不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

(1)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已被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本药物。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则有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甚至出血。

(2)丹参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血黏稠度的作用。将丹参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就不太合适了,这相当于加大了阿司匹林的药物剂量,容易导致出血。

(3)服用华法林抗凝血的患者也应当小心,同时服用丹参也可能会导致出血。

丹参具有活血散淤、消肿止血、消炎止痛、调经止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状况、降低血压、安神静心、降血糖和抗菌等功效,对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血行不畅、跌打损伤、疮疡肿痛、心烦失眠、心绞痛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近代的医学实验证明,丹参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度及调节内外凝血系统的功能,是一种安全又可靠的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的天然中药。

注意事项

妇女月经过多及无瘀血者禁服;孕妇慎服;反藜芦。

化学成分

主含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酮Ⅲ、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紫丹参甲素、紫丹参乙素、丹参新酮、丹参醇I、丹参醇Ⅱ、丹参醇Ⅲ、丹参酚、丹参醛等。水溶性成分主要含有丹参素,丹参酸甲、乙、丙,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等。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加速心肌缺血或损伤的恢复,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能提高耐缺氧能力,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2、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凝血,激活纤溶酶,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黏附性,对抗血栓形成。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丹参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有镇静、镇痛、催眠、抗惊厥作用。

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丹参对放射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抗肺纤维化。

5、对肝胆系统的影响:丹参能保护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6、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丹参能保护胃黏膜、抗胃溃疡。

7、对代谢系统的影响:丹参能降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8、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丹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人型结核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真菌铁锈色毛发癣菌、红色毛发癣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9、此外,丹参尚有抗炎、抗过敏、抗肿瘤、保护肾功能、改善免疫功能、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

毒理作用

丹参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48小时内,43g/kg组未见动物死亡,而64g/kg组10只动物死亡2只。丹参水提乙醇溶解部分,小鼠一次腹腔注射的LD50为80.5±3.1g(生药)/kg,丹参或复方丹参注射液的LD50为36.7±3.8g(生药)/kg;家兔每日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2.4g/kg,连续14日,未见中毒性反应,动物血象、肝肾功能和体重等均无异常改变,实质性脏器除明显充血外,亦未见特殊变化。另外,小鼠每日灌胃2%丹参酮混悬溶液0.5ml,连续14日,大鼠每日灌胃2.5ml,连续10日,也未见毒性反应。

相关论述

1、《日华子本草》:“养血定志,通理关节,治冷热劳,骨节烦痛,四肢不遂;排胀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郁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病烦闷。”

2、《本草便读》:“丹参,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善疗风而散结,性平和而走血,……味甘苦以调经,不过专通营分。丹参虽有参名,但补血之力不足,活血之力有余,为调理血分之首药。其所以疗风痹去结积者,亦血行风自灭,血行则积自行耳。”

02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血热瘀滞之证,配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如宁坤至宝丹(《卫生鸿宝》)。

2、治寒凝血滞者,配吴茱萸、肉桂等。

3、治血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脘腹疼痛,配伍砂仁、檀香,如丹参饮(《医学金针》)。

4、治癥瘕积聚,可配伍三棱、莪术、鳖甲等。

5、治跌打损伤,肢体瘀血作痛,常与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如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6、治风湿痹证,可配伍防风、秦艽等祛风除湿药。

7、治热毒瘀阻引起的疮痈肿毒,常配伍清热解毒药。

8、治乳痈初起,可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如消乳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9、治热病邪入心营之烦躁不寐,甚或神昏,可配伍生地、玄参、黄连、竹叶等。

10、治血不养心之失眠、心悸,常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相关配伍

1、丹参配桂枝:丹参善活血化瘀;桂枝善助阳通脉。两药伍用,共奏温阳活血,通脉止痛之功。适用于心阳不振,瘀血痹阻之胸痛,心悸等。

2、丹参配葛根:丹参功善活血化瘀,能祛瘀生新;葛根轻扬升发,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两药伍用,相辅相成,活血化瘀,生津通脉力增强。适用于阴虚消渴兼有瘀血证者。

3、丹参配瓜蒌:丹参活血凉血,消肿定痛,长于清血分之热以化瘀;瓜蒌清热化痰,散结消痈,长于清气分之热以化痰。两药伍用,气血同治,清热活血消肿的功效显著。适用于热毒壅滞所致的乳痈疮疡,红肿疼痛等。

4、丹参配砂仁:丹参长于活血化瘀;砂仁长于行气畅中。两药伍用,调气化瘀止痛功效显著。适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胃脘疼痛,胸痹心痛。

5、丹参配人参:丹参活血化瘀,兼能养血;人参大补元气,能补气生血。两药伍用既能养血活血,又能补气生血,使气血相生。适用于气虚血瘀之心悸、胸闷、胸痛或月经不调等。

鉴别用药

1、生丹参与酒丹参:生丹参祛瘀止痛、清心安神之力较强,并能活血通经,因其性偏寒凉,故多用于血热瘀滞所致的疮痈、产后瘀滞疼痛、闭经腹痛、心腹疼痛及肢体疼痛酒制后,缓和寒凉之性,可增强活血祛瘀、调经止痛之功,多用于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下,心胸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等。

2、丹参与玄参:两药均以参命名,性皆寒凉,均具有清热之功,均可用治热证。然丹参功擅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主治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血瘀之心胸脘腹疼痛,癥瘕积聚,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疡痈肿,热病烦躁昏迷,杂病心悸失眠等。玄参功擅清热凉血,滋阴解毒,主治温毒发斑,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肿疮毒等。

3、丹参与川芎:两药均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之功,均可用治瘀血阻滞所致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等。然丹参既能活血,又能凉血,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川芎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气滞血瘀者尤为适宜。

4、丹参与郁金:两药均为寒性的活血祛瘀药,均可用治瘀血证及神志异常。然丹参长于活血祛瘀,且以通为补,能养血安神,血热瘀滞及血虚神志不安常用。郁金长于活血行气,且能凉血清心,气滞血瘀及热闭心窍所致的神志不清常用。

5、丹参与当归:两药均具有活血祛瘀之功,均可用治瘀血证及风湿痹痛。然丹参性微寒,血热瘀滞者及风湿热痹而有瘀血者多用。当归性偏温,血虚挟瘀者及风寒湿痹而有瘀血者多用。

相关药品

复方丹参滴丸(颗粒、片)、保心片、丹田降脂丸、通脉颗粒、脑震宁颗粒。

相关方剂

丹参散(《妇人良方大全》)、丹参饮(《时方歌括》)、消乳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药膳食疗

温经丹参茶:

1、功效:具有补气养血、温经活血的功效,对有月经不调症状的女性很有帮助。

2、原材料:丹参15克,红糖适量,水毫升。

3、做法:丹参略洗净,将其放入煮锅中,加水煎煮。煎煮至剩下约毫升的水量时,将丹参捞除,再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适量的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4、用法:随意饮用,但火旺出血者不宜服用。

03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润透,切成厚片,晒干。

立冬过后挖采。丹参根条很脆,入土又深,挖采时容易折断,故应选用挖锄把周围泥土刨松,然后小心挖起。不要用水洗,立即在太阳下约晒去1/3的水分,再用竹撬刮去根上附着的泥土,然后用细篾丝将丹参拴好,挂在当风的地方晾至8成干(太阳晒也可以),用手将分散的丹参捆成一束,堆放一处。约10天后,摊开晒干,并用火烧去根上的须根,用刷子刷净,然后再堆成一个圆圈,外面用席圈好,中间放一瓦钵,内燃硫黄(50千克丹参用硫黄0.5千克)熏炕,经熏炕后不易生虫发霉,便于保管。每平方米收干丹参~千克。

炮制方法

1、丹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酒丹参:取丹参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丹参kg,用黄酒10kg。

3、炒丹参:取丹参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紫褐色,有焦斑,取出放凉。

4、猪血丹参:取丹参片,用猪心血、黄酒拌匀并吸尽,干燥。每丹参10kg,用猪心血2kg,黄酒1kg。

5、鳖血丹参:取丹参片,用鳖血、黄酒拌匀并吸尽,干燥。每丹参10kg,用鳖血、黄酒各1kg。

6、醋丹参:取丹参片,用醋拌匀,微润,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丹参kg,用米醋10kg。

7、米丹参:先用水湿锅,将米撒入锅内,加热至冒烟时,投入丹参片,用文火炒至深紫色,取出,筛去米,放凉。每丹参kg,用米20kg。

8、丹参炭:取丹参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古代炮制

唐代有“熬令紫色”(《千金》)的炮制方法。宋代有微炙、炒令黑色(《总录》)、焙制(《宝产》)等方法。明代增加了酒洗(《人门》)、酒浸(《原始》)、酒炒(《辨义》)等法。清代又增加了猪心血拌炒(《害利》)、酒蒸(《笔花》)等的炮制方法。

总结

丹参古今炮制方法大致相同,基本上以生品和酒制品为主,酒制工艺包括酒洗、洒浸、酒炒、酒蒸等工艺。古代亦曾用过焙、炒、炙等炮制方法。丹参酒制能缓和其寒凉之性,增强活血祛瘀、调经之功。酒制丹参的临床应用历来颇为广泛,其疗效亦十分显著。丹参中有二类活性成分,一类是酯溶性成分,如丹参酮类、丹参内酯等;另一类为水溶性成分,如丹参素、丹参酸类,二者均有较强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炮制对丹参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影响,据报道,酒制后水溶性酸酚类成分的含量显著提高,从而使该药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发挥积极作用。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酒丹参、醋丹参密闭,置阴凉干燥处。猪血丹参、鳖血丹参置石灰甏内。丹参炭散热防复燃。

04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粉末红棕色。石细胞类圆形、类三角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也有延长呈纤维状,边缘不平整,直径14-70μm,长可达μm,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内含黄棕色物。木纤维多为纤维管胞,长梭形,末端斜尖或钝圆,直径12-27μm,具缘纹孔点状,纹孔斜裂缝状或十字形,孔沟稀疏。网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1-6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丹酚酸B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分别含0.5mg和1.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三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6:4:8:1:4)为展开剂,展开,展至约4cm,取出,晾干,再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展至约8cm,取出,晾干,分别在日光及紫外光灯(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历史考证

丹参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吴普本草》云:“茎华小,方如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治心腹痛。”《本草经集注》云:“今近道处处有。茎方,有毛,紫花。”《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叶似紫苏,有细毛。花紫亦似苏花。根赤,大者如指,长尺余,一苗数根。”《本草图经》曰:“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隋州亦有之。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本草纲目》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丹参相符。

形态鉴定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35~80cm,多分枝。根圆柱形,肉质,外面砖红色,内部乳白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叶柄长1.3~7.5cm;小叶3~7片,长1.5~8cm,宽1~4cm,顶生小叶较大,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斜圆形,边缘具圆齿,两面疏被柔毛,下面较密。轮伞花序6至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密被腺毛和长柔毛;苞片披针形,全缘;花萼钟形,带紫色,先端二唇形,萼筒喉部密被白色柔毛;花冠紫蓝色,二唇形,长2~2.7cm,上唇镰刀状,向上竖立,先端微缺,下唇短于上唇,3裂,冠筒外伸,内有毛环;能育雄蕊2,着生于下唇的中下部,药隔长17~20mm,上臂药能育,2下臂的药室不育且连合。小坚果4,椭圆形。花期5~9月,花后见果。

性状鉴定

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1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红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理化鉴定

1.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煎煮15~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黏稠状,放冷后,加乙醇3~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条上,干后,置紫外光灯(nm)下观察,显亮蓝灰色荧光。将此纸条悬挂在氨水瓶中(不接触液面),20分钟后取出,置紫外光灯(nm)下观察,显淡亮蓝绿色荧光。

2.取上项下的滤液0.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显污绿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置具塞试管中,振摇,放置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丹参酮Ⅱ。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一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暗红色斑点。

饮片性状

1、丹参:为类圆形的厚片,表面红黄色或黄棕色,见有散在的白色筋脉点,中心略黄。周边外皮暗红棕色气微,味微苦、涩。

2、酒丹参:形如丹参,表面黄褐色,略具酒香气。

3、炒丹参:形如丹参,表面紫褐色,有焦斑。

4、猪血丹参:形如丹参,有猪血腥气。

5、鳖血丹参:形如丹参,有鳖血腥气。

6、醋丹参:形如丹参,具米醋酸味。

7、米丹参:形如丹参,表面深紫色。

8、丹参炭:形如丹参,呈焦黑色。

05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柔毛。根圆柱形,砖红色。茎直立,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顶端小叶较大,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钝,基部宽楔形或斜圆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被柔毛。轮伞花序有花6朵至多朵,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密被腺毛和长柔毛;小苞片披针形,被腺毛;花萼钟状,先端二唇形,萼筒喉部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蓝紫色,二唇形,上唇直立,略呈镰刀状,先端微裂,下唇较上唇短,先端3裂,中央裂片较两侧裂片长大,又作浅2裂;发育雄蕊2枚,伸出花冠管外盖于上唇之下,花丝比药隔短,2下臂的药室不育,顶端联合;花柱较雄蕊长,柱头2裂。小坚果长圆形,熟时暗棕色或黑色,包于宿萼。花期5~8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河北、山西、辽宁、华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道地产区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m的山坡、林下草地或沟边。

生长见习

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适应性强。以地势向阳,土层深厚,中等肥力,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分根

作种栽培的丹参一般都留在地里,栽种时随挖随栽。选择茎部直径0.3厘米左右,粗壮色红,无病虫害的一年生侧根于4月栽种,也可以10月收获时选种栽植。按行距30厘米-45厘米和株距25厘米-30厘米穴栽,穴深3厘米-4厘米。每亩施猪粪尿0千克-0千克。栽时将选好的根条折成4厘米-6厘米的根段,边折边栽。根条直立,每穴栽1段-2段。栽后随即覆土,一般覆土厚度为1.5厘米左右。生产实践证明,用根的头尾做种栽培出苗早,用中段做种栽培出苗迟,因此要分别栽种,以便于田间管理。木质化的老根作种栽培,则萌发力差,产量低,不宜采用。分根繁殖要注意防冻,可盖稻草保暖。

扦插

于6月-7月进行扦插繁殖。取丹参地上茎,剪成10厘米一15厘米的小段,剪除下部叶片剪去1/2,随剪随插。在已做好的畦上,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开浅沟,然后将插条顺沟斜插,插条埋入土中6厘米。扦插后要浇水并遮阴。待再生根长至3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植于大田。也可以将代根的枝条直接栽种,注意浇水,也能成活。

种子

(1)育苗后移植。北方地区于4月份进行条播,播种后覆土0.3厘米,播后浇水,加盖塑料薄膜,保持土壤湿润,约15天左右出苗;覆土厚度以盖住种子为宜,播后盖草保湿,9月份移植于大田。

(2)直播。北方地区于4月中旬播种,可采用条播或穴播。穴播行株距同分根繁殖,每穴播种子5粒-10粒。条播保持沟深1厘米左右,覆土0.6厘米-1厘米,亩播种量0.5千克左右.如遇干旱,则播种前应先浇透水再播种。播后半个月左右出苗,苗高6厘米进时行间苗定苗。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须栽培于地势向阳,排水便利的黄色夹沙泥土,土层深厚,以便根部伸长发育。前作物是红薯,挖红薯后最好即将土地犁20~23厘米深,使下层土壤经过风吹日晒,增加肥力,减少虫害。到春天下种前再犁一道,把土壤耙得很细,做成厢子,挖窝下种,稀密根据土质肥瘦而定。

采收6月以后成熟的种子,陈种子不宜采用。可随采随播或秋季9月播种,北方多为春播,在3-4月条播或点播,行株距(25-40)cm×(20-30)cm,每1h㎡播种量约7.5kg。

2、分根繁殖:南方各地多在2-3月,随挖随栽(华北在3-4月),种根应选中上段萌芽力强的部分,直径0.7-1cm,健壮、无病虫、皮色红的一年生根为好,不能用老根、细根作种,选好的根条掰成约5cm节段,按行株距各25-30cm开穴,深5-7cm,每穴放入根条1-2段,边掰边栽,覆土约3cm。每1h㎡用种根-kg。

栽培管理

1、追肥除草:到4月初苗子出土7厘米时,第1次追肥,每平方米施清粪水0千克,用竹撬在窝中撬个洞,将粪施下,用土盖好。第2次追肥在6月上旬开花时,每平方米施较浓的猪粪水0千克。每次追肥前行进1次中耕除草,以后发现地里有草,都应拔去。

2、病虫害防治:

(1)病害:高温多雨季节易发根腐病。受害植株根部发黑,地上部分枯萎。防治方法:病重地区忌连作,选地势干燥,排水良好地块种植;雨季注意排水;发病期用70%多菌灵0倍液浇灌。

(2)虫害:

①蚜虫:成若虫吸茎叶汁液,严重者造成茎叶发黄。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枯株落叶深埋或烧毁;发病期喷杀螟松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数次。

②银纹夜蛾:幼虫咬食叶片,夏、秋季发生。防治方法:在害虫幼龄期喷90%敌百虫原药倍液或50%磷胺乳油0倍液,每7天1次。

③棉铃虫:幼虫为害蕾、花、果,影响种子产量。防治方法:现蕾期开始喷洒磷胺乳油0倍或25%杀虫脒水剂倍液。

④蛴螬:以幼虫为害,咬断苗或吸食根,造成缺苗或根部空洞,为害严重。防治方法:施肥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温堆肥;灯光诱杀成虫;用5%锌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拌种。

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0倍液或75%锌硫磷乳油倍液浇灌;用氯丹乳油25g拌炒香的麦麸5千克,并加适量的水配成的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诱杀。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一般在幼苗开始出土时,进行检查,发现土壤板结或覆土较厚而影响出苗时,要及时将覆土扒开,促使出苗。生育期中耕除草3次,第1次于5月,当苗高10厘米一12厘米时进行,第2次于6月进行,第3次于8月进行。

(2)施肥,生育期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次一3次,每亩用腐熟粪肥0千克-0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15千克或饼肥25千克-50千克。

(3)排灌。雨季注意排水。出苗期及幼苗期如土壤干旱,要及时灌水或浇水。

(4)摘蕾。除留做种子的植株外,必须分次摘除花蕾,以利根部生长。

·汉方拾遗·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cf/6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