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武铃一种抒情美学的重构读肖水的小说诗集

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种抒情美学的重构:

读肖水的小说诗集《两日晴,郁达夫》

雷武铃/文

刊于《上海文化》年3月号

肖水的这些诗最明显的一点是其叙述的完整性。诗中有男女主人公,有时空环境,有情节,细节,各种叙述因素齐备,事件逻辑清晰,确定,毫无语义理解上的含混。因此被称为故事诗,小说诗。然后在涉及故事题材和类型的选取,故事情境上的设计和安排时,诗中蕴含的那种南方温润的唯美色彩、与人一生的命运(生死)相关的情爱的悲欢离合及其悲剧性后果的隐忍,有着明显的中国古典美学取向,具体地说,更接近古代中国词的传统,而不是诗的传统。这使得肖水的诗在当代诗中显得极为独特:绝大多数当代诗都是自有西方观念渊源的本土化努力(包括某种反向姿态)。他诗中常有的诸种叙述因素非常精彩的表现,他独特的古典美学取向,加上在如何截取故事的一节以小见大,这其中蕴含的艺术匠心,是肖水诗最引人注目之处。下面我想专门讨论一下肖水诗歌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美学取向。

首先,肖水这些以故事小说的叙述性框架来结构的诗,其意图和力量还是集中于抒情。那些叙述场景的布置,人物与情节路线的安排,所体现的艺术创造性,都是隐含不露的,似乎只是为了最后的抒情语句的华彩演奏。如这首《野风娱人》:

在戈壁公路上,跑了很久。前面,泥河冲垮桥洞,车不得不

涉水而行。他乘机捡了几个奇形怪状的石头。到达阳关,他偷偷

将它们塞进了墙缝。天上的云,毫无戒备,人间事如一刀纸

修长的毛边。他站在减弱的光线里,等月亮变白、昼与夜相连。

前面的叙述,他来到戈壁,桥洞冲垮,车涉水,捡石头,在阳关塞进墙缝,这些细节非常真实真切。结尾是两个描述性的语句:“天上的云,毫无戒备,人间事如一刀纸/修长的毛边。他站在减弱的光线里,等月亮变白、昼与夜相连。”这极为特别的强烈的抒情淹没了前面的全部叙述。这抒情的华彩语句,似乎是如约而至,让人震惊。诗中的这个他,来到那个地方,就是为了看见最后的抒情时刻;前面的叙述给出的这情境,似乎只是为最后的抒情语句提供真实的时空背景才有的。这里面是在叙事,但故事性很弱,诗中的人物,这个他,场景,似乎只是为了抒情而设定。这个他,只是天地间的一个符号,中国山水画中巨大空间里点缀的人影。叙述只是提供一种抒情空间,抒情背景。这是肖水这些小说诗的共同的特征。诗中所叙述故事,仿佛都是为了最后一句,非常空灵的最后一句总是脱离凡尘一般,从整个故事中飘飞远去。一种飘飞的抒情。如这些结尾的诗句:“机翼下的南岭,茫茫大雪,积在云端”(《忽忽不反》)。“有些光,在雪中,不会冷却”(《燕子冲》)。“餐桌铺开清丽的浅黄,轻柔的水声缓缓抬高着枝形的吊灯”(《大悦城》)。“他返回苏州,一路都是湖光,明亮的事物互相打量”(《宵来骑白马》)。这种叙述语句的抒情性美学追求,非常典型地体现在《天宁寺》:

还未登至塔顶,他就想去吻她。风很大,四面一片灰茫茫,

高楼将旧城区围成一个漏斗,而他们刚走过的木梯,仿佛一缕意念中

袅袅上升的青烟。后来,他们又绕着塔走了好几圈。天色渐暗,

望着被琉璃瓦层层推高的红色塔尖,他感觉自己和她都还留在里面。

这首诗中也有人物和行为:他和她,在高楼围绕的旧城区这么个地方,登塔绕塔,亲吻。但情节很弱,就像是舞台上的一个片段场景。这里面决定性的主角,不是这俩人,而是脱离他们飘飞的感觉,自有生命力的感觉:“他们刚走过的木梯,仿佛一缕意念中/袅袅上升的青烟”,“天色渐暗,/望着被琉璃瓦层层推高的红色塔尖,他感觉自己和她都还留在里面。”这种身心分离、强烈的意念飘飞于身体的感知之外、灵魂出窍,如此真切地在眼前空间演示,真是恍惚之至:看着自己的意念如一缕青烟升起,身体已下来,看着自己的感觉意念仍留在塔尖。这是庄子所谓的恍惚之境,佛教和民间传说也有此神秘之境。这座古塔安置在这里,这两个人在这里登塔绕塔接吻,好像只是为了这两个抒情语句提供一个链接起来的情境,一个可理解的出处。是这些诗句,超越在时空、人物和他们的动作之上的那种情绪感触,主导这首诗。当然这场戏的导演,这小说诗中隐藏的上帝,就是有着特别的美学信念的诗人肖水。

肖水秉承的是一种纯粹的抒情美学,完全属于陈世骧在世界文学的比较视野中专门提出来的中国诗歌抒情传统。这种美学,并不属于有一个终极顶点的形而上学体系,而是完全基于感官感受,时间中变幻不定的心的体验,属于领悟性的体验心学。这是一种感官性美学,感受性美学。个体生命就是其基础也是全部,生命是一个敏感的感觉接收器,接受生命个体经历的一切。只是感觉体验,感觉体验本身,没有终极的寄托。只有生命的饱满,然后自然消散,或轮回,或有显灵,偶然发生的神异事件。一切都在时间中发生,消失,时间美学。没有超出专横的时间之外的拯救,只有承受,只有存在,然后消失。没有上帝,没有永生,没有最终的胜利得救,只有沉浸在肉身的感觉中。它不会心不在焉,永远那么敏感细腻。感知本身就是美,就是意义。没有永恒,只有一个瞬间一个瞬间,无数个连续又断裂的感觉瞬间和瞬间感觉。随时间而在的感知,随时间的波浪起伏,既真实又虚幻。只有一身一生之感受。没有西方那种思想英雄,没有苦苦的沉思,以达成一种消除了所有矛盾的圆满思想,建成一座完美坚固的思想的圣殿,获得最终真理的庇护;没有充满矛盾的剧烈的思想斗争和行动,没有悲剧英雄;巨大的生命感知的热情和力量只是投入到对细节、对这世界的一个个细节的无限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cf/9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