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币ldquo十大珍rdquo和

泉藏古藏论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

方圆之间天地大,古往今来岁月明

今天给大家介绍认识铜圆之:铜元大十珍和小十珍!

中国铜币大十珍

1安徽方孔十文铜元

安徽方孔十文铜元,仅见红铜质。币面中央凿一方孔,孔外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安徽省造”,下缘铸“每元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铸满文“宝皖”;背面方孔外为龙图(俗称“立龙”),上缘铸英文纪地“安徽”,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梅花星”。

安徽方孔十文铜元的存世数量共约十枚左右。这种稀少程度,虽不能说是名列榜首,但由于它形制特殊,令人瞩目。

2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

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黄铜质。正面中央铸满文“宝宁”,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江南省造”及干支纪年“甲辰”,下缘铸“每元当制钱二十文”;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飞龙”,外环铸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江南”,下缘铸英文纪值“二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

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存世仅见两枚。其中一枚藏于上海博物馆,由钱币收藏家孙鼎先生捐赠。另一枚为中国铜元专家邬德华先生(法国人)收藏,归国时携往巴黎。

3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

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仅见红铜质。正面中央为一盆栽万年青图案,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吉林省造”,下缘铸“制钱二十个”,左右两侧铸干支纪年“辛丑”;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坐龙”,上缘铸英文纪地“吉林”,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2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纪地、纪值文字外均有装饰性线框及花星),左右两侧铸满文“清国”,意即“大清国”。

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据知仅有两枚存世。其中,一枚曾为已故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所有,据悉后由陈氏转给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另一枚为已故钱币专家骆泽民先生所有,现由其长子骆骏生先生珍藏。

4奉天中花十文铜元

奉天中花十文铜元,正面中央铸一花星,俗称“六瓣星”,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奉天省造”,下缘铸“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铸满文“宝奉”;背面中间为龙图,上缘铸英文纪地“奉天省”,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长花星”。根据背面龙纹不同,可分“立龙”和“坐龙”两种版别,均为红铜质。

奉天中花十文银元,无论是“立龙”版还是“坐龙”版,存世均极稀见。以所见而言,传世各为两枚。上海博物馆和已故钱币专家张璜先生分别藏有一枚“立龙”。马定祥先生和法国籍人邬德华先生各藏有一枚“坐龙”。

5四川光绪当三十铜元

四川光绪当三十铜元,按背面龙图不同,可分“立龙”(1)版和“飞龙”(2)版两种。“立龙”版者,正面中央铸一花星,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四川省造”,下缘铸“当三十”,左右两侧铸满文“宝源”;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立龙”,上缘铸英文纪地“四川”,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3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十字星”。“飞龙”版者,正面与“立龙”版同;背面中间铸龙图,俗称“飞龙”,外环珠圈一道,上缘铸英文纪地“四川”,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3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

飞龙版背面

四川当三十铜元“立龙”版和“飞龙”版各有红铜和黄铜两种,均极稀贵。红铜“立龙”版者仅见两枚,红铜“飞龙”版者共见四枚,黄铜“立龙”和“飞龙”版者各见两枚存世。据悉,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全套,系已故钱币收藏家罗伯昭先生捐献。上海博物馆藏有红铜“立龙”和“飞龙”版各一枚,前者为已故钱币收藏家李伟先先生捐赠;后者为罗伯昭先生捐献。

6广西光绪十文铜元广西光绪十文铜元,红铜质。正面中央铸满文“宝桂”,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广西省造”下缘铸“每元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飞龙”,外环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广西”,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造一“梅花星”。广西光绪十文铜元的存世数量,估计约有五枚左右。

7江西辛亥大汉铜元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全国革命党人闻风响应。江西的革命党人于10月下旬分别在九江和南昌发动起义。江西辛亥大汉铜币便是在这场暴风骤雨般的大革命中诞生的。

江西辛亥大汉铜币为南昌造币厂铸发。由于此币铸时甚短,铸额有限,故传世极少。至今所见不过五枚。

8安徽九星十文铜元在对安徽九星十文铜元作介绍之前,首先应说明,此币在命名上有所欠妥。所谓“九星”实为“十八星”之误。十八星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军的军旗图案,由于“安徽九星十文铜元”之名已经约定俗成,故本文沿用该名。

9袁像大面型十文铜元年3月,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天津造币厂根据财政部关于铸造纪念币的规定,铸造了袁像共和纪念十文铜元。按实物,此纪念币可分小面型和大面型两种版别。其中,前者较少,后者极稀。本文介绍的为后者,即袁像大面型十文铜元。

此币正面为穿元帅服的袁世凯半身像,背面中间铸纪值文字“十文”,外饰以嘉禾图案,上缘铸“中华民国”,下缘铸“共和纪念”。

10哈尔滨兵舰壹分铜元哈尔滨兵舰一分铜元,红铜质。正面中央铸国民党党徽图案,外环铸双线连弧形纹饰,上缘铸纪年文字“中华民国十九年”,下缘铸纪值文字“壹分”及两颗五角星;背面铸一兵舰图案及纪地文字“哈尔滨”。

哈尔滨兵舰一分铜元,据今所知,仅有两枚存世。

中国铜币十小珍1中心“粤”字大清铜币二十文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正面上字为“光绪年造”下方中心“龙”,背圈内“大清铜币”直读、中心“粤”字。齿圈下方四字满文两侧“丙午”双圈中间有字为“户部”下方字为“当制钱二十文”。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

2中心“淮”字大清铜币二十文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淮”字二十文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淮”字二十文清光绪三十年(年),江苏省于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开铸铜元,光绪三十一年(年)又在淮安府清江浦增建铜币厂,于次年9月开铸中心“淮”字大清铜币,币值有十文和二十文两种版别,其中二十文大钱乃试铸,存世不过二三枚。

3安徽方孔光绪元宝十文

安徽省造光绪元宝十文,俗称安徽方孔铜圆,位列铜元小十珍之列,安徽方孔铜圆一直存在着破版与无破版两种版别之说,据统计,目前可以见到存世的无破版安徽方孔铜圆民间收藏有两枚,分别为四十年代中国铜圆大王张璜先生收藏和中国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所收藏,此外,已知上海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各藏一枚,四枚之中,以张璜先生这枚品相最好;破版安徽方孔铜圆,四十年代在江浙一带一次出现了二十枚,据称为币模破裂后所打制,币上有模子破裂后的裂纹痕迹,故称为破版,查阅当年试制安徽方孔铜圆的文献资料可知,在试制安徽方孔铜圆的短短两天内,由于模具的设计缺陷和操作失当,导致模具的损坏和破裂,以致无法继续试制,设备也只好送去上海修理,而最终只好放弃这种带方孔的设计,由于铜圆试制一般都是单枚打制用以测试效果,所以很难想象在模具破裂后的短时间内,又连续毫无意义的试打制了数十枚破版的样品,因此,安徽方孔铜圆破版币,在民国时期即有原模后制之说。

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方孔十文铜样币

4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

 民国“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民国“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辛亥革命后,云南军都督府将原造币厂改归地方.为庆祝"重九"起义胜利,特新开模式铸造一仙铜圆.正面中间为五色旗及陆军军旗交叉,上边有"大中华民国"五字,下边环绕"云南铜圆"四字,背面有一个内圆圈中标明币值面额"一仙"二字及及嘉禾.整个币型殊属威严,亦示推翻帝制,万众欢腾之意.因"一仙"铜币"系试铸币,没有公开发行,故传世极少.中国铜币十小珍。

民国“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

5中心“津”字嘉禾拾枚(年)6大清铜币中孔双花二文7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试铸铜币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试铸铜币,资料显示,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已知存世仅三枚。据嘉德介绍之拍品为“台湾郑仁杰铜元目录封底原品”。因其仅为试样,故存世传承量小为珍,得封中国铜币十小珍之爵。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试铸铜币

8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山西)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山西)清末民初山西省一直没有铸造铜元,主要流通方孔铜钱。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天下大乱,各地形成了军阀割据独立自治的局面,他们大多各自为政,自行造币。南方诸省首先发行铜元,获利颇丰。山西军政府也不甘寂寞,山西壹枚开国纪念币,即为山西铸币之初(年)所造。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山西)

9中华民国双旗嘉禾伍佰文(河南)

中华民国双旗嘉禾伍佰文(河南)约民国二十年()间河南省铸造。为中国铜元最大者,系试铸样币,存世稀见。属中国铜元大珍之一。正面右侧一旗(国旗)未刻出图纹。系模具半成时试模铸品。殊为奇特,存世仅此一枚。极珍。中国铜元大之最—河南五百文铜元河南五百文铜元是民国年间河南省铸币。此币,直径45.2毫米,厚度3毫米,重量37.5克,面值五百文,各项数据均创了中国铜元之最,为中国最大的铜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路军阀割据一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北伐战争结束后,新军阀赶走老军阀,各地政务仍为各种军人政权所把持。为扩充军费开支及搜刮民财,各时期的军阀都以滥铸虚值铜元为财源之一,而且面值越铸越大,致使通货恶性膨胀。河南五百文铜元是军阀主政河南时的产品。自辛亥革命后,主政河南的军阀先后有赵倜、冯玉祥、刘峙等。在他们当政时期,都有大量各等面值的铜元铸造。根据此币正面所铸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图案来看,此币的铸造时间应为北伐战争胜利以后刘峙任河南省主席时所铸,因为北伐战争结束以前,国旗的图案是五色旗。刘峙是深受蒋介石器重的国军高级将领之一。其自幼置身行伍,早年曾参加护国战争及北伐战争。在北伐战争及不久后的蒋冯中原大战中,战功卓著,被蒋介石授以上将军衔,并于年10月出任国民政府河南省主席兼河南省保安司令,主政河南近九年。其主政初,铸有大量的铜元,而且多为大面值的二百文铜元。据证,河南五百文铜元也是其主政初期的出品。也许是因面值过大而遭各界反对,此币未批量铸造,仅出少量样币。台湾的铜元收藏、研究家郑仁杰先生在其《中国铜元鉴赏》一书中叙述:“据说当时只铸了12枚”。……此说虽不知所出其详,但基本与存世所见数相符,其极为稀见是可以肯定的。由于此币享有中国铜元之最的盛名,更兼之以稀罕难觅,故历来为中国铜元的大名誉珍品之一。

此外,传世品中尚有一枚奇特之品,其币面的双旗,左侧军旗是有图案的,而右侧应铸的国旗是未刻出图案的平面,实在耐人寻味。联系历史背景考察,此一现象,更可能是北伐战争刚结束,造币厂在雕模时尚未得到国旗图案最终确定的信息,故暂且留白而铸出试模样币。因为按正常的币模刻制流程,其中心图案是整体一次刻成的,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出现此种“半成”现象的。据此认为,此币不应被视作一般的版别趣味品,而是一件富有史料内涵的、可以以物证史的珍贵文物。此右侧国旗无纹的河南五百文铜元试模样币,存世仅见一枚。因其奇绝神秘而深受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的重视,并为马老所毕生珍藏。

中华民国双旗嘉禾伍佰文(河南)

10中心“汴”字大清铜币二文

中心“汴”字大清铜币二文己酉大清铜币中心汴字当制钱二文一枚,传世见有四枚,甚为珍罕,为民国北京泉坛名家骆氏旧藏,脉络清晰、流传有序,尤其是成系列收藏,更为难得。极美品己酉“汴”大清铜币己酉“汴”大清铜币是清末河南省“度支部造币汴厂”出品的铜质铸币,其面值分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四等。另外,如将在币制上与之对应的己酉“汴”一文铜币组合成套,那么,广义的己酉“汴”大清铜币,应该是五等面值组成一个完整体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gj/7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