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痤疮好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105482.html
中童传媒
一个产业的思考与远见
文/杨剑英
母婴业者一直很期待将药店开发成一个新的销售渠道,但是,药店引进母婴品类时日不短,却一直经营惨淡。
经营类别没啥变化
经营最多的母婴品类依旧是婴幼儿奶粉;
近五成药店经营孕妇用品和婴幼儿喂养用具及食品等;
仅7.5%的药店经营毛利较高的儿童玩具和衣物。
品规数缩水
77%的药店只有50种以下的母婴产品;
17%的药店在50~种之间;
3%的药店在~种之间;
2.5%的药店在0种以上。
年《中国药店》曾经做过一期调查,与现在相比,母婴品规在药店这几年呈缩水状态,品规数在50种以下的药店增加了20%。
配送频率一般
38%的药店一周配送一次;
24.5%的药店两周配送一次;
16%的药店一个月配送一次;
9.5%的药店两个月配送一次。
综合毛利率难敌药品
33%的药店是5%~10%;
23.5%的药店是5%以下;
10.5%的药店是25%~40%,和药店平均毛利率持平;
仅2%的药店母婴品类毛利率超过了药店平均毛利率,达到了40%以上。
消费者的抱怨
药店母婴品类太少——61%;
药店母婴品类品牌产品太少——55%。母婴消费,价格不是问题,就怕不够安全,不够好,对产品的品牌要求高于其他消费人群,品牌太少,是药店吸引消费者进店购置母婴产品的一大硬伤。
品类单调依旧是药店经营母婴品类的头号问题,其次才是对销售人员的专业培训。
卖场氛围差
母婴产品与传统药品不同,更适合温馨、活泼、轻松的卖场氛围,这一点与药店区别显著,纵观国内母婴用品店,在卖场活化上能与专业母婴店媲美的非常少,
不过,近几年不少药店也在逐步向母婴店学习:42%的药店增加了母婴相关服务,比如增设休息区域、提供开水等;34%的药店增加了儿童玩耍的摇摇车等。
但更多的药店……看起来依然还是传统的药店。
专业服务略胜一筹
54.5%的药店意识到专业的重要性,对员工加强了孕婴童健康知识及相关产品知识的培训;
52.5%的药店孕婴童产品采取关联陈列及关联销售;
40%的药店会根据门店销售数据锁定相关人群,并推送相关产品的促销信息。
妈妈们最需要的支持与服务,比如产后哺乳、产后恢复、婴幼儿护理、喂养等指导,具有一定的医药学知识的药店员工,显然比普通母婴店员工更具专业优势:
%的药店人会根据顾客需求进行对症推荐及关联推荐;
10.5%的药店人如果判断顾客需要的产品不对症,坚持宁可不卖产品,也会向顾客提出疑问;
7%的药店人会建议顾客按照医生处方拿药及保健品;
仅0.8%的药店人会顾客要什么就拿什么,不做任何推荐。
这一点也是药店是否能在母婴市场有更大作为的重要决定因素。
看好母婴产品吗?
在母婴市场摸爬滚打几年后,药店人已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短板:
77%的药店人认为药店应该加强销售人员的专业培训;
72%的药店人认为应该提高对孕婴童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力;
53%的药店人认为开拓新的品类渠道非常重要。
二胎放开是利好吗?
57%的药店人认为即将到来的婴儿潮将促进相关保健品的销售;
51%的药店人认为将促进相关药品的销售;
49%的药店人认为可促进非药非保健品的母婴品类销售;
还有33%的药店人认为会有影响,但不会很大;
只有6%的药店人认为不会有什么影响。
这些背景你需要知道
地方政策让卖母婴用品吗?
42%的地区要求达到一定的门店面积后,才可以经营奶粉以外的母婴产品,否则只能销售奶粉;
36%的地区明令禁止医保店销售母婴品类,有的要求药店必须有乳制品经营权才可销售,有的地区要求药店提供营养证、办理相关手续……
只有两成的地区对于药店经营母婴品类没有任何限制。
母婴品类经营基本面
13%的药店内设有母婴品类专区。
24%的药店没有母婴专区,但有奶粉、尿不湿等产品销售。
59%的药店除了母婴相关的药和保健品,没有奶粉等其他母婴产品。
除了母婴相关的药和保健品,实际上只有四成药店在经营母婴品类。
本期有奖问答通过中国药店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