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枣花香,树上的红枣甜秋日诗意遍秦川

文/张同武图/刘挺

吃之絮语

送襄陵令李君

宋欧阳修绿发襄陵新长官,面颜虽老渥如丹。折腰聊为五斗屈,把酒犹能一笑欢。红枣林繁欣岁熟,紫檀皮软御春寒。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

《翠镶玛瑙》━━刘挺/绘

“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一颗枣儿一颗心,心心向着共产党”。著名的一首陕北民歌,道出了陕北人民的热诚,也捧出了陕北的特产----红枣。红枣,又名大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红枣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红枣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优特产树种,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红枣发酵酿造红枣酒,作为上乘贡品,宴请宾朋。《诗经》已有“八月剥枣”的记载。《礼记》有“枣栗饴蜜以甘之”,并用于菜肴制作。《战国策》有“北有枣栗之利……足食于民”,指出了枣在中国北方的重要作用。《韩非子》还记载了秦国饥荒时用枣栗救民的事,所以民间一直视枣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一。枣作为药用也很早,《神农本草经》即已收载,历代药籍均有记载,对其养生疗病的认识不断深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常食大枣可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养肝防癌功能尤为突出,有“日食三颗枣,百岁不显老”之说。陕西是我国六大红枣主产区之一。枣树在陕西广泛分布于黄河、渭河沿岸的榆林、延安、渭南以及咸阳、西安的20多个县(区),种植面积几百万亩,产量逾百万吨。主要品种有狗头枣、冬枣等近20多个品种。早在年,延川、佳县、大荔等县就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枣乡”。陕北的红枣很早就名声在外,延安的红色历史带红了陕北红枣,党中央曾经的驻地就称作“枣园”,而它在早就是名副其实的枣园。陕北的土地贫瘠、干旱少雨,种植五谷产量低,栽种果树是因地制宜的好办法。著名作家柳青以他出身陕北的地域角色,加之较早接受高水平文化教育的开明思想,很早就建议陕北发展果树种植。现今陕北的苹果和红枣种植都很有规模,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如果说,当年的陕北小米养育了中国革命,那香甜的红枣更是给了革命者以莫大的滋养。陕北的红枣品种繁多,但主要的是“狗头枣”,因枣型上宽下窄、上大下小,状似狗头而得名。不知道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甫一听不禁莞尔,那枣再大,也比狗头差远了,怎么就这样称谓,不是有失当吹嘘之嫌吗?但从诙谐幽默的角度来理解,也就释然了,那红枣不是又称为大枣吗,那就把品种的名称也叫大点吧!陕北的红枣有成片的枣林,也有散布在崖畔沟沿山梁的,更有窑洞上下前后的栽植,几乎只要有树木的地方就少不了枣树,枣树早已和陕北这块土地链接在一起了。陕北人种枣树、吃大枣,更把对红枣的情感宣泄在信天游里,那一声声“哥哥你想我枣知道,咱泥河沟的枣树千年了,红个彤彤的枣儿铺呀么铺满坡,我和我的那个妹子呀相呀么相跟上”,“红格莹莹的枣儿挂在树上,大红枣儿甜又香,谁给小妹妹把枣捧上”……恣意洒脱地以枣喻情,道出了陕北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更有对红艳香甜的红枣的一往深情。陕西还有另一种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红枣,即所谓“冬枣”。冬枣系指果实生育期天以上的晚熟品种,其果实都在10月上、中旬成熟,特晚熟的品种延迟到10月下旬成熟,因其成熟晚而称为冬枣。但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使得冬枣在夏天就上市了。脆生甘甜的冬枣,大多用于鲜食,咬一口嘎嘣脆,汁多鲜嫩,满口生津,让人们早早享了口福。近年来在关中东部的黄河滩,冬枣广为种植,丰富了陕西的水果篮子,也壮大了地域经济,鼓胀了果农的钱袋子。红枣不唯鲜食、干食,还可以派上几乎无所不包的用场,蒸枣糕、蒸甑糕,熬枣粥、做枣酒,等等,在烹饪里,各种熬汤炖肉之类,几乎都可以看到有红枣配伍,陕西的红枣,也大大丰富了陕西人的餐桌。其中有一种做法甚是独特,那就是“枣沫糊”---将枣洗净煮熟,去皮去核,搅搓成糊状。锅内添水少许,投入豇豆,大火烧开。待豆子煮烂,汤呈红色时,将面粉和成稀糊状徐徐拌入,接着再将枣糊倒入锅内烧开即成。悠久的种植历史、广阔的种植面积和地域,庞大的品种群和数量可观的产量,以及陕西人把红枣丰富多样的加工烹饪办法,使得红枣也成为陕西的又一味独具特色的美食。红枣好吃,更是好看。当那漫山遍野的红枣绽放枣花时,铺天盖地的细嫩的枣花花洇染了土地、装点了原野,也把接纳的阳光再变作芳香吐纳天空,实在是一幅和谐艳丽的天地美图。看过原野里的各色花卉,但枣花会让你心底柔软到怜爱,就那么细嫩的小花,绽放在无遮无掩的田地里,你会感叹这是一种无畏、一种纯粹、一种赤子般的挚诚。及至红枣挂满枝头,你再去看看、去听听,那枣儿会扬起笑脸,为你歌一曲信天游,那一声声吟唱里,是千年的生生不息,更是对生命的挚爱、对自然和人类的无私奉献。

还要提及枣木的功用,枣树木质地细腻紧密,枣木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质地坚硬密实,木纹细密。经冬季严寒锤炼,受夏季骄阳炙烤,生长缓慢,木质细密沉实,坚硬如磐石。以枣木为原料,陕西一些地方用传统手工艺制作擀面杖,不染色,不涂漆,光泽自然,低碳环保,益于健康。

质地坚硬细密的枣木在陕西还有一个重要的功用,那就是制作用于音乐击节的“梆子”,一对五六寸长、小臂粗细的“梆子”互相击打对敲,音质清脆,十分悦耳。陕西传统地方戏秦腔里“梆子”是离不了的伴奏乐器,为唱腔、道白乃至剧情转换击节。秦腔是“梆子”声腔的鼻祖,那一对对枣木“梆子”功不可没。陕西还有一种熏大肠的名贵食品,被称之为“梆梆肉”,来由就是过去沿街叫卖时敲击枣木“梆子”以招徕顾客。枣木擀面杖以至“梆梆肉”,也可以看作是红枣对陕西饮食的贡献。万物相连、互为功用,一颗颗红枣背后,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真真艳丽丰美。到陕西吃红枣吧,她会给你唇舌盛宴。来看枣林枣花吧,漫山遍野的绚丽灿烂会让你心境怡然。那一颗颗红枣的红火饱满里,有对生命的珍视,更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呼唤!

END

往期回顾

又到秋高柿红时

好吃的苹果在陕西

陕西“搅团”的草根记忆(外一篇)

陕西有什么喝的哦

舌尖上的蒲城(上)

舌尖上的蒲城(下)

耳朵套能吃

天热了没胃口,西安有啥可口的么?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jb/8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