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田家双
杜鹃鸟的别名三十一例楚鸟
杜鹃鸟的别名。唐张籍《和周赞善闻子规》:“秦城啼楚鸟,远思更纷纷。况是街西夜,偏当雨里闻。”唐刘得仁《送蔡京侍御赴大梁幕》:“同城各多故,会面亦稀疏。及道须相别,临岐恨有馀。梁园飞楚鸟,汴水走淮鱼。众说裁军檄,陈琳远不如。”
催归
杜鹃鸟的别称。唐韩愈《赠同游者》:“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七:“唤起、催归,二禽名也。……催归,子规也。”宋赵长卿《临江仙·初夏》:“韶光老尽起深思。日长庭院里,从倚听催归。”
滴血
代杜鹃鸟。相传杜鹃啼至滴血乃止。因以代杜鹃。唐雍陶《闻杜鹃》:“碧竿微露月玲珑,谢豹伤心独叫风。高处已应闻滴血,山榴一夜几枝红。”唐韩偓《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蜀魄未归长滴血,祇应偏滴此丛多。”
杜魄
即杜鹃鸟。旧传古蜀王杜宇的灵魂化为杜鹃,故称。唐李频《送于生入蜀》:“况又将冤抱,经春杜魄随。”唐武元衡《送柳郎中裴起居》:“望乡台上秦人在,学射山中杜魄哀。”唐罗隐《送郎州张员外》:“旗飘岘首岚光重,酒奠湘江杜魄哀。”前蜀韦庄《岁晏同左生作》:“宝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宋苏颂《次韵陈蒙城金风堂射饮》:“贪荣窃禄未能归,每听春禽愁杜魄。”
杜宇
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杜宇又曰杜主,自天而降,称望帝,好稼穑,治郫城。后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传说中的古代蜀国国王。汉扬雄《蜀王本纪》:“荆人鳖令死,其尸流亡,随江水上至成都,见蜀王杜宇,杜宇立以为相。杜宇号望帝,自以德不如鳖令,以其国禅之,号开明帝。”清赵翼《清流关》:“开边渡澜沧,得国承杜宇。”宋王安石《杂咏绝句》:“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绿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杜宇魂
代杜鹃鸟。唐谭用之《忆南中》:“林间竹有湘妃泪,窗外禽多杜宇魂。”元李致远《一枝花》:“花梢消杜宇魂,藕丝系鸳鸯足。春风丹凤只,夜月翠鸾孤。”明王鏊《辽城怀古》:“黍离不尽行人恨,木叶空归杜宇魂。千古登临成一慨,幽燕今日是中原。”
杜主
即杜宇。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又指杜鹃鸟。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六:“《成都记》:杜宇又曰杜主,自天而降,称望帝。”清周亮工《书影》卷五:“杜宇亦名杜主,见《成都记》。杜主,人罕用之。”
古帝魂
指杜鹃鸟。唐杜甫《杜鹃》:“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宋邓肃《贺梁溪李先生陪右府》:“立马常依仗下鸣,日咏杜鹃怀杜甫。飞鸟犹尊古帝魂,激烈浩歌来义旅。”宋汪元量《云安闻鹃》:“都人重是古帝魂,敬重此鸟心不辍。不知此鸟知不知,四时叫得巴山裂。”宋文天祥《陵寝第二十二》:“五陵花满眼,霜露在草根。冥冥子规叫,重是古帝魂。”
思归
鸟名。即子规,一名杜鹃。唐雍陶《闻杜鹃二首》:“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却知夜夜愁相似,尔正啼时我正吟。”宋贺铸《三鸟咏之三子规行》:“山间有径行逶迤,倦客据鞍生睡魔,奈尔思归啼鸟何?”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姊规》:“子规,人但知其为催春归去之鸟,盖因其声曰归去了,故又名思归鸟。”
思归乐
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唐元稹《思归乐》:“山中思归乐,尽作思归鸣。”唐温庭筠《河渎神》:“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廓。”宋杨万里《午睡闻子规》:“睡眼蓬松未爽时,一声杜宇顿开眉。不须报道思归乐,今我真归不用思。”
啼血
代指杜鹃。指杜鹃鸟哀鸣出血或杜鹃哀鸣所出之血。杜鹃鸟口红,春时杜鹃花开即鸣,声甚哀切。古人误传其“夜啼达旦,血渍草木”。唐顾况《子规》:“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宋真山民《啄杜鹃》:“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清陈维崧《虞美人》:“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
啼魂
指杜鹃鸟。古代传说杜鹃鸟乃上古蜀王望帝所化,至春啼鸣,故称。宋赵蕃《蕃丙午冬分宜见公度簿公尊兄已而邂逅于宜春》:“近事真堪深骇,欲言未可轻论。唤起庄周蝶梦,多由杜宇啼魂。”明王世贞《沈母挽章》:“慈竹吴江冷,啼魂蜀道难。”
啼鹃
杜鹃鸟。宋韩淲《浣溪沙·怨啼鹃》:“睡鸭炉温吟散后,双鸳屏掩酒醒前。一番春事怨啼鹃。”宋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清庄棫《相见欢》:“深林几处啼鹃,梦如烟。直到梦难寻处倍缠绵。”清纳兰性德清纳兰性德《菩萨蛮》:“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
蜀帝
借指杜鹃鸟。相传蜀帝杜宇死,其魂化为杜鹃。南朝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唐李群玉《乌夜啼》:“既非蜀帝魂,恐是恒山禽。”唐鲍溶《湘妃列女操》:“三湘测测流急緑,秋夜露寒蜀帝飞。”唐李商隐《韩翃舍人即事》:“鸟应悲蜀帝,蝉是怨齐王。”唐张祜《送人归蜀》:“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亦泛指蜀的君主。北周庾信《奉和赵王喜雨》:“犹言祀蜀帝,即似望荆台。”此指蜀侯恽。清潘果《蟂矶孙夫人庙》:“蜀帝复讐猇亭败,永安遗诏苍黄中。”此指蜀先主刘备。
蜀魂
鸟名。指杜鹃。相传蜀主名杜宇,号望帝,死化为鹃。春月昼夜悲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故称。唐吴融《岐下闻子规》:“剑阁西南远凤台,蜀魂何事此飞来。”唐李商隐《燕台诗·春》:“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五代李中《暮春吟怀寄姚端先辈》:“庄梦断时灯欲烬,蜀魂啼处酒初醒。”清纳兰性德《菩萨蛮》:“蜀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
蜀鹃
即杜鹃。元阿鲁威《寿阳曲》:“千年调,一旦空,惟有纸钱灰晚风吹送。尽蜀鹃血啼烟树中,唤不回一场春梦。”明戴良《承君衡叔榦远送赋此以别》:“半生望眼迷辽鹤,一夜归心到蜀鹃。”
蜀鸟
指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故称。唐雍陶《闻杜鹃二首》:“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却知夜夜愁相似,尔正啼时我正吟。”唐杜荀鹤《酬张员外见寄》:“啼花蜀鸟春同苦,叫雪巴猿昼共饥。”唐姚合《送友人游蜀》:“峡猿啼夜雨,蜀鸟噪晨烟。”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渠献诗云:‘泣请神明宰,容奴返故乡。他时化蜀鸟,衔结到君旁。’”
蜀魄
犹蜀魂。代杜鹃。唐司空图《注愍征赋述》:“其寓词之哀怨也,复若血凝蜀魄,猿断巫峰。”唐李咸用《题王处士山居》:“蜀魄叫回芳草色,鹭鸶飞破夕阳烟。”唐来鹄《寒食山馆书情》:“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宋张泌《南歌子》:“岸柳拖烟绿,庭花照日红。数声蜀魄入帘栊。”元施惠《幽闺记·英雄应辟》:“短亭长亭程程去,知几驿。逆旅中过寒食。见点点残红飞絮白,夕阳影里啼蜀魄。”唐姚合《咏莺》:“不同蜀魄啼残月,唯逐天鸡转诘朝。”
鷤
杜鹃鸟,也作鹈鴂、鶗鴂。《汉书》八七上《扬雄传?反离骚》:“徒恐鷤?之将鸣兮,顾先百草为不芳。”《注》:“鷤?鸟一名买?,一名子规,一名杜鹃,常以立夏鸣,鸣则众芳皆歇。……鷤字或作鶗。”
鷤鴂
杜鹃鸟。唐羊士谔《州民有献杏者,瑰丽溢目,因感花未几,聊以成咏》:“蛾眉半敛千金薄,鷤鴂初鸣百草阑。志士古来悲节换,美人啼鸟亦长叹。”宋苏轼《次韵曹子方龙山真觉院瑞香花》:“彩云智易散,鷤鴃忧先吟。明朝便陈迹,试着丹青临。”
鶗鴃
杜鹃鸟。张衡《思玄赋》:“恃己知而华予兮,鶗鴂鸣而不芳。”李善注:“《临海异物志》曰:鶗‘鴂,一名杜鹃,至三月鸣,昼夜不止,夏末乃止。’”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等》:“残芳悲鶗鴂,暮节感茱萸。”宋韩元吉《次韵子云春日杂兴五首》:“鴃鸣时春事空,菰蒲叶小未成丛。”宋王仲修《宫词》:“红干绿淡有余香,芳草芊绵苑路长。鶗鴃一声寒食雨,游蜂应为百花忙。”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鶗鴃惊秋不住啼,章台回首柳萋萋。”清秋瑾《满江红?鹃》:“鶗鴃声哀,恨此际芳菲都歇。”
鹈鴂
鸟名。即杜鹃。《楚辞?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王逸注:“鹈鴂,......常以春分鸣也。”一说鹈鴂与杜鹃为两种鸟。洪兴祖补注:“按《禽经》云:嶲周,子规也。江介曰子规,蜀右曰杜宇。又曰:鶗鴂鸣而草衰。注云:鶗鴂,《尔雅》谓之鵙,《左传》谓之伯赵。然则子规、鶗鴂,二物也。”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自注:“鹈鴂、杜鹃实两种。”清朱孝臧《南乡子》:“际晓东窗鹈鴂唤,无端,一度残春一惘然。”
望帝
杜鹃的代称。相传战国末年杜宇在蜀称帝,号望帝,为蜀除水患有功,后禅位,退隐西山,蜀人思之;时适二月,杜鹃啼鸣,以为魂化子规,故名之为杜宇,为望帝。汉应劭《风俗通》:“鳖令至岷山下,已复生,起见蜀望帝。”晋左思《蜀都赋》“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魂”李善注引《蜀记》:“蜀人闻子规鸟鸣,皆曰望帝也。”唐杜甫《杜鹃行》:“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宋杨万里《和张功父闻子规》:“仲宣久作登楼赋,望帝更吟当殿声。”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巂周
本为燕的别名,亦用以称子规鸟。《尔雅?释鸟》:“雟周。”郭璞注:“子雟鸟出蜀中。”清纳兰性德《采桑子?居庸关》:“雟周声里严关峙,匹马登登,乱踏黄尘,听报邮签第几程。”
谢豹
鸟名。即子规。亦名杜宇、杜鹃。《禽经》“嶲周,子规也,啼必北向。江介曰子规,蜀右曰杜宇”晋张华注:“啼苦则倒悬于树,自呼曰谢豹。”“唐顾况《送张卫尉》:“白沙洲上江蓠长,绿树村边谢豹啼。”唐雍陶《闻杜鹃二首》:“碧竿微露月玲珑,谢豹伤心独叫风。高处已应闻滴血,山榴一夜几枝红。”唐张泌《晚次湘源县》:“高林带雨杨梅熟,曲岸笼云谢豹啼。”清陈维崧《长清经杞梁妻祠》:“残碑古庙乱冈西,耳畔啾啾谢豹啼。”
怨鸟
杜鹃的别名。《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苦啼。啼,血不止。一名怨鸟,夜啼达旦,血渍草木。”元姚燧《贺新郎》:“化怨鸟、春山啼血。”清李邺嗣《杜鹃行》:“巫山迢遥隔万里,怨鸟一声空裂耳。”
子规
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唐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杜甫《子规》:“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宋陈亮《水龙吟》:“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宋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水浒传》三七回:“枝上子规啼夜月,园中粉蝶宿花丛。”
子鹃
即杜鹃鸟。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姊归
即子规。杜鹃鸟的别称。楚宋玉《高唐赋》:“姊归思妇,垂鷄高巢,其鸣喈喈,当年遨游。”李善注引郭璞曰:“子嶲鸟,出蜀中。或曰即子规,一名姊归。”宋苏泂《春去》:“秧田水满闻姑恶,树叶阴浓叫姊归。”宋陆游《春晚杂兴》:“蒲深姑恶哭,树密姊归啼。”宋方岳《山居十首》:“野水喧姑恶,春阴怨姊归。”清黄景仁《醉花阴·春困》:“满院姊归花外咔,测测寒飚送。”
子巂
子嶲:鸟名,即子规。《尔雅·释鸟》:“嶲周”晋郭璞《注》“子嶲鸟,出蜀中。”《疏》:“《说文》云:嶲,蜀王望帝化为子嶲,今谓之子规是也。”嶲,音峻,一通“巂”。
周燕
杜鹃的别名。《尔雅翼·释鸟》:“子雟,出蜀中,今所在有之。其大如鸠,以春分先鸣,至夏尤甚。日夜号深林中,口为流血……亦曰杜鹃,亦曰周燕。”
下列或曰为杜鹃者,余尚存疑。
伯劳
又名鵙或鴂。《诗?豳风?七月》“七月鸣鵙”毛传:“鵙,伯劳也。”《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唐贾岛《送路》:“别我就蓬嵩,日斜飞伯劳。”明张凤翼《灌园记?法章闻变》:“东去伯劳西去燕,断肠回首各风烟。”
伯赵
即伯劳。《左传?昭公十七年》“伯赵氏”。杜预注:“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杨伯峻注:“伯赵即伯劳,一名博劳,一名鵙。秋月以所捕动物贯于小枝,储作冬粮。鸣声甚壮。”
博劳
即伯劳。《礼记?月令》“鵙始鸣”。郑玄注:“鵙,博劳也。”晋赵整《琴歌》:“博劳旧父是仇绥,尾长翼短不能飞。”清黄遵宪《五禽言》:“博劳无父鹦无母。”
布谷
鸟名。即大杜鹃。以鸣声似“布谷”,又鸣于播种时,故相传为劝耕之鸟。《后汉书?襄楷传》:“臣闻布谷鸣于孟夏,蟋蟀吟于始秋。”唐杜甫《洗兵行》:“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宋陆游《夜闻蟋蟀》:“布谷布谷解劝耕,蟋蟀蟋蟀能促织。”
鵙
《说文》作“鶪”。即鹈鴂。又名伯劳、子规、杜鹃。《康熙字典》:“鸟名,卽伯劳鸟。一名伯鹩,一名伯赵,一名姑恶,一名苦吻鸟。”《尔雅?释鸟》:“鵙,伯劳也。”《郭注》:“似鶷鶡而大。”《左传》曰:“伯赵氏。”《禽经》:“伯劳似鸲鹆喙黑。”《埤雅》:“鵙能制蛇,鵙鸣在上,蛇盘不动。”又《尔雅?释鸟》:“鹊鵙丑,其飞也翪。”《诗?豳风》:“七月鸣鵙。”《礼?月令》:“仲夏之月,鵙始鸣。”《易?通卦验》:“云博劳,夏至应阴而鸣,冬至而止,故帝少皡以为司至之官。”《曹植?恶鸟论》:“鵙声嗅嗅,故以名之。感阴而动,残害之鸟也。互祥鶪字注。”
秋霜诗社赞赏
人赞赏
治疗头部白癜风白殿疯的图片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