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庄园丨龙芽草

龙芽草

龙芽草(拉丁学名:AgrimoniapilosaLdb.)为蔷薇科、龙芽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仙鹤草、狼芽草、金顶龙芽、山昆菜等。根茎粗。茎高30-厘米;茎、叶柄、叶轴、花序轴都有开展长柔毛和短柔毛。叶为不整齐的单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5-7,茎上部为3小叶,中间杂有很小的小叶;小叶片椭圆状倒卵形、菱状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2.5-6厘米,宽1-3厘米,边缘锯齿粗大,下面脉上或脉间疏生柔毛,并有金黄色腺点。常生于林内、山坡、路旁,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其嫩茎叶可食,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抗癌功效,实为野味之佳品。龙芽草全草、根及冬芽入药。性味:苦涩、干。入肺、肝、脾经。有收敛止血、消炎、止痢、解毒、杀虫、益气强心的功能。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痢疾、胃肠炎、阴道滴虫、劳伤无力、闪挫腰痛,外用治痈疗疗疮。内服常用量15~50克(鲜草可用克);外用适量,用鲜草捣敷或煎浓汁及熬膏涂局部。根主治赤白痢疾、妇女经闭、肿毒,驱绦虫。常用量15~25克,煎汤或研末;外用捣敷。冬芽有驱虫作用,主治绦虫病。常制成粉剂、浸膏、仙草酚结晶及仙草酚粗晶片应用。

龙芽草(救荒本草)瓜香草(救荒本草),老鹤嘴,毛脚茵,施州龙芽草(植物名实图考),石打穿、金顶龙芽(本草纲目拾遗),仙鹤草(中国药学大辞典),路边黄(陕西),地仙草(黑龙江)

简介

龙牙草(学名:Agrimoniapilosa)为蔷薇科龙牙草属下的一个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厘米。多生于林内、山坡、路旁,分布地区有中国、朝鲜、日本、俄罗斯、蒙古、越南以及欧洲中部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多呈块茎状,周围长出若干侧根,根茎短,基部常有1至数个地下芽。茎高30-厘米,被疏柔毛及短柔毛,稀下部被稀疏长硬毛。

叶为间断奇数羽状复叶,通常有小叶3-4对,稀2对,向上减少至3小叶,叶柄被稀疏柔毛或短柔毛;小叶片无柄或有短柄,倒卵形,倒卵椭圆形或倒卵披针形,长1.5-5厘米,宽1-2.5厘米,顶端急尖至圆钝,稀渐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有急尖到圆钝锯齿,上面被疏柔毛,稀脱落几无毛,下面通常脉上伏生疏柔毛,稀脱落几无毛,有显著腺点;托叶草质,绿色,镰形,稀卵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尖锐锯齿或裂片,稀全缘,茎下部托叶有时卵状披针形,常全缘。

花序穗状总状顶生,分枝或不分枝,花序轴被柔毛,花梗长1-5毫米,被柔毛;苞片通常深3裂,裂片带形,小苞片对生,卵形,全缘或边缘分裂;花直径6-9毫米;萼片5,三角卵形;花瓣黄色,长圆形;雄蕊5-8-15枚;花柱2,丝状,柱头头状。

果实倒卵圆锥形,外面有10条肋,被疏柔毛,顶端有数层钩刺,幼时直立,成熟时靠合,连钩刺长7-8毫米,最宽处直径3-4毫米。花果期5-12月。

生长环境

常生于溪边、路旁、草地、灌丛、林缘及疏林下,海拔-米。

地理分布

中国南北各省区均产。欧洲中部以及苏联、蒙古、朝鲜、日本和越南北部均有分布。

变种

黄龙尾(滇南本草)(变种)尼泊尔龙芽草(秦岭植物志)

本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茎下部密被粗硬毛,叶上面脉上被长硬毛或微硬毛,脉间密被柔毛或绒毛状柔毛。

产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生溪边、山坡草地及疏林中,海拔——米。印度北部、尼泊尔、锡金、缅甸、泰国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本种和变种全草供药用,为收敛止血药,兼有强心作用,市售止血剂仙鹤草素即自本品提取。使用秋末春初间的地下根茎芽,作驱绦虫特效药,有效成分为鹤草酚(C26H34O8);全株富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可作农药,捣烂水浸液喷洒,有防治蚜虫及小麦锈病之效。

栽培技术选地整地

不宜选低洼地、排水不良的地块。每亩施厩肥或堆肥~千克作基肥,施匀后翻耕。做成1~3米左右宽平畦或高畦。

播种栽植

可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

⑴直播   春播或秋播。春播时北方4月中、下旬,秋播在10月下旬地冻前进行。播种时,按行距30-35厘米,开1~2厘米的播种沟。秋播时,将种子均匀地播人沟内,覆薄土,稍加压,播后及时浇水。每亩用种量1~1.5千克。

⑵分株栽植   春秋两季均可进行。将根挖出劈开,每根必须带2-3个根芽,及时栽种,穴栽按穴距30厘米*15厘米,挖15厘米深的穴,每穴栽种1根,覆土5厘米压实,如已发芽,栽种时将芽露出土面,栽后浇水。

田问管理

⑴间苗   苗高3~5厘米时开始间苗、补苗,拔去过密的小苗、弱苗,苗高15厘米时。按株距15厘米左右定苗1~2株。如用根芽入药的,株距可适当加大到30厘米,以利于根部发育,增加根芽的产量。

⑵中耕除草   苗期及时拔草松土,是保证高产的关健。生长后期植株封垄后不必再松土,但需拔草。

⑶追肥   于定苗封垄前各施肥1次。以后每年早春及每次收割后需再次追肥,以全草人药的可多施氮肥。每年每亩施粪肥0~千克或硫酸铵10-15千克。随即培土。以根芽入药就适当增施磷、钾肥,在早春每亩施过磷酸钙25~30千克,以促进根芽的生长。

⑷摘花薹   龙芽草开花结实多,除留种株外,及时摘除花薹,以促进根部生长。

病害防治

主要害虫为红蜘蛛,刺吸茎叶,造成叶片枯黄、脱落,植株死亡。可选用克螨特、霸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留种技术

要建立留种田或在收割地上部分时选生长良好的田块留下,增施肥料,加强管理。仙鹤草一般5~7月开花,8月中下旬种子变绿、变褐且略呈干燥状时将它割下晾干,打下种子。将种子贮藏于通风干燥处备用。

采收加工

⑴全草入药的收获方法播种繁殖的在播种后第2年,分根繁殖的在当年7~8月开花前或开花初期割下全草,留茬5~10厘米以利再生。南方生育期长可再收1次。全草晒干,切段即成。一般种植4~5年后更新。

⑵根芽入药种子繁殖的于第2年秋季.分根繁殖的于当年秋季采挖地下根茎,抖去泥沙,掰下根芽,平均每株可产15枚。晒干即可入药或制成粉剂或片剂。仙鹤草酚的含量因栽种方法不同而异;播种繁殖2年生含量约4.6%,而分根繁殖1年生的含量高达7%。采收期不同含量差异也很大,如11月30日采收的比11月1日采收的含量高47%,根芽产量也高10%左右。

⑶种子采收建立留种田或在收割地上部时选生长良好的田块留下,增施肥料,加强管理,促进果实种子的发育。在8月中旬后,种子由绿变褐略呈干燥状时割下,晒干,打下种子贮存于通风干燥处备用。

主要价值药用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平,归肠、胃、脾经;

功能主治:龙芽草具有止血、健胃、滑肠、止痢、杀虫的功效。主治脱力劳乏,妇女月经不调,红崩白带,胃寒腹痛,赤白痢疾,吐血,咯血,肠风、尿血、子宫出血,十二指肠出血等症。全草提取仙鹤草素为止血药。

临床用法:据佐腾昭彦(日)报道,仙鹤草提取物(微克/毫升)对人宫颈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细胞培养显示十分明显的选择性毒性,对癌细胞的抑制率为%,而对人正常细胞反而有%的促进生长作用。

⑴吐血、衄血、肠炎、赤痢便血鲜龙芽50克,水煎服。

⑵肺结核咯血鲜龙芽50克,鲜旱莲草20克,侧柏叶25克,水煎服。

⑶贫血衰弱、脱力劳伤龙芽草50克、红枣10个,水煎当茶饮。

⑷小儿疳积龙芽草25~35克,去根和茎上粗皮,合猪肝~克,加水同煮,肝熟后去药渣,饮汤食肝。

⑸疟疾龙芽草根50~克,或全草50~克,水煎分2次服。每天l剂,连服3天。

⑹痈疖疔疮、外痔发热、乳腺炎:全草熬膏涂局部,每天1次。

⑺绦虫病龙芽草根芽的粉剂,成人30~50克/公斤体重,小儿0.7~0.8克/公斤体重,早晨空腹1次炖服,无需另服泻药。

实用选方

①治赤白痢疾,偏头痛,经闭,产后感冒、寒热头痛、腰腹痛,口腔溃疡,疖肿。煎服:9~15g(鲜者30~60g)或研末服。

②治小儿疳积,目中翳障。同猪肝煮,食肝及汤。本品含仙鹤草内酯(Agrimonolide)、双氢槲皮素、香草酸、并没食子酸、仙鹤草酚(Agrimonol)、鞣质等。仙鹤草酚有良好的驱绦虫作用,副作用小,仙鹤草内酯对肠管平滑肌有抑制作用。

保健

医药学研究表明:龙芽草有很强的抗癌作用。其全草的水溶性成分对小鼠肉瘤S-,小鼠路易斯肺癌LL-14,黑色素瘤B-22、B-16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日本药学杂志》报道:龙芽草根的提取物对海蓝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艾氏膜水癌有治疗效果。《朝日新闻》也报道说,日本在筛选近千种天然药物中,得到3种活性最高的中药,其中之一便是龙芽草水煎煮液,同时对人的正常细胞有的促进生长作用。对于龙芽草的抗癌疗效,专家们曾这样评价:“传统的化疗药,犹如一柄双刃剑,既杀伤癌细胞,也杀伤正常细胞。而像龙芽草这样既杀伤癌细胞,又有利于正常细胞,实在罕见。”

现代研究营养成分

龙芽草嫩茎叶每百克含水分71克,胡萝卜素11.2毫克,维生素C毫克,还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化学成分

从药用植物龙芽草(AgrimoniapilosaLedeb)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豆甾-5-烯-3β,7β-二醇(1)、豆甾-5-烯-3β7,α-二醇(2)、豆甾-3β6,α-二醇(3)和β-谷甾醇(4)。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龙芽草中分离得到。

赞赏

长按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畾鐐瑰尰闄?
鍗楀畞娌荤櫧鐧滈鏈濂界殑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js/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