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才想起那是野豌豆……
那医院。家里有人住院,过去陪护。老来多病。这次倒也不是很严重的症状,但说是要打几天针,做些检查。
从城里往镇上去,湘江大道最合适。往南十来公里,再拐几个弯就到了。天微雨,一路上的车较平日里稀少——着急赶路的人似乎不多。
那雨下着下着就停了。想着一两个月都没有在湘江边转转了,正好路边有一小段停车带,时间也不是特别赶,就停住了。
大约一刻钟的光景。
那一段是在两个城市的交接处,放眼看去,正前方还没有大兴土木的迹象,只有河滩、密密疏疏的小树林和一些低层的民居建筑。
灰蒙之中,仿佛是另一条河。
一艘微小的航标船浮在河中。一艘白色的、游轮模样的大船驶过,掀起了几层浪。
不见渔船(据说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为湘江主干道禁渔期)。不见其他的船只。
仿佛是更遥远以前的某个时间。
河水还没有涨起来。近侧的河滩看上去足有三四十米宽,绿绿地斜蔓下去。窃衣、白茅(丝茅草)、苍耳、艾草、老鹤草、雀麦草、狗尾巴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杂草,兀自生长。
后来才想起有一种是野豌豆,跟小时候自家种的豌豆的模样差不多,一样地开花,一样地结豆荚,但那花小,那豆荚也不饱满,容易分辨。那时候大概除了偶尔扯来喂猪之外,没谁会正眼看它。
自然,也没有谁说起,古诗文中所谓“采薇”的“薇”,指的往往就是野豌豆。《诗经·小雅》中有“采薇”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写的是野豌豆初生、生长和枯老的景状。《史记·伯夷列传》中的著名典故,“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食的也是野豌豆。
那日蹲下来拍野豌豆苗的时候,正好有一阵风吹起。只觉得画面里有绿风浮荡。
一看,果然,连续拍下的几张照片都有一种风影的效果。
但那日,这风影的幻觉不过就是瞬间之事,容不得细想。那一刻钟的光景,也更像是一场意外。
车子重新开动,没多远,河对岸的景致又转回到熟悉的模样。
再拐几个弯,就到了镇上。医院。
记忆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