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花园
大自然拥有治愈的能力,
而花园就是一个微型的自然天地。
心若倦了,就用花草来治愈吧。
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欣赏一下那些疗愈花园吧~
我有一抔土,足以疗我心
“我耕耘了那片田地,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我想,耕耘了他的心田”
——卢梭《瓦尔登湖》
1.黄盛璘的草盛园
“园艺治疗,就是通过大自然的疗愈能量,用植物去与人们的内心深处对话”
——黄盛璘
47岁“高龄”的黄盛璘,放弃热爱的出版编辑工作,只身来到美国加州,用两年的时间游学并成为台湾第一位获得美国认证的园艺治疗师。
多年前,黄盛璘的一位好友因为失去亲人而自责不已。黄就对好友说,你来草盛园吧。好友就到草盛园干了一天的活,除草、播种,直到夕阳西下。
后来好友告诉她当时的感受:在照料植物的过程中,她开始回想起童年与泥土,还有家乡的回忆。当双手触摸着泥土,她感觉到四处飘零的自己,又脚踏实地地重新站了起来。
位于台湾三峡山上的草盛园,种植的都是台湾本土又好种又便宜的植物台湾的一个出版业界人士把草盛园称为“藏在山里的神秘聚落”。
“我们只把植物当作一种物品或食物,全然忘了它也是一种生命。植物的影像、声音和气味,对情绪都会产生莫大影响”
——黄盛璘
很多人来到草盛园,开启生命中与植物相处的独特体验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
或多或少都因为快节奏的生活
而承受不一样的压力。
即便医学治疗可以减缓人们的病情,
却无法帮助人们找到遗失许久的快乐。
每一棵植物,从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都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生命的历程。
“我们相信植物是可以沟通的”,
黄盛璘和她的伙伴们都很笃定。
黄盛璘与友人在草盛园
当你在栽种植物的过程中,
发现植物的成长只要顺其自然就能枝叶茂盛,
你就会重新思量:是否应该放下不该有的执着?
黄盛璘希望,可以带动更多人亲自大自然,
以植物的生命力,
疗愈现代人的心灵。
2.玛吉癌症关怀中心花园
——一座私密的疗愈花园
玛吉治疗中心的设计理念
源于患有癌症的园艺师玛吉·凯瑟克·詹克斯
非常重视建筑在使人心情振奋方面
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她提倡打造一个如“家”般温馨宜人的治疗环境
为癌症患者提供一个庇护场所
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身体和心理上的慰藉
帮助患者抗击病魔
设计草图
该建筑设计专注于自然阳光、绿色植物和疗愈花园,其用意在于美化庭院景观和打造宽敞的阳台。屋面出檐深远,使建筑免受日晒雨淋。建筑室内空间和花园庭院通过滑动玻璃门进行有效连接和分隔。治疗室和咨询室均位于建筑的东部,并拥有私密花园。
整个建筑以厨房为核心,
中间区域布置了一个长方形公共餐桌
建筑采用木格结构,呈优美几何状
建筑为单层结构,采用对称布局
建筑与环境巧妙连接在一起
建筑的南端还设有温室,为花园的延伸地带,为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聚会、玩耍、户外活动和享受自然的好去处。患者也可以在这里进行栽培种植,从而让处于心灵最脆弱时期的癌症患者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3.Dina的疗愈花园
——Dina设计了这座花园
花园也疗愈了她
彼此一起以最美的姿态共同成长
女主人Dina曾经是一位美丽的姑娘,
但30年前曾在一次事故中被大火严重烧伤。
先生为了鼓励她重建生活信心,
与她商议造一座花园,
于是她在病床上设计了这座花园,
打算从此将自己关在花园中,
不再见人了此残生。
此后,20年过去了,
随着花园一天天建造起来,
浴火重生的她和这座美丽的花园一起诞生了。
在这个过程中,她如凤凰涅槃,
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重生。
Dina不仅勇敢地打开了花园的大门
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园爱好者,
还成为了比利时最顶级的花园设计师。
①花园的布局:自然式与规则设计的交融
这座花园用绿篱和树木围合成好几个部分:
英式前庭(frontyard)、香草园(herbgarden)、树荫花园(shadowgarden)、黄蓝色彩花园(yelow-bluegarden)、池塘花园(pond)等相对独立的景观。
②植物的配置:好像花草的合唱团
花草们如同站在舞台中央的合唱团一样,仿佛在以五彩缤纷的色彩歌咏着四季的音符——也许你听不见,可是当你站在这里,就能感受到这热闹的花草合唱团是如何美丽地存在着。
花园植物的配置,好像花草的合唱团
翠雀、落新妇、老鹤草等堆积式排列的美好效果
花叶玉答和精致铁艺饰品的完美组合
树旁摆放的猫头鹰木制饰品白然而随意
重瓣婴粟在夏季最为浪漫
③色彩的搭配:强烈的展示效果
房屋背后的参天大树是整个花园色调很好的天然背景色。协调效果主要来自于堆积式的植物排列,这一点更强烈的展示效果则体现在后院的黄蓝色彩花园(Yellow-Bluegarden)。
仿佛在自家花园随意聊天的访客
Dina在这座花园中,真正做到了: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
——陈从周《说园》
4.俄勒冈烧伤中心花园
——不仅可为烧伤患者提供户外的康复运动空间,
同时也为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提供减压休憩的场所。
花园布局图
这座花园的面积为㎡,面向的使用者是烧伤患者,尤其是腿部烧伤的患者,需要通过步行来促进身体康复。为此,花园中设置了环绕大部分花园、且具有不同路面材质及坡度的步行道;为了保护患者自主行走,有坡度的步道单侧还配有扶手。
在花园的植物配置上,设计师特地选择了多种香味宜人、色彩和谐、花期不同、高低错落的植物,可以丰富来访者的感官体验。另外还种植了大量的多年生植物,由于生长周期长,可以充分观赏它们的成长过程。
花园种植和散布道
烧伤患者对阳光很敏感,为此花园里设有钢结构凉棚及爬满藤蔓植物的格架,花园内外的树木也提供了大面积的遮阳树荫,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休憩场所。
三面开放的遮荫凉棚
5.魔都社区里的疗愈花园
“植物缺失补种,本身就是个疗愈过程,用分享的态度去疗愈独占的心理。”
——疗愈花园的自然导师易晓武老师
这处疗愈花园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金浦小区入口广场的一个角落,是带有公益性质的社区花园。自疗愈花园建成以来,围绕着园艺种植开展了丰富的社区活动,逐渐以这些小小的花草箱为中心而形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场所。
曾将被忽视的角落焕发出生机
建设花园大家齐参与
疗愈花园作为社区花园,以“植物漂流”的形式构建,因此,“分享”是花园的第一主题。当小木箱在金浦小区刚刚“落户”之时,居民们便热情地拿出家中的植物,大家一起亲手种植到木箱中,为疗愈花园添枝加叶。
这种分享性的、互动式的种植方式尤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许多家长在孩子们高涨的积极性下,精心挑选家中花草,热情参与,齐心协力地为花园播下种子和花苗,一起浇水,一起小心翼翼地许下让植物茁壮生长的愿望,整个过程其乐融融,充满着天真童趣。
大家都爱的社区花园
花园虽小,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种疗愈不仅是人与花草果蔬之间的对话
让自然填补人们被现代理性灼伤的心灵
同时也是人与社区的对话
增进社区的交往和交流
寻求邻里之间的互通与互助
6.医院花园
——该花园借鉴了多种日本造园的手法,
强调从室内看花园时富有距离感的视觉体验
以及漫步于花园中身临其境的动态感受。
花园的设计目标是通过欣赏精心营造的自然景观,为所有使用者缓解压力,进而恢复身心平衡,医院的各空间都能直接看到花园。治疗室外连接鲤鱼池,患者与自然花园的美景之间仅隔一层通透的落地玻璃窗,室内外空间宛如一个整体。
从灌注治疗室可看见叠水瀑布,为癌症患者带来舒适、积极的自然感受,可有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落地玻璃窗
瀑布
花园采用不对称布局
各类植物沿蜿蜒曲折的花园小径布置,
阻挡了视线,可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7.医院的莱西塔克家庭疗愈花园
——该疗愈花园的设计宗旨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充满想象力且富有深刻寓意的童话世界。
建筑师TopherDelaney是一位乳腺癌幸存者
由于经历过生与死的较量
她认为除自然景观外
患者还需要能引导他们乐观向上
且易于产生共鸣的设计元素
花园布局图
该花园中有许多独具匠心的设计。设计者确定色彩、造型、纹理及尺寸时,均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物质与心理需求,并利用动态的水景、光影的变化及可移动的景观家具等手段积极鼓励患儿与花园互动。
如花园设置了海星状的凳子、彩色风车;带遮阳伞的可移动长椅可让患儿坐在椅子上参与各类活动;动物图案墙上的用彩色金属板拼出的动物造型,可随着光线移动改变影子形态及长短。
花园主入口设有一只名为山姆的恐龙。它的命名来自于一位做过27次手术的住院儿童,恐龙的高大形象寓意了该患儿与疾病搏斗不服输的顽强精神。另外,镶嵌着玻璃的蓝色围墙象征着星空,每颗星星象征着一名儿童。
园中所有植物品种都经过精心挑选,不仅有宜人的颜色、形态和气味,也含有众多生命的隐喻,可使患儿及其家人在精神上得到宽慰。
疗,然后愈
一寸草木,一寸天地之心;
一方花园,一方人间乐园。
疗愈花园的初心是“疗,然后,愈”
你为一朵小花的绽放而欣喜
我为一次不期然的相遇而欢愉
这不仅仅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景
更是当下都市对自然气息的渴求和呼唤,
很多时候,我们不必挂念诗和远方
只需要一个低头回首
足以发现身边的花草也有摇撼的力量。
期待更多的“疗愈花园”在城市中落地生根。
-END-风景园林部落
风景园林行业知识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