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与中药,皆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优秀产物。目前有记载的中药达数千种,不少药名本身就有悠深的寓意。历史上文人雅士巧妙地运用药名赋诗写文,赋草木以生机,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与诗词的优美韵律完美结合,耐人寻味。
本草诗
引药入诗词,最直接的方式是直写药性、药理,这种被称为本草诗。作本草诗者多为医家,将某一味药的性味、炮制方法、功效主治写入诗,便于记诵流传。文人也作本草诗,刘禹锡在《答开州常使君寄车前子》中写道:
开州五月车前子,
作药人皆道有神。
惭愧使君怜病服,
三千余里寄闲人。
不仅写了车前子的产地、收获季节,还称赞了其功效,令人耳目一新。
药名诗和药名词
除本草诗外,文人们还喜作药名诗和药名词,即直接使用或以谐音字隐藏药名入诗词。它同人名诗、地名诗等一样,利用药名本身的语义构筑诗词的内容,与其他词句形成浑然一体的诗意,体现了文字之乐。韦应物、杜甫、韩愈、白居易、辛弃疾等都用药名写过诗词。
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辛弃疾是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填制药名词的行家。这阕词写于辛弃疾谪居上饶之时。一日,他邀请医生马荀仲同游雨岩,并将药名写入这首游雨岩的词中。这首词里写山、写风、写草、写雨、写石,其中用药名本字、谐音字等嵌入的中药有木香、雨余凉(禹余粮)、石膏、防风、常山、知子(栀子)、海早(海藻)、甘松等,药名与词意,浑然一体,可谓工巧。他还曾用药名给妻子写过一首《满庭芳·静夜思》: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
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彼时,他正在前线,疆场夜静闲余,便作此词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词中共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柏叶、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宿沙(缩砂仁)、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二十余味中药名,情趣盎然。妻子接信后,亦以药名回书:
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
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
妻叩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芨书,茹不尽黄连苦。
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
辛夫人与夫相和,同样用了十几味药名入词,思念之情在药草的芬芳中绽放。
药名诗谜
药名诗中还包含一类更具趣味的药名诗谜。唐代诗人王维一次偶染小疾,便去药店买药。他见柜台执药的是一位端庄秀丽的姑娘,便有心考考她的文才,于是故意称忘带药方,吟了一首五言诗,让姑娘给抓十味药,诗曰:
宴罢客何去?出征行万里。
难见熟人面,酸甜苦辣咸。
百年紫貂裘,黑夜途不迷。
青藤缠古树,艳阳牡丹妹。
八月花吐蕊,蝴蝶穿花飞。
姑娘略加思索,便抓好了十味中药:当归、远志、生地、五味子、陈皮、熟地、寄生、芍药、桂枝、香附。王维欣喜万分。
药名离合诗
唐代诗人皮日休与陆龟蒙是好友,时常一起游山玩水,弈棋钓鱼,吟诗唱和。他们还在药名诗的基础上创造了“药名离合诗”,既是药名诗,又是离合诗。一般药名诗是在句中嵌用药名,而药名离合诗则以上句的末一字与下句的开头一字,离合而成一药名,构思奇特,读来别有回环往复之趣。
怀锡山药名离合二首
皮日休
其一
暗窦养泉容决决,
明园护桂放亭亭。
历山居处当天半,
夏里松风尽足听。
其二
晓景半和山气白,
薇香清净杂纤云。
实头自是眠平石,
脑侧空林看虎群。
和袭美怀锡山药名离合二首
陆龟蒙
其一
鹤伴前溪栽白杏,
人来阴洞写枯松。
萝深境静日欲落,
石上未眠闻远钟。
其二
佳句成来谁不伏,
神丹偷去亦须防。
风前莫怪携诗藁,
本是吴吟荡桨郎。
这是皮、陆二人吟咏锡山时所作的四首药名离合诗,其中包含的中药,你能看出多少味?
(决明、葶苈、半夏;白薇、云实、石脑;杏仁、松萝、络石;茯神、防风、藁本)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郝思斯)
更多精彩,为您推荐
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孙怀山接受组织审查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文科接受组织审查
中央巡视组在14家单位发现了哪些问题
中央第十一轮巡视:4个省区市"回头看",发现了什么?
他45岁开始做官,人称"于半鸭"…王振川"对话"一代廉吏于成龙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