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猴!?
据了解,全世界猴子的种类大约有两百多种
可是,啥是毛猴啊!?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毛猴是一种老济南的传统工艺品,过去在济南,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谁不知道毛猴呢,那可是老济南孩子们童年时代的玩物啊!
毛猴
毛猴作品:大圣娶亲
毛猴——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毛猴作品
毛猴又名昆塑,毛猴艺术将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艺术家的创作完美结合,造就了一种绝妙的艺术境界。
毛猴周身由中药制作而成。它的四肢是用蝉蜕的四肢做成的,身体是另一味中药辛夷,也就是玉兰花在秋天里形成的花骨朵,和猴的身躯极为相似,可谓妙用。毛猴的头是用蝉蜕的头做成的,正好与花骨朵相配。毛猴有时会带斗笠,这斗笠也是一味中药,叫木通。把这几部分粘结起来的东西叫白芨,也是一味中药,真是出自天然,天然妙用。如此看来,这毛猴的首创者熟知中药,并与中药材有着密切的接触。
这门艺术最早起源于京城。老舍夫人胡絜青曾写诗赞美毛猴艺术:
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
第一个毛猴的诞生
相传清同治年间,在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有一家名为"南庆仁堂"的药铺。某日,店中一配药的小伙计因没伺候好帐房先生而挨了一顿臭骂,小伙计怕丢饭碗只好忍气吞声。到了晚上,他在烦闷中无聊地摆弄着药材时,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象特点,不由心中一动,便决定用中药材塑造一个"帐房先生"。他选取了辛夷做躯干,又分别截取蝉蜕的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一个人不人、猴不猴的形象便出现了。拿给师兄们一看,也都说极象尖嘴猴腮的帐房先生。就这样,在无意间世上第一个毛猴诞生了。流传到社会后又被有心人加以完善,逐渐形成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
杨凤岩今年51岁,是中国重汽集团的高级技工,他在工作之余制作的毛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人送雅号“毛猴杨”。杨凤岩和手拿毛猴的小朋友杨凤岩说,他的奶奶是一位聪慧的家庭妇女,老人家以前就用麦秸秆制作各种小动物,过年时还会剪窗花。而杨凤岩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平时酷爱绘画书法。在这种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杨凤岩也对艺术产生了兴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杨凤岩仔细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及民间神话故事,将老济南的市井文化和社会百态引入毛猴设计中,以济南毛猴为载体,将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生动立体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杨凤岩还学习了面塑、微雕等技艺,增加了相应的场景,烘托了氛围,在这里不得不提他的得意之作《大圣娶亲》。《大圣娶亲》作品中由毛猴27只,各种道具19件,新娘乘坐的花轿采用悬空设计,制作难度颇高,花轿门帘掀起来,里面真坐着个新娘。杨凤岩的另一个大型作品《济南市井图》,里面有卖烟的小贩、卖布的货摊、滚铁环的孩子、还有磨刀剃头的,无论人物还是道具都是惟妙惟肖。杨凤岩说场景制作要比毛猴难得多,一个窗户的卷帘长宽不到6㎝×3㎝,竹棍用牙签削出来以后,再用传统方法,一个结一个结打出来,一个卷帘要熬一个通宵才做完。作品《卖糖葫芦》,上面的粒粒山楂直径只有1.5毫米,采用面塑技艺制作而成,精致逼真。作品《拉二胡》,琴弦是用杨凤岩妻子的白头发制成的,除了个头比普通二胡小很多之外,其他别无不同,琴弦根根分明。
杨凤岩说,毛猴身高只有两三厘米,它们手里拿的梳子、笔等就会更细小,制作的时候要屏住呼吸,难度很大。他都是利用晚上安静的时间进行制作。几十年来,杨凤岩的业余时间都倾注在这门传统艺术上,当然他也获得不少成绩。
《大圣娶亲》年荣获济南市首届旅游商品展示十大旅游商品金奖;《毛猴拉二胡》年在垦利黄河口旅游杯第四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杨凤岩的部分作品还被济南市市政府作为外交礼品赠送给国际友人。年5月杨凤岩被济南第56中学聘为民俗艺术校外辅导员。
年毛猴被列入济南非遗项目。
杨凤岩的艺术素养在他的工作单位也是大名鼎鼎,每年单位正月十五扎花灯,节日装饰厂容厂貌,他都是当家好手。
在创作计划上,据了解,杨凤岩还想用毛猴艺术再现《老残游记》中老济南的那山那水那人。
目前,杨凤岩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收到满意的徒弟,把济南毛猴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杨凤岩现场创作以《都市新女报》演播室为主题的作品
小鼓咚咚敲
微观精致,美妙绝伦
为毛猴艺术点个赞吧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
编辑:锄药
更多精彩阅读高能预警丨28℃的春天又回来了,只有三天!济南接下来的天气不可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