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鹳草简介
药材名:老鹳草
拼音:LǎoGuànCǎo
别名:老鹳嘴、老鸦嘴、贯筋、老贯筋、老牛筋
来源:本品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老鹳草或野老鹳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长嘴老鹳草”,后两者习称“短嘴老鹳草”,夏、秋二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捆成把,晒干。
性状:长嘴老鹳草:茎长30~50cm,直径0.3~0.7cm,多分枝,节膨大。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有纵沟纹及稀疏茸毛。质脆,断面黄白色,有的中空。叶对生,具细长叶柄;叶片卷曲皱缩,质脆易碎,完整者为二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线形。果实长圆形,长0.5~1cm。宿存花柱长2.5~4cm,形似鹳喙,有的裂成5瓣,呈螺旋形卷曲。无臭,味淡。
短嘴老鹳草:茎较细,略短。叶片圆形,3或5深裂,裂片较宽,边缘具缺刻。果实球形,长0.3~0.5cm。花柱长1~1.5cm,有的5裂向上卷曲呈伞形。
野老鹳草:叶片掌状5~7深裂,裂片条形,每裂片又3~5深裂。
化学成分:牻牛儿苗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牻牛儿醇。又含槲皮素及其他色素。
性味:辛、苦,平。
归经:归肝、肾、脾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尚不明确
老鹳草的功效祛风,活血,清热解毒。治风湿疼痛,拘挛麻木,痈疽,跌打,肠炎,痢疾。
老鹳草的作用
1、抗菌作用
全草煎剂在试管内对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杆菌、B一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所含鞣酸对其抑菌有一定影响。
2、抗病毒作用
全草煎剂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一1株和副流感病毒I型仙台株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鸡胚,用血球凝集试验);其叶和茎均对前者作用较强,根部作用较弱;所含鞣酸对其抗病毒作用影响不大。通过鸡胚对流感病毒抑制的筛选试验,老鹳草有一定抑制作用。
3、止泻作用
日本产尼泊尔老鹳草的水溶性提取物,对兔有一定止泻作用。兔空腹服其煎剂或干燥提取物,都能抑制十二指肠和小肠的活动,并促进盲肠的逆蠕动,因而出现止泻作用。
老鹳草的用法内服:9~15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2~5钱;浸酒或熬膏。--《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或熬膏。--《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或制成软膏涂敷。--《中华本草》
老鹳草附方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筋骨瘫痪
老鹳草、筋骨草、舒筋草,炖肉服。(《四川㈡,药志》)
2、治筋骨疼痛,通行经络,去诸风
新鲜老鹳草洗净,置一百斤于铜锅内,加水煎煮二次,过滤,再将滤液浓缩至约三十斤,加饮用酒五两,煮十分钟,最后加入熟蜂蜜六斤,混合拌匀,煮二十分钟,待冷装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老鹳草膏)
3、治腰扭伤
老鹳草根一两,苏木五钱,煎汤,血余炭三钱冲服,每日一剂,日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4、治急慢性肠炎下痢
牻牛儿苗六钱,红枣四枚。煎浓汤,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5、治肠炎,痢疾
老鹳草一两,凤尾草一两,煎成9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连服一至二剂。(《浙江省中草药抗菌消炎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
6、治妇人经行受寒,月经不调,经行发热,腹胀腰痛,不能受胎
五叶草五钱,川芎二钱,大蓟二钱,白芷二钱。水酒各一钟,合煎,临卧服,服后避风。(《滇南本草》)
老鹳草故事老鹳草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来历。相传在隋唐时期,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云游四川峨嵋山上的真人洞,并在洞中炼丹和炮制多种治疑难病的妙药以解除病人的疾苦。
由于四川属盆地气候,湿度很大,上山求医的患者大多都患风湿病,而孙思邈用遍所有方法仍束手无策,孙思邈陷于一片苦思之中。
一天,孙思邈带着徒儿上山采药,忽然发现有一只灰色的老鹳鸟在陡峭的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种无名小草,随后拖着沉重的躯体缓慢地飞回密林的鹳鸟窝中。
过了几天,孙思邈又见到这只老鹳去啄食此草,奇怪的是这次老鹳比上次飞得雄健而有力了。
于是,孙思邈对徒儿说:老鹳鸟长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邪气,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食用该草后此鸟疾飞更有力,表示该草对动物有一定益处。
随即命徒儿采回很多这种无名小草,煎熬成浓汁,让前来应诊的风湿病患者服用,并带些药草回去自己熬汤服用。
几天之后,奇迹发生了,原来双腿及关节红肿的症状均已肿消痛止,并且可下地而行走了。
喜讯惊动了各地山民,人们奔走相告,慕名前往治病的络绎不绝。有许多经过治疗痊愈的风湿病人,请孙思邈给此药草起一个名字,孙思邈略思片刻称道:此药草是老鹳鸟认识发现的,应归功于老鹳鸟,故取名为“老鹳草”吧!
由于中药老鹳草对风湿病确有显著的疗效,民间习用的老鹳膏和老鹳草外用膏药治疗风湿痹证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点击
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