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病毒病的防治

烟草病毒病俗称烟草花叶病,这是目前烟草生产上分布最广、发生最为普遍的一大类病害。目前,我国已发现的烟草病毒病有16种,其中引致烟草花叶病的病毒主要有TMV、CMV、PVY等3种病毒。   大部分地区病毒病是以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马铃薯Y病毒病(PVY)等几种病毒病混合发生,重复感染(如山东、河南等)。田间病株率一般在20%~40%,重的达40%~80%(有些局部地块高达%)。烟草感染病毒后,叶绿素受破坏,光合作用减弱,叶片生长被抑制,叶小、畸形,减产幅度可达20%~80%。   病毒病发生后,还严重影响烟叶的内在品质,上等烟比例减小,品质变劣。

(一)症状:(1)、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obac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能侵入0多种植物。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我国已从38科的多种植物上分离到CMV,包括常见的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作物,以及泡桐、香蕉、玉米等农林作物,还有繁缕、老鹤草、竹叶草、小酸浆草等农田常见杂草。(3)、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otatovirusY,PVY)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侵染烟草引起的病害,又称作脉坏死病、褐脉病、黄斑坏死病等。此病引起的损失因烟草侵染时期和病毒株系不同而异,早期感染的脉坏死株系,可导致绝产绝收,若近收获期感染或感染弱株系,则减产相对较轻,一般损失25--45%。PVY除引起产量损失外,更为严重的是病叶烤晒后色泽和烟味较差,品质显著降低。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自幼苗到成株期都可发病,但以大田成株期发病较多。该病为系统侵染,整株发病。烟草感染PVY后,因品种和病毒株系的不同所表现的症状特点亦有明显差异,宏观症状大致分为4种类型。   花叶症:由PVY的普通株系侵染所致。植株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明脉”,后网脉脉间颜色变浅,形成系统斑驳。   脉坏死症:由PVY的脉坏死株系侵染所致。病株叶脉变暗褐色至黑色坏死,叶片呈污黄褐色,有时坏死部分延伸至主脉和茎的韧皮部,病株根系发育不良,须根变褐,数量减少。有些品种表现病叶皱缩,向内弯曲,重病株枯死,失去烘烤价值。点刻条斑症:由PVY的点刻条斑株系侵染所致。发病初期植株上部2-3片叶先形成褪绿斑点,后叶肉变成红褐色环死斑或条纹斑,叶片呈青铜色,有时整株发病。   茎坏死症:由PVY茎坏死株系侵染所致。病株茎部维管束组织和髓部呈褐色坏死,根系发育不良,变褐腐烂。马铃薯Y病毒(PVY)寄主范围很广,能侵染34个属余种植物,以茄科植物为主,其次是藜科和豆科植物,危害严重的作物有马铃薯、番茄、辣椒等。(二)侵染循环(1)烟草普通花叶病(TMV)一般在马铃薯块茎及周年栽植的茄科作物(番茄、辣椒等)上越冬,温暖地区多年生杂草也是TMV的重要越冬寄主。这些是初侵染的主要毒源,田间感病的烟株是大田再侵染的毒源。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的带毒病残体、带毒烟叶等也是烟草花叶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田间以外的病叶或病残体,在85℃左右的干燥条件下,TMV仍保持其致病力。因此,垃圾堆中或随肥料返田的烤烟叶屑等带毒残体,也具有传病作用。此外,经烤制的烟叶产品中的病毒并不能完全失活或消失,故烟蒂或烟末中的病毒也同样能传播病毒。   烟草普通花叶病(TMV)主要靠植株之间的接触及农事操作时手、衣服、工具等与烟株的接触传毒。收获后,除病株残余外,烤后的烟叶、烟末等,都可重新成为下季烟草的侵染源。卷烟中能分离到有活性的TMV(周家炽,),吸烟的人手指和衣服上带有大量病毒,接触烟株后亦可传毒。烟草普通花叶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品种、移栽期及种植方式等因素有关;   最适于TMV发生发展的温度为25-27℃,气温在28-30℃时发病最盛,在高温情况下,由TMV引起的花叶病会出现坏死斑点和斑块。如温度在37℃以上或10℃以下,或光照太弱时,则症状隐蔽和不显著。移栽期早晚与发病程度有密切关系。山东、辽宁等地实践证明:适期早栽病害显著减轻。据辽宁在同一品种、同一地块调查,早栽烟田发病率为54.4%,晚栽烟田则高达93%。尤其是移栽晚、田间管理又不及时的田块,烟株根系不发达,生长矮小,叶不开片,发病更严重。前茬或本茬套种油菜、萝卜或马铃薯的烟田,发病均较重。如辽宁调查,烟草与马铃薯套栽的,花叶病发病率高达99%;单种烟草的发病率为49.2%。(2)黄瓜花叶病毒(CMV)可侵染烟草种子、杂草种子、并随种子越冬,也能侵染多年生植物和杂草,并随这些寄主在田间越冬(如蔬菜、多年生树木及农田杂草)。带毒种子及田间寄主和杂草是主要侵染来源。   黄瓜花叶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在病害流行中起决定性作用,据报道有70多种蚜虫可以传毒,而以桃蚜传毒为主。蚜虫传播CMV为非持久性传毒,蚜虫在病株上吸食1分钟就可以获毒,在健株上吸食15-秒钟,就可以完成传毒过程。此外,病害的扩散和加重也和农事操作等机械传染有重要关系。种子带毒可引起烟苗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苗移栽可直接传入大田,田间寄主植物及杂草上越冬的蚜虫(尤其是有翅蚜)带毒迁飞或在田间取食时将病株上的病毒传播开。随蚜虫活动,病毒在烟田逐渐蔓延,病害逐渐加重。黄瓜花叶病毒的发生、流行,与寄主、环境和有翅蚜数量关系密切。   烟草不同生育阶段抗病性差异明显,自苗期至移栽后到团棵期的40~50天为易感病阶段,现蕾后为耐病阶段。   气象因素的变化常影响蚜虫的活动。冬季至翌年3月份的气温、降水量以及4-5月份的气温与此病发生轻重有很大关系,冬季及早春气温低,降雨雪量大,越冬蚜虫数量少,早春活动晚,CMV发生就轻,反之,就较重。如果4-6月份干旱,旺长期前后温度变化较大,出现冷雨降温或干热风,常导致黄瓜花叶病毒的爆发、流行。   烟田环境及栽培方式亦影响发病,凡靠近村庄、菜地、保护地、果园等的烟田不仅发病早,而且发病重。(3)马铃薯Y病毒(PVY)主要通过汁液摩擦传染和蚜虫传播。病叶和健叶只摩擦几下,叶片上的茸毛梢有损伤,就有可能传染病毒,同TMV和CMV一样,农事操作也可传播病毒。蚜虫、其中桃蚜是PVY的重要介体,其次是棉蚜、马铃薯长管蚜、豌豆蚜、粟缢管蚜、桃短尾蚜等。蚜虫传毒效率因蚜虫种类、病毒株系、寄主状况和环境因素有关。   蚜虫传播PVY为非持久性传播。桃蚜取食5秒种即可获毒,传毒饲育10秒钟就能将病毒传播到健康烟株上。影响PVY的发生、流行的条件与黄瓜花叶病毒基本相似。主要受介体活动、品种、耕作制度等关系密切。

(三)烟草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由于烟草病毒病的病毒种类多,且多为混杂侵染,传播途径广,因此,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须严格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搞好农业、化学、生物等棕防措施。(1)、栽种抗耐病品种这是防治烟草病毒病既经济、又有效的根本途径。抗TMV病品种有:辽烟8号、辽烟10号和辽烟12号;台烟5号、台烟6号,引进的白肋21、柯克86;辽烟15号、延边、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CV09-2等。近几年方荣祥等转育的抗TMV的NC89纯合品系,在黑龙江、利川等烟区试验,表现了极强的抗病性。抗CMV的品种有:TT6、TT7系列烤烟品种,NC89、K、G均表现一定的抗性,双抗(抗CMV和TMV)的转基因NC89纯合系已经获得,并大面积试验,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抗马铃薯Y病毒病的品种,NC89和K抗PVY能力很强,正在进入田间试验。(2)、选用无病株上的种子,从无病株上采种,单收、单藏,并进行细致汰选,防止混入病株残屑。(3)、加强苗床管理,培育无病壮苗。首先要注意苗床选地,苗床要尽可能远离菜地、烤房、晾棚等场所。其次床土及肥料不可混入病株残屑,注意清除苗床附近杂草。第三、苗床的营养土消毒,铲除苗床土中的残留病毒。第四、培育无病壮苗。第五、加强苗床管理,严格无毒操作规程。及时间苗、定苗,合理施肥浇水、有效地控温控湿。操作时要用肥皂水洗手,严禁吸烟,尽力减少操作工具、手、衣服与烟株接触。(4)适当提早播种、提早移栽。移栽时要剔除病苗。注意烟田不与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间作或轮作,重病地至少要二年内不栽种烟草。(5)加强田期管理,提高烟草的自然抗病能力。   烟田要在冬前进行深翻晒土,翌年翻浆时反复细致耙地,熟化耕作层,减少侵染毒源。(6)结合整地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微肥和生物菌肥,促使烟株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使烟株尽快通过团棵、旺长这两个最易感病的阶段。田间操作时,事先要用肥皂水洗手,工具要消毒,并禁止吸烟。打顶抹杈要在雨露干后进行,并注意病株打顶、抹杈要最后进行。(6)注意驱避蚜虫、防其传毒。育苗床和烟田,铺设银灰色地膜、或张挂银灰色反光膜条,可有效地驱避蚜虫向烟田内迁飞。

(7)药剂防治药剂治蚜。栽烟前应把附近茄科作物及杂草上的蚜虫喷药杀灭,避免有翅蚜迁飞传毒。栽烟后40天内要采用黄皿器诱蚜预测,在皿中发现有翅蚜时,田间可立即喷3%啶虫咪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倍液防治。另外,栽烟时配合使用吡虫啉缓释颗粒剂,可有效地控制烟田蚜虫数量,防止田间病毒病蔓延。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治白癜风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js/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