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古山的故事忆洛南书法家何伯群连载三

前言

老何,10月20日,是我们在书院门开办个人书法艺术馆,房屋租赁合同生效的日子。两年前的今天,何伯群书法艺术馆从北京宋庄迁到这里。打扫卫生、展厅布置的一摊子事都是我们两人在亲历亲为,虽然忙得废寝忘食,但是信心满满,两个人有说有笑的,也没觉得咋样累。而今天,为完成房租合同到期的一切交接手续的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尽管提前一个月就动手整理装箱,但是总是丢三落四,工作效率很低。整理工作今天告一段落,这才能够腾出手来继续给你讲西古山的故事。

西古山的故事(三)

文.何伯群的妻子张秋娥

一九六三年的正月初八是个好日子,我们村就有三个姑娘同一天出嫁。那个叫风娥的和叫娜娜的,她们虽没有上学念书,但都能干,早早地就在娘家为自己准备着嫁衣,她们两人娘家婆家的经济状况都不错,所以在出嫁时都有四大件、三小件的嫁妆和大箱满小箱沉的内容令人羡慕。说来也巧,昔日的玩伴三人,今日同时出嫁,迎亲又是要同走桐树涧这一条道。有所不同的是,她们的陪嫁多,抬嫁妆的排成一大串,新郎新娘都骑大马,还有鼓乐队吹奏着喜乐。我们没有他们的排场,只是有个陪新的人手里提着个带盖的盒子,领着你走在前边,我的二娘陪着我紧跟其后,走在最后的是我家的七姑八姨、舅舅、老舅家的一大群人。村里看热闹的人早早的在路边等候。打头过去的风娥迎亲队伍很风光,接着过去的娜娜更有排场。看过了前边两家的派头,再看我们的阵势,不少人都在摇头叹息。路人的表情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我看到了但没有在意,只是我爷爷有点激动,边走边自我解嘲地说:“好儿不在分家地,好女不在陪嫁衣。我孙女念的一肚子宝书,那才是最好的陪嫁和气派呢。”

年摄于唐园小区居室

爷爷的自言自语,旁人是否听见,你可是听得清,记得牢。初八那天拜过堂,闹过房,宴毕客散之后,刚一歇下来,你就迫不及待地询问我的陪嫁宝书现在何处,我指了指脑袋;你说你问的是书本,不是知识,我告诉你都在我爷爷住的小屋楼上搁着。

成亲后第三天你送我回娘家,一进门就爬上了我爷爷居住的厦屋楼顶,将我念过的课本、课外书全翻出来,要打捆带回来,我当时反对你这样做,一是怕你弄脏了衣服,因为爷爷居住的那三间土房子,自打我记事时起,一直是灶房。几十年的烟熏火燎,房顶墙壁全是黑乎乎的。所谓的楼上,就是在爷爷盘炕的那间的木椽上用藤条编了靶靶,再糊上泥巴而已。自从奶奶去世之后,没人到上面打扫过。积灰太厚不说,空中漂浮的全是灰尘与蛛丝结成的灰条条,上去的人想躲也躲不过。二是我已经当了农民,那些书带回来也没用。但你说自己要长知识,那些书对你有用处。看着你傻呼呼的可爱劲,我再没说什么。

年摄于书院门艺术馆

搬回来的那些文学方面的书,成了你的宝贝疙瘩,一有空就捧起来读;那些数理化方面的书,在我重返学校补习的那段时间里也派上了用场。

那年的正月十八日,就是在我们婚后的第十天,你从学校回来,说我父亲到你学校将一封信交给你。那封信是我的同学写的,告诉我学校准许我们高六二级部分学生回校补习考大学。得知此事后我很为难,因为当初我曾在班会上信誓旦旦:“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扎根农村,绝不三心二意。”现在又要返回去补习,我不是成了口是心非,言而无信的人了吗?我不想再回学校,觉得没脸再见昔日的老师同学。你极力动员,说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读了十几年的书不就是为了能上大学吗?至于在班会上的表态,那是在特殊环境下说的,没有人会记挂在心的。经过你的再三劝说,我心动了。考虑到你的感受,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考上了大学,跟着比你更优秀的人走了,你怎么办?你说,能上大学,是我和我的家人多年来的愿望,也是你何伯群的荣光——初中生配大学生,天下又多了一桩美谈。你又无比自信地说,我上大学,你去参军,经过四年部队锻炼的你,定会出类拔萃,到时候我肯定舍不得离开你。后来你沉思了一会儿,长叹了一口气说:“人生的每一段相遇,都是命中注定的,有缘的,一拉手,就是一辈子;走散的,是缘分已尽,也没啥好遗憾的。”

你去与家人商谈我要去补习这件事。结果是全家人都反对:一是家里没钱没粮供不起,二是怕我真的考上了会远走高飞。父母骂你脑子进水了,你哥说你傻得冒泡。既然与家里人没法沟通,我们就私下作了决定:让我带着婚礼上给我娘家亲戚磕头收到的三十六圆礼金先去洛中报到,随后你就会借机会把我要用的书籍、被子和粮食给我送到学校来。

正月二十三日那天清晨,趁着家人还没起床,我们两人拉着手走出了西古山,你去古城中学上课,我步行去县城补习。就在我报到后的那个星期天,你手提肩扛,为我送来了所需的东西。当了半年的农民后,重新坐回教室,重新捧起书本的我,深感机会来之不易。以前热衷于当学生干部,作班主任耳目助理的差事不会再干了。以前是满足于一知半解,课堂学一点,过后很少复习和巩固的毛病不会再犯了——认真地苦读,专心地思考,过去所学的知识快地融会贯通了起来。

正当我满怀信心为考大学而努力的时候,和我一起来补习的志莲告诉我,他的爱人来信说,从六三年起,国内的各类大学不再招收已婚女学生入学。志莲是我上学期间八年的闺蜜。毕业后很快也结婚了,她的爱人在外省的一家电台工作,消息来源绝对可靠。怎么办?我们两人一致认为:与其坚持到底无功而返,还不如早点儿偃旗息鼓,收兵回营。

农历的四月二十日,虽然不是星期天,你还是来县城接我回家。回到家里我才知道,家人为你上学准备的粮食,你全给我送到县城,自己在学校没饭吃,饿得实在撑不住了,就干脆辍学回家了。我很沮丧:丢人现眼地白忙活了一趟不说,还花掉了那么多的钱、浪费了那么多的粮食,最重要的是害你连个初中毕业证也没有领到。你安慰我说:文凭不过是一张纸,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等把从我娘家带回来的那些宝书全啃下来以后,你可以达到高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

所谓理解是心的认同,感知是心的相通。真正的感情,就是这样的用一颗心去温暖另一颗心。此时此刻,我才意识到,什么更好的世界、生命的辉煌,对我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与你在一起的平静美好里已经装满了幸福。

年的春荒来得早而漫长,全家四口人每天都吃不到一斤粮食,全凭树叶野菜充饥。为挖野菜,我们两人有时是顺着西古山绕到罗山托,从水利渠槽边沿采摘叫作“绵阳头”、“壁逗哏”的野菜。有时是进南沟,登长岭,从扫帚沟摘一大筐洋槐树叶子回来。婆婆是一位非常精灵的管家婆,每顿的口粮都卡得很紧,三大木瓢水,半碗玉米碎,一大篮子野菜,放在一起熬粥。开锅了,不多不少,稀糊糊的绿汤汤,每人两碗刚好到锅底。全家人都下地干活,吃那点东西,只能达到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

那时节要饭的人也多,自家都吃不饱,拿啥去救济别人。所以吃饭的时候,婆婆总叮咛先关上院门再开饭。尽管严谨,还有失手的时候,遇到有不速之客端着讨饭碗走进门来,我们只能是低头装作没看见,赶紧喝完了自己碗里的粥,收拾碗筷。乞讨者坐在台阶上,手里的碗一直伸着,眼巴巴的看着实在没戏了,才转身走出门去。这种情况有你在场的话,你会立马端着碗迎上前去,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碗里的饭倒在了人家的碗里,还不住地叮咛说,慢慢喝,别噎着。

你对达官显贵和平民乞丐持一样的态度,报一样的微笑。你的同情心,你的善良,在我们家乡有口皆碑。自己从来不吸烟,但是每次回家乡,都不会忘记给口袋里装上一两包烟,散发给遇见的父老乡亲;你不光对自己的父辈行孝道,对其他的老人也是尊敬有加,每次回家都要先去探望老领导,老朋友,无论在什么地方,望见了你认识的、不认识的行动不便的年长者,都会主动上前搀扶,接来送往。洛南县有个叫做陈九康的老人,由于历史原因,解放后过了三十年的牢狱生活,妻离子散。直至耄耋之年的他,才恢复了人身自由,但是孑身一人,举目无亲,无家可归。你敬佩老先生的博学多识,拜他为师,虚心请教;你同情陈先生的人生境遇,在政府给他落实政策的过程中,为争得相应的生活保障,一生从来不愿开口求人的你,放下身段去四处“拜佛”。还在陈先生八十寿辰之际,为他举办了生日庆典。

寺坡艺术馆门前有一段斜坡路,推车的或者开三轮的要上斜坡到马路上去都会有点吃力。如果被你看见了,你会赶紧放下手里的书本,一路小跑地赶去帮他们推一把。邻居们常说,要说何伯群不讲人情,那么世界上就没有讲人情的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起谈论我们的孙女妞妞在幼儿园喝不到水的事来。妞妞在幼儿园下课后排队接水,如有小伙伴在前面插队,她就往后退一下,再有人插队,再退,直至上课铃响了,她还没有接到水喝,以至于孩子上幼儿园后常常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你说,妞妞是你的作风的继承者,厚德是福,做人要厚道,善良是好人品的关键因素。

你是一个真诚的人,心透明得如玻璃。你常说,做人,一定要以真诚为先;心灵,一定要以善良为本!所以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喜欢。由于你做事用心,为人诚恳,所以和谁相伴都能长远。和你相比,我就差得很远。有时候,我真还有些嫉妒你呢。比如说,你一参加工作,就有王振武相帮,因为你忠诚老实,淳朴可爱;每到一处,不只是同事和你亲密无间,单位的领导也会器重你,那是因为你坦荡,友善,大度;你的老师喜欢你,是因为你老实厚道,有悟性,有毅力;石鲁先生喜欢你,称你为商山后生,是因为你心地善良,为人诚恳;张仃和灰娃喜欢你,是因为你懂得尊重,对艺术一片赤诚……

张仃先生为何伯群签字赠书(年摄于北京门头沟)

当然,你也有被人误解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形,你只是选择沉默,从来不作争辩。你曾经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做真实的自己就好。你选择用饱蘸水墨的笔来诠释自己人生的况味。懂你的人,自会从你的笔痕墨迹中读懂你;不懂你的,你不在意,因为各人的精神境界不同,内心的追求不同。

生命中最美的缘,莫过于拥有一份懂得;人生最真的情,莫过于付出一颗真诚的心。五十五年来,你以光阴的手写下了爱,我用平静的心成全幸福,与你相伴跋涉山山水水,携手走过朝朝暮暮,一直都是满眼的欢喜,满心的甜蜜。

年摄于书院门艺术馆

何伯群作品欣赏

释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自作诗:豆棚瓜架可纳凉绿叶浓阴好风光不除庭草周茂叔为爱花影上纱窗

自作句:天地人古今事六面镜一床书鉴古鉴今鉴你我作字作画如做人

自作诗:润含春雨裂秋风古砚微凹聚墨丰浓淡干湿求变化淋漓元气神采生

释文: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自作诗:凉夜秋风劲照窗孤月迟翌年游故地酌酒赋新诗

释文:老鹤归来不受呼野桥江树雪模糊西湖处处是桃李省得春风到画图

自作诗:腾跃任他谋早筹萧斋冷砚共春秋高情剩有闲中趣俯仰乾坤再上楼

释文:励精图治

何伯群,字敬夫,号梅月堂主,笔名古山月,陕西洛南人。生于年10月,先后就职于洛南县文化馆、图书馆,曾任洛南县文化局副局长、洛南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等职。

何伯群自幼在父辈的影响下自学书画,至今已逾六十个春秋。学书从北魏、“二王”入门筑基,追寻“欧”、“颜”、“柳”、“赵”,研究“苏”、“黄”、“米”,吸取王铎、傅山、何绍基、于右任等近代大家之长,碑帖兼容,追求博大恢宏,高古劲健,婀娜多姿,老辣自然的艺术风格。

自年起,何伯群先后应邀出访日本、泰国、新加坡、俄罗斯、及欧洲诸国,举办展览、进行学术交流。自年起,先后在陕西省美术家画廊、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山东烟台、山东省美术馆、济南李苦禅纪念馆、北京荣宝斋、辽宁省博物馆、台湾等地成功举办个展。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及大专院校收藏。作品及文章曾发表于《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陕西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日本《秋萩》杂志以及美国《人民中国》等报刊。出版有《何伯群书法艺术》、《何伯群书法集》、《何伯群书法新作选》、《何伯群书法精品选》、《梅月堂文集》。先后在故乡洛南县、北京宋庄、西安书院门建有“何伯群书法艺术馆”。

何伯群书法艺术馆









































2018治疗白癜风疾病最好的药是什么
哪家医院能够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js/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