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儿时游戏,玩过10个以上的都老了

儿时游戏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九十年代,在物资匮乏时期,儿时游戏如“老和尚受罪”“抓子儿(抓石子)”等就地取材,几人一伙,游戏简单确趣味横生。这些昔日的儿时游戏,很多已成为记忆。出于传承考虑,特收集、整理60个儿时游戏选介于后。

1、打骀

“打骀”是一项竞技活动。所谓的“骀”是指一些长短在二尺左右、粗细直径约3厘米~6厘米的树杆或树根。玩的时候,先在地面上划定一条横线,作为“界线”(孩子称其为杠儿);然后在距“界线”七八尺的地方划出另一条横线,作为起点线。参与玩耍的孩子少则两人,多则三五人。他们先各将自己的一根“骀”拿出来,在起点线上竖立起来,比较长短。比较完毕,排出次序后,便将所有的“骀”并排放置在起点线上,由最长的一根“骀”的主人,用这根最长的“骀”击打其他“骀”。如果能将其中的任意一根“骀”击出远处的“界线”,这根被击出的“骀”就归自己所有了。假使第一个“打骀”者不能将“骀”击出“界线”,则由第二名接着用自己的那根次长的“骀”击打其他的“骀”。倘有“骀”被击出“界线”,这被击出的“骀”也就自然归第二名所有了。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骀”都被击打出“界线”为止。

2、甩泼(音po)鞋篓(克鞋牌)

小男孩儿们凑在一块儿,玩起克鞋牌来,十分热闹。他们脱下鞋,垒摆成”井”字形的鞋垛,在离鞋垛不远处画条直线,叫作“杠”。以扔离“杠”远近决定先后,然后分头家、二家等等。头家一孩子从鞋垛上用一只脚先掀翻一只鞋,趿拉下一只鞋,单脚着地向前跳,要把鞋踢出“杠外”,没踢出要受罚,即:别人就把那只鞋远远拋出,这孩子就要单脚跳着,去捡回来。这样一直玩下去。

3、星星过月(过皇上)

亦称星星过路,分“蒙家”“猜家”和表演者。“蒙家”和“猜家”各一人,表者三五人或十数人不限。游戏开始,“蒙家”将“猜家”的眼睛蒙上后,表演者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模仿各种动作和表演,悄声从被蒙上眼睛的“猜家”面走过。“蒙家”同时报说表演者的形象和动作,如“扭的过去了”,“猜家”则猜是谁。被猜中者即做“蒙家”,原“蒙家”改做“猜家”。全部都没猜中者,要向大家唱一首儿歌,以示受罚。此游戏少儿多喜欢在月明星稀之夜玩耍。

4、老和尚受罪

这个游戏有点像今天的一项体育运动——跳箱。可旧时的孩子没有地方去找跳箱,跳箱就是他们的身体,一个孩子弯下腰来,双手扶脚、扶膝、扶腰、低头依次升高;另一个孩子跑过采,双手按着他的腰背,身体向上一耸,两腿一分,就跳过去了。谁跳不过去,就要弯下腰当老和尚,就这样沿着街边一直玩耍下去,忘却了走路的枯燥。

5、扇洋画(扇面包、扇纸牌、扇洋片)

从前的洋画是放在香烟盒里面的印刷品,比较精致;后来由于孩子们喜爱,争相搜集,渐渐被小商小贩们看中,便流入小摊,成为售卖的大张拼图画片。孩子们回家按上面印的小格子剪下来,成为一片片小单张,用它可以做很多游戏,扇洋画就是一种。两三人或更多人聚在一起,每人拿一张放在地上,然后按顺序扇,谁把地上的洋画扇翻转过来谁胜。扇翻过来的洋画就归其所有。后来发展了扇纸三角、纸面包(孩子们自己叠的)。

6、老母鸡丢蛋(丢手绢)

“丢,丢,丢手绢,轻轻丢在他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孩子们坐成一圈,一边拍手,一边唱。一个孩子拿着手绢在圈外转,悄悄地丢在其中一个孩子身后。如果这个孩子发现了,立即起身去追丢手绢的孩子,大家唱:“快点儿决点儿抓住他,快点儿快点儿抓住他!”如果丢手绢的孩子没被抓住,而且跑到追赶者的位置上,那位追赶者就去丢手绢。如果丢手绢的孩子被捉住,只好继续丢下去。

7、抓子儿(抓石子)

抓子,又称拾子,是一种多为女孩子玩耍的儿童游戏。用磨光的小砖块、小瓦块、小石块或玻璃球等作为子。数量五枚、七枚、九枚不等,一般以五枚为宜。方法: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抓法。商定其中的一枚子作为子头。玩时将子头向上掷,待其未落时尽快抓起地下的一子或数子,同时必须将子头接住,子头不得掉在地下,否则为输。熟练者边掷边拾边接,连续不断,全靠眼明手快。这种游戏对锻炼人们的手眼配合、动作敏捷大有益处。

8、弹经(弹花音儿)

这是女孩子喜欢玩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孩子,每人先出几个草草珠或是皂角果等,交给第一个玩的孩子。这个孩子把这边小东西向炕上一撒,从中选出两个相近的子儿,就用小手指在两个小子儿中间划过去,然后,弹击其中一个子儿去撞击另一个子儿,击中了就赢了。若没有击中或碰撞了其他子儿或画线时手指碰到了子儿,就算输了,改由其他人来玩儿。

9、扑老窑

玩时,先在靠墙的地上挖个坑作锅儿;距锅儿一定距离,画一条直线,叫作杠。参加者各出数量相等的铜钱、草草珠、皂角果或一分的硬币,然后站到杠外,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定顺序,赢者先将硬币或铜钱往锅儿里扔,落到锅儿里的归扔者所有,落到外面的搜集起来由第二个人扔,以此类推,直到扔完为止。扔光后,再来第二盘。

10、踢瓦(跳房子)

跳房子是女孩子爱玩的一种游戏。先在地面上画出方格,表示房子。然后,把一块儿瓦片投进第一个方格,参加游戏的女孩子便单腿一跳,跳进方格,把瓦片依次向下面的方格踢去,直到全部方格跳完。这个游戏的规则很多,如脚踩线、脚落地、瓦片压了线,都算“坏”了,参加游戏者立刻被罚下场。后来发展成用布装小石子制成的方形小布包(布丸子)做这个游戏。

11、碰拐儿(撞撇拐、顶牛、斗拐、斗鸡)

顶牛是流行于乡间的一种儿童游戏。有的地方称“斗拐”或“斗鸡”。参加这一游戏的多是男孩。顶牛有两人对顶和多人混顶两种。顶牛时,顶牛者曲盘盘起一腿,单腿跳跃,相互以所盘腿的膝盖部顶撞对方,直到对方站立不稳,所盘之腿落地为止。顶斗的结果,以最后结束时仍盘着腿没有对手者为胜。多人混顶时,顶牛者既要尽力去顶撞别人,又要提防别人偷袭自己,饶有趣味。这是一种运动量较大的游戏,跳跃顶撞一会儿后,就会气喘吁吁,浑身发热。所以,这种游戏多在冬天或天冷时候进行。

12、老鹰抓小鸡

一个较大的孩子扮作老鹰,另一个大孩子扮作母鸡,其他孩子扮作小鸡,排在“母鸡”身后。游戏开始,“老鹰”就去抓“小鸡”,“母鸡”张开双手,千方百计保护“小鸡”。这时,“小鸡”们必须动作快,与“母鸡”配合。如果“小鸡”被“老鹰”抓住,就得站在队外,当俘虏了。

13、拔河

拔河是大人小孩都喜爱玩的体育游戏,玩儿的人多,又热闹又高兴。玩儿法也很简单,没有拔河绳时,可将人分为两队,人们互抱腰身,听令使劲儿往后拽,只要把对方拉过地上划的一条标线,就赢了。

14、摔盆盆窝(捏、掼泥炮)

“掼泥炮”是将红胶泥揉成软硬适度的泥团,然后将其做成一个个形同钢盔的泥凹凹。泥凹凹做好后,就在大石盘上进行比赛,比看谁的泥凹凹掼出的声音最响亮。比赛前,他们都要反复仔细检查自己的泥凹凹,看漏不漏气,薄厚均匀不均匀,口沿是否平滑。为了保证泥凹凹掼到石盘上时严密不跑气儿,他们还要在自己的泥凹凹口沿上抹一圈儿唾沫。比赛开始后,他们就依次抡开胳膊,将泥凹凹使劲掼到石盘上,这时,泥凹凹的底部就会被鼓破,并发出响亮的爆破声。被鼓破后的泥凹凹上会留下一个残破口,这个口子有多大,别的孩子就要用自己相同大的泥巴揉成球或拍成片把它补起来。由于这掼泥炮的声音与炮仗声相似,所以,孩子们就称这种游戏为“掼泥炮”。

15、推铁环(推圈)

用铁条圈成直径1尺左右的圆环,环上套串2个小环,再用l根2尺长的铁棍,一端弯出把手,一端弯出小钩。玩法是这样的,将大环立直落地,用铁环钩推着往前或走或跑,小环叩响大环,大环摩擦铁钩,发出一连串悦耳的金属声音,回荡在大街小巷,传的十分遥远。

16、捻捻转儿(捻不转)

从前小孩的玩具,多是自家动手制作,犯不着掏钱破费。弄一小铁片或小木片,中间钻一小眼儿,插上小棍儿,下端削尖,拇指和食指捏紧小棍儿上端,使劲儿一捻,松手,它就在地上飞快旋转。若是在上面贴一花纸片,旋转起来十分好看,一团火似的,好玩极了。

17、玩棋(小兵战大炮、四步路、占方、小媳妇跳井等)

童心不甘寂寞,再穷也会苦中作乐。穷人家的孩子就是捡破烂,也忘不了玩耍游戏:用树枝在地上画一棋盘,找来几粒石子,一盘棋局就可以开始了,玩法很多,根据格儿的多少和子的多少大致有小兵战大炮、四步路、占方、小媳妇跳井、吃忽雷下雨等。孩子们就那样席地而坐或趴在地上,无拘无束,渐人佳境,贫困和疾苦,一时拋之脑后。

18、掷骰子[兜骰(一棵、三棵、六棵)摸骨牌、摸纸牌、推排九、打麻将]

冬天,风吼雪飘,天寒地冻,孩子们不到户外去玩,就在热炕头上掷骰子,骰子是用牛骨制成的,6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个圆点。大家轮流把骰子掷进碗里,谁的点数大,谁就赢了。一般多是赢几个铁蚕豆、大花生,但大伙都玩得很尽兴。

19、绚交交(操绞、翻撑)

“绚交交”也叫“操绞”“翻撑”,是流行民间的传统益智游戏,多在儿童中流行,女孩子最爱玩。此游戏的道具是用1根长约3尺的线绳儿结成的线环儿。游戏时,先由一人用双手撑开此线环,按一定顺序用手指翻、勾成一个基本图肜,然后由另一人用十指挑动并套接在自己的双手间,变换成另一个新的图形。这样,两人轮流翻、撑、挑、勾,巧妙地翻出各种有趣的图形来。“绚交交”可以培可以培养少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训练手指的灵巧度。所以,很受儿童欢迎。

20、藏蒙哥儿(捉迷藏)

捉人的孩子被蒙住眼睛,其他孩子找个地方藏起来。待其他孩子藏好后,捉人的孩子说开始,捉人的孩子就被放开,他寻见某个人,就大叫“呔”,被发现的孩子就充当捉人的,大伙接着藏蒙哥儿。

21、爬树

性格活泼好动的孩子都有过登高爬树的体验。爬上树登高远望,和在地面的感觉就是不同,而且爬树除了活动手脚、锻炼胆魄之外,还能掏鸟蛋、摘果子、捉小虫儿,得到许多战利品。

22、拉大锯

一般是老年人带着自己的孙子或外孙玩耍的游戏,一老一少对立坐下,手牵着手,一人拉一人推,轮流交替,唱着歌谣,歌词大致是,“扯锯,拉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叫闺女,叫女婿,小外孙也要去,拾掇拾掇咱都去”。画面十分温馨亲热。一老一少挨在一起,便是天伦之乐。

23、坐轿儿(秋起)

一般是大人坐在床沿,小孩坐在大人腿上,大人拉住小孩双手,脚一抬一放,颠来颠去,小孩子乐不可支,咯咯直笑,也不管大人是不是累了,不肯停下来。

24、玩风车

柳条抽绿,花儿初绽,春天来了,约上几个小伙伴,拿起风车,迎着习习和风,冲啊,跑啊,让风车飞快地旋转,恰似风中的勇士。风车的制作十分简单,取3条1X15厘米的硬纸,对折,于折角处交叠,成凹状,在交叠正中处插—长木棍即成。

25、吹汽笛

买来竹笛,在细竹管口一端柞上薄胶皮,把有胶皮的一端插进气球内,捆紧,由竹笛往气球里吹气,竹笛就呜呜地响,等气球吹的足够大,松口,气球往外泄气,又发出另外一种声音。贴在脸颊,会感觉到一丝凉气,挺好玩的。在孩子的心目中,到处都是乐趣。

26、粘知了

夏天,知了在树上叫,小孩子用一根长竹竿,竹竿头上绑只小竹签儿,竹签头上粘着面筋。这种面筋很黏,只要不惊动知了,瞅准轻轻一碰,就粘住了。

27、玩蝈蝈儿

蝈蝈在山地的庄稼地、草丛中很多。因其叫声悦耳,形体好看,常有人捕捉,小孩子也不例外,捉回来放在自己编织的篾笼内,用倭瓜花、黄瓜蒂放在笼内饲食,挂于屋檐或凉棚下,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听着蝈蝈的呜叫声,颇有情趣。

28、玩金壳螂

金壳螂,就是金龟子,个头不大,约半寸多长,黑色有金点,硬翅,椭圆形。孩子们捉到它多用细篾插其颈背或用细线拴在其大腿上,并于另一端栓一小纸,将其放飞后小纸随之飞动,非常好看。

29、逮蚂蚱

蚂蚱就是蝗虫,夏天,孩子们常三个成群五个一伙地去野地里逮蚂蚱。他们或轻轻靠近,用手猛扑,或用衣服扑打。时间不长,就能捉住十来个,用野草穿过蚂蚱脖子上的硬壳,穿成一串,乐呵呵地提回家去,以盐水腌后可炒食,或以之喂猫喂鸡等。

30、掏家雀儿(掏小雏儿)

家雀儿就是麻雀,因为它们常在屋檐下筑巢,常在房上、树上、院中飞上飞下,叫个不停,好似家中养的小鸟儿一样,因此得名。小孩子也喜欢它们,常在雏鸟没有出窝前,登梯爬高,到鸟窝里把雏鸟捉来,放在小盒子里,喂它们小米、小虫,养着玩儿。

31、掏老鸹蛋

老鸹,就是乌鸦。它常在古树的高枝上筑巢。男孩子好奇又淘气,想看看它的窝里究竟有什么,就大胆爬上高于的危枝,发现窝里的蛋,就拿回去煮了吃。这个游戏比较危险,容易跌伤。

32、玩萤火虫

夏天的夜晚,萤火虫很多,萤火虫的尾部有个发光器官,会一闪一闪地发出白、黄、蓝等光亮。孩子们却感到新奇有趣,就把他们捉来,放在玻璃瓶中,互相传看把玩。

33、插细篾儿

这是儿童小手工制作游戏,通常是把高梁秆儿的硬皮削成—条一条的细篾儿,再加上切成一段一段的高梁秆儿(秫秸秆儿),经过他们小手,巧妙的编插,可制成小灯笼,小眼睛、小动物等各种有趣的玩具。

34、吹葱笛儿

开春后,小葱上市了,大人买来做饭,小孩子跑到厨房里,掐下一截半枯萎小葱叶儿,把叶子尖在火上烤软,掐去头,放在嘴里一吹,烤软的葱叶扑棱扑棱地,发出清脆的叫声,真像小笛儿似的。

35、玩弹弓

弹弓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有趣的玩具,锯一个巴掌大的小树杈,树杈两角扎上橡皮筋,橡皮筋中间安上一块小皮,将石子捏在皮子当中,用力拉弓,松手,石子就“嗖”地射向远方,极具攻击力,是典型的男孩儿玩具。往往用它来打鸟、打老鼠,极有趣。也用来比赛,男孩之间相互较量,显示英雄本色。

36、草编玩具

大自然是神奇的宝库,花花草草里也有儿童的乐趣,草编的玩具十分奇妙,比如:狗尾巴草,毛茸茸的,野地里到处都有,可以随便揪,扎成小狗、小兔什么的,形态笨拙,却十分可爱,不用花钱,全凭想象。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想象力的生命是那样顽强。

37、做风车

高梁熟了,大人忙着收获,小孩子们忙着收集秫秸秆。用它干嘛?做风车!秫秸秆质地脆,轻巧,外硬内柔,是制作风车的好材料,可以用剪子随意剪,制作风车是很有趣的,花花绿绿的纸片,用来做风车叶轮,参差不齐的秫秸秆,挑好、剪齐,一副好身架就显出来,配上风车叶轮,一瞧,漂亮极了。让它飞在风中转起来,一股创造的喜悦油然而起。

38、弹球儿

这是大孩子爱玩的一种游戏。最少要2个人玩。先在地上画个长方形的小格子,叫“锅儿”。离锅儿1丈多远画一横线,先往“锅儿”里续上一两个球,而后在距离相等的地方往横杠处扔球,按扔的远近顺序开始从横杠处向“锅儿”中弹去。弹出“锅儿”的归自己,掉在“锅儿”里为烧死。玩的人弹出“锅儿”里的球可以接着弹,至弹不中为止。倘把“锅儿”里的球弹完,这一盘就算终止,再玩下一盘。,在“锅儿”里的球没弹完之前,己方的球(叫老子儿)如被别人弹中,亦叫“死”,只得把自己从“锅儿”里弹出的球归胜者。

39、拍花巴掌

这是女孩子玩的游戏,两人相对,手心互拍一下,再自拍一下,如此循序,边拍边唱着歌谣。

40、背缸倒缸

两个人背对背四臂相攀,一人弯腰把另一人背起,两人反复互背,一边背,一边唱歌谣。二人互背互唱,玩的满头大汗,直到摔倒或没劲儿,才告停。

41、天下太平

一般是2个孩子玩。每人在地上画1个四方田字,然后2人相对站立用手作锤子、剪子、布状出拳,锤子(握拳状)管剪子(伸食指、中指),剪子管布(五指平伸),每赢一次在方格中写一笔,4个方格内最后被天下太平四字填充,先填满的为胜。

42、吹泡泡

将肥皂液灌人小瓶,然后用去头的空心毛笔管或苇子管,沾肥皂水用嘴轻轻吹,吹出的泡泡在周围飘飞,其他的小孩兴奋不已,追着捕捉,十分热闹。泡泡在欢笑声中,旧的破灭,新的又升起来.............

43、打水漂儿

夏天,孩子们在河边或池塘边打水漂儿,他们淘气地捡拾起一块块石片或瓦片儿,用力朝水面投出,让它旋转着飞出去,就会在水面上一跳一跳地拋出很远;水面上也随即出现一个一个的水圈,常常引出周围人们情不自禁的欢呼。

44、骑竹马

两人或一群小孩儿,每人左手拿一长约四五尺的秫秸或竹棍当马骑,另一只手则握一根一尺多长的小棍或木刀、木剑等,当马鞭或武器,学做骑马或骑马作战的动作,有的孩子还常自称是历史上的某某大英雄,互相交战、比武。气氛十分热闹。

45、撇大撒(蒙蒙转儿)

两个孩子手拉手,脚尖相对,身体向后撇着,他们准备好以后,就以脚尖为圆心,不停地转起来,而且越转越快,越转越撇,不转晕了就没个完。单个人自己就地转,越转越快,直到转晕倒下为止。

46、染指甲

每到农历五月初,指甲草开花了,女孩子就用它来染指甲。她们将指甲草的花瓣儿放在酒盅或小茶杯里,放点儿白矾,然后用小杵仗把花瓣砸出红汁儿来,鲜红艳泽,能保持很长时间而不褪色。

47、荡秋干

现在的孩子只有在游乐场中才能见到秋千,以前的孩子常在村头街巷中的大树下玩自制的秋千。有的用两根绳拴块木板,有的干脆就是个绳套儿。看似简陋,可孩子们玩起来特别投入。在绿树下荡来荡去的孩子,就像在绿枝翠叶中翻飞的小燕子,快乐又自在。

48、打出溜

旧时很少有滑梯,孩子常把大户人家门楼前石阶两侧的大青条石当作滑梯,爬上去,滑下采。孩子们管这游戏叫打出溜。时间长了,不少宅门阶前的护石被磨得光溜溜的,这多是孩子们的杰作。

49、锤子、剪刀、布

两个孩子相对站立,如果手五指张开为布,握拳为锤,食指和中指伸开呈叉状为剪刀。也有用腿脚表示的,双腿向两侧分开是布,并拢是锤,前后分开剪子。锤砸剪子,剪子剪布,布包锤子,相克相生,以决胜负。如果出的相同,就再来一次。

50、推磨磨

快乐的小孩儿总是在制造快乐,机灵的眼睛随便便瞄上什么,总能从中找到乐趣。同样是一把简单的铁锹,小不点踩上去,握住木把,大孩子抓起手把,拉着就跑,或原地转圈,模仿大人推磨的形态,铁锹与地面摩擦,发出尖厉的声音,引发出儿童欢乐的笑声。

51、圈蚂蚁

发现一只掉队的蚂蚁,走走停停,犹犹豫豫地寻找回家的路。几个小男孩围住它,准备给它开个玩笑,一个小孩掏出樟脑丸,在它四周画几个圈,蚂蚁犯了迷糊,可怜的小东西闻到那气味,晕晕乎乎,出不去了,原地打转。小孩子十分开心。

52、码大队

这种游戏,又叫多米诺骨牌。将骨牌一个挨一个排成大队,推倒第一块骨牌,就压倒了第二块,这样,一块又一块骨牌哗哗啦啦地纷纷倒下,发出清脆的声音,十分有趣。

53、掰腕子

刚上学的孩子,往往互不相识,也就互不服气,课余之际,找一个地方,掰手腕比试力气,引来其他同学围观,胜者的威望就开始形成。这种方法比打架温和,是和平竞争。到时候,谁是老大,大家心里明白。

54、踢毽子

孩子爱玩的游戏,玩法很多,一个人、两个人或三五个人都可以。可以用脚尖踢,可用脚跟踢;可以左右脚踢,可以前后踢,边踢边数数。毽儿,有卖的,也有自家做的,用小铜钱或小圆片把羽毛拴在中间小孔内即成。较小的孩子学踢时,常把毽子拴上一根线,手提着线踢,熟练之后去掉线就行。

55、蝎子爬、折跟头

这些都是男孩子喜欢玩的锻炼耐力的体操性游戏。玩时双手着地,两脚起钩下呈倒立状;双手支撑身体向前慢慢爬行,很像蝎子蠕动的形状,故蝎子爬。旧时的儿童常在炕上折跟头,稍长大,便常约几个人户外凑在一起,以折跟头、拿大顶为戏,问或伴有武术动作,锻炼意义颇大。

56、压跷板

现在,公园里的儿童游戏场上,压板是常见的儿童体育游戏。不过,以前的孩子可没有这福分。可他们也有自己创造的方法,就是在一段圆木上架起一块长木板。一头坐一个孩子,你一压,我一压,一上一下,也玩得很开心。

57、跳绳

跳绳是一项体育游戏,可以单人跳,也可以多人跳。单人跳,抡绳可正可反,可快可慢,也还可以双臂交叉或单脚双脚轮着跳。绳子较粗较长,由两个人抡绳,大家跳,谁跳坏了,就去接替抡绳的孩子,大家继续玩。

58、跳皮筋

跳皮筋是女孩子爱玩的游戏,皮筋是有一个个小皮筋连接而成的。玩法是多种多样的,可跳单根的,也可跳双根的。皮筋位置也由低到高,跳法也由易到难,女孩子边跳还边唱。

59、编花篮儿

女孩子们喜欢玩这种游戏,四人一组。玩时后背相向,一腿小腿向后弯抬,互相别在一起;一腿着地,向同一个方向跳跃,边跳边唱儿歌。

60挤老堆(挤棉油)

这个游戏大多是在冬天才玩,挤棉油则是因为那时的天太冷了,下课时大家就在墙根下挤,被挤出去的人为输,当时就是用来取暖罢了。由于穿得多,起来也不会有痛感,而且一会儿就浑身冒汗了。再坐在冰冷的教室里也不感到冷了。

资料来源于《陈堡村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js/7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