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写景的秘密撇哥研学班的孩子这样

  谈及景物描写,仍有不少同学一脸迷茫,且作文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常常表现为:内容空洞,描写干瘪,千篇一律……那么,写景时该如何在细节处进行勾勒呢?

  要知道出色的景物描写,都离不开详尽深入的观察作基础。所谓的观察,就是用五官认真地察看、感受、体验周围的事物,而与之相对应的五感为形、声、色、味、触。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寥寥数语,就写出七种形状,四种声音,两种颜色,一种触感,两种味道,营造出鲜明的色调,给人强烈的空间层次感和画面感。其中,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短短的泥墙,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有一块根像人样,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属于形;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按住脊梁就会发出响声的斑蝥,属于声;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属于色;光滑的石井栏,属于触感;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属于味。

  其实,写景并非是难事。只要把各种“感觉”调动起来,挖掘更多侧面,发挥想象,把“五感”收集到的信息融入作文,附以才情和巧思,一篇好的写景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撇哥研学班作业(三)

01   晨曦踏着微冷的清风洒在青石板上,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苔花映照得小脸泛红,山中的薄雾未必散去,似绸絮,若帷幔,从中依稀透露点点滴滴绿颜。溪水没了陆放翁笔下气昂昂的样子,却很精神,似生怕如“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般惊醒涧中的大千万物一般,轻轻悄悄地挪移着那“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的身姿。鱼虾荟萃,树林丛生,百草丰茂,无不给溪流增添了一份无限的趣味。俯下身,趴下,竖起耳,亮起眼,以小溪的轻唱将明眸皓齿朱唇悄悄唤醒——时而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时而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时而如弹素琴,时而如百鸟争鸣,时而如兔若鹃起……   漫步于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区中,徜徉于花鸟独相亲的自然世界。不远处一道昏暗的石门,安详而庄重地冥想着,令人仿佛置身于南海群佛聚集之地,有“看花堆锦绣,听鸟语弄声簧”的恬淡闲适之感,又微有黄钟大吕般的威严神秘之意。近身凝视,灰暗中又微带墨绿,甚至有点沥青般明澈透亮的黑。此门的玄秘之境我微有听闻,遂抬右脚高离门槛三尺,虔诚地遵循当地遗俗,绝无“醉讽离骚不解愁”的蔑视。门前,我“闻说春尽强登山”门后,“便引诗情到碧霄”,二者之感简直是宵壤之别。   遁入空门,四周仍死般沉寂,却有着鲜活的灵动,似知人心,“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集天地千宠于一身,汇星宿之聪慧的原株大红袍显露眼中。一座岩山的山麓,三丛原生大红袍已定居于此五百余年,却依旧低矮。大概是无人剪枝裁叶,那乱蓬蓬的长发肆意极了,仿佛已“从心所欲不逾矩”,随时可以蹿到我身旁。“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这株大红袍藏匿于僻静的山上,过着“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的生活,傲世那红尘之人,如“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的梅般,坦坦荡荡,无忧无虑!?衣思宁[丰泽第八中心小学·六年级]02

  栅栏的支撑被风雨吞咽着,只留一个几乎快成透明的赤黄色的空架子,上面布满了日月星辰留下的沙砂,仿佛是在磨砺着它。因为里面是空心的,致使它扭曲,如同一张蛇皮孤独地挂在树枝上。而那枯黑的架子上早已破开了几个洞,好像是在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多睁的几次眼,企图让黑暗的身体尽可能吞吃一些阳光,好有光芒参与打破心灵的孤寂,让自己不至于湮灭在安静与寂寞中,从而走向绝望,仿若是在绿洲的边缘,遥望渺小的希望。

  那已生锈的铁尖,尖头下的圆底仍然是黑的,却远不如刚喷上油漆时那般饱满有力。这位昔日油光满面的富人,现已变得枯黑、干瘦,如同经历大旱而贫瘠异常的土地。铁尖也早已崩裂开来,瘦小的身躯,不再像刚制造出来时那般强大,如此单薄何以对抗风雨?但正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我想即使风雨再大,它也从未想过为生存而折腰吧!

  再瞧那把赤黄色的大锁,则挂在栏柱上。锁体上锈斑点点。锁孔或许因没有润滑油的缘故,铁条已固住,再也无法打开。

?吴鹤祺

[泉州师院附小·五年级]

03   韦式曾写下:“竹,临池,似玉。悒露静,和烟绿,抢节宁改,贞心自束。”这让我对竹产生了些许的向往之情。此时,望着眼前的竹,深厚的色彩映照出这株枯树的年事,纵横交错的树皮和划痕,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凉意,任谁见了也觉得怜惜。干瘦的树干稀疏,仅有几片残叶,随着轮廓的发展,颜色逐渐发黄,忽然来的一阵微风都有可能将它吹倒,同已把冰冷地面铺热的叠叠落叶融为一体。一束阳光直射进来,透过寥寥无几的枝干,没有了叶子的包围,在空荡中稍显无助。   漫步于枯竹的四周,脚底下发出阵阵清脆又隐约有些无奈的声响。俯身观察,一只只细小的昆虫藏于阴暗处,小心地拾起一片叶子,早已被啃啮得不复当初模样,不知是该怪罪主干的无能,还是责备昆虫的流浪和粗心。于是越发心细,将它们聚集在一起,目的也更明确了——尽管失去了归宿,但却有成群的同胞伴随,也算是印证了毕淑敏的观点:“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打量了漂泊的叶片后,注意力再次集中于这棵孤寂的枯竹上。树干粗糙的外皮和凛冽的气息,有如《黄昏》中所颂:“昏暗中有种烈日灼身的错觉”。细细观赏、品读它,不难发现有种静态美潜藏其间,在凄凉中恍惚有种威严高尚的节操,散发着一抹纯正的气息。?吕帅[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六年级]04   那一座老房子稍显破旧。门前,一块块木头重叠在一起,安静地躺着,有些已经腐烂,有些残缺不全,也有些比较完整……一群群白蚁大大方方地蜗居在上面,一点点啃食着这轻易得来的绝佳美味。昏暗完全笼罩了这片土地,阳光好似也被阻隔在外,四周空空,不由令人想到“寂寞”二字。   老房子的旧门,虽经过风吹日晒,看起来倒是自强不息,勉强算得上牢固。有时风一吹,门便会来回晃动,像是带有了造物者自身的活力,但却也从未被打开。人应该也要有如此精神,即使在逆境中,依旧坚守自我。正如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打开门,往里走,西侧的屋子内摆放着一张木床。灰粘在上面,显得有些脏,但却也是朴实。经过多年时间的洗礼,它已然成了现在的模样。木床的稚拙,令人敬佩。?邹旭楷[泉州市外国语中学鲤城附属小学·四年级]05

  老房子后院的一处墙角,有着一棵枯死的芒果树。树干下有个小洞,洞口处积着残留的雨,长期以来,未被蒸发,成了污水。但自初夏以来,有时幸运地捕捉到一丝光线,渐渐变得干涸,到如今,只是有些潮湿。青苔寄居在隆起的树根上,细小而密集,将洞口围成一圈。一颗腐烂已久的芒果,堵在洞口,蚂蚁成群在上面攀爬,从裂口处觅得腐烂的果肉。青苔上偶尔会招来些小虫,在间隙里生存。这里弥漫着一股幽暗、孤寂之感。

  枯死的枝叶落在满身裂口的枝干上,还有些许散在地上,没人收拾。经历了雨水、寒风、酷暑的折磨,叶片已变得粗糙,表面上布落了大小不一的孔,有如万箭穿心一般,哪怕有再多的阳光衬托,都无法为它增添一丝美感。浅咖啡色更显得它极其脆弱,好似一碰便会支离破碎一般。叶片弯曲,一点一滴的痛苦贯穿它的身子,它蜷缩着,已然失去生命。

  树干上的树皮翘起,有的已经卷边,上面凹凸不平的纹痕很深、很宽,似乎马上就要脱落。它沉静地接受死亡,任蚂蚁在它的躯干上自由穿行。朱自清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这棵枯死寂静的芒果树,真会有再青的时候吗?

?陈既彤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六年级]

06   死胡同的尽头,在阳光几乎捕捉不到的幽暗之处,零散着几根架在屋檐边的水管。水管因为年代长久,沿角泛着一圈枯黄,斑驳着机电黑纹,甚至几处不规则的裂缝遍布在管上。而缠在其上的几卷胶布,质感粗糙,一个边角曲卷而上,使得水管看起来更显寂寥。管上落了一层薄灰,均匀而又和谐,不知是在享受这孤寂的美感,还是在诉苦?   水管上还爬满了规则不一的苔藓,整体呈暗绿色,散发着无限的压抑与幽暗。刚下过雨,残露微缀在苔藓上,显得摇摇欲坠。而在水管附贴的废弃古墙上,瓦砖松散露出缝隙,散发出古老历史的气息。爬山虎附庸在它身旁,往不同的方向行走,留下行踪。枯黄的叶片在寒风中瑟瑟发颤,轻薄可怜。视线往下,茎部发黑,叶脉经络清晰可见,如人的血管般。四周毫无一点声响,却是一片生机。   角落里还点缀着一株玫瑰,挺拔高傲,带着尖刺,可花瓣的色泽退下了红润,像纸一般惨白。失去水分,瓣片折皱成一团,如同被人揉搓了般。花蕊也已缩成一个指甲盖的大小,叶片枯黑,浑身充满了孤寂之感。?曾睿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五年级]07   大街上热闹极了,可正如朱自清说的:“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路边一扇弱不禁风的铁门上了锁,还是止不住地随风摇摆着,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似乎是在哀鸣。摆到了极限,它就像被什么突然勒住了一样,紧紧地“刹车”。只要有一丝风拂过,它就重复做着同样的运动,如同一位临终的老者,生命垂危却还用意志力顽强地挣扎着。人生不也是这样吗?不论何时,不论何境,都要尽最后一丝力量生存下去。   望着铁门上的斑斑点点,我心中升起一股悲凉,脑海中又一次出现了老者的身影。不过这次,是老人无弹力的、松弛的皮肤以及皮肤上点点的老人斑。我禁不住地凑近点,伸手去摩擦铁门凹凸不平的表面,锈迹似乎被磨掉了一点,露出了锈下的棕黑色,透露着孤寂和绝望。此时,不知从哪落下的一滴水珠,从铁门的前方掠过,顺着铁门向下艰难地滑着,一些铁屑被包裹在水珠里,红棕色的。滑着滑着,水珠便消失了,只剩下一道反着光的痕迹。   铁门的下方有些残缺,不过,这残缺并不十分规律,许是年岁久了被无情的风腐蚀了吧。铁门上的柱,上面是锯齿状的三角形,让我想起了“侏罗纪”里霸王龙的尖牙,只不过铁门上的锯齿只是薄薄一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注意,尖端划破了指尖,铁锈也被血染红了,加重了孤寂的气氛。?王桐昕[泉州师院附小·五年级]08

  午后的阳光无疑是温暖的。在外头的花儿:玫瑰、蝴蝶兰、绣球花……每一株都接受了阳光的温抚,有的尽管还没到花期,却依旧尽情地舒展枝叶,看起来亮堂堂的。推开门,漫步到阳台,不经意间瞄了一眼那盆在墙角的迎春花,与外头相反,那是一处幽暗,一抹哀伤。

  在那片昏暗中,唯有两小块阳光是唯一的光源,因为微小,所以照亮的地方有限,那株迎春花仿佛就像浸泡在黑暗中一样。迎春,是一个多么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名字啊!可在这一角黑暗中,原来葱绿色的叶子早已变成深绿色,有的甚至枯黄,只待我伸出手,一捏,一叶生命便会毁在一念之间。

  不多时,那两小块阳光慢慢缩减,直至消失不见,一角的阴暗又安静了下来,唯有那一株稍显苍白的迎春花依旧保持着一颗充满生机、活力的心在有力地跳动着。可终究是徒劳的,没有阳光的照拂,它是坚持不了几天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哎!林黛玉这诗或许是对的,到了那时候,也许连我也不会怜惜这株孱弱的迎春花吧?

?郑思蕾

[泉州师院附小·五年级]

09

  这个陶盆呈土黄色,腰部刻了一些不明所以的字样,是狂草,像是随心所欲的涂鸦,却又绝不敷衍。刻字的凹陷处被涂上了棕色,使得那字样更为显眼。土黄色和棕色两个部分的对比倒是很奇怪,近距离看好似很违和,但稍远一点又有一种别样的美感,不及庐山瀑布那一般壮美,它的美在于拥有自己的个性。

  陶盆中植了一株三角梅。也许因为照管不多,三角梅长得并不算特别旺盛,更比不上有些富贵人家亦或是高端场合里摆着的那般红艳。四五根较粗的枝干,每一根杈出三两根细枝,细枝上萌发着几片小小的叶,很不起眼,以至于在远处几乎是察觉不到的。反正,这一株三角梅确实是单薄了些。

  不过,三角梅的枝上倒是结出了几朵红色的花来,虽说与被养得富态尽显的那些花相比,可以说是暗淡逊色许多,但它的质朴却是独一无二的。花开得并不大,只有蜷起的拇指一般大小,却是精致得出奇。每一片花瓣都有自己的形状,每一片花瓣都有自己的角度,那种淡红色如同樱花一般清雅,比艳红更令人着迷,甚至还让我联想到了“只留清气满乾坤”。

?陈宇杰

[泉州师院附小·五年级]

10   下到地窖,一股酸臭味扑面而来,耳边开始一阵阵阻塞,我问身旁捣弄木箱的大伯是怎么回事,大伯说我们在地下,有压力,所以才会导致耳鸣。我点点头,还没来得及再说什么,忽然听到地窖里回荡着刚刚大伯说的话:“耳鸣、耳鸣、耳鸣……”一遍又一遍,直至越来越小,最后才消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窖里,稍显诡异了些。   我惊得直颤抖,后背一阵发凉,迅速打开手电筒,“啪”的一下,地窖里如同白昼一般亮了。稳定心神,环顾四周,我发现墙角躺着几个圆形的大罐子,恶臭味就是从那里散发出来的。见大伯在忙,我就自己在地窖里瞎看看。   角落里有个笼子,里面有几根羽毛,却不见了鸟。旁边零散地放着几个或棕褐色或墨黑的罐子,也不知道做什么用处的。就在我要探查一番时,身后传来一阵“吱吱”的窸窣声,我猛地转身,脚一滑,一屁股跌在地上,啪,地上可乐瓶的盖子被气压喷了出去,满屋子乱飞。我手忙脚乱,慌乱间关了手电,地窖又陷入了吓人的黑暗中。?廖泽楷[泉州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11

  那一株小小的害羞草,犹如失去同伴的燕子,迷失了方向,独自一人,站在那个角落里。而周围长着的几根杂草,使得这种孤寂的气氛更加氤氲开来。望着它,我不由伸手去碰,哪知,它并没有像意料中的那般蜷缩起来,而是直直地站着,显然是失去了活力。

  而在害羞草的边上,挺立着一棵梅树,它和害羞草一样,满身的孤寂,正如诗文里所描绘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它孤独着,静默着。

  视线再往旁,一株弱小的凤仙花苦苦挣扎着。它比害羞草和梅树都可怜,此时的它就像一个失去灵魂的小姑娘一般,整天低着头,不知是在做着可怕的梦,还是在杞人忧天?瞧,它那本是红润的小脸蛋,不知何时起,渐渐变得枯黄。

?王梓涵

[泉州师院附小·四年级]

12   开得极为茂盛的玫瑰与长势喜人的百香果,占据了大半阳台。而不起眼的墙角边,则放着一盆被人遗忘的仙人掌,它在那里默默地生长,身边是几片掉下来的玫瑰枯叶。下雨时,雨滴穿过花枝中的空隙,打在仙人掌上。出太阳时,仙人掌也只能费劲地捕捉从数重枝叶中,透出的几丝极为微弱的阳光。   在仙人掌的周遭,有不少蜘蛛织成的网,甚至还有蚜虫在吸它那本来就不多的汁液。装它的盆子破旧不堪,缺边烂角,生存环境如此艰难,但它仍顽强地活着。一次大扫除中,它甚至不幸被一块石头拦腰截断,可它还是想与死神过过招,不愿低头。在它头上的玫瑰花谢了,百香果落了,但它还活着,它依旧在地上孤寂地活着,虽然狼狈,但很顽强。   可惜,在一个月后,它因为找不到阳光和水,终究还是倒下了,但我对它仍抱有一丝希望,果然,又几个晴天、雨天后,它竟奇迹般地活了。它又孤寂地呆在墙角,日子一天天过去,它,又一次……?黄梓宸[泉州师院附小·五年级]13   天仍是灰蒙蒙的,一声声幽鸣如海浪般渐渐消退,院子里再次陷入寂静。鸡蛋花树的树干十分纤细,仿佛风一吹,它就会弯下腰,像快折断了一般。一只小蚂蚁沉默地爬上树干,抬头仰视天空后,又悄悄回去,于是树又是孤身一人了。一条条粗糙的纹路印在树干上,凹凸不平,缺乏一种细腻感,丝丝黄蜂叶簇拥在身边,但依旧显得孤清、寂寥,不禁让人联想起李清照的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鸡蛋花的树枝像是一条条幽径,伸展着,同样也显得柔弱,黄蜂叶丛里藏着一两根它的断枝,埋在泥土中,安静地睡着,没有任何的忧愁,或许梦中,正与泥土讲悄悄话呢。不过瞧瞧那树枝,细长又有点儿阴森,用朱自清先生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峭楞楞如鬼一般”来形容也不为过。叶子倒是顽强,咬着树枝淡定地长出来,小些的呈嫩绿色,长得更宽的更为苍翠。它们沉稳平静,但不是挨挨挤挤凑在一块儿,未免显得孤单了些。   叶间,盛开着鸡蛋花,鸡蛋花花蕊内呈鹅黄色,慢慢渐变为白色,大小相差不多,花瓣末端尖细,仿佛古代女子的绣花鞋,显得小巧玲珑,似乎不是花,而是一件件精良的工艺品。虽然树上的鸡蛋花繁盛,传来股股浓郁的香气,但树下的情景显得惨败,所谓“花落知多少”大概就是这幅情景了:几朵花落在石板路上,有些花瓣泛黄,有些已是半透明的,只留下缕缕残香,令人惋惜。?戴可盈[泉州师院附小·五年级]14   已是傍晚,小巷中的那口井,将橙红色中带点儿桔黄的夕阳收入其中,水泥灰色的井瞬间有了点色彩。井中的水大概只到井的一半,一动不动,平静得好似那是块玻璃而不是水。没有人去注意这口井,它好像被世界遗弃了。有的人就是这样,只要对自己没用的,就将其当作空气一般忽视了。可是,井却依旧默默付出着,它成了鸟雀路途中的驿站。时不时有三两只麻雀落在井口,歇了歇脚,休整之后才又飞速离开。我想,井的内心会是欢喜的吧?   井的西北方,有一处墙角,已经有燕子在那儿安家。斜着望,燕子窝呈三角形状,少些的青苔,围在旁边。而剩余的做窝的材料,则杂乱而分散地堆在了一起。燕子双翅夹在后面,身子向前微倾,头向左歪,就这样一动不动。“偷得浮生半日闲”,此时的燕子倒是惬意呢!   视线再往前,巷子的转角处,则是一片黑暗,只有灯光靠在角落。一旁的树上,知了缓缓地叫着,正观察着地上的事情。灯光、知了、树影,好像一幅留白的画,也好像是为孤寂量身订制的画。突然想起有一本书叫《蝉为谁鸣》,书中蝉的叫声是为了给学生们解压,而此时的知了鸣叫,又是为了谁呢??蔡妍雅[泉州师院附小·五年级]15   在院子的最里边,是一棵大槐树。对比于其他槐树它没有那么高大,也没有茂盛的花与叶,常常被人忽视。这年冬天,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比赛失利了,回到老家,我没有往年的生气,只是静静地坐在南屋的窗边,一言不语。这时,我看到了那棵大槐树。看似唬人的树干早已被寒流侵蚀得枯瘦不堪,焦黑的树皮也没有了生机的流淌。雪层层覆盖在它那脆弱的枝干上,彻底隔绝了它与阳光的最后一点交集,它似乎也有些不甘,有几只光秃秃的树丫直向天空,可这有什么用呢?   或许,它生来就只配在孤寂角落吧。这么想时,我眼角的余光瞅见在大槐树下的雪里有一朵花,虽然只剩三瓣,但依旧不愿低下自己高傲的头。残缺,对于它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也不是它放弃美的理由。断臂的维纳斯一般,既然事实已定,就保留下这份独特的美吧!   隔年夏季,我又一次回到了老家,那棵孤寂的树却分外让我惊喜。星星点点的绿色在树干上点缀着,那种绿,拥有深邃的沉淀和精灵般的生机,虽然依旧有残缺的地方,但那又如何?没有什么人是生来注定要孤寂在角落里的,孤寂是暂时的,每个光鲜亮丽的背后,少不了孤寂的沉淀。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好好成长、沉淀,总会迎来柳暗花明时!如东野圭吾所言:“一切深渊的沉淀都是破茧重生的爆发。”?胡暄禾[丰泽第八中心小学·六年级]16   这是一栋满经沧桑的老房子,已经失去了它往日的辉煌,甚至有些地方开始脱落。墙角里,落满了灰,地面的一边也已陷了下去。泡在泥土上的一个水洼中,混浊的水流入了它的身体里,使得它的一边呈现出土黄色。细看,它暴露在外的墙面,掉了一大块,上面依稀可见,一条一条的裂缝和不知是谁涂画的迹象,像是一位老者身上的皱纹,寂静地躺在那里。墙壁的下面竟然已经泡得腐烂,水里的泥沙粘在墙体上,一股恶臭扑面而来,里面混杂着泥土气息,似乎还带有“烟和干草的气息”。   再看看坚强地挺立着的那面墙,它傲然立在那里,似乎拥有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韧品格,在岁月的考验中屹立不倒。虽说如此,它也并不是毫无破损。墙体的最上边,脱落了一角,出现了雪白色的切面。切面上有着白色的小颗粒,但也逃不过灰尘的眼睛。近看,它成为了灰尘的新居,不仅如此,上面还插着一块碎玻璃,玻璃上像钻石一样,也有着许多面因太阳的关系,闪着耀眼的光。   在那面挺立的墙的最下面,有一个洞,洞口不大,不大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洞很潮湿,阳光顺着洞从外面露进来,投进屋里。一只只黑蚂蚁,小心地从墙的裂缝里钻出来,谨慎地在地上爬行,但不细看,却像地上的尘垢。洞旁边,生长着一朵小花,但已经枯黄了,低着头,身躯在微风中摇曳。它的身子被蚂蚁啄出了一个个洞,或许这就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吧!?杜思彤[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五年级]17   街道旁的路灯高高的,细细的,站得笔直笔直的,一点都不像竹子那样摇摇扭扭的。路灯的尾处是连在地面的,外皮是铁的,里边许是一根根电线,蓝的红的黑的全都有。路灯一到六点多就会亮黄灯,灯罩是长方形的,所以,灯亮时投射出来的影子也是长方形的。这路灯,不仅为夜行的人驱逐黑暗,也让小小的灰尘无所遁形。   路灯旁的树,很是粗壮,枝叶繁茂,远远望去,一棵树的颜色都看不清,只剩黑漆漆一片。再往前,远一些,也有一株树。也许是新种植的,这一棵树是细长形的,站得不稳,需要四根杆子的加固。树干上的叶子也不是很繁盛,加固的杆子红白红白的。?吴翰弘[泉州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18   挺拔、高大,矗立于庭院中的那棵芒果树,在我眼中,是特别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这隐蔽的庭院中,芒果树似乎暴露了它们的“行踪”,从下往上望,只有在夏天,才会出现黄色的硕果,一颗颗黄色的芒果挂在树上,令人垂涎三尺。不知为何,偶尔风大时,地上总有那么几颗芒果,被路过的人不小心踩下,一个个脚印便将芒果的清香捎向远方…………   芒果树的对面,是一个寂静的鱼池。静静的假山,望着鱼儿们悠哉地游泳,池边的沙子,均匀地躺着,没有吵闹,只有无声的嬉戏。假山上,不时飞来的鸟儿在上面静望远方,也是悄无声息的。孩子们不在这儿玩耍,失去了他们的欢笑声,使本来安静的鱼池更加静谧了……   鱼池边,是憩园。憩园也是,很安静,上了楼梯,周围是绿色的竹子,“根是地上的枝,枝是空中的根”,竹子牢牢长在地里,如同站岗的士兵,看守着憩园。憩园的中间,摆着一套竹桌竹椅,虽说摆着桌椅,却无人“光顾”,大概是芒果树把光线遮挡住了,憩园并没有生机,这也是它无人问津的原因吧。?李诗悦[鲤城区实验小学·六年级]19

  学校后花园的桑树纵横于蓝天之上,和煦的微风拂过,它贪楚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枝条茂密,厚实,分叉处还附着许多小疙瘩,伸出手来蹭蹭,感觉糙糙的,硬硬的。偶尔,阳光清净地在树上流淌,桑树的影儿映在窗户上,悠悠荡荡,令人不由生出了几分“岁月静好”之感。

  桑树的旁边有座憩园,憩园里很是绚烂,几丛花坛争芳斗艳,错落有致的杏花、梨花、海棠、杜鹃一齐绽放,花儿簇拥在一起,馥郁的香气在空中洒遍,在阳光的凝视下,泛着微妙的残晕。“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只有珍惜淌过的一分一秒,珍惜此刻的时间,才能有所成就,有所进步,有所作为。   憩园衔着条幽径,幽径的草草木木清新脱俗,竹林的竹子细长细长,柠檬圆满厚实,芒果树亲切绵柔,不管怎样,它们相处融洽,彼此欣赏,就如泰戈尔《飞鸟集》中的“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旁边还有株鸡蛋花,鸡蛋花有着干净纯洁的白,充满希望的黄,白色的花瓣渲染着黄色的花蕊,花蕊缠着丝丝花液,绵软又不失层次!?苏炫淳[鲤城区实验小学·六年级]20   往下大约一米,就是井水了。井水如一张黑丝布一般,与地上的色觉反差异常明显,似乎裂成了两个世界,又好像是虫洞穿越一般。井水上浮着一些花蕊,橙黄色的,较为醒目。20世纪开发的这口井到现在还保持着余温,仍然会有一些银河状白纹的新泉涌现于漆黑无比,活似繁星夜空的水面。我亦望见,井水经常在那四边形,略有些棱角的井圈范围内,不定时地翻旋着。这毕竟是活水,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水中有些似乎是浆果掉落的白斑,几个白点合成起来,越瞧越像个“双子座”。井水似乎也有着当年江西瑞金“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品质。偶尔,它会如窒息一样,悬着,声音俱没,但底端似乎有些抽动。随后,一个齿轮似的浅淡白圈闪现了出来,马上又有个更白亮的浮起来了。紧接着,一个动静,如长征火箭升天,已预备好了征兆,连续几轮地下水翻新,这下,好像有人工染色,主色立即转成了碧绿色。?曾旭尧[泉州市实验小学·五年级]21

  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河床边。那里有一片四叶草,再往前的小角落里是几处铜钱草。每当小心翼翼地试探性地将腿脚伸入空地,边角上的含羞草、车前草如豆点般答复着,灵巧地避开它们,往前一探:是一尊坑坑洼洼,鲜为人知的老岩石。

  岩石上的星星点点洞察着周围所发生的每一件事,巍巍的模样令人有些不寒而栗。稳稳当当的底基越发给人一种沉重的意境,经历了多少个轮回,深沉的背后积载了多少只细小昆虫的驻足与多年独特的思维。也许,只要肯俯下身子停留,它也乐意向你展示自身的全数魅力,同《白蛇传》中的修炼百年终成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河水的驶过与冲洗,老岩石凹凸的部分因水珠而变得焕然一新,使粗糙的外表有了些许细腻,隐隐透着少年气印证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观点。平铺至其上的是一片片被分裂开的苔藓,点点滴滴仍翠色欲流,接待着体型细小但外壳却被阳光照得透亮的昆虫,历经河水的百般磨炼,刻着如《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毅力,使这清纯的一处变得如此和谐,如此美妙。

?吕 帅

[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六年级]

22   屋檐上有一处蜘蛛网,家中没有人注意过,就只有我发现了它。蜘蛛网已经有一些破漏,如同破了几个洞的渔网,处处透着孤寂和衰败。上面时不时爬着一两只蜘蛛,像是来看看有没有食物。   由于刚下了雨,蜘蛛网上密布着一串串晶莹的小水珠。只要有一点风起,蜘蛛丝便会随风晃动,小水珠也跟着微微颤抖。早晨的阳光落下,蜘蛛网像是重获了新生一般,晶莹透亮,缀在上面的小水珠更是像极了夜空中的点点繁星,闪闪发光。此时的蜘蛛网,美得如同一幅画。   只是,望着那绿豆大小的小水珠和那摇摇欲坠的蜘蛛网,我不免担忧,再来几场雨,蜘蛛网兴许也就坚持不住了吧??郑胤哲[泉州市实验小学·四年级]▼往期回顾▼1.你写的景物,确定有“心灵的颜色”吗?2.写景如何胜人一筹?

3.心灵让你“看得见”,思想让你“看得远”。你同意吗?

4.每一次写作,都是在寻找“自己”。

5.作文想要“高大上”,先要学会“以小见大”。

本期编辑|小C

指导老师|吴撇

图|网络

—心疼了,教育就亮了—

咨询热线

(北门总部·温陵书院)

(源和分校·温陵书院)

(少林分校·对木私塾)

(领SHOW分校·温陵书院)

(东湖分校·小树林教育)

(刺桐分校·小树林教育)

(晋江泉安分校·小树林教育)

(晋江梅龙分校·温陵书院)

(洛江分校·小树林教育)

(南安分校·小树林教育)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js/8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