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添(微博
雷武龙Tian)微博历史博主知名体育博主
原标题(全甲运动观赛感悟—海龙屯之役)
本文由作者授权尚史轩首发
请勿转载,维权必究
第一届海龙屯杯全甲格斗赛事和甲胄元年的活动已经结束了,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这不仅是中国第一次举办这样的赛事,也是我老家贵州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活动,在贵州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大型中世纪军事遗迹海龙屯举办。这对于国内的古典军事文化遗迹来说是个利好的项目,因为之前的军事文化遗迹展示要么显得过于古板单调,要么就是知名度有限,非历史军事爱好者基本不会光顾,所以个人觉得,这次活动无论是全甲格斗赛事和甲胄元年的甲胄展示,演武复原等等,对于类似海龙屯这样的景区宣传来说,都是非常贴切和有实际意义的,闲话少说,接下来说一点关于这次活动我自己的感想。
关于海龙屯的赛事流程和比赛结果这些,已经有很多报道和文章去描述了,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我仅以我之前参与过多场徒手格斗赛事和少量文化交流活动的经验和这个项目对比一下,看看能有什么新的思考。首先,现场看全甲的比赛真的是很震撼,虽然之前看过虎贲骑士团的合训,但那毕竟不是赛事级别的对抗,充其量只能算国内选手之间的实战练习,而且规模有限,远不如这次邀请到俄罗斯奔雷队和澳大利亚全明星队这样世界级强队加入的比赛来得震撼。
需要说明一点,对于第一次看全甲比赛的人来说,如果遇上的不是高水平的对抗或者选手团队,观赏性真的很欠缺,如同小孩拿着棍棒打架。除了有冲撞撞到在地的场面外,几乎乏善可陈。但如果是高水平的选手或者团队上场的话,场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次的俄罗斯奔雷队可以说是世界最顶级的全甲战队了,其中俄罗斯队的教练耶夫甘尼更是战斗种族中的战斗种族,在世界全甲格斗赛事圈内有“灭霸”的戏称,以形容他恐怖的攻击力和杀心,但耶夫甘尼本人看上去却是一脸的平和,除了身材高大外,看上去并不像那种实力强悍的选手,而且不光是他,整个俄罗斯队看上去都不怎么像格斗项目的选手,甚至不像MMA赛事或者踢拳赛事的选手,虽然他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大量的徒手格斗训练,桑搏,拳击,MMA等都有很好的功底,但光看身材和外形,实在无法想象是穿着几十斤盔甲作战的选手。
而澳洲全明星队则一看就知道是身着重甲的巨无霸类型选手,身高几乎都在以上,而体重最重的一位在KG左右,全队上下透露着一种橄榄球联队的味道,而之后的赛事过程中澳洲队也证明了自己利用身体优势集体发动团队冲撞的实力,在其中一场对阵黑旗队的比赛中,一开场就发动集体冲锋的澳洲队仅仅用了不到10秒就撞到了黑旗队所有队员,轻松取胜,而那场比赛的场面也带给现场观众很大的震撼,就算是第一次看这种比赛的门外汉,也能理解这种差异,甚至在所有比赛结束以后举行的大乱斗比试中,澳洲队7人一起迎战除俄罗斯奔雷队以外所有还剩下的,能上场的选手组成的联队,7人VS11人依然最终获胜,给大家证明了“兵贵精不贵多”的道理,这样的展示对于推广全甲项目来说非常有效。
笔者与澳洲队克里斯
澳洲队队员克里斯的形象鲜明
因为就算有非常优秀,熟知各国武备历史的解说现场科普相关知识,但如果遇上的不是有经验的团队或者个人对决,也很难把想表达的知识点和情绪带给现场观众,如果缺少这样的顶级团队加入进来,赛事的吸引力真的很有限。搏击的新手比赛无论是拳击还是站立格斗或者MMA,至少能看到双方挥舞不规范的拳腿互相击打,有时候还能出现王八拳对攻的有趣场面,而全甲因为有盔甲保护,如果选手是初次或者说训练量少的那种水平参赛,对于武器的挥舞攻击频率乃至力量也显得很有限,所以很容易劈砍几下以后互相靠在一起纠缠,或者持续频率和力量越来越低的劈砍,场面会显得非常乏味。
虎贲对战澳洲联队图片集锦
但如果是顶尖团队的对抗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这次比赛中最精彩的几场比赛,分别是俄罗斯奔雷队5V5团体战对阵澳大利亚全明星队,澳大利亚全明星队5V5团体战对阵虎贲骑士团半吨红星联队;而剑盾个人赛,长杆个人赛中的一些经典对阵则是精彩纷呈。奔雷队VS澳洲队那场,基本可以看到身材优势一点都不突出的俄罗斯队员团队配合意识非常强,团战发起的初期就各自盯好了自己的对手,一旦交着在一起绝不纠缠,通常他们会选择先直接劈砍你的甲胄,通过手上武器反震的力量来判断自己的攻击是否对你的盔甲有效,如果你的盔甲防御力很好,那么他们绝对不会陷入纠缠,而会迅速转入攻击下一个对手或者寻找你盔甲衔接处的薄弱部位连续劈砍,而在寻找薄弱部位和劈砍角度之刁钻这项技术上,俄罗斯队显现出了职业选手的实力,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就迅速突破你的防守找到弱点,一刀头,一刀膝盖的连续进攻,往往几下子就把你的作战意志给打垮了,而进攻的同时他们也会迅速寻找战机,如果两三下无法解决你,立马会撤出战斗,寻找下一个目标,其中尤以小个子马克西姆俞的机动能力最高,而他的剑,盾,腿多角度连击简直就是穿上盔甲的踢拳格斗选手,连击的角度和节奏非常快,一般选手很难适应这样的连续打击,一旦稍有松懈就会被他放到或者说被他冲过来的同伴撞到在地。
身高体壮的澳洲队就是被这种打法瓦解了阵线,并且逐一撕破,最终俄罗斯队以5人全部生还的压倒性优势获得胜利,这样的比赛对于外行来说是震撼,而对于有一定格斗基础或者说长期观看格斗比赛的人来说是赏心悦目的,因为你不但可以看到整体的战术,还能看到小范围内的技术,等于观看了一场小规模的古典战争,当然,全甲运动创立之初的目的也在于此。关于全甲运动的起源和项目发展乃至于赛事规则,笔者好友,虎贲骑士团半吨队队长大猫有多篇文章详细描述过,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但是有重要的两条要说明,一个是不允许刺击,二是钝器重量不能超重,这两条的存在就限制了很多兵器的运用和真实战场的一定脱节。
赛前兵器检查
这次比赛开始的前一天,HMB大联盟的裁判对参赛的每一个选手的每一把武器做了详细的称重和测量,以保证比赛的安全和符合相关赛事规定,除了史实必须符合所属年代外,重量,形制,是否开刃以及钝器是否超重是把关得最严格的,不允许刺击的话,长杆兵器最厉害的一个用法就被剥夺了,但是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在古代乃至现阶段的甲胄防护技术来看,刺击的伤害是巨大的,也是破甲最好的一个技术,而钝器则一直都是对付重甲部队的标配武器,但被限制在不超过1KG的重量以后,锤类的攻击聊胜于无,但为了赛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这两点被牺牲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大家对于全甲格斗赛事要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他仅仅是赛事,而不是真实%等同于古代战场,即使模拟度到了90%,依然有10%的技术没有被开放出来。
笔者与身披马克西米连板甲的迪狼
第一天的团体战中虎贲骑士团的半吨红星联队集合了目前国内作战经验最丰富的一批选手,但在对阵俄罗斯奔雷队的时候依然难以抵抗住其犀利的进攻,虽然意志坚强,但无奈对手配合和进攻能力实在是太强悍,其中由来自澳洲的中国籍选手迪狼提供的,价值约20万人民币的马克西米连板甲(在乌克兰打造超过三个月),是虎贲联队里最重型的武器,但俄罗斯奔雷队教练耶夫甘尼在一开始劈砍了两下着甲队员觉得无效果后,马上放弃进攻,转而寻找他人搏杀,最后身穿马克西米连的队员刘先生被俄罗斯队的其他选手撞倒在地,俄罗斯队轻松的解决了最大威胁。迅速各个击破,俄罗斯队面对两三人纠缠在一起的时候,能连续的换位加上多角度劈砍对方处于纠缠中的选手,基本上不出十秒,对方选手都会因为背部,手部和腿部等部位受重伤而倒地不起,如此高输出的频率不愧为世界第一强队,而且记住,他们身上都还有几十斤重的铠甲和武器。
长杆个人赛
虎贲联队VS澳洲全明星队
虽然对战俄罗斯队输掉了比赛,但在对抗澳大利亚全明星队的比赛中,虎贲队的队员展现出了非常顽强的韧性,他们运用的打法类似于一个弱版的俄罗斯队,身材高大的库玛,大猫作为吸引火力的坦克型选手,其他几人伺机游斗,终于一个一个的把澳洲队拖跨,最终,身高和体重都处于绝对劣势的两名虎贲队员银和一刀一直在边角纠缠住澳洲队队长,最终因为战术配置失误和体力耗尽,惜败于澳洲队,但事后澳洲队总结说,按照规则,比赛已经超过10分钟,应该算两队战平,而后来在俄罗斯队安排的技术培训课程上,俄罗斯队的长杆世界冠军尤里则直接说出了“孙子兵法强调,兵不厌诈”的语句,示意虎贲队队员要学会利用赛事规则,如果当时剩下在场的两位队员退到场中央,那裁判有权力要求澳洲队剩下的队员回到正中间继续战斗,这样赢面就大得多,可见俄罗斯队作为少数全职训练的队伍,对于团体作战的经验研究得非常深刻。
而第二天的个人对抗赛里,长杆比赛的规则是用一根绳子拉在场地中间,双方隔着绳子对垒,据说是经过了多次比赛后决定下来的规则,因为以前的长杆比赛打几下后双方就搂抱在一起,试图摔倒对方,比赛节奏拖沓缓慢。而设立绳子后,双方更多则是比拼长杆的击打技术,这次的比赛由俄罗斯代表队的世界长杆冠军尤里夺冠,中国选手银月获得亚军,就观战的感觉来看,长杆兵器的技术其实世界各国都大同小异,以前总认为东方的冷兵器技术要比西方高明不少,但发觉穿上盔甲真正比试后,西方选手的灵活性,以及控制距离和击打速度,角度方面,并不比想象中的东方技术差,甚至在把握时机和攻击力上还略胜一筹,这次获胜的尤里,身材上也没有明显的优势,至少远远不如笔者经常接触的一些俄罗斯站立格斗选手那样壮实,但身体的爆发力非常出色,往往一个跨步就能把手中的兵器劈出很远的距离,砸中对手头盔的时机如果恰当,还可能出现KO的效果,而纠缠在一起的时候,也可以突然松开一只手进行拳击,连续的快拳击打对手面罩,能形成强大的干扰,然后再寻找机会脚下绊倒对手。
就在之前俄罗斯队后台穿甲准备的时候,笔者看到他们的队员在训练桑搏中的缠斗技术,而有的队员正在做类似体操的拉伸动作,在后来和他们队员交谈过程中,他们告诉我,他们基本都接受过拳击,MMA和桑搏的徒手训练,其中耶夫甘尼还和职业的MMA选手一起训练过,徒手技术的扎实让他们在上甲后依然拥有很好的距离感,并且对于上下连击的节奏把控也很好,近身的摔法则完全是桑搏的技术,对于颈部的控制也和泰拳的内围一样,只不过把位有些变换,虽然穿上甲后很多技术无法发挥出来,但是能利用的动作还是有不少,可见,良好的徒手格斗能力对于全甲运动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
剑盾个人赛马克西姆俞VS杨会勇
这一点在后来的剑盾个人赛和超重量级比赛中体现了出来,剑盾赛里轻量级的马克西姆俞的表现非常抢眼,灵活的运用剑盾多角度连击,正蹬,乃至飞身侧踹都使用出来了,基本上一个启动就能做出四五个动作,这在全甲运动中是非常耗体力的,而他的对手杨会勇也是一名MMA职业选手,但因为缺乏大量的全甲兵器训练,所以拳手的经验仅仅能转化成实战距离感而已,对于疯狂的连击并没有多少解决的办法,据说马克西姆俞还曾经有全甲比赛中用转身后摆腿KO对手的惊人之作,可见除了坚实的徒手格斗基础外,针对性的穿甲训练和兵器训练才是让你完全升级为全甲选手的必经之路。而超重量级比赛中,大猫对阵俄罗斯奔雷队最强的教练耶夫甘尼,虽然大猫也有徒手格斗乃至小型比赛的经验,打全甲也有一年多,技术和经验都算国内选手里出类拔萃的,但是面对世界级的强者来说还是异常艰难,在兵器的击打能力上,两者的差别不算太大,但是连击的频率和时机的把握上,耶夫甘尼还是强过一筹,几次把大猫逼在角落后都是上下不断劈砍大猫的腿部,腰部,而近身缠抱的同时,大猫虽然了解泰拳内围的破解方法,但苦于平时没有同等身高的选手对练缠抱,所以破解耶夫甘尼的箍颈技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几次都被摁低头颅,膝击上头后倒地,然后在规则允许的10秒地面攻击里遭受耶夫甘尼多次击腿,最终败给了耶夫甘尼。所幸没有大伤,当时笔者在一旁观战的一个职业搏击选手出身的赛事推广人就感慨,如果在以前那种治安混乱的年代,这样的人一个人估计就能打一条街,也证明了古时候一定范围内的以少敌多是可能的,至少现场的耶夫甘尼这样的选手对付三五个普通持械人员是毫无压力的。
大猫VS耶夫甘尼
马克西姆俞剑盾个人赛
马克西姆俞的经典侧踹
笔者与剑盾个人冠军马克西姆俞和长杆冠军尤里
赛后我询问奔雷队为何俄罗斯全甲格斗如此厉害,耶夫甘尼开玩笑的说:“在俄罗斯,你除了喝酒,就是研究打架,所以厉害。”其他队员也笑着附和他,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俄罗斯或者说前苏联是最早研究和开展这个项目的国家。迄今为止最强的队伍都是前苏联国家的,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爱沙尼亚等等,在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个项目开展了已经快30年,而俄罗斯是少数成立了国家队的国家,更惊讶的是虎贲半吨队在俄罗斯留学的中国队员金丰皓告诉我,东欧小国摩尔多瓦都有一支全甲队伍,而且实力还不错,这个很多人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东欧小国以葡萄酒出名,在体育界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居然在全甲项目上能凑齐一支国家队,可见东欧地区普及度之高。
但是,就算普及程度高,这个项目在俄罗斯依然是小众,非常类似踢拳在荷兰,虽然大神辈出,彼得阿兹,克劳斯,安迪苏瓦等等名将在业内地位超然,但是踢拳项目在荷兰依然是小众运动,只不过在盈利上受众比全甲多,勉强能支撑商业赛事和俱乐部运营,而全甲项目在俄罗斯似乎并没有达到开始盈利的程度,虽然开展了30年,俄罗斯队虽然是职业队,但是马克西姆俞这样的选手也是有自己的职业的,只不过他的职业比较有意思,是一名房地产销售….而澳洲队也基本上都是兼职选手,他们其中有保安队长,还有餐厅主厨….非常像古代作战时期,从各种职业的男性中抽调出来组成一支军队的感觉。
所以,这个项目要真正在国内开展并且长期发展,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所花费的时间和遇见的阻力也是巨大的,虽然BoTn在国际上的赛事已经很成功,各国代表队的出场仪式,呐喊助威都非常有文化仪式感,是直接的各国武备文化的碰撞,但赛事基本上还是处于非盈利状态,虽然项目成员的整体素质,文化素养都比较高,很多选手的主业收入都不错,但整个赛事承办来说,还是非常非常的拮据,这个局面直到今天,依然没有改善多少。
其实全甲项目的魅力巨大,我们从小玩的游戏从2D版的《圆桌骑士》开始,再到后来的《帝国时代》,然后《全面战争》,《骑马与砍杀》等等,都把我们对于古代作战的梦想一步步虚拟化实现了,而大量的古装战争电影也培养了很多人对于自己祖先作战,抵御外敌的崇拜和模仿兴趣,之前大部分人只能通过游戏来模拟实现,但那毕竟隔着屏幕,离真实体验还有一大段距离,帝国时代里的重装骑士可以被步兵砍十来刀才挂掉,全面战争里的方阵冲锋虽然震撼,但是冲散后基本很少看到逐个厮杀,骑马与砍杀中箭后你能清晰感觉到掉血受伤,但攻击方式单一,连击有限,体验不到真实的那种体力消耗感觉。所以穿上甲打过一次后,你所有的理解都会颠覆掉。
海龙屯之战结束后,我随着虎贲骑士团继续北上重庆彭水,在蚩尤九黎城进行的演武展示中第一次穿甲打了一场,之前在攀爬海龙屯的时候,虎贲红星队的队员曲强就穿着半身盔甲爬上了海拔0多米的海龙屯制高点,我虽然没有穿甲,但是依然感觉非常耗费体力,想象多年前明军面对弓箭,火枪,滚木礌石等攻击,一点一点攻陷这里的情景,顿时觉得古代战争比想象中的残酷,而在九黎城我穿上虎贲红星队队员一刀的明军铠甲后,感觉又是另一回事情了。虽然前一天我因为淋雨的原因重感冒,全身乏力,但是还是感觉应该能支撑一下,第一场虎贲红星队的主力队员,也是中国全甲技术水平最高的选手银月只是简单的和我玩了一下,虽然距离感有,但是基本无法反应过来他对于我腿部的攻击以及迅速抢攻头部,当剑打在头盔上的时候,确实可以闻到火花味,我的一次全甲实战在很糟糕的状态下结束,仅仅算是体验而已,谈不上有多大收获,而银月也因为我的身体状态原因,基本就是玩乐的心态来进行的比赛。
海龙屯朝天关
九黎城演武
笔者在九黎城全甲首秀(身穿虎贲红星队一刀的盔甲)
但到了第二天,感冒康复的我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两场实战,第一场是对战红星队的曲强,他使用的是双手剑,由于在之前对阵俄罗斯的团战中手臂受伤,所以他的发力也受限,照顾我是新人的原因,我两被安排在一组比赛,这次的发挥比昨天好,但是进攻和防御还是很单调,近身我试着起了正蹬和顶膝,但是因为不习惯盔甲的原因,作用并不大,但好在身体状况恢复了,移动和进攻都比较快,但总有种有力不知道怎么使的感觉,盔甲和人的磨合训练太重要了,而接下来的第二场,我面对澳洲来的中国选手迪狼,身穿20万马克西米连盔甲的他之前腰部就受伤,依然使不上劲,所以也安排和我这个新手对阵,但也是这场,我受到了打全甲的第一次伤害,面对他挥舞的大戟,我必须不断迅速的游动避开,在偶尔抓住的空隙挥刀劈砍他,刀砍在设计线条合理的板甲上,除了隔着铁护手都能震得手腕疼以外,基本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只有继续躲避,而其中一次躲避不及时,我被他的长戟劈在了背上的护心镜上,好在没有受重伤,但背上也感觉有一道重压的线条一直压迫下来,接下来我被他冲撞倒地,发觉凭借个人的力量根本站不起来,必须有人扶起,而当第一回合结束后,我已经彻底累到虚脱,连续的跑动,急停让我的体力迅速耗尽,解开头盔后半躺在地上,闭着眼镜大口吸气,和之前训练泰拳到筋疲力尽虚脱的感觉类似,力量要散完了的感觉,不想说话,也不想喝水,旁边的观众以为我的背部受了重击,医院,其实我就是累的,休息了大概五分钟后就恢复站起来了。同时也明白了古时候要杀掉一个重甲步兵,最好的机会要么是他倒地了,要么就是体力消耗完了,因为这两种情况他毫无反抗能力,只能坐以待毙。那么遇见那种连续半天乃至一天的作战情况该如何办呢?我不敢想象,九黎城的活动结束后,背部的伤过了两天逐渐透露出一点来,还好很轻,上药几次就恢复了,但手腕却因为发力不对疼了几天,这次之后,对于古代战场作战,我不敢说真正理解,但是至少敬畏之心比以前更浓厚了,尊重每一个朝代的军人,因为每一寸土地真的都不是充话费送的!
最后,说一下全甲运动的伤害和项目推广的思考。其实全甲运动的伤害并没有职业搏击比赛那样严重,虽然场面上看着震撼,但队员们赛后的伤基本都是淤血淤青和简单的创伤,虽然也有严重事故出现,但大都是因为护具盔甲保护不到位造成的,所以中国队的盔甲都是尽可能的加厚各个部位,反观俄罗斯队的盔甲,尽可能的轻便,一般选手如果不是大量的训练和实战,是根本不敢用他们的盔甲的,这也是职业和业余的差距,全甲项目受到的重击伤害通常都因为盔甲的防护和内村的武装衣减缓了不少,有淤青也大都是肌肉群和筋受伤,而且是用拳王油等外伤药后能迅速恢复的,除了一些延迟几天出现的淤伤难以判断外,基本都没有特别严重的情况,而泰拳和MMA,拳击等比赛出现的KO,眉骨打破,胫骨断裂,指骨断裂等严重伤害则很少出现在全甲比赛中,因为受到的保护更少,进攻更加直接,但这并不代表全甲项目的危险系数就低于搏击赛事,因为在高水平的对攻中,稍有不慎被劈中薄弱部位或者撞击倒地,局部麻痹和见血的情况也会出现,但总体来说,还是在可控的氛围内,只要盔甲防护得好,受重伤的概率很小,参与者不用过度担心。
澳洲队的史实铠甲非常有代入感
全甲项目能衍生的东西很多,游戏,周边兵人乃至非实战的展示甲等等都是受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但真正要参与进来的门槛还是很高,首先一套甲的成本很贵,基本都是在两三万以上,而且还是不断消耗的,本次比赛中俄罗斯教练耶夫甘尼一场比赛就劈断了三把武器,每把价格左右,三把2,即印证了古时候作战断剑后依然再战的说法,也证明了该项目的费钱不是一般选手能承受的,基本上要有不错的经济条件才玩得起。再一个就是对各国武备文化要有清晰的了解,各种长短兵器,盔甲细节,盾牌的运用,形制,哪个时代,史实中哪个民族和地区是什么样的装备,都要有了解,这不光是中国国内的你要了解,最主要的欧洲地区中世纪时期的武备,历史知识,乃至外语能力,你都必须具备不错的知识储备,才能算真正切入进这个项目,这就注定了很多人是要被拦在门槛外的,那么这些人如何加入进来呢?玩过《帝国时代》的人是大多数,想看真实作战体验的也大有人在,这些都是潜在的粉丝群,但国际上的赛事都没有吸引这类人投入消费全甲项目,如何在中国吸引人呢?
靠这些队员坚持下去固然是一条路,但是有一天他们因为家庭,身体等各种原因退役了,人才就基本断代,所以如何通过赛事宣传,周边产品,游戏带入等把大量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