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至少有三次读童话的机会。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会失望?
文
伊姐(周桂伊)叶子姚
来源
伊姐看电影(伊姐原创的亲子婚姻私房话)
最近一个朋友,跟我讨论“她老了”这件事儿。
不是因为皮肤松弛,不是因为丈夫对她兴趣锐减,不是因为PO原图进朋友圈无人点赞。
她说,有一天,开车在车水马龙的北京二环,副座的下属跟她谈起了“失恋”。
她很清楚下属男友是一个格局不大斤斤计较的男人,配不上下属,分手也是必然,理性又漫不经心说到“嗯,快分吧。”
一阵沉默后,女下属轻轻说“我知道,我只是现在心还在疼,我舍不得……”
舍不得?舍不得就意味着沉没成本更高啊;
舍不得,之前吐槽那么多没看出舍不得;
舍不得是短暂感性,放得下是永恒理性……
她想了无数理由,却只字未说。因为,她知道,自己已经体会不到“舍不得”是什么感觉。
结婚九年,孩子两个,每天打仗一样面对人生难题,细腻和纯粹,感性和情绪,都太奢侈。
她说,那一刻她突然觉得,她老了。
当一个人内心一点敏感都没有,渐渐忘记好奇是什么感觉,毫无天真的时候,一个人,就真的老了。
我身边还有另外一种“人生赢家”,把时间当做生意,对自己苛刻到不近人情。
坚决把时间花在有用的事儿上,没有利益相关的人和事儿全部拒绝;
无法欣赏爱和美。家人花心思准备一顿烛光晚餐,他毫无感受,甚至嘲讽对方浪费时间;
口头禅是“等到了我这个年龄你才会明白”,自觉已经洞悉了人生的真相;
我常常想,如果这是成熟,那我不要这种成熟——变成一颗打着“成功”标签,忙碌的社会螺丝钉,装着满脑子规则,不期待任何惊喜和快乐。
过度自我保护,过度表演成熟,都是一种异化。
所以我还真的蛮喜欢看动画片的,它常常提醒我,天真是一种能力,甚至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救赎。
最近上映的一部法国动画片《大坏狐狸的故事》,用三个故事,说了这个成人寓言。
最“疯”农场,天真横行。
《大坏狐狸的故事》改编自法国经典原创绘本《坏狐狸》。
它们是一群生活在农场,欢脱有趣、正义善良、脑筋却又不太灵光的小动物们。
一个看似与平常无异的农场,一只狼,一只狐狸,几只鸡,一只兔子,一只鸭子......
电影讲述了三段不同的故事,却包含着相同的内核。
故事一:送子记
一只鹤潇洒地叼来了一只名叫宝琳娜的婴儿宝宝,委托兔子和鸭子,把宝琳娜送回家。
兔子和鸭子首先想出来的办法是——
用弹弓,这样,宝琳娜会直接掉落在家门口。
其他类似的解决方法还有,看地图自己开车(然而不会驾驶栽湖里);靠问路走到另外一个城市;求助最爱吃宝宝的狼……
不想管事的猪看不下去了“你们为什么总那么天真又愚蠢”。
兔子和鸭子的回敬是“那又怎么样!至少我们一直在试着做什么,一直在努力!”
最后,用邮寄包裹的方式,他们成功地把宝琳娜和一只来自中国的猴子,都送回了家。
在我们的社会,永远不缺优秀的人,但聪明的人往往自私、冷漠且不自知。
这个时候,“粗糙的利他主义者”,那些不在意世俗标准的人,那些本能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候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