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新进展国际会议近日在重庆举行。与会专家表示,随着白内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消费升级时代背景下患者需求的改变,我国的白内障已逐渐从防盲阶段发展为提升中老年人视觉质量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阶段。
“现在我国的白内障手术已从防盲手术逐步转变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同时可提供功能性人工晶体。”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介绍,年我国完成白内障手术万例,每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达到例,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白内障患者群体庞大,防盲任务任重道远。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年万例白内障手术水平,应有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
现在,升级的技术条件业已成熟。近二三十年,我国的白内障手术在医生数量、手术技术、器械、仪器设备、人工晶体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以白内障手术切口为例,早前是12毫米,现在可以实现2毫米的切口。从超声波乳化技术的应用到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出现,我国白内障手术技术日益革新。”姚克教授说,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是更精准的白内障手术,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既看远又看近”,能够更好满足患者对恢复功能性视力及个性化需求。我国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技术水平已与国际接轨。
另一方面,患者也对视觉质量有了更高需求。一项针对45岁以上人群的调查显示,92%的受访者有老花眼,86%的人愿意通过其他手段治疗矫正老花眼,48%的人对老花眼镜有抵触情绪。传统的白内障手术不能解决老花眼、散光眼,术后需要佩戴眼镜。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通过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可恢复眼的正常屈光状态,无须佩戴老花镜。
根据来自年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师学会(ESCRS)的临床调查报告,欧洲眼科医疗界自年~年开始实施双焦点人工晶体植入,从年开始全面推进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已经在欧洲开展多年,许多接受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患者都有轻松的手术感受,以及更好的术后视觉质量。根据欧洲巴伐利亚眼科集团开展的长达10年,覆盖德国、西班牙、奥地利和意大利多个国家的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了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后的患者总体满意度高达97%,对于已经接受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愿意再次做同类治疗的比例是96.57%。”欧洲巴伐利亚眼科医疗委员会JoséLuisRamos在会上介绍。
随着中国白内障诊疗技术的发展,中国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技术已与国际接轨。作为全球最大的眼科集团与中国最大的非公眼科医疗机构,爱尔眼科年在全国白内障手术总量中的占比已超过11%,其中开展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已超过1万例。医院集团白内障学组组长陈茂盛介绍,越来越多的患者对于治疗白内障的需求,从“看得见”转变为追求更好的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
目前我国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约占白内障总手术数量的5%~10%,有些发达国家已到达50%。世界卫生组织预估,到年底,全球白内障手术量将达万例。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未来会取代传统手术吗?对此,姚克教授表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要解决看近又看远,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如有黄斑变性、眼底疾病、高度近视等就不适合屈光手术。患者总人群中有50%接受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是较为理想的目标。(文/本报记者谭嘉)
编辑制作:王宁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