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下集美
~好消息~
杏林湾流域规划建设的9座分布式污水再生处理站8座已建成投入使用治理杏林湾水环境打造厦门版“西湖”有了实质性进展(图/林志杰)同时生态化地埋式污水再生处理站与地面绿地景观建设的有机融合与住宅小区的零距离“和睦”相处以及再生水利用的旱地溪技术等综合治理模式为建设国家级示范区探索了路子
(图/林志杰)别墅群中的污水处理工程绿树掩映中,一座二层小楼,楼前木质平台上,一把太阳伞,一张咖啡桌,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异味的空气,建在别墅群里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在群众眼里就是一个休闲场所。“就近建污水处理站,对周围的环境不能有任何影响,我们创新了一种埋在地下的模式。”
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刘培勇介绍,地埋式污水处理站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就是“五个零”:与附近的住宅小区保持零距离建设;污水全部回收利用叫零排放;与园林绿化建设融为一体就是零占地;燥音、气味、污泥对周边环境零污染;污水和再生水不用运转出去,就是零转输。
去年9月运行以来,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总的污水处理量已达到二百多万吨。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脱水后没有异味,可以当绿化肥料使用。旱地溪技术的湿地效应铜钱草、硪卵石、潺潺的小溪流水
集美新城核心区污水处理站
处理完的再生水
通过一个水泵,抽到地面绿化带来
当水流过人工挖掘的小沟渠
就滋养了地面植被
这就是旱地溪技术
N.P是植物必须的养分,再生水中还有一些微生物,铜钱草、美人蕉等植被对水体有二次净化作用,还有土壤的自然渗透作用等。集美新城核心区污水处理站邓祥斌说:“这边出去的水,不仅透明,而且没有气味,我们实验过,水质比刚处理出来的好很多。”集美新城核心区处理站旱地溪有2公里多,已经形成小范围的湿地。目前正在摸索与之相适应的湿地植被绿化配套。农村污水处理的示范性项目杏林湾上游后溪埭溪桥社,全村户籍人口多人,46户人家,住户分散在方圆几公里,单是这个小小的自然村,平均每天就产生约50吨生活污水。以前这里村民家中厨房、卫生间的污水,直接排入房前屋后的简易边沟,导致边沟发臭,到了夏天,蚊虫滋生,又脏又臭。再生水现在,通过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将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收集接入到埭溪桥处理站,经过地下调节池、生化膜处理等工序进行处理,形成清澈透明的“再生水”,出水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变废为宝的“再生水”所遗留的氨氮元素,是植物极好的养分,引入到小溪流“旱溪湿地”吸附污水中的氮、磷等化学元素,经过“过滤”之后,即减少氨氮、磷超标难题,回用到农田灌溉和景观用水。变废为宝的“再生水”(下庄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每天清晨起床,叫醒你的是鸟鸣每天日落回家,陪伴你的是花香好山好水的诗意生活,你感受到了吗?集美报记者:刘平(图片除特别署名外)编辑:万丽丽|编审:刘意婷暑假集美补习语文,数学,英语,
少儿军事夏令营
小学,初中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