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一束微光,一群人便是一团火疫情

引文:离校不离教,离校不离责。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老师们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坚守着自己的使命,用心呵护着每个孩子的成长。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就像寒风中一股暖流,促使着他们更好的成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辛勤奋斗、可敬可爱的滨江小数人。

在这个特殊时期,在区教研员的带领下,组建了滨江小学数学微课程开发团队,为全区数学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提供更多的选择。虽然人数不多,时间紧迫,但每位成员都抱着同样的爱心,为全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而竭尽所能。

参加本次课程开发的团队一共有44人,由区数学教研员、区大组成员、市区教坛新秀、年青骨干教师等组成。为了更好的开发线上课程,骨干教师们主要分成了四个团队,分别对应三至六年级课程的开发,由组长负责协调、初审,然后发给教研员审核再修改,有的微课要反复修改七八个回合才能通过,呈现在大家手里的都是高质量的微课。

1

三年级组团队:严谨制作,反复推敲

三年级团队由区大组成员汪燕燕老师领衔,其组员大部分都来自于钱塘实验小学,分别是周洁敏、应超、来丹飞、来煜婷、陈霞丽等。此外还有博文小学的朱幸飞,滨江实验的张华、张炀、王力明等。

汪燕燕老师是钱塘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她白天要管自己任教的两个班,晚上才有空制作录制微课,还要深夜审稿、修改,每天都要很迟才能休息。

▲汪燕燕

周洁敏老师制作的一节课中有关于牛奶保质期的问题,组内老师们意见不统一,最后又抛给“区微课组长群”,四年级组长王霞老师找出家中冰箱里的牛奶,才解开了大家的疑惑;

▲周洁敏

陈霞丽和来煜婷老师制作的一节课中关于选谁参加比赛的问题,组内的讨论从深夜持续到第二天早上。

▲陈霞丽

▲来煜婷

应超、张华等老师在制作时,因为不能确定时间计算能否写成电子表形式,所以还和区教研员一起请教了杭州市教研员平国强老师。

▲应超

▲张华

每一节微课完成后,大家都需要经过“三查”:自查、组长查、互查,用最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每一节微课。

三年级组内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年青教师,他们其中有很多是第一次制作微课,因此少不了退回重做,甚至有时需要反复修改十几遍。

但也正因为他们年青,却充满干劲,不管微课怎么虐我们,都能坦然面对。因为年轻,我们可以抗住一切!

2

四年级组团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四年级团队由区大组成员孙伟文老师负责,团队内年轻教师居多,主要来自杭州滨兴学校、江南实验学校和博文小学。一个多月的共同奋战,我们情同手足。

十人十地,但十人一心。每天,我们都在努力。

组长孙伟文老师,仔细聆听组内每一节课,并提出改进意见;王美娟老师是技术担当,总是第一时间解决技术问题;章肖芳老师常常为了一个环节,改了又改。

▲孙伟文

▲王美娟

▲肖芳

莫筱晖老师、王华栋老师和钱科虹老师都是班主任,微课、班级两手都要抓,每天在学生和课件中不断切换。

▲莫筱晖

可敬的老师们

▲王华栋

▲钱科虹

张学峰老师、余莹老师经常临危受命;孙佳老师和娄牡丹老师,一个细节会争论许久……

▲张学峰

▲余莹

▲孙佳

▲娄牡丹

四年级组的每一位老师,其实经历的都是这样的过程,每个人都在一次次退稿中积累着经验,在一次次打磨中提高着自己的专业素养。

但是,即使常常忙碌到第二天,我们却依然动力不减,因为在每一个奋斗的夜晚,总有人陪着一起在努力。

我们的团队也许不够强大,团队中的每一位也许都只是微光。但是,微光融微光,却能照亮一方。这就是四年级组,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3

五年级组团队:微课不微,细致入微

五年级微课制作组主要由区数学大组成员孔国华和王霞老师负责,成员来自区内的各个学校,长小金丽霞、浦沿金美超、博文杨兴谱、江南周建国、滨兰实验学校卢轶韬老师,大家全力以赴、群策群力、齐心合力,抱团成长。

一个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却是整合了一节课的容量,一群人的智慧。为了让学生既能轻松掌握,又能听得津津有味,老师们在脚本上花了大心思。

金丽霞老师、金美超老师、卢轶韬老师,虽然是数学老师,但对于语言的追求,一点不马虎,有时可能是一个词的修改,也愿意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

▲金丽霞

▲金美超

▲卢轶韬

为此,他们需要不断精练语言,研究教材,同时还经常需要向孔国华和王霞老师请教。

▲孔国华

▲王霞

杨兴谱老师和周建国老师,虽然是后期加入团队,但娴熟的课件制作,精致的教学设计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杨兴谱

▼周建国

但更让人感动的则是,他们对于课件细微的追求,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哪怕是花再多的时间,制作再多的PPT,花再多的心血,也心甘情愿。

微课的录播,对环境有着不小的要求,往往需要夜深人静时才能更好的录制,但及时如此,当你出现问题时,不管在何时,总会有人马上来解决。

虽然来自不同的学校,虽然隔着屏幕,但是每天大家都在不断讨论、制作和修改中度过。疫情冷酷,但齐心和爱心却温暖着每一个奋斗的我们。

4

六年级组团队:梯队制作,茁壮成长

六年级微课制作组由区数学大组成员吴旭敏和孔忠伟老师领衔,共有13名成员组成,分别来自于杭州市滨文小学、滨兰实验学校、闻涛小学、二中白马湖学校。

来自滨文小学的吴旭敏、孔忠伟和虞建峰是我们区微课制作的老将了,他们早在年就参加了人教社的微课开发制作。

吴旭敏

孔忠伟

虞建峰

吴老师指导时,由于课件制作不熟练,所以每次都会手写教法,通过视频来帮助年青教师理解教材。

孔忠伟老师则要审核每一节课,不断为他们提出修改意见。而虞建峰老师则勇挑重担,一共制作了11节微课。他们两人还为全区教师培训了微课制作。

微课的设计需要借助课件与语言来突显,因此良好的课件制作水平是一节优秀微课的保证。周益华、童欣、王乐等老师,他们都是课件制作高手,因此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周益华

▲童欣

▲王乐

特别是周益华,虽然教龄不长,但每次都能承担练习课的制作,并且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但尽管如此,在微课制作中,不管是脚本、课件还是录制的成品,都经历了不下十几次,甚至更多,这其中的不易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沈祯祯、肖燕、管潇婷等老师,虽然加入团队时间不长,但他们善于学习,运用自己的专长制作出了高质量的微课。

沈祯祯

管潇婷

肖燕

当然,整个团队还有许多背后默默努力的老师,比如陆侃的教材解读、俞春晖老师的课件制作、张颖和华敏芳老师的录播等,他们都在为每一节微课的成功制作而无私付出。

陆侃

华敏芳

张颖

俞春晖

以生为本,为爱助力

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微课团队一共制作了近节课,数量之巨大,任务之艰巨,超出了我们原本的预想,但既然迈出了这一步,就一定会坚持到底,真正为学生,为老师,为爱尽我们微薄的力量。

团队制作的微课,一般会提前一周发布给全区教师,以方便他们更好的使用,完整全面的内容、以生为本的设计和精美清晰的画面,得到了滨江区内教师的欢迎和好评,也真正有效提升了我区数学教学的效率。

同时团队制作的所有微课,也被周边县市不断采用,还有一些被入选杭州市共享课堂,并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天灾无法避免,关键是灾难来临时的态度,滨江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们能勇于担责,宁愿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力量转变成声音传达给大家,这也是一种抗疫,为此我们内心充满着幸福。

我们希望,用我们的绵薄之力为抗疫中的滨江教育贡献一份力量,我们也相信,有这样一个个敢于付出的滨江教育领路人,滨江的教育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供稿:滨江小数团队推荐阅读?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全面部署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附权威解读)?全省首个!转学申请网上办、掌上办,实现跑零次!?个教师志愿服务小队,位热心教师:让我来做你的“临时妈妈”!?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健康码赋码及应用工作告家长书?心理调试微课⑥

战“疫”不战“爱”,居家防疫亲子相处攻略?心理调试微课⑦

家长朋友,如何和你的孩子好好相处呢??心理调试微课⑧

“加长版”的假期里,get时间管理小妙招?一起阅读吧21

走进《昆虫记》,发现一个更神奇的大自然?一起阅读吧22

老鹤草有“小勺子”、田蓟有“小伞”,草莓有匍匐茎……植物“旅行”,顽强生长?一起阅读吧23

细菌的那些好玩事?一起阅读吧24

花点时间,凝望星空,就像古人做过的那样?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滨江区年度中小学(幼儿园)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召开?复学准备时,演练进行时,暨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演练和防控专业知识培训会举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yf/4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