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问“春天到底在哪里”?
不妨到云溪幼儿园来寻找。
云溪的春天故事
石缝间,瀑布紧扣孩童心弦;
山田上,油菜惊艳孩童双眸;
溪水中,蝌蚪触动生命韵律;
山坡边,樟树彰显生命魅力;
随着谷雨时节的过去,春天的探索也逐渐接近尾声。本期,我们将分享孩子们在云溪园和奇妙的卵相遇的故事......
奇妙的卵
四月中下旬,幼儿园的“梅林溪”响起了阵阵蛙鸣。奇怪,我们的幼儿园怎么会有蛙鸣呢?
我
们
的
“梅
林
溪”
原来还是在寒假的时候,不知何时,幼儿园的“梅林溪”里布满了一团团黑乎乎的神秘的东西,那是什么呢?开学第一天,孩子们一下就被这一团团黑乎乎的东西吸引住了,于是从开学到现在,云溪宝贝们开始了为期几个月的跟踪、观察、探索......
一团团黑乎乎的东西
1
遇——奇妙的卵
提出疑问
孩子们对“梅林溪”里出现一团团黑乎乎的东西感到很奇怪:“这是什么东西?”小小的疑问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
作出假设
这是小蝌蚪吗?
不对,小蝌蚪是一条一条会游泳的,这个一团团。
我看见过,妈妈说这是青蛙的卵。
老师,这是金鱼的卵吧,你看水里有金鱼。
观察探索
?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是什么,孩子们开始静静地观察它的变化。只见一颗颗小小的卵里面裹着一个个黑点,这些黑点就是一个个小生命孕育在里面,就像小宝宝待在妈妈的肚子里一样。
?
?
一段时间过去,小小的黑点在卵里面慢慢地发生着变化,身体逐渐变长了,还长出了尾巴。
黑点逐渐变长,有的从里面钻了出来,突破了卵壳。同时有的还是卵,有的只留下卵壳。
得出结论
三周过去,孩子们惊讶地发现有的卵已经变成了小蝌蚪!原来那一团团黑色的东西就是青蛙妈妈产下的卵呀!
TOMYMOTHER
2
探——有趣的小蝌蚪
孩子们发现卵变成小蝌蚪后,一个个止不住心中的好奇,围着小蝌蚪不停的讨论。他们被小小的、黑黑的小蝌蚪吸引。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黑黑的身体灵活地在水中摆动着身体,带给孩子观察与探究的乐趣,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于是一段探索蝌蚪的旅程便开始了。
分析:幼儿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长期的观察活动,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求知欲,在照顾小蝌蚪中还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小蝌蚪生活在哪里?
小蝌蚪喜欢生活在哪里呢?一场寻找小蝌蚪行动就此展开。
自然角里,
小蝌蚪藏在铜钱草下面。
操场山坡下的水沟里
也藏着好多小蝌蚪哦!
幼儿园的“梅林溪”里,
小蝌蚪自由自在地游啊游。
周末,孩子们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面找小蝌蚪。
看我们找到的小蝌蚪!
通过实践观察,孩子们发现,原来小蝌蚪喜欢生活在水塘、小水沟里,同时它也很喜欢钻进泥巴或水草中藏起来,这样的亲身体验,让幼儿更直观、近距离地了解了蝌蚪的生长环境。
小蝌蚪吃什么?
孩子们总是围绕小蝌蚪四周,照顾着小蝌蚪。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呢?尝尝我们的面包和饼干吧。饲料也可以吃哦!
那蝌蚪还喜欢吃什么呢?带着疑问我们查阅相关资料,蝌蚪还喜欢吃浮游生物、水草等藻类。
小蝌蚪蜕变
通过一天天的观察与照顾,一段时间后,小朋友们又有了新发现。
小蝌蚪在变化
快看,这只蝌蚪长出脚了。
小蝌蚪长大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知道,会变成青蛙。
小蝌蚪是如何一步步变成青蛙的呢?
小朋友们对于蝌蚪变青蛙的有太多的疑问,于是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便在班级里分享了起来,孩子们通过与家长共同查找资料,了解到青蛙的成长历程是:果冻一样的卵——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脚——尾巴变短成幼蛙——青蛙。
教师小结:
饲养小蝌蚪的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饲养过程中,幼儿对生命周期有了一定的了解,小蝌蚪的变化是最明显的,从“小蝌蚪一长出前腿一长出后腿一尾巴不见了一变成青蛙”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再只是从绘本上、电视上被动地了解这些知识,而是在平时的观察中真真切切地发现了生命的变化。
3
乐——我们共成长
孩子们一直维持着对蝌蚪的兴趣,看见孩子的需求,我们乐在其中。
小
蝌
蚪
找
妈
妈
孩子们在开始探究小蝌蚪后,逐渐喜爱上了小蝌蚪的一切,比如在休息时常常和同伴一起分享《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区域游戏时,总是会看见“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身影:
妈妈,妈妈,你是我的妈妈吗?
对呀,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我找到妈妈啦!
其中的喜悦不言而喻,就像宝贝找到自己的妈妈一样,小蝌蚪就是我们的朋友。
#创作我们的小蝌蚪#
孩子们用灵活的小手,雕刻出生动活泼的小蝌蚪们,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黑黑的身体,还有一双大眼睛,瞧,有的小蝌蚪只能看见侧面的一只眼睛哦!我们的小蝌蚪呀,有的是在黄黄的山沟里,有的是在绿绿的池塘中......我们一起来装扮小蝌蚪的家园吧!
小
蝌
蚪
的
家
园
教师及时给予环境支持,孩子们通过创作自己眼中“小蝌蚪的家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不仅仅只有我们人类生活在这里,还有花草树木,小蝌蚪和其他小动物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大自然容纳世间万物。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语言引导及材料提供,支持着幼儿的探究行为,幼儿在持续的观察中进入了深度学习的状态,培养了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在照顾小蝌蚪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幼儿的爱心和责任心,让幼儿感受到神奇的生命历程。
4
延伸——你好,小蝌蚪
在这几个月的相处中,孩子们和小蝌蚪产生了浓厚的友谊。每天早上入园时,孩子们都会先来看看小蝌蚪,并和它们聊聊天、说说悄悄话:“早上好呀,小蝌蚪,你是不是饿了?”
在休息时,孩子们总是抽空拿出自己的食物去和小蝌蚪分享,有时是面包,有时是饼干。
发现小蝌蚪喜欢躲起来后,小朋友提议可以让小蝌蚪们藏在铜钱草下面,就像青蛙妈妈的荷叶一样。
随着孩子们与小蝌蚪的感情逐渐上升浓厚,孩子们日日关爱小蝌蚪,和它们说话,照顾它们,小蝌蚪慢慢变成小青蛙。
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午睡时传来的一阵阵蛙鸣声仿佛在为孩子们唱摇篮曲。一声声洪亮的“呱呱呱”,好像是青蛙妈妈在说“谢谢,谢谢”。
听到青蛙妈妈的叫声,孩子们照顾小蝌蚪时萌生出了同情心,小暖说:“我们让小蝌蚪回到池塘里去吧,去找它们的青蛙妈妈。”于是,宝贝们决定将小蝌蚪都放回池塘,回归大自然,让他们去找自己的妈妈!
后续:
孩子们将蝌蚪送到更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希望它们茁壮成长,到时蛙声一片,遍布云溪。
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这些情感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滋生。
END
亲近自然回归自然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大自然以无比宽广和慈爱的胸怀,无时不刻不在向幼儿献出妙趣横生的礼物,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的变化与奇妙。
从奇妙的卵到小蝌蚪,是大自然馈赠给孩子们的礼物,让孩子们有机会去亲身体验这些奇妙的变化,感受生命的成长,体会到生命的神奇与美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与小蝌蚪之间的情感互动,互相回馈,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一次对话,人与自然,密不可分。
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感谢大自然的力量,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与自然相拥,
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温度与力量!
自
在
云
溪
行云流水自然自在
编辑:赖超君
审核:徐幼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