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阅读本文文字需要7分钟左右。
明清竦塘
学人诗选
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终于把黄瀚,黄朝美,黄对、黄时祖孙三代的诗辑校一过,共77题。张潮说:“不独一人有一人之诗,亦复一时有一时之诗。然必皆有至性存乎其间,而其诗始可传而不废。”信然。年12月14日
黄瀚(生卒年不详),字以容,号勺泉。歙之竦塘人,居江都(今扬州)。有《遗余草》,为其子黄朝美所辑,今已不传。
咏史①
一
举世交态薄,重色轻其仁。
昔见平原君,归卧三十春。
贵我何疎阔,请君莫我嗔。
不敢入君门,君有笑躄人。
二
我爱延陵子,能将义让敦。
如何慕子臧,篡逆出其门。
观风出列国,不能裕后昆。
吁嗟寻丈光,难免尺寸昏。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难中写怀①
一
谪戍从王事,狂歌思不禁。
山踰燕代远,水度蓟辽深。
出塞谙边事,屯田见古心。
名言赵充国,湮没到如今。
二
役役岁华暮,悠悠心事违。
行穿东郭履,泪湿楚臣衣。
蓟野云初霁,燕山人到稀。
长缨如可请,愿係粤王归。
三
行迈三秋至,长城望转迷。
衣沾霜苇冻,马度石梁嘶。
涧冷鱼跳藻,山深鹿引麋。
沉忧不可道,惆怅欲鸡棲。
四
曲岸风涛壮,帆收艇更移。
寒霜初落木,野水忽流澌。
生世行多难,还家未有期。
百忧为日积,华发暗中衰。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亦载《国朝诗的》卷之九。
发金台①
发轫金台路,依依度蓟城。
风鸣弓力劲,霜拂剑花明。
点点抛家泪,迟迟去国情。
酒酣还起舞,肠断夜鸡声。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亦载《淮海英灵集》丁集卷一,《国朝诗的》卷之九。
喜峰口①
闻道喜峰口,麾兵早御防。
只输休使返,万里尽归王。
汉月临关静,胡云出塞长。
烽烟无警报,天子日垂裳。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长城有感①
辽阳古戍远,恋国去迟迟。
凭轼心先动,临关路不歧。
岭猿吟汉月,边马识秦碑。
身世皆王事,何须怨别离!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六十初度寓萧湖写怀①
一
年年逢诞日,此日独沾襟。
自信贫非病,那知老见侵。
寒风吹短鬓,旭日照高林。
莫赠秦人策,还同越客吟。
二
世路谁青眼,流年叹白驹。
交游思故旧,春事忆膏腴。
客鬓愁添雪,家园想半芜。
邻翁携酒至,泥饮复频沽。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萧湖:位于江苏省淮安市,与勺湖、月湖并称为“淮上三湖”,明清时有盐商私家园林群。
归故园途次作①
艰难经世故,流落已多年。
亲舍飞云外,乡心归鸟前。
频歌酬别酒,长啸寄空弦。
莫道归无计,青氊老郑虔。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山海关①
由来山海拱皇都,一将临关慑万夫。
山起莽云临要地,海翻层浪壮雄图。
休同定远思离塞,忽讶终军妄弃繻。
怅望昔贤吾岂敢,也须谈笑起泥途。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金陵怀古①
石城东下大江横,触浪鱼龙似战争。
三国英雄那对眼,六朝旧事不胜情。
投鞭莫逐图南志,沉锁安能阻此兵。
千古兴亡归逝水,空余明月棹歌声。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途中值雪和彭宾云①
二月一日朔风恶,满空雪霰苦生寒。
敝裘羸马村中去,璧树琼枝画里看。
万木棲禽皆遁迹,一簑渔父尚垂竿。
探囊金借须(扌棄)尽,自觉今朝酒力宽。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芜城怀古①
隋家宫阙倚南津,万里龙舟何处巡。
廿四朱桥虚夜月,三千粉黛委香尘。
春来满目花如剪,事去千年迹尚陈。
惆怅高楼笙鼓沸,风光依旧解迷人。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维扬舟游①
邗江水色碧氤氲,画舸徐牵锦缆新。
御苑芳菲犹似织,迷楼歌吹不胜春。
沙平瓜渚鼋争曝,日煖芜城鹤自驯。
携手幸逢佳丽地,不妨兰棹醉游频。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黄朝美(-),字荩臣,又字清持,歙之竦塘人,黄瀚之子。居金陵,与杜浚为友。工诗,有《拳石居诗集》,今已不传。
芙蓉庄秋集同丁汉公仙裳弟及诸子姪①
秋发南园兴②,扶携慰我心。
远山自浮翠,水气动林阴。
汀兰与岸芷,物外惬幽寻。
觞咏彷兰亭,琴酒拟竹林。
道同理无隔,境闲情自深。
翘首漻泬天,哀鸿鸣远音③。
百年须臾事,为乐宜及今。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过日集》卷五、《淮海英灵集》丁集卷一亦载此诗。丁汉公,名日乾,字谦龙,江南泰州人。黄云,字仙裳,江南泰州人。
②《淮海英灵集》丁集卷一作“秋发南园中”。
③《淮海英灵集》丁集卷一作“哀鸿流远音”。
登雨花台秋望时甲申避乱南渡①
龙蟠虎踞帝王都,三国六朝争雄图。
我上高冈望城阙,后耸宫殿前浮屠。
浮屠之高几百丈,上与浮云同滉瀁。
报恩寺接雨花山,风景阴晴非一状。
秋冬之际难为怀,旧日新亭安在哉?
江东彝吾不可见,谢相围棋那复来?
今人即践古人地,古人不与今人异。
安危全是仗人才,世运如何有兴坠。
长江浩浩淮汤汤,钟山紫气迎朝阳。
木末亭边木叶脱,青松红叶满山冈。
又值车书睹王会,貂蝉许史共金张。
指日太平如有象,不应门户争钩党。
谁云南渡尚浮华?江左规模系遐想。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亦载《过日集》卷八。甲申,年。
寄西山隐者①
高人羁水国,葭菼只迷茫。
时序忙中去,相思别后长。
月光邻巷好,秋色故园荒。
还订高阳侣,当来醉菊觞。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杜于皇过轫云堂同仙裳弟及诸子限韵①
一
诗史咸推杜,遭时今更难。
草堂何处所,傲骨只高寒。
肯枉蓬蒿驾,聊陈苜蓿盘。
小台疎雨外,梅色尽情看。
二
客路谁知己②,频来即故人。
清言原自远,交道贵能真。
噪树鸦催暮,垂檐柳报春。
得从文酒会,何处有风尘?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亦载《国朝诗的》卷之五、《过日集》卷十。杜濬(-),一作杜浚,字于皇,号茶村,湖北黄冈人。《清史稿》有传。
②《过日集》卷十作“客路逢知己”。
雪晴喜杜茶村枉顾①
雪霁开蓬户,高人访旧情。
去乡添老病,就日爱冬晴。
雁阵冲寒浦,梅花发故城。
赓酬存古谊,当不惜逢迎。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亦载《过日集》卷十。
秦淮秋泛①
秦淮旧事已纷纭,画舫重游集水濆。
红袖尚从高阁见,清歌偏使白头闻。
清溪小路闲秋草,桃叶长桥倚夕曛。
莫便灯船喧鼓吹,江东门外又移军。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亦载《国朝诗的》卷之五。
初夏吴在明招同叔亮三弟及诸子红桥泛水①
才送春归是昨朝,故人相约看新潮。
绿杨堤外嘶金勒,朱槛桥边弄玉箫。
远近酒帘临水飏,参差兰桨傍花摇。
扬州行乐倾城出,谁念宣房瓠子谣?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乱后舟宿燕子矶①
金陵地脉壮雄威,铁锁牵回燕子矶。
千古兴亡随逝水,六朝宫阙付斜晖。
山边僧寺依然盛,渡口渔家一半非。
渐见客帆棲泊满,戍楼哀角夜吹稀。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过日集》卷十五亦载,诗题为“乱后舟泊燕子矶”。
同李笠翁登广陵城楼①
忆昔竹西歌吹处,烟花非复古扬州。
多年战地生春草,当日迷楼剩土丘。
月色犹留隋苑夕,涛声不异曲江秋。
往来南北人空老,莫惜清樽对白头。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社前一日集饮①
佳辰况是得闲身,老至惟应酒盏亲。
南郭园林三径启,仲春天气百花新。
画梁此际来玄燕,豳鼓明朝赛谷神。
转眼风光修禊会,却怜去日似飚轮。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登海州青峰顶①
白头游览愧龙钟,登眺年来兴转浓。
怪石崚嶒通碧落,寒潮日夜抱孤峰。
故乡迢递空多梦,逆旅萧条已入冬。
最是平生观海愿,沧波到眼一扶筇。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扬州感述①
当年炀帝爱琼花,翠辇龙舟到水涯。
邗上迷楼藏粉黛,咸阳春殿锁烟霞。
玉箫桥畔银蟾碧,锦缆堤边御柳斜。
可惜故宫荒蔓里,如今飞燕向谁家?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登凤凰台吊李白①
夜郎经过屡徘徊,手拨浮云上此台。
芳草若含吴国恨,故宫犹忆晋人哀。
斜阳风景还孤往,才子精灵岂再来。
回首六朝佳丽地,至今何事不成灰。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亦载《国朝诗的》卷之五。
题查二瞻画①
夙有烟波兴,无劳更买山。
红尘随地足,只是钓船闲。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四。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休宁人,明诸生。入清移家扬州。工书,善画,与弘仁、孙逸、汪之瑞称新安四家。
山中即事①
空山悦幽独,坐卧白云隈。
正有床头酒,故人何处来?
①此诗及以下《重过灵谷寺探梅》、《桃叶渡》、《莫愁湖》三首均选自《诗观三集》卷四。
重过灵谷寺探梅
野寺幽清傍孝陵,曩游回首不胜情。
年年二月花如雪,多少提壶出旧京。
桃叶渡
六朝何事不萦怀?桃叶风流事更佳。
画舫朱楼都异昔,只留花月照秦淮。
莫愁湖
莫醉江东旧酒楼,湖边衰草尽成秋。
佳人薄命愁多少,何事当年唤莫愁?
黄对(生卒年不详),字书思,号雪田,黄朝美之子。歙之竦塘人,寄籍仪征。有《望石楼诗集》,今不传。
武城吟①
牵舟过淮泗,迢递经齐鲁。
淹留忽逾月,仰止昔贤处。
维缆泊武城,城阴临水浒。
城头暮角鸣,城下饥民聚。
前年遭大旱,今岁复无雨。
府主忧王事,岂恤沟渠苦?
朝廷欲覃恩,军兴复旁午。
但愿雨泽多,不逢长官怒。
他日弦歌声,即此流亡户。
①此诗及以下诸诗均选自《诗观三集》卷五。武城,今属山东省德州市,位于京杭大运河东岸,境内有弦歌湖。
春雨行送郑子纲还白门
今年二月江南来,淙淙春雨兼春雷。
瀑布冲山山不定,黑云沈江江不开。
子真泊船住江上,江上鼋鼈怒相向。
先生绘事绝世奇,只疑真龙潜墨池。
此去白门路百里,春花片片飞江水。
白浪打舟寒逼人,潮声雨声卷岸起。
先生据案拂素纸,百里云烟供十指。
投筆张帆去如矢,满江雨声犹在耳。
四月四日雨
二月三日愁无雨,麦死田中尘生釜。
农夫向天泣,蹙额田中立。
逆数甲子日,四月已初一。
四日早起热如焚,忽见东南起片云。
安得四郊共霑足,麦穗油油田可耕。
大雨倾翻卯至酉,尺布缠头笑且走。
归家妻儿忽俯首,又恐主人较租斗。
海陵夜雨寄郡城诸兄弟①
烽火连三楚,浮家寄海陵。
星霜归两鬓,风雨落孤灯。
亲远思徒切,时艰历未曾。
归来当九日,高阁好同登。
①《淮海英灵集》丁集卷一亦载此诗。
送魏冰叔还宁都①
颇念故交去,伶仃独耐寒。
百壶成一醉,孤客上千滩。
寄食离家惯,观心出世难。
谁知甘隐逸,名字满长安。
①《过日集》卷十亦载此诗,诗题为“冬夜怀魏叔子先生”。魏禧(~),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
同杜于皇先生李园看梅分赋
郭北纵横路,看花屐屡停。
游因招客胜,眼是向梅青。
野竹摇杯酒,春风及草亭。
欢呼当卜夜,遗老似晨星。
夜泊高邮
旅夜初停棹,层城带女萝。
长风随堰转,好月入湖多。
把酒当沙溆,听歌出芰荷。
明朝放舟处,满眼是风波。
甓社湖①
湖势兼天阔,风声四面闻。
小舟天上落,远树浪头分。
照夜珠难见,随波鸥可群。
长安在何处,日暮有浮云。
①甓社湖,在高邮。
和五弟寒夜作
陟岵伶仃日,孤儿梦不成。
相看寒泪落,何处白云平。
雪积深林闭,星悬小阁明。
几行南雁去,凄断夜来声。
北华门
断桥废苑暗伤魂,此处隋家故址存。
古柏尽成新墓道,北华还认旧宫门。
人烟南望江湖迥,风雨西来天地昏。
衰草雷塘漫回首,唯余萤火点荒村。
送春日集六里山庄
还忆芙蓉花下行,一时酬唱醉秋英。
隔年人到春将去,此日门开潮复生。
溪上鸟迎携酒客,竹间风落斗棋声。
歌呼不觉归途晚,才渡灯桥锁禁城。
小寒食海陵东原寓目①
荡子东下久不归,忽逢时节寻光辉。
海门初日鹳鹤叫,贾市入春蛤蚌肥②。
处处种桃过短屋,家家醵饮敞郊扉③。
腐儒何事独留滞,细数从前愿总违。
邓孝威(-)评曰:“好风光却难为怀抱,固是乱离之后。”
①《淮海英灵集》丁集卷一亦载此诗。
②《淮海英灵集》丁集卷一作“渔市入春蠃蚌肥”。
③《淮海英灵集》丁集卷一作“家家醵饮喧郊扉”。
送魏冰叔旅榇还宁都
闻君卧病几朝昏,过客殷勤每见存。
白首向来余一老,青山何处泣孤魂。
久知古道尘寰少,岂待人亡著作尊。
行矣巨卿飞旐去,翠微峰顶乱啼猿。
春游曲
一
朱楼牵秀帷,斜对垂杨岸。
一泒管弦声,春风吹不断。
二
向晚花逾艳,纷纷红袭衣。
妬他颜色好,不肯载花归。
浒墅关
门前杨柳绿萧萧,关外征人夜击桡。
梦醒忽闻舟子唱,早乘凉月到枫桥。
金陵绝句①
一
金水桥边飞败絮,当年鹄立千家处。
风吹辇路少行人,日暮牛羊自来去。
二
江东原是帝王家,废馆頽宫入狭斜。
门巷至今留旧恨,秋风满迳六朝花。
①《国朝诗的》卷之九亦载此诗。
海陵顾宅十年前旧寓
荒原日落满寒条,旧路依然隔板桥。
犹记十年觞咏地,白梅花下夜吹箫。
真州乱后寓资福寺赠友①
田园荒殆尽②,归计总难成。
生死他乡客,烽烟满地兵③。
春风吹野火,江雨聚孤城④。
俛首莫相问⑤,携壶酒欲倾⑥。
①此诗选自《过日集》卷十。汪世清注:顺治十六年()己亥,郑成功与张苍水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乘胜收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后在南京城外战败,被迫撤退。此诗当作于此年。(见《明清黄山学人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年)《诗观三集》卷五亦载此诗,诗题为“真州乱后送友”。
②《诗观三集》卷五作“田园荒欲尽”。
③《诗观三集》卷五作“烟尘满地兵”。
④《诗观三集》卷五作“寒雨聚孤城”。
⑤《诗观三集》卷五作“潦倒何堪问”。
⑥《诗观三集》卷五作“分携酒暂倾”。
真州道中①
八月寒湖起白波②,
凉风迢递送轻艖。
水田曲堰饥乌下,
野店疎篱败柳多。
但觉潮声迟戍鼓③,
况当日色老渔蓑④。
真州古路当南北,
舟楫劳劳奈若何。
①此诗选自《淮海英灵集》丁集卷一,亦载《诗观二集》卷十三。
②《诗观二集》卷十三作“八月寒河起白波”。
③《诗观二集》卷十三作“海驿潮声迟戍鼓”。
④《诗观二集》卷十三作“秋汀日色老渔蓑”。
送交三弟归海陵①
忽切慈帷念,犹牵莱子衣。
灯前今日醉,雪后一人归。
听雁朝临水,还山暮掩扉。
明年须早至,春草梦依依。
①此诗选自《过日集》卷十。交三,黄泰来字,黄云(-)次子,宗元鼎(-)女婿。
黄时(生卒年不详),字禹历,号雨笠,以诗画名。黄朝美之子,黄对之弟,歙之竦塘人,寄籍仪征。有《藏心阁诗集》,今已不传。
芙蓉庄秋集①
雨声夜来急,林树风萧萧。
卧觉披短衣,行行出东郊。
举目叹所见,田野皆蓬蒿。
一望远山叠,哀鸿鸣嗷嗷。
衰柳藏墟烟,断桥枕寒涛。
入门止丘隅,竹响如怒涛。
石砌露花冷,芙蓉何娇娆。
亲朋既咸集,交错饮醇醪。
天涯一骋望,暮霭起亭皋。
登揽快襟怀,驾言诚逍遥。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五,亦载《淮海英灵集》丁集卷一。
晓渡扬子江①
朝曦寺扉启,登舟渡江南。
危岸霑晓露,凉风吹征衫。
明星未全没,高山渐生岚。
鼓楫驰中流,江光如澄潭。
浅浪响积石,雁影成二三。
荻芦风萧萧,回首望空帆。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五。
题余生生先生悲哉行①
眉山老人七十余,角巾野服常著书。
潦倒风尘数十载,超然绝俗谁为徒。
今年来走扬州路,蕃釐观里聊止足。
芍药栏前花满枝,倾盖交欢酬夙慕。
予生也晚只知名,对君直如对古人。
俯首听说伤心事,琅琅独赋悲哉行。
悲哉行,悲哉行②,
天之报施何无凭?
衣冠已成千古恨,
犹然不悯地下之精灵。
悲哉悲哉君忽悲③,
此行只合随所之。
君不见,
寝陵封树惟瓦砾,
岂惜草野区区之一坏?
不如搔首还成酌,
晚风细雨穿簾幕,
枝头仍有旧时花,
莫将老泪轻弹落!
①此诗选自《诗观三集》卷五,亦载《国朝诗的》卷之九。余楍(-),字生生,号钝蓭,四川青神人,有《增益轩诗草》。
②《国朝诗的》卷之九作“悲哉行”。
③《国朝诗的》卷之九作“悲哉悲哉君勿悲”。
汪子参招集杜茶村蒋前民两先生
泛舟湖上①
郭北多佳处,移舟爱午晴。
竹深村外合,松远望中平。
野草依低岸,春花发故城。
酒帘桥畔绿,新柳渐闻莺。
①此诗及以下诸诗均选自《诗观三集》卷五。
秋暮许竹隐先生招同人对菊
同调聚江干,欢呼日未残。
樽开秋色老,菊耐晚风寒。
画角悲荒戍,征鸿宿远滩。
君行将万里,吾道未艰难。
邓孝威评曰:竹隐时观军入楚,?集同人。读禹历诗,犹言念畴昔。
江口晚步怀虞沅之书思兄客都门①
落日大江昏,沙头争渡喧。
霞明山寺路,风静晚潮痕。
古塔当京口,新鸿来蓟门。
客途思大谢,把臂有虞翻。
①亦载《淮海英灵集》丁集卷一。
九华山
山接润州城,盘旋溪水清。
路廻千嶂逼,云落九峰晴。
高眺伤今昔,同游得弟兄。
瓣香聊展敬,小憩复前行。
晚过从容庵,同无垢上人小饮兼吊敏行师。余癸丑()春游吴门,阻风此庵,今九年矣
江口庵犹在,重过忆旧时。
九年人不到,百感泪交垂。
秋柳围前户,阶花出短篱。
吾师情更好,倚槛共啣巵。
登焦山
绝壁凌空下,崚嶒一径湾。
江昏晴吐雨,昼暗树埋山。
塞雁□飞去,海门东顾间。
倚松发长啸,乘兴更跻攀。
松寥山房寄杜于皇纪伯紫两先生
迳转多幽僻,心亲古佛灯。
秋声寒杂树,苔壁老苍藤。
山势连平楚,江声满孝陵。
胜游偏踯躅,高阁未同登。
晚步望京口
薄暮看山立野丘,昏烟黯黯一江浮。
潮声此日喧京口,王气当年锁石头。
老树临风横落照,饥乌背水逐行舟。
客途所幸皆兄弟,不用茫茫起独愁。
送汪秋浦之豫章怀鸣六弟①
送别频年屐不停,骊歌唱徹酒初醒。
同来古路攀杨柳,独向春原忆鹡鸰。
岸带夕阳芳草绿,江连孤屿晚潮青。
章门有弟何时返?旧院花飞月满庭。
①汪秋浦,名溁,休宁人,居南昌。《过日集》卷十另载黄时《喜汪秋浦来邗》一诗。(见汪世清《明清黄山学人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奉赠杜于皇先生
当日林宗折角巾,旧京留滞倍艰辛。
故乡入梦空千里,野老吞声有一人。
登座论诗尊雅颂,到门行酒继陈荀。
沍寒竚见青阳转,几日梅风报好春。
邓孝威评曰:“茶村固曰:禹历是吾鲍子。”
秋郊怀方载歌程正路①
旗亭垂柳绿依依,握手平郊恋夕晖。
歧路残春临水别,故乡千里送人归。
山深策杖寻松坞,秋好吟诗掩寺扉②。
只惜广陵明月夜,清尊相待几相违③。
①亦载《诗观二集》卷十三,诗题为“秋郊怀友”。
②《诗观二集》卷十三作“秋好吟诗倚寺扉”。
③《诗观二集》卷十三作“清樽瑶瑟坐相违”。
冬雨华藏庵送旧樵叔之江南
竹林日聚爱冬晴,晓起俄闻大阮行。
别路应怜邗水月,征帆重向石头城。
烟深孤寺晨钟发,雨乱荒原古木平。
携手登楼更惆怅,隔江山影望中横。
登息浪庵钟楼赠碧山上人
三山对寺势巑岏,揽胜登楼足大观。
风拥片帆孤影疾,江悬白日四围寒。
纵横沙路愁羁客,今古钟声阅钓竿。
此地贯休才识面,安能朝夕共凭栏。
招隐寺
前贤隐迹无寻处,铁甕城南有旧祠。
几处披榛看牧马,何人携酒复听鹂。
藤萝坠壁余残日,瓦砾盈阶覆断碑。
怀古不禁多慨叹,青青松秀最高枝。
双峰阁晤量周上人有怀查二瞻夫子
远公结屋居山顶,鸟道迂回路几重。
千里潮声喧半阁,一天秋雨闭双峰。
披襟遥对南徐岸,凭槛低闻午院钟。
多少相思东望里,白头何事滞行踪?
春游曲
长堤夹绿杨,鸥鹭随风起。
怅望石桥边,溪流昨夜雨。
送友归里
潮声入耳壮,望远一帆飞。
临水送人者,空随落照归。
再集菊下
萧瑟秋光一院赊,小山扶杖日夕斜。
柴扉初启闻车过,有客还来问菊花。
送屺怀兄归海陵①
不记台边听笛时,草堂积雪读佳词。
相逢才足清狂兴,可奈孤舟又别离。
①此诗选自《诗观二集》卷十三。屺怀,黄云(仙裳)之长子。
?end?
责任编辑
小昭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第97期:黄百万的故事
第96期:竦塘黄氏宗谱
第95期:古村竦塘
第94期:追忆西溪南中学老校长叶锡祺
第93期:郑国跃寻觅家乡根与魂
第92期:以教育奠基,东红村走向复兴
第91期:叶氏宗祠
第90期:郑村先祖叶梦得
第89期:“崇文”励教百年砥砺
第88期:《徽州教育村》是一本书更是一条路
徽州教育文化之旅长期约稿
欢迎提供有关徽州人文、教育基地、研学考察等方面的材料,形式包括文字(故事、游记、散文、诗歌等)图片(照片、画作等)、音视频等。
来稿请寄
qq.治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复方倍他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