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集松叶蕨雁荡山现存最古老的植物,

花草名片

中文学名:松叶蕨

拉丁学名:Psilotumnudum(Linn.)Griseb.

别名:松叶兰,无根草、岩扫帚(雁荡),石寄生(泉州),岩松(广西)等

科属:松叶蕨科松叶蕨属

文献记载

「蟹箝草此草产于悬崖石缝,山间又呼岩松,其根不可得,采插瓶中,蓄水不干,经百馀日,苍绿如故,亦案头清供无上品也。」

——民国·蒋叔南《雁荡山志》

上文出自民国蒋叔南《雁荡山志》卷七《物产二·植物·草类》,描写一种叫蟹箝草的植物,盖于植物名称不一,今昔又有区别,虽是不甚明了,植株形态却与松叶蕨相近。

历史悠久

松叶蕨,古代孑遗种。孑遗,一般指是某些古老、原始、珍稀动植物的修饰词,比如水杉,银杏,珙桐,熊猫等等,所以孑遗就是指起源久远,时间经历悠远的活化石物种。

松叶蕨始出现于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比植物“活化石”银杏来得更早些。松叶蕨亚门植物现绝大部分已经绝迹,成了化石标本。尚存的仅松叶蕨目,包含二个小属,在中国仅有松叶蕨。

有颜有性

松叶蕨,因其叶退化成针叶型而得名。

茎束生,高10-30cm,上部多回二叉分枝,似松针纷繁,又呈扫帚状,全体质硬。茎细长,三梭形,断面三角形,径1-1.5mm,绿色无毛。

茎向下伸入呈二叉状,部分成为根茎,具菌根,并密生褐色假根,而无真根,又因破石而生,所以在雁荡也被称为无根草。

叶退化,极小,呈蜂片状,厚革质,有角质层,表面凹凸不平、三角形或卵形、针形、尖头、疏生干枝条的梭角上,多少紧靠小枝。

孢子囊点布在枝上,无柄,腋生二叉小形的孢子叶上,球形,3室。初始绿色变为黄色。孢子黄白色,由子囊背裂开散出。

生长脾性

性喜温暖,裂石而生。

在雁荡多见生于海拔米以下的岩石缝隙中,只依靠少量岩石碎屑中的微量营养滋生,几乎是不食人间烟火;少数也附生于树干上。

药用价值

全草可入药,味甘、辛,性温,在雁荡零售价为元/g,认为煎服可知肝疾;其他草本著作亦各有记载: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油火烟熏所致之咳嗽;

2、《浙江植物志》:祛风通络、消炎解毒、利水止血;

3、《四川中药志》:通经活血,治跌打损伤,伤后出血,风湿麻木及骨痛等。

4、《泉州本草》:活血通经,逐血破瘀,祛风湿,利关节,治关节痛风,反胃呕吐,妇人经闭;

5、《广西药植名录》:强筋骨,治久痢;

园艺价值

松叶蕨,具耐阴性,枝条通绿、黄色孢子囊似颗颗珠子镶嵌枝头,形态柔美,相映成趣,可供室内盆栽观赏,若配以山石则更为雅致。

道光十六年(),日本长生舍主人著《松叶兰谱》,收罗松叶蕨盆栽59种,奇姿瑰伟,千种万态。

其序称:「盆栽培养,与花卉诸草为伍,若固有之。然能顺天繁植滋茂,然且能变其野之旧,现新呈奇,如麟、如凤、如龟、如龙、如狮、如鹤,光秩似锦,温润如玉,奇姿瑰伟,千种万态。」

繁殖栽培

松叶蕨常用孢子繁殖:

1、松叶蕨以孢子繁殖为主,常见栽培于热带地区荫棚下及温带地区的温室内;

2、用苔藓、蕨根和树皮块等物栽植于疏松、肥沃的沙壤;

3、冬季在温室内栽培可稍干,但仍需较高的空气湿度;越冬温度不低于15℃。

图片来自网络

-END-

单行线

danxingxian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cf/1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