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的治疗风湿类风湿的中药配伍方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RA的概况简述如下。

1辨证分型

1.1风寒湿痹阻型[1~8]此型最常选用的方剂为乌头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此外也选用羌活胜湿汤及独活寄生汤。最常选用的药物依次为:麻黄,黄芪,乌头,桂枝,细辛,白芍,川芎,当归,附子,防风,防己,羌活,独活,鸡血藤。

1.风湿热痹阻型[1,3,5,6,8]此型最常用的方剂为白虎加桂枝汤,越婢加术汤,二妙散,宣痹汤。常用药物为:知母,薏苡仁,石膏,黄柏,防己,红花,忍冬藤,滑石,秦艽,连翘,防风。

1.3瘀血阻络型[,7,10]最常用的药物依次为:没药,乳香,红花,当归,川芎,香附,赤芍,桃仁。

1.4肝肾阴虚型[1,9,10]常用的药物依次为:桑寄生,地黄,续断,牛膝,独活,芍药。

1.5气血两虚型[7,8,10]常用方药为当归拈痛汤。

  除以上五种分型外,有人将RA还分为行痹、着痹[1]、顽痹、虚痹[5]治疗。

专方治疗

  邓氏等[11]用自拟清痹合剂(生石膏,知母,黄柏,牛膝,全蝎,蜈蚣,两面针,秦艽,桂枝,羌活,苍术)口服,治疗活动期RA30例,总有效率90%。寇氏等[1]用类风湿冲剂(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生地,白芍,汉防己,忍冬藤,青风藤,威灵仙,鹿衔草,赤芍,地龙,桂枝,生甘草)口服,治疗急性期RA34例,总有效率为91.3%。石氏等[13]用复方马钱子片(马钱子粉,川牛膝,当归,红花,木瓜,荆芥,防风,全蝎)口服,总有效率为90%。李氏[14]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例,总有效率9.1%。李氏[15]用三土汤(土茯苓,土贝母,土三七,银花,蒲公英,土薏仁,赤芍,川芎,王不留行,生地,补骨脂,全蝎,蜈蚣)加减治疗5例,总有效率90.4%。宋氏[16]用清热利湿解毒汤(银花,公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土贝母,苍术,黄柏,苡米,赤芍,羌活等)治疗RA活动期58例,有效率96.6%。据研究清痹合剂、防己黄芪汤、清热利湿解毒汤,均有抗炎、镇痛、抑制体液免疫,调节细胞免疫的作用[11,17,16]。复方马钱子片除抗炎、镇痛作用外,还能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肉芽肿的作用[13]。此外防己黄芪汤尚能提高补体[1]。清热利湿解毒汤还能消解血清免疫复合物的作用[16]。从而起到改善临床证候和阻遏活动期RA免疫病理的作用。

3单味药物

3.1雷公藤张氏[8]用雷公藤片治疗RA与强直性脊柱炎例,总有效率为93%。严氏[19]则用雷公藤酊剂治疗例RA患者,总有效率达96.4%。对其作用机理,有人[0]报道雷公藤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及免疫抑制作用,可改善微循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还有人[1]报道本品有不成瘾、不耐药之特点。在降低雷公藤毒副作用方面,李氏[]研究发现小剂量雷公藤(5g/d)治疗RA与大剂量疗效相似,而小剂量雷公藤未见明显副作用。

3.青风藤张氏[3]采用毛青藤治疗RA例,总有效率9%。提示本法对本病具有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对其作用机理,有人报道[4],正清风痛宁化学结构类似吗啡,但无成瘾性。另外尚可抑制肉芽增生,以利关节功能恢复。且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兴奋和减弱体液免疫反应的作用,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与皮质类固醇的作用相同。又有人[5]研究发现正清风藤宁与风痛宁的治疗作用相同,但从药物副反应看前者显著低于后者。

3.3蚂蚁制剂郭氏[6]用蚂蚁丸(蚂蚁,人参,鸡血藤,丹参,黄芪,淫羊藿,巴戟天,苡仁,灵仙,制川乌,牛膝,蜈蚣)治疗RA11例,总有效率为93%。聂氏等[7]应用玄驹丸治疗例RA,结果表明:玄驹丸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用药后,患者关节肿痛、晨僵等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及消失。

  此外,尚有马钱子[13]、蜂针、银莲花治疗RA取得满意疗效的报道。

4外用药物

  黄氏等[8]用关节施灸膏(川乌,草乌,地龙,乳香,没药等)进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关节施灸膏具有抗炎、抗过敏及镇痛作用。邓氏等[9]用复方雷公藤涂膜剂(雷公藤,没药,乳香,川芎,生南星等)涂于关节部位,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黄氏[30]用类风擦剂外擦治疗RA例,总有效率87%。

[辨证分型]

目前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起于一致,主要分为以下六型:

1.风寒湿型关节肿痛;游走不定或痛有定处,通寒加重,得热则减,关节屈伸不利或局部发凉,四肢关节深重,局部肌肤麻木不仁,全身畏寒怕冷,大便塘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象沉紧或沉缓。

.风湿热型起病较急,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局部灼热发红,手不可近,活动受限,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喜冷恶热,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舌苔白干或黄糙,脉滑数或德数。

3.气血两虚关节疼痛,肿胀变形,行握俱艰,面色胱白,心悸乏力,身疲困倦。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弦紧。

4.脾紧阳虚关节肿痛,长期反复难愈,病变骨节僵硬,活动受限,屈伸不利,疼痛悠悠,同时见面色淡白,肌肉瘦削,神倦乏力,细食减少,畏寒,腰腿酸软,大便清薄,小便清长,夜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弱。

5.肝肾阴质关节疼痛难愈或拘挛不利,局部常有轻度灼热红肿,疼痛多以夜间为明显,同时伴有形体赢瘦,头晕目眩,耳呜咽干,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象细数。

6.痰瘀交阻痹证历时较长,关节强直,关节周围呈黯黑,疼痛剧烈,筋健僵硬,肌肉萎缩,或见关节畸型,或出现皮下结节,全身情况较差。舌质紫喑有瘀斑,脉来濡涩。

页首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疗法

(1)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①体针取穴:主穴:大椎、身往、神道、至阳、筋缩、脾俞、肾俞、小肠俞、委中、阳陵泉、足三里、太溪、丘墟。配穴:上肢受累加天宗,下肢受累加秩边。操作:大椎、身柱、神道。至阳、筋缩、小肠俞、委中等穴均用徐疾泻法;脾俞、肾俞、大溪等穴均用浅刺轻捻补法;足三里用徐疾补法,阳陵泉、丘墟等穴用平补乎泻法,天宗用“合谷刺”,使感应向肩部放射。秩边穴用“输刺”,便感应向下肢放射。每周次10次为一疗程。疗效:共治疗34例,显效10例,有效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

②蜂针取穴:上肢:肩髁、濡俞、肩并、曲池,少海、外关、中清等;下肢:风市、阳关、犊鼻、委中、阳谷、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等;腰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联俞等。操作:a.过敏试验:上午先予一只蜜蜂螫刺病人腰椎二侧皮肤,10秒钟后拔出,若无明显反应,下午在另尸侧皮肤上再用一只蜜蜂螯刺,1分钟后拔出。若半小时内仅有轻度反应(红肿范围直径在5毫米以内),体温、血压、尿常规无明显变化者,为阴性。若呈中度局部反应,须进行脱敏后,再行治疗。b.具体方法;局部常现消毒,用摄于轻轻夹住蜜蜂头部,使其腹部末端接触皮肤,蜜蜂即弯曲腹部伸出尾部的钩针刺人。30分钟后用镊子拔出螫针,再行局部消毒,每日1次,蜜蜂只数可逐渐增多,最多一次用0余只。疗效:共治19例,其中显效1例,有效7例。

③销灸

取穴:督脉(大椎穴腰俞穴)。操作:敷药制备:斑席粉(50%麝香,0%斑螫粉,15%丁香粉,肉桂15%)1-1.8克,去皮大蒜克捣烂成泥,陈艾绒00克。病人俯卧裸露背部,在脊柱上作常规消毒,涂上蒜计,在脊柱正中线瞰上斑麝粉,并在脊柱自大椎穴至腰俞穴处铺敷寸宽、5分厚的蒜泥一条,然后在蒜泥上铺成长蛇形艾注一条,点燃艾注头、身、尾三点,让其自然烧灼。燃尽后再继续铺艾注施灸(一般以-3壮为宜)。灸毕移去蒜泥,用湿毛巾轻轻揩干。时间在夏暑三伏天,以白天为宜。灸后起泡可田消毒外挑破,用药棉指干,再涂上龙胆紫。疗效:治疗65例,近期治愈1例,显效1例,有效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6.1%。

④软位注射取穴:上肢:肩骼、曲地、外关、阳地、合谷,以曲池、外关穴为主;下肢:鹤顶、阳陵泉、犊鼻、绝骨、解溪、昆仑、太冲,以阳陵泉为主;腰背:大椎、身往、大杼、至阳、命门,以大抒穴为主。操作:药物:迫风速注射液(由风仙、透骨草、骨碎补等药制成)。每次穴位注射时选用3-6穴位,每穴注射药液0.5--0.8毫升,10次为一疗程。疗效:共治疗例,近期治愈57例,显效例,有效8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8.%。()单方验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①雷公藤煎组成:雷公藤根(去皮之木质部分)15克。用法:上药加水毫升置瓦锅内,用文火煎煮小时,煎成00毫升,滤出药液,再加水毫升,煎成00毫升,前后二汁混合为1日量,分次服,7日为一疗程,停3-4天继续治疗。疗效:共治疗例,显效76例,有效60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7.7%。

②玄驹丸组成:蚂蚁(以广西产大黑蚂蚁为佳)。用法:将蚂蚁焙干研成粉末加蜂蜜制成丸,1天3次,每次服5克,白开水送服,30天为一疗程,连服3个月。疗效:共治36例,显效7例,有效9例,有效率%。其他措施:

可进行理疗,主要有热泪、蜡浴、红外线等,目的在于用热疗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松弛,起到消炎镇痛作用。1nx.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以多关节肿胀、疼痛、变形、活动受限为主症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病程较长,难以治愈。我科采用中药局部熏洗配合常规抗风湿治疗类风湿关节s炎,并与单纯常规抗风湿治疗相比较,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疗效及相关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共观察7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其中47例患者接受中药局部熏洗配合常规抗风湿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接受单纯常规抗风湿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及病情轻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略)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药、辨证施治中药汤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我科自拟风湿Ⅰ号方煎汤熏洗病变关节局部。均4周为1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1]近期控制:经治疗后病变关节肿痛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病变关节肿痛明显减轻,活动功能显著改善;有效:病变关节肿痛有所减轻,活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关节肿痛及活动功能均无改善。

3.治疗结果见表.

4护理

4.1心理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缠绵难愈,目前尚无根治本病的药物,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因此大部分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对疾病产生恐惧,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首先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

  表两组疗效结果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中药熏洗的护理将自拟风湿Ⅰ号方每剂煎水约3mL,连同药渣一起装入专用熏洗木桶,先将关节局部置于桶上接受药物蒸汽熏蒸,待温度适宜后,将关节浸入药液泡洗,对于不方便浸入液面下的关节,可用毛巾包裹带有药液的药渣,湿敷病变关节局部,1次/d,每次45~60min。熏洗过程中,护士要密切注意药液的温度,防止烫伤,尤其对老年及糖尿病患者等皮肤痛、温感觉迟钝者,更应严加防范。关节局部皮肤破损者,不宜作熏洗治疗,以免继发感染。合并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随时注意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熏洗,静卧休息。熏洗过程中出汗较多者,应适当补充水分。

5小结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为感受风、寒、湿、热诸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不畅、痰瘀互结而成。针对痹证的病因病机,治疗主要采用祛邪通络、活血止痛的方法。我科自拟风湿Ⅰ号方以当归、白芍、桑枝、桂枝、青风藤、忍冬藤、鸡血藤、丹参、木瓜、葛根等祛风湿药物为主组成,全方具有祛邪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煎汤外用熏洗于关节局部,使药物作用于病变关节处肌肤,经过透皮吸收,使药物直达病所,起到消肿止痛的效果,消除或减轻局部病灶。借助药水的温热作用,使药物循环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产生局部和全身的效应,发挥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经活络、温运气血、祛瘀生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中药熏洗操作简便,与内服药物相配合,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治疗方剂

中药处方(一)

  风寒湿邪,瘀滞经络。

  活络止痛。

  宣络通痹汤。

  当归15克,熟地15克,苍耳子10克,蜂房10克,乌蛇0克,土鳖虫10克,全蝎3克,蜈蚣条,山甲珠10克,山龙30克,淫羊藿0克,鸡血藤5克,蜣螂5个,海桐皮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次。

  范国方。

  中药处方(二)

  风湿瘀滞经络。

  驱风胜湿,祛瘀通络。

  龙蛇散。

  地龙50克,蜂房60克,全虫0克,白花蛇4-6条,乌梢蛇60克。

  将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筛后装入胶囊,每次服4-6粒,日服3次。

  李志铭方。

  中药处方(三)

  肾精不充,风挟痰湿成痹。

  填精养液,化湿通络,搜风定痛。

  地黄合剂。

  生地60克,熟地60克,炒白术60克,淡干姜1克,制川乌6克,细辛4.5克,蜈蚣3条,生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嵇书尧方。

风湿关节炎—类风湿中药浸酒

类风湿中药浸酒[药酒配方]Ⅰ号:黄芪0g当归10g制附子10g威灵仙10g羌独活各10g稀莶草10g姜黄10g木瓜15g生川草乌各10g白芷0g白花蛇5条全蝎30g蜈蚣10条地鳖虫30g桃仁0g红花15g狗脊10g制乳没各10g干姜10g防风己10g秦艽10g雷公藤0gⅡ号:黄芪0g当归10g威灵仙10g豯莶草10g姜黄10g木瓜15g白花蛇5条全蝎30g蜈蚣10条地鳖虫30g桃仁0g红花15g狗脊10g制乳没各10g防风己各10g秦艽10g雷公藤0g桑枝30g土茯苓30g黄柏0g丹皮0g钩藤0g[药酒功能]逐痹通络兼以扶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法用量]每次服0ml,每日服二次,十五日为一疗程。一般服二至四个疗程。服药期间如有口舌麻木,则停服一星期后续用。风寒湿痹型用Ⅰ号,风湿热痹型用Ⅱ号。[制作方法]上药浸入曲酒,浸泡一星期。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药方

-都是内服的药方,中医治疗疾病是需要辨证的,只有辨证明确用药才会有很好的效果,不是说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一个方子治疗好的。要注意

1.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方1-热邪迫络

  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遇暖加重,得冷则舒,痛不可触,筋脉拘急,不能屈伸,日轻夜重,口渴烦闷,舌质红,苔黄燥,脉数小滑。清热通络

  石膏30克,知母10克,粳米10克,炙甘草10克,桑枝30克,丹参15克,络石藤0克,忍冬藤0克,白花蛇舌草0克

  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忌食辛辣之品

  热为阳邪,其性急迫,侵入人体经络关节之后,与人体气血相搏,导致气血郁滞,脉筋拘急,不能通痹。石膏偏清解,知母偏清润,二药清凉苦寒,以刹其火焰之势;粳米气寒,配知母养阴液;桑枝性平,络石藤苦寒、忍冬藤甘寒,三药合用能通络清热舒筋,利关节;白花蛇舌草苦寒,清热解毒;丹参苦、微寒,除烦凉血,补血活血;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清热毒通经络,热去络通,气血调畅,通则不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方-风热湿浸

  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局部有灼热感,伴有发热、恶风、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透表清热,化湿通络

  麻黄5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防风10克,桂枝5克,赤芍10克,忍冬藤30克,生姜3克,生甘草3克,羌活15克

  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慎起居

  风热湿邪侵入,湿热交阻,留注关节而发病。麻黄祛风,赤小豆利湿,连翘清热,三药相配伍,解表清热利湿;防风、羌活祛风发表,胜湿通痹,再配桂枝舒筋通阳和络,忍冬藤清热解毒,清除经络间之风热从而止痛。全方祛风清热以解表,利湿和络以通痹。

3.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方3-脾肾阳虚

  痹证日久不愈,骨节疼痛,关节僵硬变形,冷感明显,肌肉萎缩,面色淡白无华,形寒肢冷,弯腰驼背,腰膝酸软,尿多便痛,舌淡,脉沉弱。

  温阳益气

  附子6克,公丁香4克,桂枝4克,干姜6克,生姜3片,羌活6克,独活6克,陈皮6克,苍术9克,白术9克,红枣5枚,党参9克,牛膝9克,苏叶6克,苏梗6克

  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痹证日久不愈,导致脾肾阳虚,表卫不固,易感外邪。附子、生姜温经散寒;党参、白术、苍术、干姜益气温中健脾;公丁香入脾胃温中焦,入肾经温下焦助肾阳;陈皮理气健脾;桂枝温经通阳;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苏叶、苏梗、羌活、独活祛风湿,疏通开痹,全方标本兼顾,扶正法邪。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cf/1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