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专利化合物信息

一、杀虫剂

1、中文通用名:氯虫苯甲酰胺

通用名称:chlorantraniliprole

开发者:杜邦

毒性:微毒

应用领域:水稻螟虫、玉米地下害虫、甘蓝小菜蛾

含量(%)4.3

作用机理:激活兰尼碱受体,过度释放平滑肌和横纹肌细胞内贮存的钙离子,引起肌肉调节衰弱、麻痹,直至害虫死亡。

全球市场:全球销售额达14.80亿美元

优势亮点:内吸杀虫剂。杀虫谱广,持效性好,活性高,对已有抗性害虫效果好。

国内登记(首次):PD较多,原药与制剂

其他:于年3月19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2、中文通用名:氟虫酰胺

通用名称:flubendiamide

开发者:日本农药

毒性:低毒

应用领域:主要用于蔬菜、水果、水稻和棉花防治鳞翅目害虫;玉米螟的防治

作用机理:激激活鱼尼丁受体细胞内钙释放通道,导致贮存钙离子的失控性释放。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作用于昆虫细胞鱼尼丁(Ryanodine)受体的化合物。害虫身体逐渐萎缩死亡。

优势亮点:而且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与传统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对节肢类益虫安全,适宜于害虫综合治理和害虫抗性治理。

国内登记(首次):国内暂无登记

其他:于年11月29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3、中文通用名:螺虫乙酯

通用名称:spirotetramat

开发者:拜耳

毒性:低毒

应用领域:葡萄、马铃薯等作物介壳虫、红蜘蛛、蚜虫

含量(%):0.96

作用机理: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季酮酸和季酮酸类衍生物。这种酶在虫(螨)的生长过程中帮助合成重要的脂肪酸。也即,螺环季酮酸类化合物通过抑制害虫体内脂肪合成过程中ACCase的活性,破坏脂质的合成,阻断害虫正常的能量代谢,最终导致其死亡。

全球市场:年,全球销售额为1.75亿美元。

优势亮点:与现有的杀虫、杀螨剂无交互抗性,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持效期长。

国内登记(首次):PD

其他:于年7月22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4.中文通用名:吡氟喹虫唑

通用名称:pyrifluquinazon

开发者:日本农药

国内登记:国内暂无登记

5.中文通用名:甲氧苄氟菊酯

通用名称:metofluthrin

开发商:住友

毒性:低毒

应用领域:卫生杀虫剂产品,对多种害虫尤其是蚊虫

作用机理:甲氧苄氟菊酯属于钠离子通道抑制剂,主要通过与钠离子通道作用,使神经细胞丧失功能,导致靶标害虫死亡。

优势亮点:对媒介昆虫具有紊乱神经的作用。以触杀、胃毒、呼吸作用等方式非系统性作用于害虫,具有快速击倒的性能。

国内登记(首次):国内暂无登记

其他:年2月23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二、杀菌剂

1.中文通用名:吲哚磺菌胺

通用名称:indosulfamide

开发商:日产化学

应用领域:防治马铃薯疫霉、葡萄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甘蓝根肿病。

作用机理:抑制酶的活性方面,苯醌内部抑制剂。

毒性:微毒

国内登记:国内暂无登记

其他:专利保护期届满。

2.中文通用名:氟吡菌胺

通用名称:fluopicolide

开发者:拜耳

毒性:微毒

应用领域:蔬菜、果树等作物,用于防治卵菌门真菌引起的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

含量(%):97

作用机理:氟吡菌胺主要作用于类血影蛋白(又称为收缩蛋白,是细胞膜和细胞骨架间的特异蛋白),从而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且氟吡菌胺具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能从叶片上表面向下渗透,从叶基向叶尖方向传导,对幼芽处理后能够保护叶片不受病原菌侵染,此外氟吡菌胺还可从根部沿植株的木质部向整株作物分布。

全球市场:年销售额0.60亿美元

优势亮点:与其他的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

国内登记(首次):PD,有原药与制剂

其他:年2月5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3.中文通用名:异噻菌胺

通用名称:isotianil

开发者:拜耳

毒性:低毒

应用领域:治稻瘟病

含量(%):96

作用机理:不会对病原菌产生直接的抗菌作用,而是通过激发水稻自身对稻瘟病的天然防御机制1,达到抵抗稻瘟病的目的。

优势亮点:激活剂,具有诱导活性,杀菌活性,还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还具有强的杀微生物活性,特别成功地用于防治谷物病害。

国内登记(首次):PD1596,有原药和制剂

其他:年11月4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4.中文通用名:双炔酰菌胺

通用名称:Mandipropamid

开发者:先正达

毒性:低毒

应用领域:防治各种作物上霜霉病和晚疫病,西瓜,马铃薯,辣椒有特效。

含量(%):23.4

作用机理:通过干扰致病真菌的磷脂和细胞壁沉积物生物合成,达到抑制孢子的萌发和菌丝体的生长,对处于潜伏期的植物病害有较强的治疗作用。

全球市场:年销售额1.15亿美元

优势亮点:具有稳定、持久的预防保护作用,杀菌剂有效期长5~7天,可大大减少喷药次数,减轻劳动强度。

国内登记(首次):PD2151,有原药和制剂

其他:年5月14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5.中文通用名:苯菌酮

通用名称:metrafenone

开发者:巴斯夫

毒性:微毒

应用领域:小麦、葡萄、杏、樱桃、桃、苹果、梨、柑橘、番茄、茄子等作物,防治白粉病和小麦茎基腐病、蘑菇褐腐病和蘑菇轮枝霉褐斑病等病害。

作用机理:具有预防、治疗和抗孢子活性,对芽管和菌丝生长有作用,可干扰极地肌动蛋白组织的建立和维护。

全球市场:年销售额为0.70亿美元

国内登记(首次):国内暂无登记

其他:年8月19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6.中文通用名:氟唑苯菌胺

通用名称:penflufen

开发者:拜耳

应用领域:种传真菌病原体,用于马铃薯(块茎及球茎作物)沟施及种子处理,也可作为豆科类蔬菜,谷类,油菜籽及苜蓿等作物的种子处理。防治由种子携带的马铃薯丝核菌病、茎和匍匐茎腐烂病、管腐病、银屑病。它也可防治多种虫害和降低叩甲幼虫数量。

作用机理:内吸性杀菌剂,它通过在植物线粒体呼吸作用中抑制琥珀酸脱氢酶而发挥作用。

国内登记(首次):国内暂无登记

其他:年2月21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7.中文通用名:缬氯菌酯

开发者:意赛格

国内登记(首次):国内暂无登记

三、除草剂

1.中文通用名:氯氨吡啶酸

通用名称:aminopyralid

开发者:陶氏

毒性:低毒

应用领域:广泛用于山地、草原、种植地和非耕地的杂草防除,现正被研究开发应用于油菜和禾谷类作物田防除杂草。可用于防除牧草地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草,如钝叶酸模、皱叶酸模、田蓟、欧洲蓟、尊麻、甸叶毛莫、蒲公英和繁缕,同时有很好选择性。

含量(%):91.6

作用机理:合成激素型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植物叶和根迅速吸收,在敏感植物体内诱导产生偏上性(如刺激细胞伸长和衰老,尤其在分生组织区表现明显),最终引起植物生长停滞并迅速死亡。

全球市场:年销售额1.8亿美元

优势亮点:即使在高于推荐剂量两倍的剂量下使用该除草剂,对新或老草坪依然安全,不仅选择性高,且长期(用药后12-18个月)有效,该药剂具有低毒,无致畸、致突变、致癌,对内分泌和生殖无副作用,并对人类低毒等特点。

国内登记(首次):PD2263,有原药和制剂

2.中文通用名:氟吡磺隆

通用名称:flucetosulfuron

开发者:LG化学

毒性:低毒

应用领域:可用于移栽和直播水稻田;用于土壤或茎叶处理能有效防除稗草、阔叶和莎草科杂草。

含量(%):97

作用机理:通过根茎叶的吸收,在植物体内双向传导,抑制ALS,最终导致杂草正常生长受到破坏而死亡。

国内登记(首次):PD,有原药和制剂

其他:年10月11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3.中文通用名:噁唑酰草胺

通用名称:metamifop

开发者:东部韩农

毒性:低毒

应用领域:噁唑酰草胺可较好的防除大多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与同类除草剂相比,它对水稻较安全。

含量(%):10

作用机理: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可抑制植物脂肪酸合成。

国内登记(首次):PD,有原药和制剂

其他:年7月23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4.中文通用名:嘧苯胺磺隆

通用名称:orthosulfamuron

开发者:意赛格

毒性:微毒

应用领域:防除稻田多数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莎草及低龄稗草。

含量(%):50

作用机理:通过抑制乙酸乳酸合成酶,造成支链氨基酸进而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随后杂草生长停止。

国内登记(首次):PD,有原药和制剂

其他:年3月8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5.中文通用名:唑啉草酯

通用名称:pinoxaden

开发者:先正达

毒性:低毒

应用领域:用于大麦田小麦田苗后茎叶处理的新一代除草剂,可防除野燕麦、黑麦草、狗尾草、看麦娘、硬草、菵草和棒头草等大多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含量(%):95

作用机理:ACC抑制剂类除草剂,内吸传导型,药物被杂草叶片吸收传导至分生组织,造成脂肪酸合成受阻,使细胞分裂停止,细胞膜含脂结构被破坏,导致杂草死亡。

全球市场:年销售额4.25亿美元

优势亮点:具有内吸性,作用快,对大麦安全性高

国内登记(首次):PD,有原药和制剂

其他:年3月10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6.中文通用名:嘧氟磺草胺

通用名称:pyriflusulfamide

开发者:组合化学

应用领域:稻田一年生杂草,包括禾本科杂草

作用机理:黄酰胺类的作用机理:ALS抑制剂

优势亮点:广谱,对哺乳动物安全

国内登记(首次):国内暂无登记

其他:年7月28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7.中文通用名:砜吡草唑

通用名称:pyroxasulfone

开发者:组合化学

应用领域:灭除稷草和谷子等禾本科杂草,而且对稷类和藜等杂草也有很好的防效。

作用机理:被杂草幼根与幼芽吸收,抑制幼苗早期生长,破坏分生组织与胚芽鞘,是植物体内VLCFA(极长侧链脂肪酸)(C20~C30)生物合成中严重的潜在抑制剂,专门抑制植物体内VLCFA延伸酶催化的C18∶0至C20∶0,C20∶0至C22∶0,C22∶0至C24∶0,C24∶0至C26∶0及C26∶0至C28∶0的延伸阶段,此外,从C18∶1至C20∶1以及C20∶1至C22∶1的延伸阶段也受抑制。

全球市场:年销售额1.35亿美元

优势亮点:是广谱、具有残留活性的除草剂品种

国内登记(首次):国内暂无登记

8.中文通用名:啶磺草胺

通用名称:pyroxsulam

开发者:陶氏

毒性:微毒

应用领域:内吸传导型冬小麦田苗后除草剂,可有效防除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雀麦、猪殃殃、宝盖草、大巢菜等小麦田一年生杂草,同时还可抑制硬草、野燕麦、多花黑麦草、野老鹤草、婆婆纳等杂草。

含量(%):96.5

作用机理:由杂草叶片、鞘部、茎部或根部吸收,在生长点累积,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无法合成支链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最终影响杂草的细胞分裂,造成杂草停止生长,黄化,然后死亡。

国内登记(首次):PD0016,有原药和制剂

其他:年11月2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9.中文通用名:苯嘧磺草胺

通用名称:saflufenacil

开发者:巴斯夫

毒性:低毒

应用领域:主要用于防治阔叶杂草,特别是对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效

含量(%):97.4

作用机理:为全新的原卟啉原氧化酶(PPOs)抑制剂,它通过阻止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原卟啉原Ⅳ向原卟啉Ⅳ的转化,破坏叶绿素的合成。

优势亮点:新型脲嘧啶类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杀草谱广,防效迅速,且持效期较长。

全球市场:据巴斯夫公司预测,苯嘧磺草胺可实现3亿欧元的年峰值销售额

国内登记(首次):PD,有原药和制剂

其他:年4月29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10.中文通用名:环磺酮

通用名称:tembotrione

开发者:拜耳

应用领域:主要靶标玉米田芽后中晚期各种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对蓟、田旋花、婆婆纳、辣子草、鼬瓣花和猪殃殃等防效优异,且对后茬作物无药害。

含量(%):96.2

作用机理:是芽后HPPD(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可阻断植株体内异戊二烯基醌的生物合成,引起失绿、褪色、组织坏死,最终在2周内死亡。

全球市场:年销售额2.14亿美元

优势亮点:除草谱广、除草适期长,除草活性不仅表现在有机分子体内部,而且还表现在其他外部性质上,环磺酮在杂草中也具有良好的吸收、运输和代谢稳定性。

国内登记(首次):国内暂无登记

其他:年10月7专利保护期届满

11.中文通用名:噻酮磺隆

通用名称:thiencarbazonemethyl

开发者:拜耳

毒性:低毒

应用领域:主要用于玉米、谷物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含量(%):98

作用机理: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

全球市场:年销售额1.80亿美元

国内登记(首次):PD0358,有原药和制剂

其他:年7月3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12.中文通用名:苯唑草酮

通用名称:topramezone

开发者:巴斯夫

毒性:低毒

应用领域:马唐,稗草,牛筋草,狗尾草,野黍,藜,蓼,苘麻,反枝苋,豚草,曼陀罗,牛膝菊,马齿苋,苍耳,龙葵,一点红等

含量(%):97

作用机理:抑制4-HPPL,抑制质体醌和间接地抑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扰乱叶绿体合成功能,叶绿素氧化降解,导致发芽的敏感杂草白化,失绿组织坏死.

全球市场:年销售额万美元

优势亮点:其对耐草甘膦、三嗪类、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的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能有防除世界范围内玉米作物上的主要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国内登记(首次):PD,有原药和制剂

其他:年1月8日专利保护期届满

作者:李国秀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会遗传吗
白癜风检查项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im.com/lccf/2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