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莎士比亚最爱的意大利10个城市,您不

1、米兰:《维罗纳二绅士》

2、维罗纳:《罗密欧与朱丽叶》

3、帕多瓦:《驯悍记》

4、威尼斯:《威尼斯商人》、《奥赛罗》

5、佛罗伦萨:《终成眷属》

6、比萨:《驯悍记》

7、萨比昂内塔:《仲夏夜之梦》

8、墨西拿:《无是生非》

9、巴勒莫:《冬天的故事》

10、里帕利岛:《暴风雨》

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传奇的剧作家,作为一个英国人,他笔下的作品却屡屡涉及意大利。这与他生活的年代正好英国盛行“欧洲大旅行”有关。

  莎士比亚总共有36部剧作,其中有13部的场景设定在意大利,场景设在英国的也只有13部,两地数量相当。13部意大利戏当中,有10部的故事发生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另外3部发生在古罗马。

  一直以来,人们想当然地诋毁莎士比亚就像诋毁马可·波罗,认为他的意大利类似于马可·波罗的中国,都是道听途说、哗众取宠。但事实上,美国律师理查德·保罗·罗经过二十多年无数次前往实地寻找、考证,写成《寻找莎士比亚--探访莎剧中的意大利一书》,以确凿无疑的证据证明莎士比亚不仅曾经深度游历意大利,对所到之地具体的地理方位、风景、社会生活也都有深入了解,许多场景几乎就是当地环境的复制。

  莎士比亚的意大利之旅,足迹遍及当时的伦巴第和威尼斯公国的领地,之后,越过亚平宁山脉来到托斯卡纳,托斯卡纳之后,继续往南,遍历了整个西西里岛。此外,他还去了西西里对面第勒尼安海上的火山小岛里帕利。

让我们怀揣莎剧,跟随这个意大利粉丝,自北往南,一路游历意大利吧。顺便说一句,这样跨越几百年仍可以让游客有如此丰富的实景对照,也只有到意大利才能实现吧!

米兰:《维罗纳二绅士》

米兰(Milano)是莎士比亚的意大利中最北的城市。作为当今意大利乃至全球的时尚发源地,米兰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极为悠久的古都。地处伦巴第平原的米兰,位于欧洲的东西和南北的交汇处,天然具有作为商业和经济大都市的条件。历史上,米兰的兴盛得益于十字军东征。年之后,作为受维斯康蒂和斯福尔扎家族统治的米兰公国首都,米兰经济发达、财富日盛,历几百年,整个城市成为一座建筑物与艺术作品群落。从哥特式建筑艺术最高杰作的米兰大教堂,到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等历史文化遗产,不胜枚举。

从《维罗纳二绅士》来到米兰所埋下的伏笔,可知米兰的护城河与维罗纳之间当年有运河相连。这条运河在18世纪的意大利古地图上,有明确标示。米兰正是依靠发达的运河水系得以上引提契诺河、下接波河直通地中海,由此成为意大利北部重要的海运中心,这也就是米兰至今是全意大利最大海鲜集散地的原因,也是米兰运河沿岸如今成为美食街的原因。资深游客都知道:在米兰吃海鲜特别实惠,米兰运河边的各色餐厅尤甚。此外值得一说的是:米兰马提萨那运河上用于控制水闸的“王冠门”是达.芬奇发明的。 

  米兰西城墙内的斯福切斯科城堡是剧中人西尔维亚父亲的住处,而第四幕第二场提到的米兰城外的圣格里高利井,虽然从未有过“井”,但也并非虚构。其实,这片通向森林的旷野,曾是瘟疫爆发年代的“乱葬岗”。19世纪末,旷野上建起了现在所见的圣格里高利教堂。

维罗纳:《罗密欧与朱丽叶》

维罗纳(Verona)是座沉静的古城,S型的阿迪杰河穿城而过,自古就是意大利北部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作为港口城市的繁荣因此可以想像。维罗纳最重要的景点是建于公元1世纪的名为阿雷纳的古罗马圆形剧场,拥有2万席座位的剧场保存完好,且还在正常使用。每年7月到9月,著名的维罗纳室外歌剧节就在这个剧场上演。

  逗留维罗纳,有必到的两个广场,一是摆满了货摊的埃尔贝广场,二是市政厅等机构所在的谮主广场。前者是维罗纳市民的社交场所,气氛温馨感人,广场中间的“维罗纳的爱人”喷泉建于14世纪。后者的中央矗有但丁像,整个广场气氛安静安详,登上市政厅的朗贝尔塔楼,可以俯瞰广场和维罗纳市容。

维罗纳几乎是个因莎士比亚而流放百世的意大利城市,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和悲剧在这里上演,城市里充斥着莎士比亚召唤来的各国游客,洋溢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气氛。除了朱丽叶的故居、朱丽叶的墓冢,如果你是莎士比亚粉丝,还应该去看一下维罗纳西城墙外、也就是现在的哥伦布大道往南转向加里亚诺大道那里的一片槭树。槭树是维罗纳本地的一个树木品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一幕就提到了这片槭树林。如果,粉得更厉害,那么,距离维罗纳16公里的维拉弗兰卡城里的斯卡利杰罗城堡,也出现在剧中。

帕多瓦:《驯悍记》

帕多瓦(Padua)距离威尼斯只有半小时车程,宁静而优雅,一度是威尼斯公国的领地,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今天的帕多瓦因此在各国游客中成为被威尼斯盛名掩盖而错漏的地点。但这个被运河环绕的花园之城、中世纪长廊建筑之城,在罗马时代就被认为是仅次于首都罗马的富裕之城,产业发达,经济兴旺。自13世纪创立帕多瓦大学后直到现在,帕多瓦都是意大利人公认的大学者之城,哥白尼、W·哈伯等在此学习过,伽利略、但丁、彼特拉克等在此教过课。

  排在帕多瓦景点首位的是拥有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多那太罗雕塑作品的圣安东尼尼奥大教堂。来到帕多瓦,游客基本上不会错过帕多瓦大学内的伽利略做过演讲的大礼堂、最早展开人体解剖的解剖室,保留了乔托镶嵌壁画的斯克罗维尼教堂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园--帕多瓦植物园。但是,如果让莎士比亚来做向导的话,他一定会建议你搭乘游览船巡游布伦塔运河。环绕帕多瓦的布伦塔运河两岸,有许多帕拉迪奥设计的威尼斯公国时期贵族别墅。 

  《驯悍记》里的人物从比萨出发,先陆路经托斯卡纳的卢卡,然后翻过亚平宁山脉下到波河平原的里维埃。从里维埃沿波河走运河来到帕多瓦,在帕多瓦的大城门“码头门”上岸。

  剧中的圣路加教堂,今天的地址是“9月20日街22号”,建于年,现在的新古典风格外观是19世纪翻新的。站在圣路加教堂前,你就能看见剧中的场景:一条水道,一个可以让船靠岸的停泊地,水道上有座桥,教堂旁有条小路,一片半是街道半是建筑群的开阔地……建筑群中正对着桥、底楼有个拱道的那幢房子,正是当年“码头门”的旅馆。

威尼斯:《威尼斯商人》、《奥赛罗》

威尼斯(Venice)只有一个游客熟悉的地名出现在《威尼斯商人》里,那就是里亚尔托。大部分游客知道的里亚尔托是里亚尔托桥,但其实,白色的里亚尔托石桥建成于年,之前这里是座木桥。

  莎士比亚的里亚尔托,是指整座城市的金融区,也即以里亚尔托的圣贾科莫广场为中心的那片区域,靠近大运河,在“S”型河道的中段。里亚尔托区当时是威尼斯贵族、富商和金融家每日云集之处,可能是那个时代整个西方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交易区。

  而真正的盖托区就是威尼斯的犹太区,在圣吉罗拉莫附近。如今,盖托区与莎士比亚时代相比也没有太多变化,只是16世纪时许多建筑因人口增多,一些建筑加盖了楼层,区域内还建造了一个犹太人养老院。在盖托区里,至今都还能找到夏洛克居住的那种有三根柱子支撑的棚屋。

  剧中的贝尔蒙特别墅,即是现在的威尼斯大学所在地、帕拉迪奥建造的佛斯卡里庄园(马尔肯腾塔庄园)。庄园至今仍属于佛斯卡里家族,建筑内部房间装饰的壁画富丽堂皇,曾因接待过法国国王亨利三世而名气陡增。 

  至于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房子所在的“人头马”,其实就是现在的弗列泽利亚街,莎翁年代称作人头马,距运河几步之遥。这条街与奥西奥罗运河并行,现在从圣马可广场方向乘贡多拉过来的游客常在“奥西奥罗基地”停靠。奥西奥罗运河流向名为“奥西奥罗盆地”的河流盆地,不过,这个盆地在16世纪时还不存在,那时,这里是条名为卡瓦列托的运河。

佛罗伦萨:《终成眷属》

对于佛罗伦萨(Florence),不管去过还是没去过,大家都太熟悉了。从百花教堂,到乔托钟楼;从乌菲齐宫,到波波利花园;从韦奇奥桥,到新圣母教堂……到处都散发着文艺复兴的光芒。 

  然而,佛罗伦萨根本不止这一些。莎士比亚就可以带我们看到更多。

  《终成眷属》的故事看似发生在法国,但剧中人罗西罗昂来自薄伽丘的罗西罗昂伯爵,第三幕中更是多次迂回地提到了佛罗伦萨,由此展现了莎翁对这个城市有非常深入地了解。

  佛罗伦萨的历史,当然并不从美第奇、从文艺复兴开始。传说,它是公元前59年由恺撒大帝建成,因此《终成眷属》剧中的佛罗伦萨“城”,指的就是阿诺河以北、恺撒大帝建造的“佛罗伦蒂亚”老城区。这片区域呈长方形,如今的共和国广场是其中心,北以德.切伦塔街、西以托纳博尼街和隆迪内利街、东以德尔.普罗孔索罗街为界,区域内道路笔直,且呈网格状分布。老城南端边界处有一堵墙,墙体在邻近阿诺河的地方留有一小块空地,那是供船只靠岸卸货用的。但剧中提到的码头,却是指现在佛罗伦萨的奥尼桑提广场,那里自古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佛罗伦萨运送矿产、羊毛等原材料的码头。 

  至于从战场归来途中,剧中士兵们短暂休整、补给的地方,应该是佛罗伦萨城北名为达巴索的美第奇家族的一个堡垒。堡垒建于年。士兵们的行进线路大致是:从罗马门进城后,会沿着塞拉格里街直行,穿过卡瑞拉桥,然后向左到戈尔多尼广场,先沿福西路,后沿瓦尔方达街进入达巴索。

比萨:《驯悍记》

 

以斜塔闻名的这个城市,曾经是地中海的海上强国,与热那亚、威尼斯争霸一时,托斯卡纳地区几个实力雄厚的城市卢卡、皮斯托亚、阿勒兹等一度都曾受控于它。13世纪后,比萨被热那亚击败,之后又被置于佛罗伦萨公国治下。伽利略曾在比萨大学学习医学,不仅计划在比萨斜塔上做关于物体垂直运动与物体重量无关的试验,也从大教堂的吊灯得到“钟摆原理”的启示。正是从伽利略开始,比萨大学的科学和数学科目成为全意大利大学之最。 

  比萨(Pisa)最著名的几个景点,都集中在斜塔所在的大教堂广场。白色大理石圆柱围成的斜塔,本是大教堂的附属钟楼,建于年,从地面到最高处需攀登级没有扶手的台阶。斜塔旁的大教堂也是白色的,它是比萨-罗马风格的杰作,从年开工,历时50年才建成。

  《驯悍记》为我们提示了比萨的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地点。剧中主人公之一,自称来自“以肃穆之人闻名的比萨”。据说,“肃穆之人”,在意大利可代指已入土者。“以肃穆之人闻名”的出处,与比萨教堂旁的墓地有关。意大利人将墓地都称作“圣地”,但比萨教堂旁的这处圣地却在世界上也独一无二,因为这里的土全部来自耶路撒冷。据说十字军东征期间,比萨的船队以运送朝圣者和军队去耶路撒冷而致富。起初,船队归来的压舱物都是石头和货物,比萨的大主教发现后就让船队改用耶路撒冷的卡瓦利山、也即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地方的泥土作为压舱。这些泥土运回后被撒到比萨大教堂和洗礼堂边一片长方形的开阔地上,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一个苍翠宁静的墓园。墓园形成之后约一百年,四周才建起了目前我们所见的包括教堂在内的白色大理石建筑。而因为空地用完,自16世纪后,这里就不再接受安葬。

萨比昂内塔:《仲夏夜之梦》

萨比昂内塔(Sabbioneta)是一个很小的城市,距离曼托瓦30公里,某种程度上也可算作当年控制曼托瓦的贡查加家族的一处离宫。年,萨比昂内塔与曼托瓦一起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欧洲理想城镇设计的最佳范例之一,历史上则有“小雅典”之称。

  萨比昂内塔建造在距波河北岸不远的一块砂地上,由该城第一任公爵维斯帕西亚诺·贡查加督造兴建于年。出身权势家族的维斯帕西亚诺本人就是个建筑家,尤其醉心于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的风格,由他一手规划建造的萨比昂内塔,像一个被星型围墙周密保护的要塞,建筑风格则全部是16世纪推崇的“格调派”。事实上,这里也确实是公爵为自己建造的住所。住所建成后,喜好结交高人贤士的维斯帕西亚诺广邀意大利的博学之士、艺术家和西欧各地的贵族前来做客、欣赏他收藏的大量绘画和雕塑,并参与节日沙龙以及他资助的学术演讲。“小雅典”的名气正是由此而来。

  《仲夏夜之梦》的故事发生在“雅典”,但保罗.罗研究后认为,其实是“小雅典”萨比昂内塔。因为根据莎士比亚的行文习惯,如果是在希腊雅典,他必定在台词中提及希腊人、希腊、阿提卡或阿提卡人之类指向非常明确的信息,但是,《仲夏夜之梦》中没有。而且,多年来,研究者们认定剧中“公爵的橡树”是指希腊雅典城外的一棵橡树或雅典城里的一片橡树林也非常牵强。相反,萨比昂内塔那华丽而威严的城门直通的一条石铺小路就曾名“公爵的橡树”。此外,萨比昂内塔还有一个与剧中写法一致的“神庙”。这个被称为神庙的小教堂就在维斯帕西亚诺的墓室边上。 

  总之,《仲夏夜之梦》的故事是发生在希腊雅典无疑,但莎士比亚参照设定的环境应该是他曾经造访过的“小雅典”萨比昂内塔。

墨西拿:《无是生非》

因电影《西西里美丽传说》而吸引全世界游客的墨西拿(Messina),是西西里岛北面的一座海港城市。西西里已经是个异国风情浓郁的岛屿,墨西拿又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西西里的其他地方不同。这里有地中海最深最安全的海港,远古以来就是航海家和商人的避风港。不过,墨西拿也是个地震多发的城市。 

  经历了多次地震后,如今的墨西拿已经找不到任何一处可与莎剧中所提之处具体对应的建筑了。但墨西拿还是墨西拿,那些特征性的物事、元素不会改变。比如《无是生非》中一再提到的“青藤巷子”。这是一种有别于欧洲其他地方“绿荫藤架”的“绿色隧道”。打造这种青藤巷子,一般人会把大树种成两排,中间留出走道,再把顶上交叉的树枝严严实实扎起来。这种青藤巷子,现在的墨西拿大学里还有一条。而剧中的总督府,应该就在现在称为“王宫”的地方,位于加里波第街和自由街的交汇处的州长办公室。从这里可以俯瞰海港入口和古老的灯塔“兰特那”。

  此外,剧中人举行婚礼的教堂则应是一个原先的多利安风格的希腊神庙,古时以建筑艺术完美而著称,古罗马作家的作品中提到过它。建造年代应早于公元前98年,是当时人们朝拜海力格斯神的场所。神庙被基督徒占领后,改为供奉圣米迦勒。几个世纪后,为吸引佛罗伦萨富人到墨西拿投资,这个教堂里的宗教仪式也采用佛罗伦萨方言而不是墨西拿方言。年,新任的西西里总督在见识过这个寺庙后,也曾大为钦佩。

巴勒莫:《冬天的故事》

巴勒莫(Palermo)是西西里的首府,位于海岛的西北部,像是另一个那不勒斯。西西里地处地中海文化的十字路口,历史上曾受到多个民族的统治,希腊、罗马、拜占庭、阿拉伯、诺曼人、西班牙、法兰西统治后留下的文化遗迹、民俗风情随处可见,巴勒莫街头几乎看得到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

  中世纪的西西里是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西西里的国王也是欧洲统治者中最富有的君主,当年有一个“巴勒莫抵得上十个佛罗伦萨”的评语,也有“巴勒莫是世界上最美的伊斯兰城市”之说,可见其财富之多、文化之丰富。位于巴勒莫的王宫,也称诺曼宫,由阿拉伯人始建,诺曼统治者完成。这个曾被誉为全意大利最辉煌的宫殿,现为西西里国会大厦,其中保护最完好的是鲁杰罗皇帝住所部分,皇帝寝室里描绘狩猎、植物的壁画尤其珍贵。

  《冬天的故事》中几乎所有西西里的场景都发生在王宫周围。王宫周围有巴勒莫最重要的景点,也即内部由金叶、大理石、马赛克装饰得金碧辉煌的帕拉提那礼拜堂,以及圣若望隐修院和巴勒莫最热闹的集市巴拉咯集市。

里帕利岛:《暴风雨》

里帕利岛(Lipari)是西西里西海岸第勒尼安海里名为爱奥尼亚群岛的7个火山形成的小岛之一,距离西西里的米拉佐只有12英里。标志性的蓝白色、灿烂的阳光,里帕利岛给予游客的第一印象,与其说是意大利,不如说是希腊。

  岛上已有年的人类居住历史了。从迦泰基人起,里帕利就是人们往返北非突尼斯与西西里直至亚平宁半岛的航线中必经之地,岛上有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希腊时代、罗马时代的各个时期的丰富遗迹,希腊时代的卫城遗址仍依稀可辨。小小的岛屿展现了史前地中海的灿烂文明。   里帕利岛还连接着一个后来火山喷发形成的半岛,人称“小瓦尔坎诺”。“小瓦尔坎诺”上有个热泥潭,大量的二氧化硫随稀泥从地底涌出,气味很臭。一年中会有几个月,地底喷发暂歇,泥潭会被黄色的火山硫磺覆盖。《暴风雨》的剧中人多次提到置身的岛屿上,有这样一个泥潭、难闻的气味以及黄色的粉末。意大利马尔凯秘境的10个瑰宝相比意大利其他文物璀璨、星光熠熠的大区来说,马尔凯(LeMarche)显得非常低调,马尔凯的名字源自德语的“边缘”,亚平宁山脉将马尔凯与意大利中部隔开,让马尔凯似乎远离意大利的主流色调,这也正是马尔凯的魅力所在。意大利人自己非常喜欢的马尔凯,这里有美丽的海岸线,崎岖的山岳,保存完好的古城,重要的是,这里还没有过多蜂拥而至的外国游客。马尔凯的滨海地区在希腊时代就融入了地中海贸易的航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这里处于神圣罗马帝国和拜占庭的拉锯区域,中世纪时,马尔凯是教皇国的领地,文艺复兴也影响到了马尔凯的众多城镇。现在马尔凯保存下来的不少古城的历史面貌,大多是教皇国时期的成就。马尔凯不为外国游客熟悉,但它依然非常意大利:悠久的历史文物,数百个迷人的小镇,阳光灿烂的亚得里亚海沙滩,浓雾环绕的西比里尼山,夏天山顶还残留着积雪。这里有十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还有像乌尔比诺这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文艺复兴城镇。

(文、视频拍摄/谷野,视频剪辑/孙水盈、张旭菁)

安科纳(Ancona)

安科纳是马尔凯大区的首府,也是亚得里亚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这个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将这里打造成一个贸易商港。罗马时代安科纳开始繁荣,城市至今还可以看到罗马古城遗址和建于年的凯旋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安科纳遭遇了轰炸,现在的安科纳城市是在二战之后重建的,重建时保留了轰炸中幸存的一些历史建筑,历史与现代相融,让城市显得非常深远。许多人把安科纳作为交通枢纽,或者航行亚得里亚海的港口,其实安科纳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旅行目的地,从这里往来马尔凯主要城镇十分方便。

乌尔比诺(Urbino)

乌尔比诺是意大利保存最完整的美丽山城,这座城市中世纪时在蒙特费尔多家族的统治下,经历了一段黄金岁月。这个家族从12世纪开始统治乌尔比诺,15世纪在蒙特费尔特罗家族的菲德里卡公爵推动下,乌尔比诺成为当时意大利最有影响的城市之一,吸引了那个时代欧洲的许多学者、思想家和艺术家,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富丽堂皇的都卡莱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大的宫殿,它开创了欧洲宫廷及上流社会的礼仪和规范。即使在教皇国统治马尔凯时期,乌尔比诺依然保持自治,独立发展。这座城市诞生了拉斐尔和布拉曼特两位伟大文艺复兴宗师。16世纪以后,因为蒙特费尔特家族没有后裔,乌尔比诺由罗维雷家族统治,这个家族中出了两位教皇。乌尔比诺完整地保留下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面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佩萨罗(Pesaro)

佩萨罗地处亚得里亚海湾,在里米尼和安科纳之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佩萨罗早在公元前9世纪就有人居住,现在的老城依然保留了中世纪格局,市中心广场围绕着15世纪的公爵宫而建造,城市还保留着部分老的城墙和城堡。佩萨罗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的故乡,每年夏天举行的罗西尼音乐节是这座城市的重要文化聚会,年建立的佩萨罗音乐学院最初是由罗西尼捐赠的,这个音乐学院培养了很多音乐人才。佩萨罗的城市氛围非常舒适和悠闲,商业街上传统建造和现代设计相得益彰。如今的佩萨罗以海滨度假而闻名遐迩,宽阔的沙滩和多样化的海滨娱乐设置,为意大利人和来自北欧的游客提供了完美的夏日度假场所,除了阳光和海滩,这里众多的餐厅、美味的菜肴,以及价廉物美的酒店,使人乐不思蜀。便捷的交通,很方便地联通周边的著名旅游景点,许多游客往往喜欢把整个夏季都交给佩萨罗。

阿斯科利皮切诺(AscoliPiceno)

阿斯科利皮切洛历史上曾是皮切洛人的主要活动中心,皮切洛人被认为是马尔凯地区的原住民。公元前年被罗马人占领,之后又经历过蛮族、法兰克人、腓特烈二世、以及出生于托斯卡纳的雇佣军队长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的统治。中世纪时,阿斯科利皮切洛属于教皇国的统治区域,这也是城市最繁荣的时代。现在的城市面貌完整了保留了中世纪的风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美丽的教堂,辉煌的文艺复兴式广场、市政厅,完善的商业拱廊街,加之残存的古罗马城墙遗迹......阿斯科利皮切洛被特伦托河和卡斯特拉洛两条河流环抱,城市建筑的色调被石灰华暖意所晕染,令让这座城市历史底蕴深厚,形象优美。如今的阿斯科利皮切洛经济以工业和农业加工业并重,生活富足悠闲,美丽的城市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每年7月的第二个周六和8月第一个周日,当地会举行两次名叫昆塔纳的盛大仪式,游客为之沸腾。

马切拉塔(Macerata)

马切拉塔是一座低调的山城,已经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城市,郊外有不少古罗马遗迹。至今保留下来的城墙建于16世纪以后,老城由城墙维护,依山而建,市中心是文艺复兴时期建造的利伯塔广场,广场周围是漂亮的拱廊。城市街道沿着山势起伏蜿蜒,富有韵味。可以通过台阶或者乘坐电梯从山下的城外抵达山顶城中央,一路风景独特,姿态动人。马切拉塔城市文化深厚,年起就成为了一个自由城邦,文艺复兴时期是它的黄金岁月。马切拉塔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校都卓有成就,闻名遐迩。城市的美丽宫殿,宏伟教堂,迷人建筑,以及丰富的博物馆和高水准画廊,构成了这座城市文化风景。对于中国游客而言,马切拉塔是明代来华传教士利玛窦的故乡。建于19世纪初年的圆形剧场,可容纳名观众,它是马切拉塔的地标之一,每年7月这里举行歌剧节,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塞尼加利亚(Senigallia)

赛尼加利亚位于米沙河口进入亚得里亚海的交汇处,这是一个非常舒适的海滨度假地。城市的历史非常悠久,最初是公元前6世纪由塞诺尼亚高卢人建立,公元前年成为罗马殖民地。罗马帝国崩溃后被拜占庭所统治,隶属拉文纳。15世纪晚期成为罗维雷家族的封地,教皇庇护九世于年出生于塞尼加利亚。塞尼加利亚主要历史建筑有年建造的城堡和年建造的格拉齐修道院,它的大教堂建于年,18世纪的埃科拉尼宫也保存完好。

法诺(Fano)

法诺曾经是罗马帝国在亚得里亚海岸最大的殖民地,公元前49年由凯撒大帝建立。罗马时代这里建立了一座供奉财富女神的神庙,因而远近闻名。法诺最重要的古迹就是罗马时代留下的奥古斯都拱门,它是罗马大道弗拉米尼亚通往大海的标志。法诺的考古博物馆因为拥有众多古罗马文物而著名,它设立在一座14世纪建造的历史宫殿中。法诺如今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海滨度假地,除了博物馆、历史建筑和教堂,法诺周边还有许多蓝旗沙滩。

弗拉萨斯溶洞(GrotteDiFrasassi)

这个溶洞位于安科纳50公里左右的根纳山上,地处弗拉萨西的自然公园内,它是欧洲最大的溶洞。一系列隧道、洞穴相互交织,组成了一个真正的迷宫。这个迷宫是水在岩石上持续侵蚀作用而形成,经过了数百万年的岁月,水位的变化,让溶洞形成了丰富的地层。溶洞中千姿百态的石笋和雕塑奇妙无比,这个溶洞被认为是成为世界上最美丽、最有趣的地下景观之一。溶洞于年9月由一群登山者发现。

西比里尼山(MontiSibillni)

西比里尼山国家公园位于马尔凯和翁布里亚的交界处,有10座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山间无数野生植物,还有野狼、猎鹰等野生动物,以及美丽的古村庄。西比里尼山是意大利徒步和户外运动的天堂,冬季也是滑雪的基地。从马尔凯的主要城市都有前往这个国家公园的便捷交通。

圣莱奥(SanLeo)

圣莱奥几乎是圣马力诺的迷你版,文艺复兴巨匠佛罗伦萨人马基雅维里认为圣莱奥的山城城堡是意大利最好的防御工事,但丁《炼狱》的部分内容就是从圣莱奥的城堡得到启发。从城堡陡峭的城墙上可以俯视圣莱奥城的全景,鹅卵石铺就的广场和9世纪建造的罗马式大教堂。

瑞士的12个世界遗产全记录

  瑞士是一片历史极为悠久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约有15万年的历史,最古老的燧石石器约有10万年的历史,境内有几十处地方残留有建于约公元前年至年的人类小型定居点。瑞士的历史与欧洲其他其他地区类似。先后经历了罗马人、法兰克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传统上,年被视为瑞士联邦成立之年。之后,历经中世纪末期的宗教改革、各国争夺等纷争,直到《年联邦宪法》的确立,瑞士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联邦制国家。

  自年至今,瑞士共有12处获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其中9处为文化遗产,3处为自然遗产。多年来,“瑞士深度游”实地走访了几乎全部,本期按其录选年份先后予以全部介绍。

伯尔尼老城OldCityofBern

入选年份:年

入选种类:文化遗产

  伯尔尼(Bern)是瑞士首都,位于国土中西部阿勒河的两岸,海拔米,城市面积的30%是树林和公园。横跨阿勒河的7座宽阔大桥连接着伯尔尼的老城和新城,老城在西岸,新城在东岸。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伯尔尼老城始建于12世纪末,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老城内原为木头房子,在经历了中世纪几次毁灭性的大火后,改以石头结构陆续重建,至18世纪建成今日我们所见的规模。中世纪的伯尔尼已经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城市,为了遮风避雨而兴建了长达6公里的拱形骑楼。整体保存完好的伯尔尼老城,古香古色,充满中世纪韵味:圆石铺就的光亮街道、红瓦白墙相映生辉的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彩柱喷泉、16世纪的钟塔以及始建于年的哥特式大教堂,有一种安宁又繁荣的感觉。更为难得的是,为了维护古城的整体视觉环境,伯尔尼市政当局对新的城市建设项目控制得非常严格,并制定了有关的法律,如旧城区不许修建新建筑,新市区也只能修筑办公楼、生活服务设施和住宅。楼房的高度也有一定限制,并要求建筑风格和式样同原有的建筑物相协调,所以,即使你登上大教堂那高达米的钟塔俯瞰、远眺,目力所及也看不到一幢现代风格建筑。

圣加仑女修道院ConventofSt.Gall

入选年份:年

入选种类:文化遗产

  瑞士东部城市圣加仑(St.Gall)由爱尔兰传教士创立于7世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圣加仑修道院是加洛林王朝时期大型修道院中的完美典范。圣加仑修道院建于9世纪,是本笃会在欧洲最大的修道院,也是中世纪欧洲的学术中心,修道院图书馆是欧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图书馆之一,在它的正门上用希腊文赫然刻着“灵魂的药房”。图书馆里收藏了超过16万册古籍,藏书中包括多册中世纪(8~12世纪)的手写本和册“摇篮印刷”(Incunabula。在年的复活节前,用铅活字印刷的书籍习称为“Incunabula”,亦有称为摇篮书籍)时代的印刷本等珍贵书籍。包括份6至8世纪原始文件、年前的圣歌乐谱、还有公元年出版的拉丁语德语字典等历史手稿被藏在黄金匣中。其中一些手稿是用爱尔兰语书写,有着卡洛林(Carolingian)和奥图(Ottonian)风格。每一个走进图书馆的人都会被屋顶上绚丽的壁画所吸引,它们描绘着基督教会最早的四次会议:尼西亚会议(Nicaea,年)、君士坦丁堡会议(Constantinople,年)、以弗所会议(Ephesus,年)和卡尔西顿会议(Chalcedon,年)。整个图书馆有34扇窗户,它们不仅给室内带来充足的光线,同时也使得图书馆可以不安装任何恒温恒湿的控制装置,完全靠自然空气调节。

米施泰尔的圣约翰本笃会女修道院

BenedictineConventofStJohnatMustair

入选年份:年

入选种类:文化遗产

  米施泰尔(Mustair)位于瑞士东部格劳宾登州,距离意大利很近。米施泰尔这个地名本身就是“修道院”的意思。村外的圣约翰本笃会女修道院以拥有并保存完好的壁画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据说这个修道院由法兰克国王卡尔大帝下令建造,始建于公元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世纪前期壁画群,这些大约创作于公元年壁画是卡洛林时期艺术的精品,整座修道院因为这些精美的壁画而熠熠生辉。大约在公元年,教堂后部的半圆形壁龛也被绘上了精美的壁画。修道院内壁画的内容描绘了圣经中的82个故事场景。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里,壁画都被覆盖着而不为人知,直到因为年的一次修道院修缮时才被发现。

贝林佐纳的三座城堡及城墙

ThreeCastles,DefensiveWallandRampartsoftheMarket-TownofBellinzona

入选年份:年

入选种类:文化遗产

  贝林佐纳(Bellinzona)位于瑞士意大利语区的提契诺谷地,地处意大利北部与阿尔卑斯山的交通要冲,离圣哥达山口和圣贝尔纳尔迪诺山口的交叉点很近,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早在罗马时代已在此设置军事营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贝林佐纳遗址由耸立在提契诺山谷上方的三座城堡及以及周边的城墙组成。三座城堡分别是:格朗德城堡(CastelGrande)、蒙特贝罗城堡(CastellodiMontebello)和萨索科尔巴洛城堡(CastellodiSassoCorbaro)。根据记载,这些建筑的前身早在6世纪已出现,从考古发掘的物品来看,其历史更可追溯到4世纪左右。现在所见的堡垒,建于米兰大公国统治时期的13-15世纪,是阿尔卑斯山区目前唯一尚存的中世纪要塞建筑的典范。

少女峰与阿莱奇冰川地区

SwissAlpsJungfrau-Aletsch

入选年份:年

入选种类:自然遗产

  少女峰地区与阿莱奇冰川地区集中展示了阿尔卑斯山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在景区的中心地带分布着三座海拔米以上的山峰(艾格峰、僧侣峰、少女峰)以及阿莱奇大冰河附近的冰川景观。而在比奇峰的南坡,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体所覆盖的植被也开始发生变化,逐渐从高山景致向亚地中海大草原演变。

  阿莱奇大冰河是阿尔卑斯山地区最大的冰河,全长约23公里,由亿公吨冰块组成。穿越大冰河的旅程充满了经验和刺激,不仅可以看到壮丽的冰山和宏伟的岩石,还有沿路的山花烂漫和郁郁葱葱的森林点缀着旅途。值得注意的是,比奇峰南坡的气候与山顶以及冰河地区十分迥异,强烈的紫外线、干燥的空气,使这里呈现一派地中海的景象。

圣乔治山MonteSanGiorge

入选年份:年

入选种类:自然遗产

  圣乔治山坐落在提契诺州阳光明媚的南部,海拔米左右,自19世纪以来便是研究化石的科学家们的天堂。在这里,细心的古生物学者们发掘出数千个长达六米的鱼和海洋生物化石,因为早在2亿多年前这里是多米深的深海盆地。目前已发现有80余种不同种类的鱼类、30余种海洋生物以及陆地爬行动物。更重要的是,科学家在这里找到了百余个2.45亿万年前至2.30亿万年前三叠纪时代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的化石。

  如今,山中保留着各式各样化石的圣乔治山就像金字塔一样矗立在卢加诺湖的南端,人们可以悠闲地穿过山脉南坡的葡萄园,在田园风光的梅里德(Meride)小镇散步,或者在门德里西奥美丽的岩洞餐馆里享用美食。

拉沃葡萄梯田Lavaux,VineyardTerraces

入选年份:年

入选种类:文化遗产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拉沃(Lavaux)葡萄梯田位于瑞士西部的沃州境内,东起西庸,西至洛桑近郊,沿日内瓦湖绵延30公里,总面积公顷。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以及日内瓦湖反射的光照作用,使这里的地理环境有点类似地中海的特点,加上熔岩地质,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

拉沃地区的葡萄种植历史始于罗马时代,但有规模的葡萄梯田建设则是从11世纪开始的。当时这一地区属于本笃会和西多会修道院,修道院组织修道士兴建梯田,从事葡萄园经济,拉沃的葡萄园梯田蔚为壮观。拉沃的葡萄园梯田,顺应地势,在布局上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及美观,一千年以来,已经成为日内瓦湖美丽景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拉沃的传统葡萄园梯田,作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受到严格的保护。近年来,拉沃地区的葡萄园不允许使用合成杀虫剂。拉沃地区共有14个小乡村,每个村庄都有延续了几代的葡萄种植制、酿酒世家。

阿尔布拉-贝尔尼纳的雷塔恩铁路

RhaetianRailwayintheAlbula/BerninaLandscapes

入选年份:年

入选种类:文化遗产

  从阿尔布拉(Albula)至贝尔尼纳(Bernina)的铁路线,兴建于20世纪初,集精良技术、杰出建筑和优美环境之大成,展现了建筑和土木工程学的辉煌成就。这段铁路总长约公里,沿途穿越55个隧道与狭廊、座桥梁与高架道路,让原本隔于绝崎山中的孤立区域得以相互连接。

  贝尔尼纳铁路至今仍是穿越阿尔卑斯山区的铁路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同时也是世界同类型铁路中高低落差最大的线路之一,完美体现了人类运用现代技术克服险阻山岳的智慧。更难能可贵的还在于,整条铁路的建设,虽然破除了地形上的障碍,却没有破坏原本壮丽的自然景观,反而与整个环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幅令人悠然神往的画面。

萨多纳地址结构

SwissTectonicArenaSardona

入选年份:年

入选种类:自然遗产

  萨多纳地质结构位于瑞士东北部,覆盖了公顷的山地,其中包括七座海拔在米以上的山峰。该地区突出展现了大陆碰撞形成的造山运动的特征,构造冲击力量在这里形成了地质断面。这处遗址从三维角度清晰地展现了这一结构以及形成这一景象的过程,自18世纪以来就一直是一处重要的地质科学遗址。区域内,格拉鲁斯地区拥有高耸于狭窄河谷的冰川覆盖的群山,是阿尔卑斯山中部地区最大的后冰川期推覆构造遗址。从很远的距离望去,岩石缺口处泛黄的岩壁清晰可见。“格拉鲁斯断层”崛起于前莱茵河流域,它上升到米的高度然后在Hausstock-Sardona-Ringelspitz地区下降,向北变得越来越陡。在这里,2.5亿多年的红色绿色的砂岩被35万至50万年的较为年轻的岩石挤压,大多看起来很像复理层。古老的岩石覆盖在比自己年轻万年的岩石上,景象震撼。这处世界自然遗产的范围内,其它的自然现象还有:罕见的高密度的石林、有保护价值的Lochsite,Tschingelhoren山,Mürtschenalp铜矿,以及冰河纪冰川在遥远的Murgtal山谷留下的美丽景色。

拉绍封德与力洛克的钟表城镇

LaChaux-Fonds/LeLoclewatchmakingtownplanning

入选年份:9年

入选种类:文化遗产

  拉绍封德(LaChaux-Fonds)与力洛克(LeLocle)是两座相邻的城市,位于瑞士汝拉山脉的偏远地区。钟表制造是瑞士最引以为傲的产业,拉绍封德与力洛克即是瑞士钟表制造的大本营。这个地区原本土壤贫瘠不适合耕种,于是从17世纪开始致力于发展不需要土地的钟表制造业。

18世纪以后,随着拉绍德封和力洛克的钟表制造优势逐渐确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围绕着钟表制造生产、研发及各种配套人员聚集到这里,制表空间与生活空间的需求,促使城市重新规划布局。19世纪上半叶,为适应和推动两个城市的钟表业发展,城市重新规划和建设。新建的城市,其街道和建筑的设计都着眼于钟表产业的需求,将工厂、住宅、家庭工作室等不同空间形态,以及生活配套、娱乐设施等不同需求有机地容纳到城市规划中。拉绍德封和力洛克的理性、务实和开放的城市空间规划,极大地推动了当地钟表业的发展,成为钟表业与城市发展共生的杰出典范。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曾描述拉绍封德与力洛克是一座“巨大的工业城市”。如今拉绍封德与力洛克不仅保存完整,且还在与时俱进中维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

阿尔卑斯地区史前湖岸木桩建筑

PrehistoricPiledwellingsaroundtheAlps

入选时间:年

入选种类:文化遗产

  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由6个国家共同获得,涵盖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内外的湖边、河岸及湿地边的总共处史前木桩建筑(又称干栏建筑)遗迹。此类建筑首次于/年在苏黎世湖畔被发现,包括上图展示的乡村吕舍茨(Lüscherz),还有伯尔尼州的维内尔茨(Vinelz)、比尔(Biel/Bienne)以及苏黎世湖畔拉帕斯维尔附近(HolzbrückeRapperswil-Hurden)等等,瑞士共有56个地方都列名榜上。这些人类小型定居点建于约公元前年至年。对其中部分遗址的考古挖掘,已为科学家提供了了解史前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人民的生活以及人类社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情况的证据,是研究这一地区早期农业社会的最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

科布西耶现代建筑系列作品:母亲之家(PetitevillaauborddulacLéman)

入选时间:年

入选种类:文化遗产

“科布西耶现代建筑系列作品”涵盖了科布西耶包括瑞士等7个国家(德国、阿根廷、比利时、法国、印度、日本、瑞士)的17座建筑作品,以展示其对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杰出贡献。

科布西耶(LeCorbusier,-5)是瑞士出生的建筑大师,是公认的现代建筑风格的开创者之一,也是卓越的建筑理论家、画家、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大师。他对理想城市的诠释、对自然环境的领悟乃至对传统文化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别具一格,留下了一系列为今日设计师所膜拜的经典作品。

科布西耶年少时曾在故乡拉绍封德的艺术学校求学,第一大战发生期间任教母校。年,他还在故乡为父母设计建造居所,其母亲在此居住了整整31年直到岁高龄去世。这座常被称为“母亲之家”(PetitevillaauborddulacLéman)的建筑也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这座小建筑,可以见出科布西耶“建筑是住宅的机器”的理念脉络。

瑞士10个旧城

像所有地方一样,瑞士的城市也面临有旧区改造的挑战。瑞士雄厚的创意、设计力量以及对于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优质生活的理念,在这一方面有充分体现。一些改造自旧工业区、历史建筑的创意园区,毫不意外地成为时尚的引领者、聚集地。

本期“瑞士深度游”,特别介绍其中的10处新潮热地,边看边玩,还能偷师学到设计思路。

温特图尔:苏尔寿(SULZER)

  苏尔寿位于温特图尔的市中心区域,曾经也是一片工厂与仓库集中地,如今,大型机器已经关闭,代替隆隆机器声的是学生、设计师、企业家以及居民们的工作、休闲热情。在以前的工厂车间里,已经进驻了家创意公司和机构,而昔日的仓库区、搬运工休息的小屋前则成为了当地人和游客共同喜欢的热门休闲聚点。温特图尔旅游局甚至开辟有专业导游带领参观游览苏尔寿地区的项目。

温特图尔距离苏黎世30公里,是瑞士第六大城市,创建于公元一千年左右,19世纪后半期,温特图尔的工业化发展达到了顶点,凭借重工业和纺织业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

巴塞尔:德莱斯皮兹(DREISPITZ)

  德莱斯皮兹紧邻巴塞尔市中心,原是工厂与中转仓库的集中地。德莱斯皮兹的改造从年左右开始,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巴塞尔峰头最劲的新型创意园区和优质城市生活场所,汇聚了从高等艺术学校、艺术博物馆、设计师事务所、创意机构、舒适公寓、咖啡馆、餐厅以及屋顶生态农场等。

对于巴塞尔居民而言,旧貌换新颜的德莱斯皮兹是一片从粗糙甚至简陋的工业区蜕变而来的舒适生活区,对于游客而言,这里是巴塞尔深度游最新的必到之处,因为,参与改造的是都是当代建筑设计界的高手,高手们奉献而出的也绝对是旧区改造的精品,仅仅为了亲眼见识这些高手作品也必须前来,更何况这里充满了城市生活的活力和时尚。

苏黎世:托尼区(TONI-AREAL)

  托尼区位于苏黎世西部,因为在旧工厂内成功引入苏黎世艺术大学以及苏黎世设计博物馆而以创意设计偏重;罗文布劳区域则更多汇集了博物馆、画廊、艺术出版人等众多文化创意机构,成为一处洋溢着浓厚当代艺术气息的热地。不断举办的当代艺术展览,使得一座改造自酿酒工厂厂房的文化中心,成为这个区域乃至苏黎世的文化地标。

  颇具行业地位的苏黎世设计博物馆属于苏黎世艺术大学的一部分,不仅是一个关于设计的展览馆,同时也是一个关于设计的研究和学习机构,展示有包括当今最前沿的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的一系列由瑞士开发研制、领先世界的最新设计,可互动可参与,非常有趣,令人大开眼界,由此成为苏黎世受访率、参观率最高的博物馆之一。而在博物馆附设的商店里,也可以买到许多创意设计的礼品。

  

洛桑:弗隆(FLON)

  弗隆地区位于洛桑的中心地带,曾是仓储和转运设施区,近年来已发展成一个富有创新气息的现代化地区,布满了众多先锋派建筑,汇集了众多购物中心、办事处、州行政机构、停车场、公寓和夜间娱乐场所。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充满活力和激情。这片始建于年的工业区,现在依然精心保护着其原始的风貌,原来长方形建筑外形和布局及其独有的特色与现代风格设计的新建筑交相辉映。

  由巴塞尔建筑师设计的“Pépinières”由三座建筑组成,位于弗隆地区的中心,是这片时尚地区的最高建筑,极为引人注目。建筑群的A座和B座采用当代建筑风格,C座散发着阿拉伯风情的雕刻式外立面非常迷人。

苏黎世:维亚都克特和弗莱塔格(VIADUKTFREITAG)

  维亚都克特是一道旱地高架拱桥,位于已由昔日的工业区改造成为新兴创意中枢、时尚休闲聚点的苏黎世西区。这座始建于年的高架桥上至今还有从苏黎世主火车站开出的列车驶过,而高架桥下的拱门则在五年多前开始被改造成了富有艺术气息的商业场所:精致的时尚小店、咖啡馆、餐厅一家挨着一家。米长的大桥之下总共有36个拱门,拱门之下就是各种各样的店铺。

  苏黎世西区的改造工程自21世纪初即已启动,成效斐然,成功转型为苏黎世乃至瑞士的最先锋时尚的地区,是当地潮人和游客的必到之处。整个苏黎世西区的改造,细分成了各个主题鲜明的小区域,维亚都克特旱桥一带,休闲娱乐点更集中。这一区域的中心部分是市场大厅,本地的农民和食品商贩们在此出售他们的作物。闲逛和购物之余,可以在熟食店买点吃的,或者找个咖啡馆歇歇脚。创始于苏黎世的时尚包袋品牌弗莱塔格也将其旗舰店设在这个区域。四层楼的旗舰店高达26米,由17个货运集装箱堆垒而成,成为苏黎世西区的一大地标。

 

伯尔尼:普罗格尔(PROGR)

  普罗格尔位于伯尔尼的心脏地带,距离火车总站不超过5分钟车程。这幢老建筑,最初是一座学校,历史上也曾经是伯尔尼博物馆临时艺术部门的所在地,又一度被规划为医疗机构和诊室。直到9年,经过公众投票,PROGR基金会获得了这座建筑30年的规划和建设权,从此成为文化生产中心。

  经过改造,建筑的一楼面向公众开放,成为文化爱好者聚会的地方。以前的教师休息室被改造成咖啡馆,同时也是书店和画廊。周末,带有舒适的绿色庭园的体育场里会举办各种派对和音乐会,StillerHas和Kummerbuben等伯尔尼的偶像人物都曾在这里举办过音乐会。

  此外,中心内现有多位来自各个领域的艺术家在此建立了约70个工作室,进行创作,既有平面设计师、编舞者和制片人等。人们不仅聚集在这里创作艺术作品,还在这里喝咖啡、出售画作并讨论书籍。

日内瓦:德斯巴恩区(DESBAINS)

  德斯巴恩区位于日内瓦南部,是现在日内瓦最时髦的地区之一,《纽约时报》将其称为“日内瓦的小SoHo”。德斯巴恩原是工厂区和工人住宅区,集中着车库、制表车间以及高精度机械工厂。

  20年前,瑞士最大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也即日内瓦现代与当代艺术博物馆MAMCO在一座建造于年的工厂厂房里落户,从此开启了德斯巴恩区的华丽转型。到了年初,这一区域内的三家展览馆开始联手主办一年一度“德斯巴恩之夜”,游客可以欣赏博物馆或展览馆里陈设的艺术品。这项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到欢迎,吸引数千个年轻的艺术爱好者,也极大地提升了这一区域的魅力和名声。

巴塞尔:圣奥宾区(ST.ALBAN)

  圣奥宾区是巴塞尔老城中最美丽的区域,濒临莱茵河,充满新旧文化融合的活力。12世纪时,圣奥宾修道院的修士们在此开筑了运河。据记载,13世纪时,圣奥宾区一带已有12家手工造纸作坊。从15世纪至18世纪,这里是整个瑞士最重要的造纸中心,坐落着一系列造纸厂。到了19世纪,圣奥宾区内的中世纪手工造纸作坊里开始引进造纸机械,机器造纸渐渐取代源自中国的手工造纸。年,圣奥宾区最后一家造纸厂关闭,但这一带直到转型、改造前,仍是巴塞尔最重要的工业区。

 

  如今,经过改造,这区域充满了娴雅、艺术的气息,入驻了许多创意工作室、博物馆及品味小店。巴塞尔美术馆的当代艺术分馆也选址于此。同时,一家古老的造纸工厂则被开辟成为巴塞尔造纸博物馆。与生产车间结合在一起,使巴塞尔造纸博物馆具有一种非常迷人的独特气息。

日内瓦:水力工厂剧场(B?TIMENTDESFORCESMOTRICES/BFM)

  这是一座在日内瓦非常引入注目的老建筑,其石头材质的外形,线条优美,极富艺术气息,被誉为“日内瓦工业皇冠上的宝石”。建筑位于克鲁温尼尔大桥旁,建于年,原是水力发电厂,为日内瓦成千上万居民提供饮用水和电力将近一个世纪,直到年才关闭。

近年来经改造,已成为日内瓦一处独特的文化艺术中心,包含了剧场和一个可容纳人的展览大厅等空间。仅仅是前往观赏这座建筑也已经不虚此行,何况还可以利用晚上时间在此观看一场古典音乐或舞蹈等的现场演出。

卢塞恩:纽百德NUEBAD

  纽百德位于卢塞恩市中心,原是室内游泳池,经过巧妙设计和运营,很好地将艺术、科学和创意产业运营结合在一起,已成为举办展览、集市、演出、咖啡馆、有机食品餐厅以及可分时租用的共享办公空间。目前在这里租用固定办公的有慈善机构、独立摄影师、珠宝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等。

原先25米长、六泳道的巨大室内游泳池仍是这个新潮地点的亮点和中心,转化成一个可容纳人的活动场所,每个月都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各种活动,音乐会、新品发布、展览。年,卢塞恩国际漫画节就在这里举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cf/87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