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阅读者得天下,可见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对于孩子成长是多么重要。今天读伴儿带爸爸妈妈,去欧美国家走走,看看欧美的爸爸妈妈们都是如何帮助孩子建立阅读习惯的?走进法国
法国家长认为培养孩子读书兴趣最重要。对上小学的孩子而言,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很有限,所以对他们的阅读范围不要有过多的限制,图书的内容越丰富越好,要用书籍让他们认识世界更多一些,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等孩子再长大些,就能认得更多的字,到时候,就帮他到图书馆办个借书证。不过现在网络也十分方便,可以直接让孩子到网上阅读感兴趣的书了,总之就是要帮孩子创建一个阅读的氛围。
走进美国美国人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开发进行得最早,也最富创造性。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新近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孩子具有比世界其他任何国家的同龄孩子更强的阅读能力。美国学生具有超强阅读能力的有力例证之一是:同样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能阅读中等难度的成人报纸者在美国孩子中占78%,能阅读难度较高的文学名著者占46%,比国际平均水平分别高出27和21个百分点。
此外,美国孩子的阅读面也比其他国家同龄孩子要宽,涵盖了《圣经》、外国古典名著和较浅显的科学理论文章等,而此类较深奥的作品,其他国家的孩子往往要再过至少2年才有能力开始系统地阅读。
读伴儿在这里总结了美国爸爸妈妈的一些做法和技巧的供国内的爸爸妈妈参考:
美国人是如何开发孩子阅读能力的呢?第一招:亲子阅读,营造阅读氛围树立良好榜样,让孩子从小就看到家长的生活离不开好书。让孩子尽早体会到集体阅读之乐。组办像“父子读书俱乐部”或“母女读书俱乐部”,由大人和孩子共同读同一本书,然后在周末展开讨论。同时鼓励孩子在读到好的篇章时向全家人朗读,以便合家共享。
让孩子体会到: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消遣的手段—待孩子真正对书籍如对玩具一样感到兴趣盎然时,他便开始乐于与书为伴了。
*图片来自网络,非版权所属,如涉侵权请告知
第二招:不限阅读内容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对“广义阅读”的兴趣。早在孩子开始认字之前,每每见到动画片海报,浅显的路标、布告、门牌等等,家长便停下来跟孩子一起阅读。美国人认为,阅读不应限于读“书”,凡是幼年时期对广义的阅读感兴趣的孩子,长大了自然也会爱读书。
鼓励孩子从小读书“杂”些。这就是说,不但读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故事性强的童话和小说,也读历史、地理、天文、社会以及和自然科学搭界的书籍。事实上,一个人小时候书读得愈杂,日后的知识面就往往愈广。
为了增加孩子的读书量,应该允许孩子对某些图书仅作快速、粗略的“浏览”。这就是说,不必对每本书都作仔细的“精读”。
*图片来自网络,非版权所属,如涉侵权请告知
第三招:多鼓励、多发现、多坚持◆试着让孩子每次读书至少坚持15分钟。
◆不要每当孩子的视力出现问题时,便武断地宣布是“读书太多”使然。
◆要是自己孩子的阅读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孩子,不要无休止地批评,因为这只能使其对读书有抵触情绪。
◆如果孩子读书时遇上了难点,不要马上给他现成的答案,相反可启发他通过想像做合理的推理。
◆家长发现孩子在阅读上的特别兴趣或特别需要,要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
◆提供给孩子的书籍,必须适合孩子的年龄、迎合孩子的兴趣。
◆了解并善于总结孩子读书的长处、短处以及兴趣所在,并利用家长会向教师作汇报,目的是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对孩子的阅读作出指导。
◆帮助他办理一个小小的私人图书馆。
阅读从绘本开始
安东尼·布朗创作的《我爸爸(精)》是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已出版的启发精选国际大师名作绘本系列之一,适合3岁以上儿童阅读。讲述父子亲情的书籍多如牛毛,但是很少有像《我爸爸》这样的角度和方式,真正撼动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于父亲的热爱和崇拜。《我爸爸(精)》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来描绘一位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不仅样样事情都在行、给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还温暖得像太阳一样。
大卫·香农编著的《大卫惹麻烦(精)》讲述了:从不懂事到懂事,从不守规矩到学会守规矩,一晃眼孩子长大了。也许他不再需要你半夜起床泡牛奶,也不一定像以前一样黏这你,吵着你抱,长大的他需要你另一种关心。沟通、倾听这两项功课,只要努力的做,认真的做,最后你会发现,孩子的心~你抓的住噢!
我们常常会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植物的影子,比如在石墙的缝隙里、高高的房顶上、广场的角落里……植物没有脚,也没有交通工具,它们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在这本书里,安妮·默勒向我们介绍了植物的种种“旅行”手段,例如老鹤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种种奇妙的方法,让人大开眼界。本书的文字生动有趣,插图也精彩纷呈。作者在书中大量运用拼贴手法,使得画面既充满艺术感,又深具真实感,让读者在了解知识的同时,获得非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更多好书可到缙云书城选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