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关于夏至可是独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那么,关于夏至诗词有哪些呢?夏至古诗大全奉上!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
(宋)范成大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宋)陈与义
一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二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夏至后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唐·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祷雨题张王庙
宋·叶适
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
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封分明指休证。
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
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
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
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
宋·魏了翁
其一
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
其二
朱荣铅砌拱都堂,静合明窗夹主廊。
外省诸司西恻畔,枢寮却在外东厢。
其三
朝吧归来政事堂,衣冠牣宇鹜成排。
须臾排马还私第,一片闲庭锁夕阳。
景祐夏至皇地祗二首
宋·佚名
其一
赫矣淳耀,俶载帝基。
一牙以定,万国来们。
寅恭洁祀,博厚皇祗。
威灵攸在,福禄如茨。
其二
丕命惟皇,万物咸睹。
卜年迈周,崇功冠禹。
有烨炎精,大昌圣祚。
酌鬯祈年,永锡繁祜。
夏至後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到义宁自夏至秋不得家书思亲谋归不遂
宋·曾丰
散客强名邑大夫,琴堂余暇北窗孤。
灯前夜雨无宁竹,枕上秋风有战梧。
悬望北音思射雁,满怀东道梦烹鲈。
白云一望二千里,羞听林间反哺乌。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其一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其二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宋·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宋·杨万里
其一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其二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夏至
宋·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
宋·范成大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夏至日雨
宋·袁说友
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
夏日杂兴(四首之一)
明·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夏至对雨柬程孺文
明·张正蒙
堂开垂柳下,默默坐移时。
岁序一阴长,愁心两鬓知。
雨檐蛛网重,风树雀巢欹。
惆怅无人见,深杯空自持。
赠南都莫工部子良夏至斋宿署中
明·唐顺之
万乘亲郊幸北宫,千官斋祓两都同。
灵光正想泥封上,清梦遥依辇路通。
烟散玉炉知昼永,星分银烛坐宵中。
闻君已就汾阴赋,犹向周南叹不逢。
《首夏》
白居易(唐)
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
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
春禽馀哢在,夏木新阴成。
兀尔水边坐,翛然桥上行。
自问一何适,身闲官不轻。
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
食饱惭伯夷,酒足愧渊明。
寿倍颜氏子,富百黔娄生。
有一即为乐,况吾四者并。
所以私自慰,虽老有心情。
赏析:颜如
作为唐代诗坛三大天王之一,老白最为人传诵的名作很多,主要是《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等。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典出《唐摭言》卷七)
诗词界素有“神魔仙佛”之称,其中诗神是苏轼,诗仙者李白,诗佛王维,诗圣杜甫,诗鬼李贺等等,而白乐天诗以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著称,因“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之句,人称“诗魔”。
传说白诗语言朴实,“老妪能解”,因此众口纷传。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态度反映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幽林池塘,蛙声未起,景色清明,鸟语花香,诗人漫步水边,行过小桥,心情悠然自得。后八句一口气用了几个典故,以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衬托自己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自在;白乐天与陶渊明一样爱酒,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
陶潜穷困,诗云:饮酒常不足。而白居易家境宽裕,不仅有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还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颜回贤而寿短,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95岁的僧人如满和岁的李元爽,也参加了七老会,号称“九志图”。老诗人们饮酒赋诗,传为诗坛佳话。诗中提到的黔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穷人“黔娄子”,白乐天的好友元稹写怀念妻子的悼亡诗,开篇便是“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诗中洋溢着知足常乐的欢欣,吃得饱,有酒喝,身体好,还有钱花,真是惬意呀!
此诗颇能代表白居易诗歌的基本风格---平易浅切,明畅通俗。平易,是指用寻常的话,写寻常的事,明白自然,人人能够领略。所谓“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刘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平易的境界是不容易达到的。白诗文字浅显,少用生僻典故和古奥词句,便于广大读者接受,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寘(zhì):同“置”,放,搁置。周行(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陟(zhì):登高。彼:指示代名词。崔嵬(wéi):高而不平的土石山。
*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虺(huǐ)隤(tuí):腿软足疲之病。虺为“瘣”的假借;隤与“颓”相通。
*姑:姑且。酌:斟酒。金罍(léi):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兕(sì)觥(gōng):形似伏着的犀牛的饮酒器,一说是野牛角制的酒杯。
*永伤:长久思念。
*砠(jū):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瘏(tú):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痡(pū):因劳致病,人过度疲劳而不能走路。
*云何:奈何,如之何。云,语助词,无实义。吁(xū):忧伤而叹。
赏析:白岚
夏夜,小雨不停。风也轻微,在路灯下,我和小朋友一起去寻找卷耳,开着小小的花,晚上花合的紧紧的,虽然打着伞,但一身也半湿,冷意是肆起的。
寻找然后读《卷耳》是最恰当好的。有人说此诗是写妇念征夫;也有人说当是岐周大夫于役中原,其妻思念之而作。
整篇《卷耳》首先让我去查找卷耳的分布与药用价值。为何去采卷耳,而勾起疲乏和痛苦?
卷耳于我国中部各省,常成片生长田圃,路边及山坡草丛中,全株入药治妇女乳痈及小儿风寒咳嗽。用量:3~5钱。也可驱毒散热,驱毒杀虫。
而今卷耳,多半不被人识,却有独特的花语:美好。古时的卷耳,同酒倾杯,与马儿颓唐,让“我”几愈绝望。但仍然取而为之。
没有想到采采卷耳,半天不到小半筐,索性把筐放在大路上,登那高高的土石上,再登上山脊梁,艰难攀登乱石岗。
马儿足疲神颓丧,马儿腿软已迷茫,马儿终累坏倒一旁。
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然后,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大都,古人不遗余力,去思念与寻找一人,而今我勉励自己,也借诗勉励大家,终身有可念之人,也有可念之美好事物,例如卷耳。
《夏日》
韦应物(唐)
已谓心苦伤,如何日方永。
无人不昼寝,独坐山中静。
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
积俗易为侵,愁来复难整。
赏析:雨霁阳光
古人说“男子悲秋”,这悲却也始于夏至。那时日影最短而开始拉长,阳气最盛而阴气生发,所谓“微阴生九原”,所谓“物极必反”。这个第一个被定义的节气,离我最喜的两个节气(小满、芒种)最近,却因恰巧地吻合心底未名的忧伤,而成了我一直避之不及的节气。碰巧的是,我将要过的第一个父亲节和再也无从为父亲过的父亲节,也将至。欣喜间这忧伤就那么不离不弃地尾随着你,用毛茸茸的尾巴轻蹭着你;敏感的你却又不得不觉。所以记起韦氏的这首忧伤的诗。
开始两句便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已谓心苦伤,如何日方永。”“这忧伤难耐,太阳却怡然中天”;这么心伤的苦楚难言,慢悠悠、火辣辣的日头却全不理解。”什么样的苦楚呢?作者没有说,却勾起读者的忧伤。
第二句,“无人不昼寝,独坐山中静。”“大家都在午睡,我独自在山中静坐。”忧着别人未有的忧,安静着自己的安静;读着读着便想起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那份寂寥、独立,立然纸面。
第三句“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我该怎么办呢?“我将领悟淡泊以排遣这些忧虑,我将学习佛法以忘记这些境遇。”忧伤侵袭,只得临时抱佛脚,希求一时顿悟开解。
第四句“积俗易为侵,愁来复难整。”可是,“我的积习那么容易被攻破,忧愁来了挡也挡不住。”人非圣贤,能控制情绪的人却不能保证消化得了所有的情绪,也不能保证在任何时候控制得了这易变心情。
你我皆凡人。还是喜欢许巍的《漫步》:“让它自然地来吧,让它悄然地去吧,就这样微笑地看着自己,漫步在这人生里……”
又,传说中“杯弓蛇影”的疑神疑鬼也是发生在夏至日,却是另一个故事咯。
《夏至》
张耒(宋)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赏析:全浩
“至”这个象形文字本意为:像鸟从高处飞到地上来,或像射来的箭落到地上,有到达和极点两种意思。“夏至”是第十个节气,这个节气当是指的阳气到了极点之意。有俗语曰:“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的北方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后阴气开始发生,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喜阴的植物也开始生长。
张耒(-),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他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之一。张耒写过很多关于季节的诗歌。这首《夏至》大意是,华育万物并促养众生的阳气到达极点了,季节转变,大的规律和命运忽然如行云般流动迁移。
人们常常是在懵懂未察觉,而微弱的阴气开始诞生出来。对立的生死和寒暑都在此刻忽然交换了权柄,此消彼长,但它们的整体才构成完全的循环。面对自然规律和命运,即使参天大树,也不能常保芳华新鲜。飓风起于青萍之末,细微的变化和征兆总容易被忽视,渐进而成的量变到质变却是真理的必然。“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只有善于体悟和观察造化运作的人,才是正确明智的,他们洞悉幽微,看到了强弱之辩证,以静坐和无言等待天时,顺势而为。
张耒的这首诗正合此阴阳变化之意,体现了《道德经》里“反者道之动”的物极必反思想,还有“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样的智慧。此诗联系到有两首诗:《夏至日作》(唐)权德舆和《分水岭》(唐)元稹。
《夏夜即事》
红楼梦贾宝玉
倦绣佳人幽梦长,
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宫镜,
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
玻璃槛纳柳风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
帘卷朱楼罢晚妆。
赏析:圣诞节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诗词曲赋的成就非常高,作者借贾宝玉之口,写出夏日夜晚的闺阁小姐的生活,表现出一种闲适与雅致,让我们还原这样一个场景。
江南的园林,小桥流水,精巧别致,亭台楼阁,俨然林立,池塘里荷花飘雪,荷叶摇曳,走廊上鹦鹉在金丝笼里吟唱“整日价情思睡昏昏”。闺阁小姐打开梳妆的镜匣,开始梳洗晚妆,打开的镜匣就如同一轮明月映照着窗户,小丫鬟在香炉中点燃御香,屋子里就似有云雾缭绕,宛如神仙居住的地。三三两两的女孩子在月色下,烛光中用琥珀杯喝着清茶,享受着从玻璃门槛上穿柳而来的凉风。也许还要吟诗作对吧,此情此景到处都洋溢着闲情雅致,温馨和谐,也确实是炎炎夏日里的一丝清凉。
场景如此美好,生活如此惬意,但有怎么能改变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大观园被抄检,姐妹们一个个分别离去,真正是繁华落尽即悲凉,此情此景,谁的心中不起感慨,圣诞节有感于斯,填词一首:
南乡子(夜雨气萧森)
夜雨气萧森,高处层楼此照临,
飞雁一行空弄影。
听琴,流水私吟空解音。
清气热风吟,暗暗神伤任雨霖,
把盏蹙眉思欲尽。
如今,掩映葱葱草木深。
《夏夜闻蚯蚓吟》
卢仝(唐)
夏夜雨欲作,傍砌蚯蚓吟。
念尔无筋骨,也应天地心。
汝无亲朋累,汝无名利侵。
孤韵似有说,哀怨何其深。
泛泛轻薄子,旦夕还讴吟。
肝胆异汝辈,热血徒相侵。
赏析:青谷
你可听见会唱歌的蚯蚓
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有昼伏夜出的习性。虽说它远早于人类就生存在地球上,也被达尔文称为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但在反映生活价值的诗歌中,恰是极少有人涉笔蚯蚓。也因此,在一个夏夜将雨之时,听到蚯蚓在砖石泥地里轻声低吟的卢仝,奔涌出一首如此浩荡大气的蚯蚓之歌,堪称是古中国诗篇中一朵罕见的奇绝之花。
蚯蚓不为“亲朋累”,蚯蚓不为“名利侵”,蚯蚓“无筋骨,也应天地心”,以物喻人,听出了蚯蚓声声是“孤韵”,听出了蚯蚓之声“哀怨何其深”,蚯蚓在土壤中的孤寂原是诗人在人世间的孤寂。
他为何博览经史、工诗精文,却不愿仕进?他为何家境贫困,但朝廷有两度征为谏议大夫的机会均“不起”?他活了四十岁,惟穿白布衣,是为什么?阅览全唐诗中他的三卷八十余首诗篇,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因为他深感“死生纵有命,人事始知难”,因为他深叹“禄位埋坑阱,康庄垒剑棱”,因为他深明“忠良伏草莽,无因施羽翼”。但,他终究还是因留宿王涯宅第“罹甘露之祸”,令我不禁战栗!
今世夏夜雨中遥念远逝的诗魂,也许伏身在最孤寂的土壤中,才听得见蚯蚓唱着肝胆热血的歌,哑默。
《纳凉》
秦观(宋)
携扙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赏析:幽月青痕
夏至时节至,炎炎夏日便会逐渐显露它真正的威力——高温。夏至排列于二十四时节第十,夏至这一天过后,昼夜便有明显的差别——天长夜短。纳凉是夏日生活习以为常的举动,现代人纳凉消暑的方式多样化,风扇,空调还可到泳池畅游。
那唐朝诗人秦观又是怎样避暑纳凉的,只见他手里拿着手杖去寻找那柳树成荫的清凉。一个“追”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渴望之情也道出了气温的变化,不得不令人贪图凉爽之处。
他来到画桥南畔支好躺椅躺上闭目养神。“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惬意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不知不觉皎洁的明月升了起来,从船上也飘荡出悠扬的笛声。不由得让人想到“人约黄昏后,月上柳稍头”的浪漫,当然秦观做为奔走与仕途的官员来说,自然不会那么想的。
“风停了,那池塘中的莲花也不用随风摇摆,可以安静的绽放自己的清香”。一个“自在香”隐约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期望,期望什么?如莲不染还是悠哉的闲云野鹤?只有他知了!诗人秦观的这首《纳凉》虽无精妙绝伦的词句,但却情趣盈然,寥寥几句便道出纳凉的风情,不需要太多景致,只要怀有一颗怡然自得的情怀,酷热之中也有别样风景!
回复以下数字,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