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老城记忆,会不会勾起你的回忆

内容较多,建议WiFi下阅读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巫山老城巫峡镇

巫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巫山老城巫峡镇曾是这块土地上的奇葩。

巫山老城全貌

巫山老城鸟瞰巫山老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巫山老城

老城溯源

巫山城地处长江北岸,位于长江与大宁河交汇处的西侧,历朝历代都是巫山郡县治地,为巫山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大宁河口

巫山县城解放前名中和镇,年改名城关镇,年更名巫峡镇。巫峡镇名称来历,《巫山县地名录》载,“因地处巫峡口而得名”。

巫峡口的巫山老城

巫山地名来自于巫咸。传说中的古代十大巫师之魁即为巫咸,是巴人的始祖。巫咸是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精通术数卜筮的全能智者,又是神医。由于他助黄帝征战有功,还为舜帝治病,且长年替百姓出诊治病,皇帝便将这块宝地赐封予他——“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巫名”。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巫山城即存在。据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记载“江水经巫县故城南,现故楚之巫郡也”。西汉三国时期,巫山即有城郭,“三国吴景帝分宜都郡置建平郡,治巫城,缘山为墙,周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旁深谷,南临大江,故夔(子)国也。”据《巫山县志》记载,巫山城在汉代,已经是座土城。

在峡江的古城中,巫山城天灾人祸,所经受的磨难最多。

巫山城由土城改建为石城,是明朝正德二年(公元年)。由于巫山土城年久圮坏,当时的巫山知县唐书,正其方位,修筑石城。当时的石城有四座城门:东门曰丛秀门,南门曰巫山门,西门曰会仙门,北门曰阳台门。

石城修建四十多年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年)长江大水,巫山石城多处塌圮。又过去二十多年,朝廷于万历元年(公元年)重修巫山城。这次修复后的四座城门:东曰永清,南曰临江,西曰广济,北曰镇源。

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忠义军数万之众,在巫山城与清廷军队几番激烈厮杀,城门倒闭、城墙塌毁。

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年),知县朱斐然组织重修巫山城。经石砌砖封之后,四门再次更名:东曰太清,南曰平江,西曰盛源,北曰世润。

咸丰十年(公元年),巫山城被大水淹没,城墙膨裂,随后募捐修复。同治九年,河水泛涨,城内建筑被淹,损失严重。光绪十四年(公元年)知县就地劝捐,巫山城再次修复。

上世纪开始,巫山城墙多次被毁坏: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巫山县城多次轰炸,城坍屋垮,毁损惨重。满城是临时安居的茅草屋棚。一时,巫山被称为“草城”;

年,拆南墙一处建三十步石阶(医院门诊部外);

年,修城区街道,拆毁东城门;

年,修筑北门碉堡,滥拆城墙,北门毁;

年,拆西城门;

年,大雨,南城墙一段裂口2丈,钓鱼台处城墙凸出丈余;

年,拆翠屏街城墙,铺设石阶;

年,拆集仙街中段城墙,筑石阶,通城外石牌楼。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巫山古城墙稍有修复:

年,圣泉街下梯子城墙倒塌,拨款1.5万元加固墙身;

年,政府投资元,整修西门城墙27米,古城墙只剩下电影院至煤建公司一段和南城门。

至三峡工程搬迁,巫山城已有多年历史。中华发展史上,具有多年历史的县城不多。巫山人爱它,至今称它为“老城”。

巫山老城巫峡镇地图

街巷变迁

清代以前,巫山城的街道没正式的名称。由于城内比较热闹的地点主要是庙宇与县衙,故街道没有正式名称前,老百姓就以东岳庙、财神庙、火神庙、县衙等作为地名称谓。连接这些地点的道路,均为土路。

清朝道光七年(年),巫山人刘国政捐款修建城内街道,自东而西,以青石铺设路面,宽5尺,长约2.5里。为表彰刘,当时的知县杨佩芝授其“有担当”匾。

民国前期,巫山城内除东正街、西正街为青石路面,其余街道至东岳庙、财神庙、峰崇寺、南正街、火神庙、十字街、慈善街、顺城街、东井等街道仍为土石路面。后因日机轰炸,街面凸凹不平,每逢雨后,泥泞难行。

民国三十三年,县临时参议会提议重修街道,因缺乏经费,无果而终。第二年,由县长胡昭华再倡整修街道,成立城区建设工程局。由工程局统一规划、拉直路线、拆除破旧、整修房屋、安装路灯。这次修整后,巫山老城内焕然一新:共建4条主街,全是厚厚碎石上铺设三合土,两旁建有人行道;8条小街巷,全是三合土镶嵌青石板。

这位文气十足的国民党政府县长胡昭华,当他筹措银两重修县城街道完成后准备重新规划街道命名时,忽发奇想:巫山县城内当时的主要街道正好十二条,我何不以闻名全球的巫山十二峰名称命名呢?!于是,火神庙街→起云街……就这样,以“登龙”、“飞凤”、“望霞”、“聚鹤”、“集仙”、“朝云”、“飞凤”等十二峰命名的门牌便挂在家家户户、机关政府、饭庄酒楼、公司商铺的大门上,成为全国一绝!

解放后,巫山老城发展迅猛。至年,县城街巷已发展到19条,除原有12条外,增加了宁河、宁河后、顺城西、北门坡等街道。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反四旧”的浪潮中,聚鹤、起云及宁河后街被改作东风街;松峦、顺城西街被改为红旗街;广场以北及北门坡街被改为立新街;圣泉街被改为工农街……

以十二峰命名的街道在文化大革命中更名如下:

飞凤街→人民街

朝云街→人民街

望霞街→人民街

聚鹤街→东风街

起云街→东风街

上升街→解放街

净坛街→解放街

松峦街→红旗街

登龙街→红旗街

圣泉街→工农街

翠屏街→反帝街

集仙街→反修街

年,由县财政拨款,各单位职工义务劳动,至年底,主要街道全部使用混凝土浇铸而成,路面拓宽7~10米。此外,街道两边种植梧桐树、柏树、柳树、杨槐树等,使巫山老城苍翠成行,一片绿荫。

巫山老城集仙街口

巫山老城起云街

巫山老城秀峰街

年,由于巫山老城地处巫峡口,改巫山老城的城关镇为巫峡镇。同时,恢复了以十二峰命名的街道名称。这样,“朝云街”、“望霞街”、“聚鹤街”、“起云街”、“上升街”、“净坛街”……以十二峰为街道名称的门牌重新挂在巫山老城的各街道上。新增的街道,“秀峰街”因“秀峰禅刹”而得名,“北门坡”因位于城北的坡地而得名……

老城记忆

到巫山旅游,且莫都只拥向十二峰、小三峡。其实,在巫山城里小住几天,好玩的地方可多呢!

巫山老城内原有许多古迹,从清光绪年间的巫山城池图即可见。

光绪年间巫山城池图

由上图可以看到,清光绪年间,巫山城内有东岳庙,文昌宫、文庙、城隍庙、武庙、奎阁等;城外还有高唐观、紫云宫、神女庙、演武厅等。除此之外,还有城东的陆游洞,城南的南陵山,城北的龙门峡口,城西的会仙桥、紫云宫遗址。可惜的是抗战期间,日寇飞机对巫山城轰炸,破坏非常严重,几乎片瓦不留。

龙门峡口大桥(《巫山县志》插图)

到巫山,一定要先去看看楚阳台遗址。巫山老城西北二里的高丘山(又名高都山),有一高30多米的台地,即楚阳台故址。若干年前这里曾建有一庭院,院前有古木数株,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高唐观。古庙已废多年,如今仅残存后院玉皇阁。楚阳台还有一景,名阳台暮雨。阳台前方下临江水,上有云雾缭绕。台上有一石,日暮之时,烟雾凝成雨滴,点点飘落在石上,人们称之为‘阳台暮雨’,是巫山八景之一。楚阳台有太多的故事与演义,它不仅是中华文人墨客最







































治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gj/2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