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气幸金方,凭高荐羽觞。魏文颁菊蕊,汉武赐萸房。秋变铜池色,晴添银树光。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沈佺期
九日
度娘说: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习俗有有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因为“九九”和“久久”同音,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敬老节,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说到登高、敬老不由让人想到人老先老腿,要想爬的高,望的远首先得腿脚好,而人体停止生长后就进入了退化阶段,尤其以骨关节的退化最为明显,比如骨膜退化,关节盘磨损,骨密度下降,长骨刺等,而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要数颈椎和腰椎。
关节出了问题除了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外,还会引起其他问题,如颈椎病会引起头晕、恶心、手麻,严重者会引发脑血栓;腰椎病会造成腰冷、腿疼,甚者下肢瘫痪。
今天来学习如何治疗关节病。
一、产生原因
中医学认为骨关节病主要由内因和外因造成的。
1.内因
关节主要由骨头、筋、肉组成,所以关节出了问题可以从骨、筋、肉三个方面找原因,而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肉,所以关节问题可以追溯到肝、肾、脾,所以治疗也由此入手,主要思路有养肾填精、养肝柔筋、健脾强肌。
具体来说:
骨刺、椎管狭窄,这是骨的问题,治疗应养肾填精;
骨关节发紧、强直、活动到具体位置的疼痛,这是筋的问题,治疗应养肝柔筋;
关节活动无力,肌肉萎缩,肌肉劳损,这是肌肉的问题,治疗应健脾强肌。
2.外因
外因主要有:风、寒、湿、火寒:使关节循环降低,关节发凉湿:使关节活动迟钝火:关节炎的主因风:产生游走性疼痛,也会加重其他邪气对关节的损伤二、治疗方法
关节病治疗思路:内养脏腑,外祛风寒湿邪
1.内养脏腑通过内服中药来养肾填精、养肝柔筋、健脾强肌。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上半身补气,下半身补益精血,具体来讲:上半身关节(肩、颈椎、胸椎)治疗思路为健脾补气基础方:益智聪明汤(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蔓荆,
升葛参芪黄柏并。
并加芍药炙甘草,
耳聋目障服之清。
随证加减:
颈椎引经:葛根
肩轴引经:姜黄,桑枝
头晕:天麻
瘀血(活血化瘀药,藤类药):红花
祛湿:白术
祛风:羌活,防风
下半身关节(腰椎、髋关节、膝盖、脚踝)治疗思路:滋补肝肾
基础方:杞菊地黄汤(左归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大补阴丸)
杞菊地黄汤(沈氏女科):枸杞子、菊花、生地、黄精、泽泻、丹皮
加温阳的药:仙灵脾、蛇床子
随证加减:水肿(中医认为有局部湿气):茯苓、泽泻寒邪兼湿邪:细辛,走督脉祛风:独活腰痛:老鹳草、鸡血藤、伸筋草膝:川牛膝2.外祛风寒湿邪
通过针灸内通经络,外祛风寒湿邪。
具体针灸治疗:颈椎:后溪(严重者可留针,并活动手腕手指待气至,可提高疗效),可配合中渚、外关、风池等穴位腰椎:后溪、昆仑膝:膝周围各穴位、阳陵泉、足三里,膝眼、犊鼻、梁丘、血海可配合烤红外线以及外敷,乳香没药,羌活独活,其它活血化瘀药。附药
姜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活血行气而止痛,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桑枝:袪风湿而善达四肢经络
牛膝:引火下行,补肝肾用怀牛膝,祛风湿活血化瘀用川牛膝
鸡血藤:活血,补血,通经,舒筋活络
伸筋草:祛风湿,舒筋活络
老鹤草:祛风湿
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止痛
黄精:气阴双补,偏于补阴;肺脾肾兼治
三、注意要点
治疗期间不能熬夜,不能受风寒,不能过度劳损。
熬夜的危害:入夜为阴,熬夜会影响肝肾的功能,对关节的恢复极其不利。
受风受寒的危害:受风寒会引起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减慢,以此加重关节病。颈椎病带戴围巾,腰椎病戴护腰,膝关节戴护膝十分重要。
过度运动的危害:过度运动会进一步加重关节的磨损,骨关节病发病时常出现炎症,炎症期的活动对关节的磨损远大于平时,所以切忌运动过度,但又不能完全不运动,所以运动要适度。
道朴中医诊所出诊时间
上午8:30-12:00下午2:00-6:00
周一休息
范辛尧:周三、周五上午,周日下午
魏学斌:周二、周四、周六上午
道朴小童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