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48924.html
九月
让我停下脚步的,是空气中馥郁的那一瓣花香。
是金桂。九月间,泼泼洒洒地开得铺天盖地,一点也不内敛,不含蓄。
为什么要含蓄呢?微风不燥的日子,一切刚刚好,花香,也浓郁得恰如其分。
每日里,从这里穿行过多次,却不曾留意紫藤萝架旁边,居然也挺立着两株桂树。先前只记得西边园子里是有一棵的。每逢秋天,灿烂的阳光下,花香混在空气中,混在阳光里,缠缠绵绵。
东边园子里的这两株金桂,我着实没有留意。经人家一提点,抬头恍然间才看到,枝枝稍稍,细碎的小黄花点缀其间,香气像这九月的风一样,肆意流淌。
JIM说,这花香有些腻,香得有点过。
我不以为然。
我喜欢这样的腻,甜甜的腻,腻到骨子里,腻到心肺里。连呼出的气,都是遮掩不住的清香。
人,还是要有一点癖好的。风轻云淡的人生固然脱俗,诗酒趁年华的日子,却也是另一番人间世。
这些年,行色匆匆地走过一季一季的春天,连花儿落满肩头也无暇顾及。踩在秋天金黄的银杏叶上,一心只想着赶路,却忘记了人生的路山高水长,紧走几步慢走几步,又有什么打紧的呢!
Autumnisthegoldenseaso
想停下来,喘口气。自己跟自己说说话。
聒噪的日子,着实让人分不清哪个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如今,终于可以躺平在这秋日的风里,做片刻休憩。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一番。
好久不见。
其实,只有自己清楚,翻山越岭之后,看到的终究不过是一纸浮华,褪却的,是曾经的心心念念。
就像这文字,越来越枯涩,少了年少轻狂时的灵动。真怕有一天,她嫌着了我的俗,嫌着我在欲望的路上像一个红了眼的赌徒,决绝弃我而去。
这半生的沧桑,便没了归宿,浪迹天涯。
夜阑人寂时,切切的耳语,怕是只能说与这九月的风了。
且听风吟。
回忆,意味着不再年轻。
十年生死,月满山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怎能说忘却就忘却。
就像这花香,即便此刻闻不见,可是她永远刻在了你的记忆里。一阵风,便可以让她在你的内心深处,攻城掠地。而你,败得心甘情愿。
山有木来木有枝。一切总归是有定数的。逃不掉,也不用逃。
Autumnisthegoldenseaso
物语
脆弱这东西,是跟年龄有关的。就像风,总是跟着季节的脚步。
如今,看一部电视剧,也会泪流满面。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也会黯然许久。
越来越怕那些写在泪腺上的文字,导火索一样,让人猝不及防。
越来越多地失态,众目睽睽之下。柔软的文字,却有着坚硬的质地,戳得人心疼。
学生一脸诧异。
他们不知道,我也曾经和他们一样,年少不更事。须知,江湖越老,心越柔软。
恋旧,也是一味加速老去的药丸。
午夜梦回。一座城,一个人,一段风景,一串故事。
木心说,那时候,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这样的慢,有着无法言喻的美好与忠贞。只可惜,在步履匆匆的当下,一眼千年,哪有什么地久天长,最终都不过是刹那间的烟火。
师傅说,人生不过是不断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是的,曾经那些放不下的,最终都还给了时间。
Autumnisthegoldenseaso
读孙绍振的《名作细读》。越读越惊心。
曾经以为的独辟蹊径,却原来都是故弄玄虚的炫技。一篇文字,站在读者角度,纵然有千万个角度,那都是个体独特的体验,那么作者写文字时的心情呢?真的懂吗?他想说的,真的是你所读到的吗?
文本解读,不但要读出自己,也要读出他人,更要读出写文字的人,方是正道。
真水无香。很多时候,老老实实地带着孩子们去读文字,干干净净地读,或许于他们才是真的有用。
只可惜,教了二十年书,左脚才跨进门槛儿。
总觉得自己天生该是火命,办公室里的花儿,大多没有活过一年的。
几次三番地养水竹,枯掉,重新再买,再枯,再买。那一阵子,跟这绿植着实较上了劲儿。
雪老师终是看不过眼去,专门培植了一束,根须茂实。她以为这样一定不会死。
插在我办公室的瓶子里,也只是半年的功夫,便枝枯叶黄。
从此,我的办公室再也不养水竹。
铜钱草,也是几次三番地死。特意从花圃里挑了一蓬密密匝匝的,也着实养得恣肆而放纵。
暑期忙碌,便无暇顾及。医院的床上时,才猛然记起。
心下一阵懊恼,估计多半是枯死了。这草,两天不浇水便萎靡不振,何况已经二十天的光阴了。
果然是蔫头耷拉的。枯叶一大把。
心疼许久。
稍稍欣慰的是,枯叶丛中倒也有几抹泛着黄意的绿。小心呵护。
一个月时间,到底是缓过了那口气。虽不似之前那样蓬勃,倒也是另一种情致。
感叹。心若在,总会有涅槃重生的一天。怕就怕,世间万物都在救赎你,唯独你,不肯放过自己。
花如此,人亦是。
过尽千帆后的通透,是一种生命的升华。
过不去,终究都成了过去。于是,这个世界,和你来时一个样。
Theend
世界这么大
能遇见你,真好!
精彩回顾
(期)
汤会娥:刍议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价值意义——钱穆《民族与文化》阅读体会
(期)
汤会娥:《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体会(5)——不动笔墨,亦可读书
(期)
汤会娥:甘南的云
(期)
汤会娥:《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体会(4)——减负等于加正
(期)
汤会娥:《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体会(3)——语文老师要疏通语文课和语文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