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仙鹤草Xiānhècǎo
中药图鉴
仙鹤草原态
仙鹤草饮片
来源
《图经本草》
别名
龙牙草、老鹳嘴、子母草、草龙牙、父子草、狼牙草
英文学名
HerbaAgrimoniae
药用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AgrimoniapilosaLedeb.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
苦、涩,平。
归经
归心、肝经。
功效
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
临床应用
1.咯血,吐血,崩漏下血。本品味涩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出血证。因其药性平和,大凡出血而无瘀滞者,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如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可与生地、侧柏叶、牡丹皮等药同用;若用于虚寒性出血证,可与党参、炮姜、艾叶等药同用。2.疟疾寒热。本品有截疟之功,治疗疟疾寒热,可单以本品研末,于疟发前2小时吞服,或水煎服。3.血痢,久泻久痢。本品味涩收敛,能涩肠止泻痢。因其药性平和,兼能补虚,又能止血,故对于血痢及久病泻痢尤为适宜。如《岭南采药录》单用本品水煎服,治疗赤白痢,也可配伍其他药物。
4.痈肿疮毒。本品能解毒消肿,可用治痈肿疮毒,单用或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
5.阴痒带下。本品能解毒杀虫止痒,可用治阴痒带下,常与苦参、白鲜皮、黄柏等煎汤外洗。
6.脱力劳伤。本品有补虚强壮的作用,可用治劳力过度所致的脱力劳伤,症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而纳食正常者,常与大枣同煮,食枣饮汁。若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者,可与党参、熟地、龙眼肉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按语
仙鹤草味苦性平,功擅止血,能治各部位出血病症,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作用显著,往往用为主药,可视病因兼夹情况适当配伍之。民间用治脱力劳伤,称之为“脱力草”亦殊有功也。此外,《滇南本草》称本品能有治疗赤白痢的记述,但现在临床上只用它止血与补虚两方面的作用,关于治痢这一点,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
文献摘录
1.《滇南本草》:“调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红崩白带,面寒背寒,腰痛,发热气胀,赤白痢疾。”2.《本草纲目拾遗》:“葛祖方:消宿食,散中满,下气,疗吐血各病,翻胃噎膈,疟疾,喉痹,闪挫,肠风下血,崩痢,食积,黄白疸,疔肿痈疽,肺痈,乳痈,痔肿。”3.《本草求真》:“叶蒸醋,贴烂疮,最去腐,消肿,洗风湿烂脚。”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间苯三酚缩合体、黄酮、有机酸类化合物。止血的成分有仙鹤草素、鞣质、没食子酸及维生素K等。2.药理作用:仙鹤草醇浸膏能收缩周围血管,有明显的促凝血作用;仙鹤草素能加强心肌收缩,使心率减慢;仙鹤草中的主要成分鹤草酚(Agrimophot)对猪肉绦虫、囊尾蚴、幼虫、莫氏绦虫和短壳绦虫均有确切的抑杀作用,对疟原虫和阴道滴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尚有抗菌消炎、抗肿瘤、镇痛等作用。3.临床研究:用仙鹤草30g,红枣10枚,白及粉6g(吞),每日1剂,煎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例,显效率为70%(上海中医药杂志,,4:28);用仙鹤草60g,水煎频服,治疗糖尿病数十例,均获显效(中医杂志,,7:11);用仙鹤草、徐长卿各30g,甘草10g,水煎服。共治疗牛皮癣17例,痊愈13例,显效4例,服药18~66剂(山东中医杂志,,3:);另据报道,以本品为主还可用治白细胞减少症、阴道滴虫病、癌性疼痛、先兆流产、地方呆小病、氨基酸糖苷类药物性耳聋等。
版权声明:
文字材料来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九版《中药学》教材,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