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茶席之间,花枝皆为实,春秋为虚

秋来,该换茶了!

暑热慢慢退避,心也安适开来,掏出前年藏的白茶饼,隔了窗棂吹进的淡淡秋意,细细的看,色沉心润,愈发的欢快了。藏茶,偶然候,是抑制那些不能忘记的欢快,可能是不能忘记的人,待到某年某月,再去从新翻开封印的追念,一杯沸水,便鲜活如初。

隔年的莲蓬,在案子上待得日久了,有了些许尘土,且往年的新鲜莲花莲子也上得桌来,便换了下来,可能年事大了吧,居然以为这粉粉白白的荷花招实美观,比那份带了干燥的高古更轻易患人欢快,来往还去的人都说,这花朵儿真让人爱的弗成了。成把的小荷花骨朵,剪了长长的梗,扎成一束倒挂在书架上,缓缓风干。

小莲蓬也选择四五只用麻绳索扎起来,倒挂了,与荷花朵儿一刮风干,那些香味就慢慢的掺出来秋天阳光的滋味,尽管颜色缓缓的暗浊,香味也日渐消失,然而却成了另一同风光。

时间的陈迹,与那些线装的书是及其相配的。

认识十数年的阿朱目前还在画画,她说,这些莲蓬也许放在实木画框里,挂在白墙上,就有了萧萧远山清秋意,即就是身居闹市,也能听到禅寺的钟声,在夜里,在这支淡淡的干燥的莲藕上,也在刻下这一盏清茶当中。倘有密友来访,相对而坐,一盏茶便复生了昔日年华。若一人独对,淡淡墨痕一帘书香倒也不孤负这一杯茶的暖和。

而今,禅就是茶,茶就是禅!好茶,配得起山间明月,配得起松涛晚钟,配得起一竿修竹,配得起一壶春秋。

那日,却在伟姐的桌上,与那朵成了杯垫的莲蓬相会欢,难相离,本来,秋天,这壶珍惜多了数年的茶,与这枯莲座,才最相获利彰的。

本来,在汉朝以前,人们饮茶对茶具的利用并没有过量的奢求,但求其清洁,然而跟着期间的进展,茶文明在盛唐获得空前的绚丽。“皇帝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着花。”墨客卢仝的诗句霸气统统,然而也巧合从侧面反响了那时统制者对茶文明的注重。

饮茶之乐,饮茶之雅,进而对茶具的请求也日渐精致,金银为优繁华汤,宋元陶瓷名扬天下,明清则返璞归真显现出百花齐放的姿势,修竹可做杯盏,林木亦可清香。

伟姐是深谙茶道的资深茶师,与茶浸淫,精力手巧。这隔年的老莲蓬,却也被她数次蒸煮做成了茶垫,温润了时间,精致了风情。

小沙锅里一汪净水,三两只干硬的莲蓬,在水中微微翻滚,她时时拿起手边的茶箸翻动,素手如霜,非常美观。

煮软了,掏出个中的莲子,寻了一养了满满一钵铜钱草的青石臼子压上,半日,饱满莲蓬变为了一高不过半寸的扁圆,若陈年小荷叶,色成暗褐色,摆在朱色的茶桌上,趁着青瓷的杯子,实在美观。

骄阳下晒上三两日,这莲蓬便成了形,伟姐说,这枯莲座,有了春日风情夏令暖阳着了秋天南风,入了水净其心,去其子,到也无忧无虑,若应了那句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与这凡间再无挂碍,可真得算的是六根清静了。

醍醐灌顶,煮雪烹茶,清冷从容,茶禅一味。望着伟姐浅笑的面孔,心头居然一阵寂静。前些日子,伟姐去山中寻茶,住在武夷山。窗外云海翻滚,室内一瓯茶香,年逾七旬的师傅,汲了山涧泉水,烹煮隔年旧茶,案几上是带着露水的山花几束。

凡间,虚无,入境,出尘!

好想,性命在此更迭瓜代!

本来,这茶席之间,茶盏,花枝皆为实,包含此间的风韵精力则为虚。烹茶人的一招一式皆为茶汤所御,此为什物,而事茶进程中的专一、无我则是最为名贵的心悟。枯莲座,无尘心,一杯茶,一壶春!饮罢,此日子便也曩昔了一个春秋。

做家:萧陌丨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本期编纂?离苏

?图片来历:拍照师

木白-文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讨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存、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记号你的夸姣。详询弘益撰稿人轨制可加微茶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gj/9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