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鹏远,文旅帮特聘实战专家、文旅帮专栏作者,现就职于5A景区老君山,主攻旅游营销方向。
从事旅游行业的七年里,我看过同程携程大打价格战,看过携程收艺龙,看过百度与去哪儿、携程玩资本,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旅游OTA终于大团圆了。作为在景区工作的人员,看着大家在旅游OTA这个圈子跳来跳去,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唯有我岿然不动,正好赶上旅游OTA发展黄金期,以前每过一段时间OTA的商务人员就会主动到访洽谈一些合作,现在大家都注重节能,几个人拼一辆车来景区谈业务,真是高效工作。
当然,这背后也有一丝心酸,旅游OTA几乎变成一家,景区就不好玩了。在产业链上,上游斗的越欢,下游就越开心,好比区域内如果一大堆景区拼命做营销,下游的宾馆酒店生意就会好得不得了,如果景区一潭死水,宾馆酒店就会关门大吉。
现在旅游OTA几乎变成一家,不竞争,不补贴,这时的景区就不好玩了,当年做皇上,几个妃子争相斗艳、互相争宠,现在都达成了联盟,皇上不能玩帝王术,自然就没了威望。那么,景区上游的第三方公司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风口?我们认真解析一下。
1传统类三方公司现状
关于产业链条中的上中下游关系,其实没有严格的界定,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是,中游靠上游、下游靠中游。举个例子:一个景区的工作是规划、建设,那么规划、建设公司就是景区的上游公司,景区内部的商户依托景区庞大的人流运转,那么景区内部的商户就是景区的下游公司。
近两年,随着旅游资本的进一步升温,大量资金进入旅游行业,整个产业中,中游的景区相对门槛较低,在一些大地产公司的带动下,文旅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多点开花,形成了一大票符合国家产业方向的旅游景点,也就是不要门票的景区。随着旅游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也变成了热点,传统景区的市场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市场愈发的残酷。
那景区上游的三方公司现状又是怎样?从不同的方向,主要分为几个类别:
规划建设:在印象中,各个大学以及各个城市规划院多与各级政府合作,思考全面,整体偏保守,但是又不可或缺;
旅行社、户外渠道:受制于中国的城镇化、城市集群和人口规模,组织团队出游的旅行社渠道将会持续存在,持续发展,由于目前商业模式较为传统,整个渠道市场会很难整合,很难融资上市;
网络门票预订:这个风口具有快速复制性,同时很容易抢占用户,改变用户习惯,所以在十年内拼的你死我活,现在被最有钱的携程整合完毕;
旅游营销策划:传统的品牌策划公司可以给景区提供营销思路,但是营销过程中需要渠道的配合,所以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全国级别的营销策划公司,因此,他们多为区域型小公司,这些公司的核心资源是媒体渠道和旅行社渠道,所以跟旅行社的商业模式类似,很难做大,最大只可以做到省级;
互联网服务:严格来讲这部分属于景区的上游和中游产业链。从最初的拍宣传片做网站,到现在的白癜风可以完全治疗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