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案题材影视剧的魅力有多大
看看这么多版本的《包青天》
也许是个很好的例证
区别于国外影视作品中
侦探人物多为虚构的特点
我国古代探案题材影视剧中的主人公
多为真实的历史人物
他们被不止一次被写进书里,搬上荧幕
成为古装神探剧的著名IP,专治各种离奇诡异案件
然而
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他们高超的推理技术时
你是否想过
这些古代办案故事背后是否真有其事?
这类神探剧中又共享着怎样的“套路”?
今天不妨跟着Club姐一起
扒一扒那些古装神探剧中的神套路
{套路一}
主角光环不能少
虽然国产古装探案类影视剧中的主人公,都是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不过为了体现主人公的与众不同,编剧和导演们往往会给这些角色强加上各种本领。
飞檐走壁的狄仁杰你怕不怕
《少年神探狄仁杰》剧照
冲锋在前、提刀砍人的包大人你见过吗?
《神探包青天》剧照
CLUB姐微评:
历史上你们可都是“文职人员”,这么“威武霸气”真的好么。
那么
历史上的狄仁杰是什么样呢?
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年)九月,其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年),其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来源:中国新闻网
{套路二}
神兵利器不能缺
空有一身本领怎能行,当然要配上神兵利器。在古代,唯有御赐之物才能彰显我主人公的与众不同。
你以为我包拯只会耍大刀?
给你看看我的看家装备
《包青天》剧照
狄爱卿,这把亢龙锏送给你
朕看好你哟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剧照
CLUB姐微评:
“尚方宝剑”被赋予的“法上之法,刑外之刑”的至高无上权限,那可是明代万历年间以后才出现的,包大人您这可是拿了把多年后的剑啊。还有狄大人那把“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的亢龙锏竟也是影视剧杜撰的。
让我们看下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吧
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年)登进士第,累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副使、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年)任枢密副使。嘉祐七年(年)病逝,年六十四。宋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包拯生平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鸣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其故事、轶闻被加工为戏剧、小说,世代流传。
来源:《法本》绘画:向萌
{套路三}
身边配角要丰富
主人公是真人,那配角就可以随意发挥了。历史上也没说他们是靠单打独斗办案的不是?再说一个个都是青天大老爷,有一两个跟班的习以为常啦。
“英姑,你怎么看?”
“公孙策,你怎么看?”
还有最经典的——
CLUB姐微评:
虽然这些配角很大程度上让故事更加饱满,也推进了剧情,但是历史上,这些人可都是不存在的。在宋朝,英姑这样的女性还不能抛头露面,公孙策这个师爷的“职称”更是明清才有,而“元芳”就更有意思了,跟狄大人可是差了整整几个朝代呢。
不妨来看下历史上的宋慈是怎样的呢?
宋慈
宋慈,字惠父,福建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其祖上为唐朝著名宰相宋璟。其父宋巩曾任南宋广州节度推官,在节度使幕府掌管刑狱。宋慈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上任之初即参与数次平叛战争,显示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主帅赞其“忠勇过武将矣”。因屡受军功,宋慈被提拔任用为广东刑狱,8个月间,断连年积案余件,后又往江西、湖南等地任刑狱吏。淳佑七年(年)冬,完成传世名著《洗冤集录》。淳佑八年(年)任宝谟阁直学士;翌年,升任焕章阁直学士、广州知州与广东经略安抚使,到任不久后忽患头晕病,于同年三月初七逝于广州官寓,享年64岁。
来源:《法本》绘画:向萌
{套路四}
经典手法大家用
国外的侦探人手一个放大镜,再来个烟斗辅助思考,那真是没有破不了的案子。国内的神探么,到底有没有什么拿手的“法宝”呢?你别说,还真有,那就是“钱”。不是我们现在用的钱,是铜钱。
来来来,我包拯给你用铜钱破个案
《少年包青天》剧照
巧了,我宋慈也是用铜钱破案的
《大宋提刑官》剧照
哇,没想到我寇准居然也用铜钱破案
《寇老西儿》剧照
CLUB姐微评:
一串铜钱,在各朝代神探的手中屡显神威屡试不爽,话说这些罪犯你们就不能走走心,看看剧本,换种手法么……
那么历史上的寇准又是何许人也
寇准
寇准,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年)九月,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来源:河南法制晚报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些影视剧中的套路
无非是夸张杜撰加演绎,为的是丰富剧情
增加影视剧的趣味和可看性
故事编得再好,也不能和真实历史混为一谈
如果,你还总结了
这类影视剧中更经典有趣的套路,
不妨在留言区一起接力吧!
法信CLUB
p.s.说到法制史中的真实人物和故事
Club姐不得不再次提到它——
第一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原创笔记
《法?本》
为什么叫《法?本》?
一语双关
既有“追本溯源”之意
也传递了“法律文化创意笔记本”的
性质和用途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信息
想收藏的盆友们还可点击阅读原文前往购买~
法信第期
内容、责任编辑:长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