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中秋节,亦是有不一样的风情,你的故乡又有什么样的中秋习俗呢?今天,将为大家献上——特别策划众筹活动《故乡的中秋》第四期,让我们继续跟随几位作者去领略不同地域的中秋记忆。
月照中秋文
杨志广
中秋佳节,人们往往是轻松和消闲的。月圆之夜,无须做什么丰盛的节日佳肴,只要全家人坐在一起,和和乐乐地吃上几块香甜可口的中秋月饼,就算过了个团圆节。而赏月,则是一桩乐事。饭后茶余,人们或端坐窗前,或漫步街衢,或伫立花丛,仰视着皎洁的明月,孕育着美妙的遐思。恰逢今年的中秋之夜,天上一丝云也没有,赏月,正是好时候。妻女都各自出去赏月了,我何必自甘寂寞呢?熄了灯,悠闲地出门而去。
那银白银白的圆月,娴静地婷立于幽蓝而深邃的天空,好象嫦娥梳妆的明镜;那银辉遍洒的大地,深沉得似静静的一潭春水,明滑、清澈,又仿佛是一位睡意正浓的披纱女子,羞涩而安详。蟋蟀起劲地鸣唱着。房前屋后,大街小巷,人们凝望着圆圆的明月,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么?
是啊,“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刻,在这苍茫的月下,我孑然一人,愈加难忘故乡的亲人。记得我第一次回故乡探亲的那年,正赶上中秋节。节日的夜晚,我和久别重逢的母亲,坐在爷爷栽的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下,品尝着别具风味的家乡月饼,边唠家常边赏月。渐渐地,静谧的月夜充满了嘈杂的声音。我好奇地站在自家的矮墙上循声眺望,只见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笑语如潮;人们围坐在自家的院子里,依傍着一垛垛丰收的五谷,金黄色的玉米在手中欢快地跳跃。这时,母亲端来一笸箩带着皮儿的玉米,笑着招呼我。我说:“妈,您瞧这月色多好,玉米明天再剥也不迟。”母亲说:“傻孩子,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呢。咱庄稼人,哪有闲心看月亮呀!”母亲说完,先动手剥起了玉米。望着母亲那结满老茧的双手,和那慈祥的、饱经风霜的脸,我的两眼渐渐地被泪水模糊了。多么可亲可敬的母亲,多么勤劳朴实的乡亲啊……
我漫无边际地遐想着这些难忘的往事,心中不由得一阵感慨。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多年,可我的眼前却还依稀晃动着故乡亲人的笑脸,耳边仍然回荡着故乡亲人的朗朗笑声。我忽然扪心自问:此时此刻,我那年过六旬的母亲,我那和蔼可亲的乡邻,能象我一样在这花前月下悠闲地散步吗?不会的。他们也许在田间收获,也许在场院穿梭。月儿西斜,夜,愈加宁静了。我结束了无休止的漫步,转身朝家里走。举目望去,前面是喧腾不息的矿山,闪烁的灯火辉映着高高耸立的井塔。此时,我们的矿工正挥汗于千尺井下,赏月,他们会想到赏月么?!
我倒有些怜悯中秋月了。是啊,中秋圆月固然很美,但赏其美者却又是怎样几个少得可怜的闲人;而更多的人,则是在这明媚的月色下创造着比这明月更加美好的生活!
于是,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圆圆的中秋月,请你化作徐徐的清风吧!把我对母亲、对耕耘者的缕缕情思和心底的祝福,送到深深的煤海,送到遥远的故乡……
家乡地理坐标:河北省固安县柳泉镇大韩寨二村
作者简介
杨志广
男,回族,年4月出生。年12月加入辽宁省作家协会,现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铁岭市作家协会理事、调兵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居辽宁铁岭调兵山市。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迄今先后有数千件诗歌、散文、小说、杂文、歌词作品。
月在故乡的路上文
张雪飞
今秋,我在回家的路上
邀约八月十五的月亮
行程都在期待着
忐忑返回故乡
几片白杨的落叶
划过疾驰的车窗
撩拨起久熟而陌生的乡音
在耳边不停地激荡
还是儿时仰望追寻的大雁
正高空写着人字
声声啼鸣让近乡的游子
乡心起起落落情思万丈
泪眼恍惚中
前面一直都是热土上的那棵老杨
过去了几多春花夏月
又担起了这一季漠漠秋霜
举起微温的杯酒,今宵
只图一醉,披一身洁白月光
揣着儿时的甜蜜
就酣睡在故乡的胸膛
家乡地理坐标: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昌隆镇章京营子村
常回回家文
青杉农人
亲情成了电话,一边连着爸妈,一边孩在天涯。
小名,成了最暖最长最急最快的问话。
月儿高挂,孩子可是回家,你说的改天,是哪一天哇?我在台历上标注下。
你讲的下次,是哪一次呢?
我要准备你爱吃的麻花。
老说的以后,以后有多后呐?孩子,别让我们等的老眼昏花。
桌上的月饼香气散发,被你小时候直叫好吃的稚音软化,躲到桂树的枝头又送芳华。
墙壁上的钟声滴答,好似节奏慢了,孩子,你不回家,日子也拉长了。
相册里的时光,挤满岁月的渴望,爸妈和你的相聚,就只那定格的一刹。孩子,视频是手机为你再尽的天伦神话。
远行,成了时下的流行,你的每一次出行都成了父母眼角的泪花;信件成了奢华,偶尔的电话,三瓜两枣的落下。
孩子,爸妈不图你的荣华,只愿你能常常回家;
孩子,爸妈不要你的富贵,只要你平安健康偶尔想想家。
天上的雁儿会南飞,地上的小河常流水,孩子,你的根儿在老家,别忘了家中还有爸和妈。
无论生活如何变化,要,记得爸妈在老家默默注视和念挂。
早点回家,看看爸妈;吃口饺子,唠唠嗑啊。爸妈的眉头会舒展成家。
千万别把、别把回家过成久远的诗话。
抓紧孝的机会,回家,和爸妈一起听窗外布谷鸟的拉呱,
听听家的屋檐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配搭,
味儿足足的满堂升华。
家乡地理坐标:上海
母亲的中秋节文
宋文志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时节,天上的月亮也越来越圆了,这就告诉人们:中秋节快到了。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因为这天在外的人们会回家与家人一起过节。而随着中秋节的临近,母亲也开始忙碌起来——她要为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作准备。
记忆中,每年的中秋,母亲除了准备过节吃的食品外,还要在中秋节的晚上举行一个庄重的仪式——拜月。
八月十五的晚上,当黄黄的月亮从东山升起时,母亲就会将准备好的各种新鲜水果和月饼,分别摆在干净的盘子里,整齐地放在一张方桌上,放到院子里,让月光照在供桌上。到了晚上十一点多,明亮的月亮就会升到中天。这时,母亲便来到供桌前,沐浴着银色的月光,举行拜月礼。
她点燃3支香,望着头顶又圆又亮的月,口中念念有词:月光爷,月光爷,给你准备了苹果、大鸭梨、甜石榴、红枣,还给你准备了月饼。你吃吧,多吃点儿,吃饱了,希望你保佑我们家里的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
整个拜月的过程,只有几分钟,母亲说的话也很朴实,多是让月光爷保佑家人健康平安等。但母亲的态度却非常虔诚。拜完月,她就把供品分给我们吃,说是吃了就会健康、平安。
母亲说,每年八月十五的晚上,她都会拜月,祈求月亮保佑我们。有几年,我在外地读书,不能回家过节。她也会通过月光将对我的祝福送给我。有时天气不好,天上没有月亮,她也照拜不误,因为月亮在她的心中。
月到中秋分外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轮圆月,中秋节才被认为是团圆的节日。李白有诗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想,中秋节思念故乡,多半是对母亲的思念。因为,母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小时候,父亲只身在外省湖南工作,但每年的中秋节前后他都会回家帮忙秋收秋种。每年的中秋,我们一家人都能在一起过节。后来,我们举家从河北来到湖南,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能团聚。后来,我离家外出求学,又在外地工作,加之没有假,所以回家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的时候就少了。后来有了中秋节假期,中秋节就成了母亲盼望的节日,因为这时候的我们可能会回家跟她一起过节。离八月十五还差好几天,她就打电话问我们回不回家过节。
如今,母亲老了,头发花白了,脸比以前更清瘦了,背也更驼了。我希望,今后的每个中秋节都能回家陪她过节。同时我也希望,母亲能够健康长寿,年年的八月十五都能沐浴这如水的月色。
家乡地理坐标: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
父爱在泥石流里翻滚文
陈肃静
早上去亲戚家路上,路旁到处都是泥石流。路边上,躺着一堆堆泥石堆,旁边山上的泥石还在不断往下滑落、翻滚,大大小小的泥土、沙石,不住地滚涌。看着,就觉得瘆得慌,不由得心理紧张起来。
看着大堆小堆的泥石流堆,不知怎地就想起了父亲。小时候,父亲经常包清理泥石流的活,一锄头一锄头地挖,一铁锨一铁锨地铲,天天挖,天天铲,清理堆在路上的泥石流。一清理就是一个月,才挣三四十元钱,赶忙给上师范的哥哥寄过去,有时也攒起来,以供我们兄妹几人上学用。
泥石流,往往是边清理,边流滑,边滚落。那时,时常听人说有人走路,走着,走着,没注意竟被坡上滚下来的石头砸死了。现在想来都后怕,雨下久了,山石土下松了,即便新晴,也随时随地会有危险,真不知父亲当时或冒着大雨,或顶着烈日清理泥石流时,心里怎么想的,有没有过“怕”意,还是,为了孩子们豁出去了。
兄妹多,家里又没什么收入,为了供我们上学,剥野朱麻、挖黄姜、打五味子,父亲啥活都干,用父亲自己的话:“娃,只要你有本事念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供应你”。
今天是中秋节,要是父亲在的话,一定早早起床,杀鸡煮肉,帮母亲准备过节的饭食了。可父亲却早已离开我们,长眠九年了。也许他太过劳累,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他觉得自己责任都已尽到,想歇歇了。
父亲,您就安心歇息吧,我们都还好,您放心吧,您在那边,也要多多保重。
家乡地理坐标: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
内容来源:融媒体中心策划综合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编辑:孙小婷、邹兰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