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边疆文刊ID:bj」
我们评论
吕政保、胡边江:在岁月的褶皱里绽放梦想
作者简介
吕政保,原《西北军事文学》杂志编辑;中国作协会员、新疆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七届高研班学员;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散文诗》《星星·散文诗》《诗歌月刊》《诗潮》《北京文学》《中国艺术报》《文艺报》等报刊并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等;曾获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兰州军区“昆仑文艺奖”、甘肃“黄河文学奖”等;著有长篇小说《守卡人生》、诗集《红哨楼》等。
在岁月的褶皱里绽放梦想
——读王信国散文诗集《大漠风语》随想
吕政保
能遇见的人,总会在不经意间,相遇于这个世界的某个点。而后,相遇的人,便有了时间上的交集,这个交集的边沿,零星地浸漫着对方的一些岁月印痕。
就如我与诗人王信国的相遇。
列车把我从洞庭湖畔,像运送一粒种子般运送到西域时,我不知道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还有另一粒种子,与芨芨草、白梭梭及红柳等植物一样,顽强地适应大漠戈壁和放肆的西风。并且,习惯于行吟马头琴和冬不拉音韵点亮的草原之夜。
我知道王信国的名字,是在十几年前,我与他的诗作,同时发表在一张报纸副刊。而见到他本人,是多年后的一次文学创作座谈会上。直到现在,翻阅那张报纸,报纸的成色,俨然带回了一段久远的岁月。仿佛我们在很久以前就有了相遇。这种相遇,却在很长时间浑然不觉,随之便在彼此心中多了不辜负相遇的期许。
在与王信国的时间交集里,我渐渐知晓,他是匍匐在岁月褶皱里的笔耕者。正如他在散文诗集《大漠风语》的后记中所写:“大概二十岁出头,我走马观花式地流浪了八个省、市后,改道去新疆谋生。除了带几件衣服外,还带了我写的三十余章散文诗和诗歌习作手稿……在新疆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边谋生,一边文学写作……”
“谋生”一词,加深了岁月的褶皱,而他耕作于这块土壤上的文学作品,无疑注入了生活的钙而呈现旺盛的生命力,宛若赛里木湖畔四季青葱的云杉。
在我的印象中,诗人王信国从事散文诗创作的同时,也在创作小说和诗歌。这些年来,他创作了千余章散文诗作品,大部分作品发表各种报刊并入选多种散文诗年度选本,他对散文诗的热爱,几乎贯穿于他的日常。不但自己创作散文诗作品,还鼓励身边的散文诗爱好者勤奋创作。记得在我们做同事的那些日子里,一起探讨散文诗写作,一起交流散文诗创作的体会,让人非常眷恋。有一次上午,他出了道考题:他说在吃午饭前,每人写一组不限题材的散文诗,看谁先完成。
这道题,让我突然大脑一片空白。我写东西一向是慢慢腾腾的,有时候,一首诗都会拖沓上两三天。这种快节奏写作,一下子让我不能左右。因为是写一组,不是一章。
但也不能没上战场先缴械投降吧,于是,我们进入了各自的空间,进行了两个人的散文诗创作竞赛。尽管这种方式像游戏,但针对散文诗的创作,尽心尽情。在此后对创作的散文诗作品的交流时,王信国对我其中创作的一章散文诗拙作《那块地上的草》,连连称好!比如其中的一节:那块地上的草,没有因草木一秋的宿命,放弃担当,而是用根稳住这块土地。
有谁不喜欢被肯定呢?对于王信国的肯定,我自是欣喜。当然,我也不缺自知之明,王信国出于对我的鼓励耳,千万别漂之浮之。后来,他在赠送给我的散文诗集《大漠风语》的扉页,很有力道地写下“一根草用根稳住大地”。
这让我把草和一个人联想到一块儿了。王信国曾给我讲过,他“谋生”的诸多坎坷艰难的经历,尽管我一直坚信他的谋生经历肥沃了他的文学创作,但坎坷的过程,毕竟能催生夜晚的哭泣,而那种失望与无助的哭泣,足以令脉动的河流生痛!
王信国的散文诗集《大漠风语》成功出版发行,这是他出版的第一部散文诗集,也是对自己多年从事散文诗创作的一次小结。他从羲皇故里到新疆,从观光客到常居者,地域上的差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并没有削减对散文诗的创作热情,最终,以“一根草用根稳住大地”的心境,在专属他的褶皱岁月里,绽放自己的梦想。
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脱胎于散文与诗歌的散文诗,必定有其独特的禀赋。这种禀赋的权重,是向诗歌的灵魂倾斜的。可以这么说,王信国的散文诗,格外倾心于“诗魂”的培植与抵达。如“月色草原,我被马头琴绑架,与所有的花草站在一起,为草原守夜”(《月色草原》)。又如“胡杨,离水最远的叙述,不会停下。离梦最近的河流,从未干枯”(《胡杨》)。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在写胡杨时,都会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三千年,来形容与赞美胡杨的顽强生命力,为什么胡杨具备这种精神呢?王信国不但在想和思考,而且触摸到了胡杨的魂脉。离水最远的地方也有离梦最近的河流,只要有梦,那河流就不会干枯。关于胡杨精神,可慷慨激昂一整天,长篇大论一本书,但是,王信国通过散文诗的方式,结构胡杨内在之美。其蕴含的饱满,如农民手捧沉甸甸的稻谷。
在王信国是散文诗集《大漠风语》一书里,这样妙似思想珍珠的句子还有很多,如:
“这是岩石上的盛典,毡房很小,小得装不下一个过程的梦境”(《岩石上的盛典》)。又如:“马背上的冬天,很漫长。让一匹马跑不出一株草的记忆”(《马背上延伸的牧道》)。
而《看见芦苇》作品中,能把荒芜的神韵,以“无损格式”传达到读者的心灵:“无论挺胸抬头或匍匐向前,芦苇手拉手,肩并肩,用肌体撞击南来北往的风声、用骨头敲打白昼的喧嚣和夜晚的寂静……”
读王信国的散文诗集《大漠风语》,不能“一口气读完”,这部作品需要抛开尘凡喧嚣,清心静气地慢慢阅读,细细品悟,才能感触到作者“关于人性本真的写作”。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那章散文诗《那块土地上的草》的结尾:草的执着,让这块土地变成了草原。
我相信,王信国针对散文诗的创作,还会继续,而且会更多更好。
作者简介
胡边江,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博尔塔拉报(汉文版)》副刊部主编,作品散见于《诗词》《长白山诗词》《参花》《新疆日报》等报刊,作品曾在CCTV--3“电视散文节目”播出;曾多次获新疆新闻奖、“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优秀奖、“祖国好”华语文学大赛优秀奖等奖项并入选多种作品集。
灵魂深处的奔腾
——王信国散文诗集《大漠风语》评析
胡边江
灵魂像胡杨般挺立于时光的最高处,胡杨在深夜低诉,这是诗人内心的深吟。写作上走心,生活中捕捉心,诗意里刻画心,经过走心的散文诗作品,赋予大漠新的姿态和景象。
《大漠风语》是王信国的第一部散文诗集,收录了章散文诗作品,是诗人十年磨一剑的心血结晶,也是心灵漂泊多年后的回归。该散文诗集分为“大漠风语”“风吟草原”“河流舞蹈”“雪莲之恋”“炊烟不语”“西域写生”“边地交响”,通过散文诗的方式,颂扬新疆奇异的风景名胜和翻天覆地的变迁,描绘出一幅独特的大漠风语图。
诗是语言的黄金,诗者是打造金器的金匠。面对燃烧的红柳,诗人双脚火苗蹿动,他吆喝着夕阳,为前仆后继的火焰让路。只要雪莲花醒着,大漠风就不会停下来。诗人王信国通过所观之景之物,向着自己灵魂的深处奔腾,听着风,听着大漠在风沙中的喘息,呈现诗意新疆,捧出边塞散文诗里的气象万千。诗人从大漠到草原,从河流到山川、从万物到心灵的蓝天,吟诵生命之美,聆听时光演绎的多彩回声。
心中有天地,笔下苍宇阔。诗人王信国的散文诗,蕴含着纵横飞扬的神思。为生计奔波的红蚂蚁,在沙漠舞蹈的骆驼,兄弟一样放歌大漠的向日葵等等,在诗人眼里,处处是边疆神奇的尤物,比如在大漠聆听远古的回声,看风吹着风,寻觅风的影子,诗人融入月色草原、马背上的草原、母性草原和天堂草原,细细咀嚼一只羊领着一群羊行走草原上的背影,看见一只鹰在草尖上的修行、一峰骆驼回到黄昏。聆听一株胡麻在深夜的歌唱,以及一条河流滋养的灵壤,遍地花开。诗人追寻着、探索着散文诗的光芒,晾晒潮湿的灵魂。
边走边唱,引吭高歌。诗人王信国总是激情似火,游弋广袤的内心世界与纷繁的天地,洋洋洒洒、浩浩荡荡地抒写着心灵的华章。他的散文诗里,植物生机蓬勃,动物活力四射,充满了真实与想象,阐释了理想与情怀。读他的散文诗作品,你会读出大漠雪、红骏马、天山月、不朽的红柳和兄弟一样胡杨的神采。而相遇老鹤草、鹿蹄花,甚至想起一只鹿、想起雪、想起麦子,诗人目力所及处,精彩自然成。诗人写出了经过内心深处幻化后的现实所见。于是,在诗人笔下,“驿站,在西风中扶正自己的骨头,向马蹄讨要速度。”于是“看风一只红蚂蚁,看见万物轮回的写真。”于是,“在大漠聆听远古的回声,在大漠聆听从前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骨头燃烧的声音。”这些富有高度的心灵文字,是精雕细磨、深深思索后的结晶,写出了自然,又在自然之上,更具有了广度和深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人王信国是位心怀天地的诗人,因为有天地,他才能在自然空间里,寻找到散文诗的“桃源”。因为心里着装天地,他的写作,是朴实的、脉动的,用散文诗勾勒出一幅幅大漠图景,让边疆风光的色彩,更加目迷五色,灼灼其华。在马蹄的交响里,能联想青色草原上先人们的壮举。“马蹄叠着马蹄,踩响浩荡天山山脉的松涛。垦屯戍边的令旗下,察哈尔蒙古,以英雄的方队,抒写西迁史诗。马蹄腾起的风烟,漫过张家口的山山水水,抵达赛里木湖畔。”(《马蹄交响》)。马蹄声声引人思绪,融入诗人的视野,激发诗人创作的思绪。
背负星星上路,在松涛里看见一朵云的前生,在麦子地采撷汗水的晶莹。走在青色草原,诗人心怀乡梓,寻找记忆与根脉,其情与境,让文学落地生“根”,深植故乡泥土,正是这样与乡土血脉相通,使字里行间更具动人的温度。诗人从用散文诗绘画,到用散文诗讲故事,如《看见芦苇》《一只鹿向身后张望》《一双布鞋的山路》《胡麻地里有一个人》等作品,有的是近距离的踏访,是所见所思;有的是远观或细看,诗人力图对自然之景做出自己的领会,默默停留,细细观看,立足于意蕴的提升,实现文学造诣的提升。
诗人王信国无疑是位有天赋的诗人,读他的散文诗作品,你会会发现,诗人的天赋,表现在对散文诗写作的诗意勃发、简洁凝练、意趣盎然和直抵人心。从新疆地域写作,到人性本真的写作,他一直没有停下探索和尝试,并通过散文诗的方式,让灵魂深处尽情奔腾:“文字组成的天书,像羊群深爱的草原,胸襟和爱,让一株草,跳动一只羊的脉搏……而背负时光沉默的羊皮书,活在一只羊的脉络里,等待阳光阅读。”(见《羊皮书》)。
诗意与深意互见,浓情与景融合,现在与历史交织,或许这也是散文诗的力量所在,能瞬间串联昨天和今天。刚笔见魄力,柔笔出神韵。
诗人王信国恰到好处地让诗采豪壮与辞华秀润相统一,粗犷奔放与唯美轻柔相融合。因为,对于诗人而言,散文诗像流淌脉络的血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他通过散文诗的写作:“洞察真善美,收获真善美。曾经的古丝路,用辽阔与遥远诉说着人类的传奇之美。轻音乐般的驼队与英雄的领驼人,注定成为大漠的灵魂。”心灵的触动,不经意间高山流水、闲庭信步、云卷云舒。一种荡气回肠,做到了精神上的涅槃。
生活是一章散文诗,人生亦是一章散文诗。此时,放牧天山,点燃牧歌,聆听风吟,在西风中打捞沉淀的时光。这也许是诗人王信国的诗和远方,以及永恒的抒情与诗意的崇高。一觉醒来,你会发现有些梦,或许可以带走。
期待诗人王信国有更多优秀的散文诗作品面世。
-推荐阅读-
我们评论:
敬文东
孙晓娅×陈培浩×张翼
语伞
张晚禾
潘云贵
谢冕×灵焚×孙晓娅
黄恩鹏
彭燕郊
黄恩鹏、王小忠
崔国发、杨清发、孙诗尧、若非
敬文东、孙晓娅
黄恩鹏、王志清
耿林莽、黄恩鹏、郭建强
黄恩鹏、纳兰、庞娟
黄恩鹏、崔国发
张元
薛梅
黄恩鹏、廖纯洁
郝子奇、范恪劼
黄恩鹏、西厍、王琦
耿林莽
崔国发、风荷
黄恩鹏、敬笃
黄恩鹏、周根红
我们推荐:
彭燕郊
灵焚
宋晓杰x唐力
章德益
方文竹×徐澄泉
成路
亚楠
金铃子、转角
薛菲×孟甲龙
白月×雨倾城
周庆荣
耿林莽
伍荣祥
唐朝晖
卜寸丹
清水
喻子涵
爱斐儿
李松璋
李俊功
陈劲松
姚辉
瘦西鸿
田凌云
转角
杨东
香奴
北野
徐俊国
堆雪
朱朱
庞白
王琰
亚男
张敏华
牧风
我们荐读:
奥克塔维奥·帕斯
罗伯特·洛威尔
博尔赫斯
佩索阿
勒内·夏尔
布罗茨基
扎加耶夫斯基
波德莱尔
布考斯基
约翰·阿什贝利
兰德·贾雷尔
特朗斯特罗姆
皮扎尼克
扬尼斯·里索斯
杰克·吉尔伯特
卡尔维诺
菲利普·雅各泰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乔丽·格雷厄姆
约翰·阿什贝利
罗伯特·勃莱
保罗·策兰
奥登
罗伯特·弗罗斯特
兰波
罗伯特·哈斯
罗伯特·弗罗斯特
伊夫·博纳富瓦
梅特林克
布罗茨基
简·肯庸
英格褒·巴赫曼
贾尼·罗大里
I
我们散文诗
投稿邮箱:
womens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