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唐)李郢《早发》

今天寒露

年10月8日(星期一)16:14:37

农历戊戌年八月(小)廿九

结束时刻:年10月23日19:22:18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

每年太阳位于黄经°时为寒露

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

寒露时节

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

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

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夜晚,仰望星空,

你会发现星空换季,

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

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一候鸿雁来宾

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

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时节,西风飒飒,秋雨潇潇,落英满地,鸿雁南迁,枫叶火红,菊花开放。

由于来自西伯利亚冷空气势力越来越强,导致气候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如果说白露是从炎热到凉爽的标志,那么寒露则是从凉爽到寒冷的转折。从白露到寒露,只间隔了短短一个月,可自然界的变化却非常明显,正如民谚所说:“寒露一到百草枯”。

寒露时节的北方地区,已被冷高压控制着,昼夜温差非常大,此时秋意正浓,菊花斗艳,红叶漫山,有时早上都能看见白霜;

寒露时节的南方地区,也已步入了深秋,受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出现“寒露风”天气,此时盛开的桂花香气四溢。

营养专家提醒,进入寒露后,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应根据天气及时添衣御寒,养阴气,防燥邪,让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寒露之食

进入寒露之后,雾霾天气高发,且天气变得逐渐干燥起来,此时节常常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所以要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可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1、一般润肺润燥的食物:鸡肉、鸭肉、猪肉、鱼、虾、海带、圆白菜、胡萝卜、茄子、萝卜、银耳、梨、荸荠、苹果、柿子、柑橘、香蕉、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可生津止渴、润肺清心、利肠解毒,以增强体质。

2、此季最佳饮食食品:鹌鹑蛋(补血益气、强身健脑、丰肌泽肤)、木耳(润肺和清理胃肠)。

3、药材可选用红枣、莲子、山药、白果、百合、芡实、玉竹等。

4、饮食上,大体延续"秋分"时节的方针,适当加些温补之品即可。

寒露之忌

1、不喝冷饮。雪糕、冰砖、冰棒等冷饮易诱发哮喘。

2、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如咸菜、酱菜、咸笋干、咸肉等咸食。

3、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4、不宜多喝含气饮料,包括汽水、啤酒等。

5、禁吸、喝酒。吸烟可诱发疾病,饮酒能助火生痰,对机体不利。

寒露防病之四大原则

1、“凉燥”袭肺补养

秋冬疾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燥邪为病”,秋初一般是“温燥”,而秋末则以“凉燥”为主。

寒露时节,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花草树木也都萧条零落。这个时节阴生阳退,“寒”和“燥”很容易在一起形成“凉燥”。“凉燥”一旦侵入人体,就会导致人的肺和胃受到损伤,从而出现着凉感冒的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干鼻燥等。

因此,寒露时节我们应该及时吃些补品,来平衡体内的阴阳之气,防止“凉燥”对身体造成伤害。

适合秋天进补的药材有生晒参、白参等。另外,老人孩子以及体质稍差的人在此时节一定要调整好日常饮食起居,以适应天气的变化,做到“见凉加衣,见热脱衣”。流行性感冒爆发时,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必要时可以注射流感疫苗。

2、肺气虚则毛发不固

俗话说“秋天到,头发掉”,入秋之后,人们会发现,脱发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成了名副其实的“三千烦恼丝”。寒露时节,天气干燥,这个情况尤为明显。

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秋季主燥,燥易伤肺,肺主皮毛,若肺气虚,则卫外不足、毛发不固。现在医学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秋天天气过于干燥,对人体皮肤不利的同时也容易伤害头发,因为秋季空气中水分少,头发很容易干燥,毛发也易干枯。此时如果摄入的营养不够充足,就非常容易引起头发的脱落。

预防脱发,首先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铁、钙、锌、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蛋白质等营养素对头发的生长非常有好处,可多吃豆制品、乳制品、海鲜等食物。其次,要保持头发的清洁,避免用太热的水喝碱性清洁品洗头发,多做头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出门时还要适当给秀发防晒,以防紫外线损伤头发。另外,防治脱发还须不熬夜、不过度饮酒、不吃辛辣油腻食物。

3、寒露进补,勿忘排毒

寒露时节,天越来越冷,为了增强抵抗力,许多人开始大量进补,因而体内会代谢更多的“废物”。如果不能及时排除这些“废物”,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寒露不仅要进补,更要排毒。

养生专家建议:选择合适的排毒食品来配合健身运动,既有益健康,又可以强身健体。

(1)菌类。菌类富含的硒元素可以帮我们清洁血液,清楚污物,经常食用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润肠、排毒、降血压、降胆固醇、防血管硬化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2)新鲜果蔬汁。新鲜果蔬汁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素,对清除体内毒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猪血汤。猪血是一种非常好的排毒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会在人体胃酸和消化液中多种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一种具有解毒、润肠作用的物质,还能把肠胃中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等物质结合成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通过粪便排到体外。

4、足部保暖

常言民谚道:“寒露脚不露”,说的是到了寒露,就不要再赤足穿凉鞋了,要给足部保暖。

传统中医学里也有这样的说法:“病从寒起,寒从脚生。”因为足部是足三阳经脉以及肾脉的起点,如果足部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对肝、肾、脾等脏器造成损害。

现在医学理论也证实了足部保暖对健康的重要性。足部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相对较少,而且足部表面脂肪层很薄,自身保暖能力弱,所以足部对寒冷非常敏感。而且,一旦足部受冷,还会反射影响到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削弱这些部位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从而导致致病菌活性增强,人体更容易罹患各种疾病。

要想做好足部的保暖工作,除了选择保暖效果好的鞋袜、透气的鞋垫外,平时还要注意不要久坐久站,经常活动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另外每天临睡前,最好用热水跑跑脚。

因寒露节与重阳节相近,所以,寒露节有许多习俗与重阳节相似。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逐渐形成了,唐朝时成为民间流行的节日。

赏菊、喝菊花酒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这种相聚祝寿的风俗传承至今。在万物凋零时节,菊花却正值盛开,争奇斗艳,自成秋日里的一道亮丽景观。

菊花酒古称“长寿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其味清凉甜美。《圣惠方》曰:"甘菊花晒干三升,入糯米一斗,蒸熟,菊花搜拌,如常造酒法,多用洗面曲,候酒熟。"《西京记》曰:"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有诗曰“菊花酿酒可延年,两鬓丝丝绕鹤发”,认为菊花酒不仅能消除忧虑,还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登高

寒露节后天高云淡,湛蓝澄澈,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许多地方还有登高的习俗,每家每户倾室而出,亲人和朋友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吃花糕(重阳糕)

九九登高,因“高”与“糕”谐音,故有此节吃“花糕”的习俗,寓意“步步高升”。赏菊和吃花糕也都是寒露后的风俗,更是重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晒秋

南方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的特色。村民在房前屋后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场景,使“晒秋”成为农村庆祝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南方不少村落都会举办隆重的晒秋节,到乡村看晒秋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时尚。

斗蟋蟀儿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据记载,斗蟋蟀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促织经》。北京人玩蟋蟀儿,大概始于明朝。

吃母蟹

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时节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但过敏体质、胃寒者及孕妇、高血脂者不宜吃蟹黄,另外要注意螃蟹忌与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喝“寒露茶”

老南京有喝“寒露茶”的习惯。寒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茱萸

九月九日重阳,采茱萸插头鬓,避恶气而御初寒。茱萸,味辛,性温,有小毒。可温中下气,止痛除湿。《淮南万毕术》中说,在屋里挂上茱萸子,可以辟鬼怪。

鳜鱼肥

《海录碎事》:"秋风起而鳜鱼肥,秋当饱鳜。"

寒露时节,千里铺霜。

天地一片萧瑟。

可即使是这样,历代诗人们依然吟咏不绝,

多有佳句。

《野有蔓草》(先秦)诗经·国风·郑风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田野郊外,草蔓露浓。

一对青年男女不期而遇,

情长意浓,自然结合,

换发内心的无限喜悦。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韩翃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

醉后著鞭去,梅山道路长。

虽为送别诗,却无离别感伤,

秋色境界高远,寒露景象宏大,

齐地民歌和鲁酒作伴

现实与想象相交织,

记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

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少年时有个秋夜,在吴江痛饮醒来,

看见一轮明月,中间映着团团的桂树影子;

江边桂树,十里花香,

飘散在烟波江上,倍添清冷之气:

天上人间,都笼罩在桂香桂影之中。

此词意境优美,描述桂花之美,

联想自然,用词简练,不愧为词中佳品。

《池上》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凉风习习,晨露清冷,兰花凋零,

荷叶虽残破依然带绿的寥落景象,

正在无声地诉说着寒露的到来。

酒意初醒,如果这是真的,

天地之间的变化真让人如梦初醒。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

凭栏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萍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遗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洒会,

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

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秋景萧疏,花老,梧叶黄,烟水茫茫,

故人不见,悲秋伤离之感充盈心头;

斜阳已尽,无人与我立黄昏,

用孤雁哀鸣,来衬托自己的羁旅之苦和孤独怅惘,

可谓妙合无垠,声情凄婉。

寒露之夜,寒意四起,万物告别夏天那样强势生长,葱茏旺盛;

我们便看见草木凋零于秋风秋雨中,晓风残月,杨柳落英……

但大自然从未悲观,蓄芳待来年,生命年复一年,万物从来如此……

声明:本







































白癜风带的中药验方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im.com/lcjs/19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