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所院子(散文)我离开故乡马头铺到北京讨生活,屈指算来,也三十多个年头了。某个秋天,妻杨老师带我去看京郊马头山下的一片房子,那片房子,其实是一个一个的院落,每个院落有一栋小楼,有相对敞亮的庭院,院子里种树、种花、种菜、养鱼、养狗。住这些房子的人,高校教师居多,也有作家、导演、演员、画家、律师等,算是个文化人聚集的地方。他们都是喜欢田园生活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文化人的这种田园理想,深入骨髓,马头山的那些个院落,自然就惹他们喜欢了。杨老师也是喜欢的。她带我去看房之前,已经几次去实地考察过了。我说,有些远,离城里我们住的地方五十多公里呢。杨老师就反问我:"你觉得路程是问题吗?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而已。"我知道在路程上纠结,并不能打消杨老师要拥有一个院子的梦想,便配合她看房,与销售经理讨论签约的相关事宜。我们去的晚,很多房子都有主人了,剩下的,挑选余地不大。销售经理游说我们,说住这样的房子,改造是必然的,带我们看已经入住的人家的改造成果,意思是说,房子无非是个空壳,不要太多地纠结这纠结那,买下了,按自己的意愿去改造,才是住这种房子的趣味。我们觉得有道理,便不在房屋质量的好坏呀、院子的栅栏是否齐全等问题上纠结,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