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终南山道医会携手太白道医相聚灵山秀水楼观台,共同缅怀太白道医草药泰斗李白生老先生,并纪念李德芳先生过世三周年。
太白道医草药泰斗--李白生先生李白生老先生,字中直,道号诚法,祖籍四川乐山井研县人。幼学经史,执教乡里,祖传中医,济世活人。李老将太白草医药研究会几次会议交流资料进行整理,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著成《太白草药性书》。他开诊所,办讲堂,为太白草医草药传承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这是一场来自太白草医药与终南道医的盛宴,这是一场太白草医药与终南道医的诚挚对话。正如太白草药一代宗师穆毅老师所言,“太白草药与终南道医关系密切,鱼水相依。”
楼观访道,话医药。
先来一张道医会部分工作人员与神仙老爷爷的合影吧??刘道长健步如飞,您能猜出他高寿吗?
会议还没开始,先留影纪念一下。楼观台老中医李和彦老先生
终南采药人李忠海先生。淳朴、无私,对太白草药无尽的热情与钟爱,这所有的一切都深深地凝聚在这位普通太白采药人的身上。聊起太白草药,刚刚还沉默的李忠海老人此时大放光彩。从小在草药堆里成长,翻越周边每一座大山,还不止一次远赴外地寻觅学习。就是这么一位执着的老人,山上的草药如同自己的孩子,每一种草药的生活习性生长环境,四季变化状态,他都了如指掌。相似草药,它们之间微乎其微的细小差别,他也能说得清道得明。还有那位他一直赞美的,87岁高龄当了一辈子采药人的师傅,我对这一切都充满了崇拜与敬仰。看似普通的老人,聊起太白草药来却神采飞扬,如数家珍,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从性状到药用,每一种草药都深深烙在这个老人的脑海里,那里有说不完的草药故事,那里有对太白草药最饱满的激情。用爱发现每一种草药的美,用心体会每一种草药的神奇,无数次地翻山越岭,无数次地苦苦寻觅。翻阅诸多书籍经典不得而解的困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夙愿,让我深深喜欢上这个淳朴憨厚的可爱老人。这份执着让我汗颜。感恩李老师无私分享治疗跌打损伤的泡酒秘方。窝儿七、红毛七、汗三七,这些之前从未听过的太白草药让人耳目一新,川芎、杜仲、枸杞、重楼、老鹳草、仙鹤草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又一次进入我的眼帘,感谢李老师,感恩神奇的太白草药,感恩许许多多平凡的终南采药人……(李忠海老先生的“益生学会”随时欢迎喜欢中草药的中医爱好者和同仁们前来交流学习)
两位多年旧识志趣相投,提起太白草药就有聊不完的话题。(楼观台老中医李和彦先生和太白草药采药人李忠海先生)
刘至孝道长(左)和刘元清道长。87岁高龄的刘道长擅长刮痧点穴,对道医有很深的造诣。据说他老人家脖子上挂了一个神奇的刮痧板,我太想见识一下了。下次道医会再有义诊,为了神仙老爷爷我也一定要参加。
座谈会正式开始!首先发言的医院的王斌强医师。王老师通过解读老子“十四真言”并结合自己几十年临床经验展开论述。结合临床使用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癌症等疑难杂症的疗效再一次强调和肯定了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对重危病症诊疗弥足珍贵的法宝。
王老师强调生命需向内求,重视自身调理,重视内丹内药,重视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王老师多次强调身、心、灵同修。一句句剖析醍醐灌顶,让我对生命的本质、疾病的本质有了进一步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人人自有长生药,只是遗忘在迷途”。
目不转睛,认真聆听……一个个看似平凡的人,一个个谦虚聆听的道医,他们深藏不露,满而不溢。他们看似默默无闻,身上却都有着让人竖起拇指拍手叫好的绝活。他们勤恳好学,交流请教,他们热爱道医,积极探讨。
第二位学术渊博的郑怀林老师。(陕西省中医研究院教授研究员主任中医师)“医之大源出于道”,郑老师通过分析“医学五道”朔本逐源,详细讲解了道医的发展史,并进一步阐述了“道”是一种有载体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思想,这样的论述让人耳目一新。英雄所见略同,郑老师也一样强调身、心、灵同修的重要性。“科学家到达的高峰,神学家早已在那里等候”。(爱因斯坦)
第三位发言者穆毅老师医院院长穆毅陕西省草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太白草医药带头人陕西省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民间分会副会长
通过穆老师讲解,我对全真龙门派道医有了更多的了解。全真代代有名医,其中不乏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之人。近代就有“太白第一道”张宗宽老先生,编写《太白草药赋》的太白草医草药泰斗李生白老先生。穆老师讲解并肯定了太白草药的疗效,并解答了太白草药中“七药”七的含义。道家“以七为期,逢七必变”,多么美好的寓意呀!“一阴一阳即为道”,“太过不及俱失中”。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笔者和穆毅老师
终南道医会宋陈军会长发言
李德芳先生之子华有先生发言
终南道医雷尚,此次活动精彩纷呈,雷老师功不可没。
西安交大任法融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曹志平先生
太白草医草药传承人张志旭匆匆而来的张老师一上台就为同仁们分享了他的几个绝活。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的、治疗肾虚性耳聋的。年轻有为,后生可畏!时不我待,转眼已是夜幕降临……
饭后,众人来到道医雷尚老师的养生馆,各种交流、探讨、请教学习继续……
道医雷尚老师为到访者演示艾条制作流程。
众人兴致高涨,现场制作艾条。
80多高龄的老中医仍然手握笔记,不忘学习。知音难觅,同气相求,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怀着同样的愿望和决心。“以医弘道”,造福苍生。张医生在分享时所说的话让我感触颇深。“我一人能力有限,将这些绝活贡献出来,就可以造福更多的人。”
共同探讨道医的发展,推崇“口传心授、跟师带徒”,强调传承。
倾囊相授不藏私,我辈同为全真人。张志旭医师向关中蛇医魏来喜魏老先生请教。高手永远在民间。七十高龄的魏老师有一手治疗毒蛇咬伤的绝活,祖传第六代,在眉县及附近几个区县都享有很高的声誉。(魏老师工作室:眉县横渠镇横渠村第二诊所。)
道医雷尚和郑老师。
传承……
感谢太白宗教事务局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太白道协秘书长王应海先生。感恩各位老师及众位道长……感恩传承……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