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
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文/陈幼萱
今天我读完了《一粒种子的旅行》,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种子旅行的两种方式。
第一,种子被风传播。风一吹,种子就飘到空中,风停了,种子就落下来,在哪儿落下,就在哪儿生根发芽。
第二,种子被动物传播。有的植物的果实和种子被动物吃了,等动物们方便的时候,种子也就跟着出来了,在动物方便的地方,种子就会生根发芽。还有一些种子依靠动物传播的方式会比较干净一些,比如像猪殃殃这种植物,等动物们从它的旁边走过,它便会用钩子钩住它们的皮毛,而等待动物们梳理毛发的时候,种子掉进泥土里,就可以生根发芽了。
大自然的秘密可真多,我还想知道更多的秘密。
书里的世界很精彩
书外的世界也不赖
文/东篱
读完这本《一粒种子的旅行》的时候,萱的暑假也进入尾声了。
在老师推荐暑假阅读书籍里,我有意识地把这一本留在了最后,尽管,从内容上来说,这本的文字量是最少的。
而从价格上,这一本刚好是我们所选择的4本书中最贵的,或许,好多爸爸妈妈都不是很理解——这本书似乎也没啥啊,咋就这么贵呢?
这是一本绘本。
《一粒种子的旅行》是新经典公司策划出版的“爱心树绘本馆”中的一本。这一套丛书拥有来自全世界多位重量级作家作品的简体中文版权,“精选了世界各国童画大师的作品,质感厚实、层次丰富,兼具温醇与细致的特点,用独树一帜的沉郁美感创造出深邃的个人风格”。这套绘本中的很多本都在历届“全国十佳童书”评选中,占据了不少席位。
《一粒种子的旅行》于年入选“全国十佳童书”,并被国内在阅读研究方面极具权威的新阅读研究所列入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
留意了一下手头这本书的出版信息:年11月第1版,年11月第38次印刷,一本书能在七年之间重印38次,足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这又是一本科普读物。
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作者很巧妙地把科学知识用故事的方式讲述了出来。
故事一开始就提出一个疑问:我们人类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去旅行,但牢牢扎根在泥土里的植物没有这些手段,为什么我们却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如石缝中、房顶上)发现他们的影子呢?
低年级的小朋友,自然对这样的疑问很感兴趣。于是,接下了作者便深入浅出地给孩子们讲述了大自然中很多不同种子的“旅行”方式。
有的种子依靠弹射的力量,如凤仙花、老鹤草等;有的种子借助风的力量,如罂粟、蒲公英以及各种树木;还有的种子需要动物帮忙,如紫地花丁、樱桃、草莓等用鲜艳的颜色和美妙的味道吸引动物,而牛蒡、猪殃殃等则用自身的勾刺悄悄附着在动物身上。
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如把凤仙花形象地称为“别摸我”,把替植物传播种子的小动物们称为“出租车”等等,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到科学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有篇课文是《植物妈妈有办法》,如果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暑假里读了这本书,开学后再来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互相映照阅读,会更加有趣。
这还是一本艺术作品。
阅读“绘本”,不仅仅要读“文”,更要读“图”。
大量的图画是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美的图画需要更好的纸张和更精致的印刷,这也是绘本之所以价格较高的原因之一。
可惜的是,由于自己并不专业,在指导孩子阅读的时候,这个方面就有些大打折扣了。
只能大概地感觉到,作者在绘制图画的时候,显然很特意地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这些方法天衣无缝地“拼贴”在一起,画面显得很有冲击力,而画的内容也显得极具想象力。
在绘制植物的种子的小幅图画时,作者用比较写实的方法进行精细描绘,而对于大幅的植物,作者便天马行空了,有的像水彩,有的像水粉,有的像油画,有的似乎是印染,甚至里面有只小鸟似乎是国画的技法(不敢确定)。
这更是一本引导孩子走向书外的书。
不管书中的语言如何幽默、图画如何漂亮、知识如何有趣,在读完这样的一本书之后,我们更需要告诉孩子的是:书中所讲述的,只是整个大自然中小小的一个部分,我们所处身的这个世界里,有着更多精彩等着我们去发现。
所以,不妨放下书本,一起出去走走吧!
去花台边,静静守候一朵小花的绽放;去大树下,默默观看一只小虫的忙碌;去旷野中,轻轻聆听一缕微风的私语;去闹市里,悄悄体味一张陌生面孔里的悲喜……
这天地之间的芸芸众生,都是一本本独特而神秘的书。
.8.18
往期回顾《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没头脑和不高兴》
《稻草人》
图书信息
作者:安妮·默勒绘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译者:王乾坤出版年:-11页数:36定价:25.00元装帧:精装丛书:新经典文库·爱心树绘本馆ISBN:8
声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萱萱爸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