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实践技能第一站11号题

简要病史:女性,53岁,胸闷、胸痛半个月,加重2天。

要求:围绕以上主诉,口述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

分值:10分

评分标准5月24日11号题

总分:10分

一:问诊内容(9分)

(一)现病史(7分)

1.根据主诉进行问诊

(1)询问发病病因和诱因;持续时间,加重及缓解因素;

0.5分

(2)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演变情况

1分

(3)伴随症状∶是否伴有乏力、多汗、心慌气短、头晕、头痛、放射痛?

1分

(4)结合中医十问了解目前疾病的情况。

1.5分

2.诊疗经过(2分)

(1)医院就诊?是否做过心电图检查?结果如何?

1分

(2)用过何种药物治疗?效果如何?

1分

3.一般情况(1分)

发病以来精神状况、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情况。

1分

(二)其他相关病史(3分)

1、药物食物过敏史,月经史,生育史;

0.5分

2、有无类似疾病病史、家族史?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等;

1.5分

二:问诊技巧(1分)

弘图教育安卓医考老师警示:禁止把问诊技巧回答,这是考官印象分!

(一)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

0.5分

(二)能够围绕免病情询问。

0.5分

中医病案摘要21:

周某,男,20岁,未婚,学生。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自幼反复出现突然两目发呆,昏仆抽搐,多能自行缓解。平时急躁易怒,今日上午因与人争吵后,突发昏仆抽搐,牙关紧闭,两目上视,口吐痰涎,移时清醒。现症: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彻夜难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请与厥证相鉴别。

时间:25分钟分值:20分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

痫病

中医证候诊断

痰火扰神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患者情绪激动后,突发昏仆抽搐,牙关紧闭,两目上视,口吐痰涎,移时清醒,结合自幼反复发病病史,诊断为痫病。(1分)

2.苏醒后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彻夜难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辨证为痰火扰神证(1分)

3.痰浊蕴结,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火内盛,上扰脑神而引发本病。(2分)

中医类证鉴别

(助理无需掌握)

1.典型发作痫病与厥证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等主症。

2.厥证除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症外,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或见口噤,握拳,手指拘急,而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和作怪叫声之兼症。

3.痫病则除见突然昏仆外,还有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和作怪叫声之兼症。

中医治法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方剂名称

龙胆泻肝丸合涤痰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

及煎服法

龙胆草9g栀子9g当归9g黄连6g黄芩9g大黄6g(后下)半夏12g制南星9g陈皮9g枳实9g石营蒲9g茯苓9g竹茹9g甘草8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中医病案摘要22:

曹某,男,29岁,已婚,工人,年11月28日初诊。

患者于3年前不明原因双小腿下1/3内侧出现皮损,有瘙痒渗液,医院给予自制药膏外用(具体不详),可暂时缓解。3年来患者双小腿皮损反复发作,现皮损呈暗红色,粗糙肥厚,剧痒难忍,遇热或肥皂水烫洗后瘙痒加重,伴有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

请与牛皮癣相鉴别。

时间:25分钟分值:20分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

湿疮

中医证候诊断

血虚风燥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以双小腿下1/3内侧皮损,反复发作,现皮损呈暗红色,粗糙肥厚,剧痒难忍,遇热或肥皂水烫洗后瘙痒加重,诊断为湿疮。(1分)

2.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辨证为血虚风燥证。(1分)

3.本病由于病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乃致肌肤甲错,发于小腿则因经脉弛缓、气血运行不畅,肤失濡养所致。(2分)

中医类证鉴别

(助理无需掌握)

牛皮癣好发于颈侧、肘、尾骶部,常不对称;有典型的苔藓样变,皮损倾向干燥;无多形性损害。

中医治法

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剂名称

当归饮子加减或四物消风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

及煎服法

当归饮子∶川芎9g当归10g防风10g白芍15g生地黄10g荆芥穗10g白蒺藜10g黄芪10g何首鸟10g

四物消风饮∶生地黄15g防风10g荆芥穗10gg当归10g川芎g赤芍9g蝉蜕6g白藓皮10g柴胡9g独活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中西医病案摘要21:

梁某,女,45岁,已婚,工人。年4月5日初诊。

患者2周前自觉恶心,乏力,食欲减退,并逐渐出现皮肤、巩膜及小便发黄,遂来就诊。现症:身目发黄,色泽鲜明,口干苦,恶心,厌油,头身困重,胸脘痞满,大便干。

查体:T36.6℃,P95次/分,R16次/分,BP/70mmHg。神清,面黄鲜明,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肝肋下1cm可及,质软,轻压痛,肝区叩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辅助检查: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U/L,总胆红素52μmol/L,结合胆红素23μmol/L。HBsAg阳性,抗-HBc阳性。

时间:25分钟分值:20分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

黄疸

中医证候诊断

阳黄

西医诊断

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

西医诊断依据

①恶心,乏力,食欲减退,皮肤、巩膜及小便发黄。

②面黄鲜明,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肝肋下2cm可及,质软,轻压痛,肝区叩痛(+)。

③肝功能示ALT、AST、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均升高。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

中医治法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方剂名称

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

及煎服法

茵陈18g,栀子12g,大黄6g,飞滑石15g(先煎,淡黄芩10g,石菖蒲6g,川贝母5g,木通5g,藿香4g,连翘4g,白蔻仁4g,薄荷4g(后下),射干4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和方法

①一般治疗:清淡饮食,进食易消化食物,补充维生素、蛋白质,热量。②病原治疗:急性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一般不用抗病毒治疗。

③对症治疗:非特异性护肝药(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肝泰乐等);降酶药(甘草甜素、联苯双酯、苦参碱等);退黄药物(丹参注射液、苯巴比妥等)。

中西医病案摘要22:

于某,女,48岁,干部。年4月8日初诊。

患者于2年前双手遇热后突发剧烈瘙痒,此后遇热或肥皂水烫洗后则双手皮肤局部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现症: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月经史无常。

查体:皮损色暗,粗糙肥厚,边界清楚,对称分布。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时间:25分钟分值:20分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

湿疮

中医证候诊断

血虚风燥证

西医诊断

湿疹

西医诊断依据

①患者2年前双手遇热后突发剧烈瘙痒,此后遇热或肥皂水烫洗后则双手皮肤局部剧烈瘙痒。

②皮损色暗,粗糙肥厚,边界清楚,对称分布。

中医治法

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剂名称

当归饮子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

及煎服法

当归9g,白芍9g,川芎9g,生地黄9g,白蒺藜9g,防风9g,荆芥穗9g,何首乌5g,黄芪Sg,甘草3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和方法

①治疗原则: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

②常用药物:局部治疗常用5%~10%复方松馏油软膏、10%—20%黑豆馏油软膏、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等。全身治疗常用组胺类药物(如扑尔敏、赛庚啶、息斯敏等)、镇静剂(5%溴化钠、冬眠灵等)、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

未完待续......

每日一练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yf/7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