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承ZZ之邀,一同前往承德隆化的茅荆坝。
到达隆化,天色已晚,我们便在附近的温泉小镇投宿。马路两旁旅店一家挨着一家,很多都已客满。不贵,一间。最大的特色就是家家都可泡温泉,我从没见过房间里有这么大的浴池,竟可并排躺下三人,这是要干嘛?
第二天八点多到达景区,大门外都是摆摊的。
槲寄生
有一家在卖这个,他说是从榆树上砍下来的。
寄生植物会影响寄主的生长,按说砍下来也无可厚非,但作为植物人,老大不爽,毕竟这在我眼里可比榆树稀罕多了。
槲寄生
既然无力阻止,那就拍照吧,也不枉它中道崩殂。
槲寄生全株入药,即中药材槲寄生正品,具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胎动、胎漏及降低血压等功效。
一进景区大门就必须坐摆渡车。车行道结束,开始爬山,进入林子。
细叶沙参(紫沙参)
路边坡上尽是细叶沙参。
《救荒本草》第一次把本种称为“细叶沙参”,说它生于太行山山间,药用滋补、祛寒热、清肺止咳,也有治疗心脾痛、头痛、妇女白带之效。根可食用。
细叶沙参(紫沙参)
鉴别要点(说的是河北境内,下同):
1、花柱长,花冠口缢缩;
2、叶互生;
3、萼裂片细丝状。
某种叶蜂
水金凤上的叶蜂卷曲得像紫苜蓿果实一样。
九点半,精神一振,一小片草甸出现在眼前,姹紫嫣红,热闹非凡。
康藏荆芥
康藏荆芥的花好像有人从两侧捏扁了一样。
顾名思义,它可以一直开到西藏去。
康藏荆芥
这些花并非此时才出现,而是几乎伴随一路。这是一棵白色的。
浅裂剪秋罗
花虽多,但最艳丽的还属浅裂剪秋罗,这一路多亏它平添妩媚。
灰背老鹳草
一朵特立独行的灰背老鹳草
灰背老鹳草
所谓灰背,就是叶子背面灰白色。其实它全身都长满灰白色短柔毛。
大花益母草
又进入林下,出现一小片沙参属。
叶子3—4片轮生,有的上部互生。
萼片较宽,全缘。
好了,开始定种。
花柱不伸出花冠,叶轮生,有3种。可排除2种。
排除展枝沙参——其花序多分枝;
排除雾灵沙参——萼裂片丝状钻形,边缘有1-2对小齿。
剩下的就只有北方沙参了。(现已并入狭叶沙参,本来在河北志中狭叶沙参还属于叶互生类呢。)
但是,有的萼裂片有齿,又不符北方而符合雾灵沙参。
雾灵沙参
但但是,雾灵沙参萼裂片很细的。FB说这点儿区别不算什么,我表示怀疑。总之吧,有齿这点不能忽略。
莫非是两种混生吗?
我本来以为那是很孤立的几棵,又离得很近,应该是一种。加上总是忘记一次把特征拍全,所以一会儿拍这个,一会儿拍那个,最后都弄不清哪几张图是一棵的了,真要命。
沙参属植物可供药用,含沙参皂甙,有润肺、止咳之效。根肥厚肉质,味甜,可充饥或作补充食品之用。
好大的蘑菇!因为长在大树的围栏里,所以没法放参照物,直径至少有30cm吧。
虽然快自溶了,但我觉得它特别飘逸,长长的睫毛,顾盼神飞。
啤酒花菟丝子
花特别小,想看柱头可费劲了。
啤酒花菟丝子
但谁叫碰见我了呢,到底把它剥开了。
以前遍寻而不得,最近却接连碰上两次,看来只要时节合适,其实并不少见。
药典中的菟丝子为菟丝子或南方菟丝子的种子,有补肝肾、益精壮阳、止泻之功效。据植物志,金灯藤功效亦同菟丝子,不知与之很像的啤酒花菟丝子如何?
蒙古风毛菊
忽遇一道溪水倾泻而下,我们都很吃惊,不知所来,亦不知其所往。旁边的石壁上长着蒙古风毛菊。
蒙古风毛菊
示总苞、基生叶
特征很明显,看图吧。
高山露珠草
高山露珠草虽然名字里有个高字,但其实它在露珠草里是最矮的,也就十几厘米,其他则高达50厘米。
小红书(《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北京册》)里将北京的定为其亚种深山露珠草。河北志说与正种难以区别,故并入正种。
嘿,俺可不管那么多。
高山露珠草
欣赏美颜才是正经。看它的果实就知道叫露珠名不虚传。
狭叶荨麻
茎皮纤维可作纺织原料;幼嫩茎叶可食;全草入药,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之效。
糙苏
路边大片的糙苏。
民间用根入药,性苦辛、微温,有消肿、生肌、续筋、接骨之功,兼补肝、肾,强腰膝,又有安胎之效。粉色中混着一些白色,虽说远没粉的多,但也不容忽视。
白色比粉色的稍大,但大小、颜色好像都有过渡型。
据植物志,糙苏花“稀白色”,也就是白色也算正常了,况且不论什么花,出现白色都不奇怪,前面不还拍过一张白的康藏荆芥吗?
可我还是怀疑那是口外糙苏,但我没有证据。
河北志是这么写的:
糙苏:轮伞花序明显具总花梗;
口外糙苏:无总花梗。
倒是挺明白,但,我能说我看不懂吗?
只好另辟蹊径。
示茎上被毛
左粉花:被服帖短毛(糙苏:茎疏被向下短硬毛,有时上部被星状短柔毛);
右白花:被开展长毛(口外糙苏:平展具节刚毛)。
括号外为我的感觉,括号内为植物志描述,下同。
示苞片
上:苞片被毛稀疏(糙苏:被星状微柔毛、近无毛或边缘被具节缘毛);
下:开展长硬毛(口外糙苏:密被平展具节刚毛)。
示萼片
上:萼片较光滑(糙苏:被星状微柔毛,有时脉上疏被具节刚毛,花萼多密生星状毛,稀无毛);
下:开展长硬毛(口外糙苏:外面沿脉上疏被平展具节刚毛,其余部分近无毛)。
综上所述,我认为白色的就是口外糙苏,至于那极少的过渡型是不是杂交,我就不知道了,没拍照。
注:本文植物名皆以中国植物志电子版为准。那些分类系统的分分合合是专家的事,俺可管不了那么多。
太长看不下去
且待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