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镴”是永康土话,其实就是永康的传统锡雕,它是以锡为原料制作民生用具和工艺品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锡器品包括生活日用品、传统嫁妆、仪仗道具及佛事法器等,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这门老手艺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手工打制的烛台、酒壶、茶壶等锡制品已不多见。不过,记者近日在永康市芝英镇南山沿村打镴师傅桑子安家看到的一批锡制品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茶壶柄是一节节竹的形状,壶壁上雕刻的熊猫吃竹叶情景形象逼真,图案雕得栩栩如生。两只仙鹤昂首振翅,嘴衔荷花烛台,微风徐来,双翅上下摆动,“活”像真鹤。形象最逼真的要数一对龙凤锡雕,一条白龙扭身摆动,舒展四爪,好像正在奋力飞舞。它张口瞪眼,威风凛凛,令人望而生畏。而那只凤凰则正展翅摆尾,双脚奋力后拨,宛如翱翔蓝天。
桑子安告诉记者,这对龙凤呈祥锡雕长58厘米,共用掉10多公斤含银纯锡,依靠手工历时两个多月才打造出来。由于做工特别精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价格自然不菲,售价要人民币2.48万元。
记者了解到,桑子安自小就跟人学打镴,14岁就走南闯北给各地人打制各种生活用品。在近40年的打镴生涯中,桑子安磨炼出一双巧手,打制的各种锡制品做工精致,好看又耐用。
后来,玻璃、塑料等生活替代品的问世,靠手工打制的打镴老手艺因生产成本高、效益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会打镴这门老手艺的人已越来越少。但桑子安一直坚守这个老行当:“本地人遇到嫁女儿、乔迁等喜事,还保留传统风俗,会买几套锡制品作陪嫁品和惠赠品,我相信只要手艺好,就会有人找上门定做。”
■■■■■为了适应现代生活,
桑子安还动起
技术创新的脑筋。
他将仙鹤的翅膀与身体连接处做成能活动的,在翅膀上安装弹簧,这样,一有风吹草动,仙鹤的翅膀就会上下摆动,仙鹤变“活”了。这样一创新,让他的生意好了,价格也成倍上去了,原来他做的仙鹤每对只能卖四五千元,如今一对“活”仙鹤售价高达1.8万元。一把普通酒壶只能卖七八百元,而改做成竹柄、竹身的竹壶除了外观更漂亮,因谐音为“祝福”,寓意好,一把卖元。而头能活动的锡鱼,因寓意“年年有余”,一对卖1.88万元。
真是太令人佩服了
是金子一定会发光的
相信好的东西也不会被人们遗忘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我们永康还有这样的手艺人吧~
记者:章刚正文/摄
猜你喜欢
永康八旬老翁一个奇葩健身法竟获意外惊喜
蜡笔小新拦车记这个永康话方言版简直逆天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