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兰的品种数量较春兰来说要少,但很多品种内在的争议却大得多,鉴于鉴赏能力等问题,国兰在整理过程中,对于图片及文字的引用亦难免出纰漏、不足甚至错误的现象,敬请各位兰友指正,将相关信息发送给我,我将第一时间进行修正,谢谢!
蕙兰瓣型花老八种为:程梅、大一品、关顶、元字、老上海、老染字、潘绿、荡字。新八种为:端梅、老极品、翠萼、庆华梅、新极品、崔梅、楼梅、荣梅。
本期国兰为您整理的是蕙兰瓣型花老八种。
程梅
程梅,蕙兰梅瓣,传统名品,又名“程字梅”。程梅气势雄伟,若论蕙花梅瓣,当推程梅最具代表性。
清乾隆时,由江苏常熟程姓医师选育,为赤蕙梅瓣品种,很多兰花在培育过程中的命名首选之一即为姓氏或者姓名,所以该品名为“程梅”,又名“程字梅”。程梅的叶姿半垂,新苗斜立有力,叶幅宽阔均超过1.5厘米,叶长50厘米,植株雄伟。叶缘微向内裹呈浅“V”字形,叶缘锯齿粗,叶脉明亮细润。叶质厚糯,有光泽,叶色深绿,光照充分时叶色乃呈深墨绿色。花苞为赤麻壳,花苞圆整壮大。花蕾为蜈蚣箝头形。花梗粗,俗称木梗,花梗高出叶架,花柄紫红色,花梗绿底有红云。着花通常7-9朵,外三瓣圆整紧边,花瓣质厚,花色赤转绿,瓣根有粉红云,俏丽异常,花瓣短圆阔大而光洁,捧瓣分头合背为半硬蚕蛾捧,尖如意仰舌。壮株开花捧瓣分窠,舌瓣也能略放宕,绿苔舌上有紫红点。
惠兰赤壳类花蕾外面的苞叶为红色,并呈现许多红色的直筋。主要品种有程梅、元字、端梅、江南新极品、崔梅、涵碧梅、荣梅、关顶、大陈字、俞梅、登科梅、珍品、叶梅、老染字、虞仙梅、老蜂巧、端蕙梅、解佩梅、丁小荷、天锡梅、秀字、衢梅、仙蝶、鹤渠仙、王字、和字、新蜂巧、浙顶、迭园、秋字等种。
大一品
蕙兰绿壳类大荷花形水仙瓣,乾隆末年产自浙江富阳山中,由嘉善商人胡少梅以黄金三千两购得,位列所有兰蕙下山价格之首位;大一品花型硕大,收根放脚,蕙兰中最近似于荷瓣者(古人称为真荷型),位列蕙兰老八种之首位,与庆华梅(刘梅)、老极品同为蕙兰品级最高者。叶长40-50CM,宽1-1.2CM,叶色翠绿,新叶富有光泽,叶面平展,叶缘锯齿清晰。叶姿半垂、植株雄壮,较易种植。干淡绿色,细圆挺拨,高出叶面,称做灯草梗。花苞翠绿,水色沙晕极好,头形圆整,苞片紧扎。每葶着花8-12朵,花形大,花朵未放时为大平切头形,即花蕾头部如用刀切平,两侧萼平伸,直径达7CM,外三瓣呈荷形,唇瓣为大如意舌,收根放角,花朵为明净的黄绿色,瓣质糯润,飞肩,软蚕蛾捧,光洁圆整,绿苔大刘海舌,上缀淡红点,是绿蕙中荷形水仙的典型品种,被誉为荷形水仙之冠、蕙兰老八种之首。“大一品”绽放花朵时,盆内要干,若湿开,外三瓣中后部易反翘,花形会变动呈微落肩。
欣赏好花品亦要讲究一些方法,如“大一品”绽放花朵时,盆内要干,若湿开,外三瓣中后部易反翘,要动手调整方定形,盆内要略干些,否则花形会变动呈微落肩。人无完人,花难尽美,调教合理,可使缺点少暴露些。
“大一品”确实可称绿蕙荷形水仙之冠。此种流传较广,至今深受兰友喜爱。江浙爱养蕙花者,必养此品种。
关顶
据《兰蕙小史》记载,“亦名万和梅。前清中叶出浒关万和酒肆。三瓣短圆,分窠青豆壳捧心,大圆舌,粗长干,平肩。开花时盆口太湿,则兜头皆胀破。”关顶梅的叶姿半垂,叶幅宽阔而长,叶幅宽若程梅,和程梅一样属大叶性。叶脉比程梅粗,叶色则较程梅浅些。叶质硬厚,比程梅更半垂而环。新芽绿底有红丝晕(纹)。花葶紫红,花苞赤壳,紫红筋麻,花梗高出叶架,高达50厘米,每梗着花8-9朵,赤梗赤花,俗称“关老爷”,喻其花带紫红色。外三瓣短圆宽大、紧边,其瓣型圆整度似程梅。捧瓣为豆荚捧,捧瓣易交搭。大圆舌,绿苔舌上缀紫红点块。花色较紫暗,唯花色不及程梅明绿。论外瓣圆短,蕙花中关顶与程梅为最。
我国兰界因关顶花色赤暗,豆壳、捧心交搭而不作贵。然日本兰界却推为上座——“别格全盛稀贵品”,赏兰情趣有差异。日本兰界视其作色花。论其花品,外瓣圆整、捧厚、捧心分窠,大圆舌,历来认为是蕙花梅门精品。
元字
元字,赤蕙,是蕙兰“老八种”之一。元者,第一也,取名元字,意即赤蕙之首。客观而言,论其花品,元字名列赤蕙之元是当之无愧的。
清朝道光年间由浒关艺兰者选出。叶半垂,中心叶片斜立。叶幅宽1.5厘米,长45-50厘米,叶形雄伟,略似“程梅”,叶色不如“程梅”浓绿。出芽率低,易开花。花梗较高达60厘米左右,底下的花朵也齐叶架,花梗绿底有紫红味,花柄淡紫红色,花蕊头形为大平切,着花不多,通常5-7朵,花朵之间间距大,分外疏朗。外三瓣长圆形,紧边,瓣质厚,平肩,花色绿中泛粉红。分窠半硬蚕蛾捧,捧心圆整光洁,捧瓣上前端有一指形叉,为其特征。捧瓣根部有淡紫粉色红云,头部白边明显,并呈大拇指形,俗称抱拳捧。执圭舌。元字的中宫形状和姿态酷似执圭举行典礼的形姿。舌瓣上红点成块状,色彩鲜艳。花形大,绽放直径可达6-7厘米,元字的花梗高挺,花朵疏朗,展宕有姿,花色又绿翠俏艳,花品端正,风韵极佳。指形叉(捧上端的缺口)是辨认元字的一个关键特征。
老上海梅
老上海梅:蕙兰梅瓣
历史:清嘉庆元年(年),由李良宾选育,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特征:老上海梅,绿壳梅瓣,外三瓣长脚、圆头,收根,半硬捧,穿腮小如意舌。舌有穿腮孔,是该品种最明显的特点。舌短,前端两边有向上浅沟,有钩尖,舌片前端上翘,靠贴捧瓣。看舌时从左右两边着.便可看到舌与捧靠贴处两面各有一个穿腮孔,是老上海梅的品种特征。此草不易花,夏秋多磷钾肥、多晒太阳可增加着花率。
留传史:说起老上海梅原生种能保存至今,还有一段故事:浙江长兴县有一农民蒋金生,生于年.在25岁时,当时县保安队下乡“征粮”,强迫蒋缴大米15石。当时蒋无力缴出,限期到后,保安队将蒋五花大绑拖到河滩上要枪毙,其妻下跪苦苦哀求,额头磕破,血流满面。虽然求下蒋免于一死,但放回家后蒋便精神失常,后被好友湖州沈松林先生知道,劝他好好养病,并赠予他十个兰花品种,其中有程梅、老上海梅、宋梅、大一品、郑同荷、盖荷等等。从此蒋便在家种花养心,直到93岁病逝。这就成了老上海梅原生种能够在长兴保留下来的缘由。
现在随着兰蕙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品种的鉴赏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我们几十年的经验,请兰友们验证一下:你的上海梅是不是有穿腮如意舌,如果有,那你的老上海梅就可靠了。
老染字
清道光时,由浙江嘉善阮姓染坊选出,又名老阮字。
叶片短阔环垂,长35——40厘米,宽1厘米左右,多叶性,每株叶片一般都有8——11片。花梗细长,高于叶架,花梗绿色,花柄紫色,每杆着花7——12朵。三瓣短窄紧边、肩平,分窠大观音兜捧心,大如意舌。有时花朵癃放,唇瓣尖部被嵌窄不舒、上翘或歪斜,大多偏向一边,故俗称为秤钩头老染字。此花花色黄绿切泛赤不够明丽且花型较小,但花守极好,老种蕙兰中花守最佳者,久开至谢花不变形。
“老染字”的选育时间在“老八种”中可算得上较晚的一个,时间是“道光”年间,也就是公元--年期间。地点是浙江省嘉善的阮姓的染坊,嘉善在浙江省东北角,北靠江苏,东北离上海很近,西南方紧靠着嘉兴。现在嘉善称作县,古时也是个小镇,曾有诗称赞嘉善:“百里郊原似掌平,竹枝唱出尽吴声;走遍绿野停舟晚,灯火渔火相映明。”“老染字”出世的“阮姓染坊”现在己不可考,不过也仅仅是选出地而己。至于它的产出地恐怕要永远是个谜了。
“老染字”又名“老阮字”,俗称“称钩老染字”。这俗名来自于它的舌,《兰蕙小史》说是“大圆舌”,后人又称“大如意舌”,实际上是舌尖向左偏,“如意头”当然不是这个样子。沈渊如曾说过:“舌总以短圆,端正为上品,如尖形、狭或歪生形都属劣品。”“老染字”之所以能入“老八品”,关健是在五瓣上。“外三瓣短窄”,由外瓣短厚,平肩,紧边,萼片端内扣如兜状,萼虽窄而不显,精神有度,配以大观音捧心,久开不易形,使花品紧凑有神,小花细干,能开出9--13朵。一直受艺兰人喜爱,自出世以来多有“冲染字”的现象出现。此种流传甚广。
潘绿
清朝乾隆时由宜兴潘姓选出。又叫宜兴梅。外三瓣头稍圆、略带尖锋,有时开连肩合背、有时呈分头合背;三瓣微皱,瓣端中央有缺口,尖如意舌(大多紧缩在捧内或与捧瓣连成一块)。两侧萼平肩,分头合背硬兜捧心,花色淡绿。草养壮了,能开出三瓣极佳之花。惰花性,花期晚。如在春盛多晒阳光,生发花蕾可能性较多。花形较差,由于当时细花上品者较少,所以亦被列入传统老八种之一。
许霁楼曾留下的诗附后:
姑射仙人练玉沙,金丹骨换谢庭花;
河阳终古香连径,步步娇生集翠华。
荡字
清道光年间(年前)选出。由苏州至荡口的花船上出售,当时曾采得大丛落山惠草,分成四块压在竹篓内伤过半,放舟游卖,荡口镇买得一丛命名“荡字”,西塘镇亦购得一丛,取名“小塘字仙”二者应属同物异名。《兰蕙小史》中记述荡字:“小荷形竹瓣蚕蛾捧,如意舌平肩”。荡字叶宽0.8cm左右,长40cm左右,叶姿半垂,优美潇洒。叶芽是纯白转纯绿。花的直径在3-3.5cm左右,色绿,干细长,非常秀丽。外三瓣头圆细狭、紧边,分窠蚕蛾捧,如意舌,一字肩,花葶细挺。王叔平在他的《五十年艺兰经验谈》中记述的荡字:“一字肩荷形竹瓣如意舌。缺点:花小色黄”。
《兰蕙小史》中记述的荡字:“小荷形竹瓣蚕蛾捧,如意舌平肩”。其他兰著对荡字的记述亦大体相同。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国兰旨在正面宣传,诸多未尽之处敬请谅解!)
往期国兰精品文章推荐:
传世铭品:莲瓣兰素冠荷鼎
永怀素:莲瓣兰素花极品
北极星:莲瓣兰艺草中的皇者
春兰绝品:天逸荷
姜氏荷:人生中梦寐以求的完美荷瓣兰花
红素双璧—滇红素与碧龙红素
"醉”美中国红:品鉴兰花之美!
富丽堂皇:看兰花的皇家气质!
兰花之奇,让人瞠目结舌,莲瓣兰奇花鉴赏。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