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侵犯的凤仙花

凤仙花(凤仙花科草本植物)ānhuā]

凤仙花,别名:指甲花,急性子,凤仙透骨草,拉丁文名:ImpatiensbalsaminaL.无患子目、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花卉,[1]全株分根、茎、叶子、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子、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花颜色多样,有粉红,大红,紫色,粉紫等多种颜色,花瓣或者叶子捣碎,用树叶包在指甲上,能染上鲜艳的红色,非常漂亮,很受女孩子的喜爱。

民间常用其花及叶染指甲。茎及种子入药。茎有祛风湿、活血、止痛之效,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痛、屈伸不利;种子称“急性子”,有软坚、消积之效,用于治噎膈、骨鲠咽喉、腹部肿块、闭经。[1]

目录

1形态特征

?叶

?花

?种子

2生长习性

3地理分布

4植物类别

?科属

?种类

5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观赏价值

?食用价值

?使用价值

6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病虫防治

7植物文化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60-px。凤仙花全株分根、茎、叶子、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茎粗壮,肉质,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无毛或幼时被疏柔毛,基部直径可达8mm,具多数纤维状根,下部节常膨大。

叶互生,最下部叶有时对生;叶片披针形、狭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4-px、宽1.5-75px,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锐锯齿,向基部常有数对无柄的黑色腺体,两面无毛或被疏柔毛,侧脉4-7对;叶柄长1-75px,上面有浅沟,两侧具数对具柄的腺体。

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无总花梗,白色、粉红色或紫色,单瓣或重瓣;花梗长2-62.5px,密被柔毛;苞片线形,位于花梗的基部;侧生萼片2,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毫米,唇瓣深舟状,长13-19毫米,宽4-8mm,被柔毛,基部急尖成长1-62.5px内弯的距;旗瓣圆形,兜状,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狭龙骨状突起,顶端具小尖,翼瓣具短柄,长23-35mm,2裂,下部裂片小,倒卵状长圆形,上部裂片近圆形,先端2浅裂,外缘近基部具小耳;雄蕊5,花丝线形,花药卵球形,顶端钝;子房纺锤形,

密被柔毛。蒴果宽纺锤形,熟时一触即裂,长10-20mm:两端尖,密被柔毛。

种子

种子多数,圆球形,直径1.5-3毫米,黑褐色,成熟时外壳自行爆裂,将种子弹出,自播繁殖,故采种须及时。花期7~10月。[1]

凤仙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白黄、洒金等,善变异。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瓣。

2生长习性

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喜向阳的地势和疏松肥沃的土壤,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3]

凤仙花生存力强,适应性好,一般很少有病虫害。如果气温高、湿度大,出现白粉病,可用50%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倍液喷洒防治。如发生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倍液防治。凤仙花主要虫害是红天蛾,其幼虫会啃食凤仙叶片。如发现有此虫害,可人工捕捉灭除。

3地理分布

原产中国、印度。中国各地庭园广泛栽培,为常见的观赏花卉。[4]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安徽等地。

4植物类别

科属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无患子目;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凤仙花。[1]

种类

1、顶头凤仙:别名拦头凤仙。为凤仙花的变种。花顶生主茎或分枝顶端。花大,重瓣。分枝扩张,形成丛株。[5]   2、矮生凤仙:为凤仙花的变种。植株较矮,株高20-30厘米。[5]   3、龙爪凤仙:为凤仙花的变种。侧枝蜿蜒,水平延伸。

[5]

5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

以根、茎、花及种子入药。中药名:根:凤仙根。茎:凤仙透骨草。花:凤仙花。

种子:急性子。

采收加工

根:秋季采挖根部,洗净,鲜用或晒干。

茎:夏秋间植株生长茂盛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叶及花果,洗净,晒干。

花:夏、秋季开花时采收,鲜用或阴、烘干。

种子:8-9月当蒴果由绿转黄时,要及时分批采摘,否则果实过熟就会将种子弹射出去,造成损失。将蒴果脱粒,筛去果皮杂质,即得药材急性子。   

性味功能

根:苦、辛,平。茎:苦、辛,温,小毒。花:甘、苦,微温。种子:辛、苦,温,小毒。

根:活血止痛,利湿消肿。茎:祛风湿,活血止痛,解毒。花: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杀虫。种子:行瘀降气,软坚散结。

功能主治

凤仙花系著名中药。花入药,可活血消胀,治跌打损伤。花外搽可治鹅掌疯,又能除狐臭;种子煎膏外搽,可治麻木酸痛。活血通经,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杀虫。主风湿肢体痿废;腰胁疼痛;妇女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骨折;痈疽疮毒;毒蛇咬伤;白带;鹅掌风;灰指甲。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6]   性温、味微苦,有小毒。有软坚、消积之效,用于治噎膈、骨鲠咽喉、腹部肿块、活血行瘀、主治妇女闭经。[4]

民间常用其花及叶染指甲。茎及种子入药。茎称“凤仙透骨草”,有祛风湿、活血、止痛之效,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痛、屈伸不利;种子称“急性子”,有软坚、消积之效,用于治噎膈、骨鲠咽喉、腹部肿块、闭经。[1]

选方

①治风湿卧床不起:金凤花、柏子仁、朴硝、木瓜,煎汤洗浴,每日二、三次。内服独活寄生汤。(《扶寿精方》)[7]   ②治腰胁引痛不可忍者:凤仙花,研饼,晒干,为末,空心每酒服三钱。(《纲目》)[7]   ③治跌扑伤损筋骨,并血脉不行:凤仙花三两,当归尾二两,浸酒饮。(《兰台集》)[7]   ④治骨折疼痛异常,不能动手术投接,可先服本酒药止痛:干凤仙花一钱(鲜者三钱),泡酒,内服一小时后,患处麻木,便可投骨。(《贵州民间方药集》)[7]   ⑤治蛇伤:凤仙花,擂酒服。(《纲目》)[7]   ⑥治百日咳,呕血,咯血:鲜凤仙花七至十五朵,水煎服,或和冰糖少许炖服更佳。(《闽东本草》)[7]   ⑦治白带:凤仙花五钱(或根一两),墨鱼一两。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7]   ⑧治鹅掌风:鲜风仙花外擦。(《上海常用中草药》)[7]   ⑨治灰指甲:白凤仙花捣烂外敷。(《陕甘宁青中草药选》)[7]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花含各种花色甙(Anthocyanins),由此分得矢车菊素(Cyanidin)、飞燕草素(Delphinidin)、蹄纹天竺素(Pelargonidin)、锦葵花素(Malvi-din)。又含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以及一种萘醌成分(可能是指甲花醌Lawsone)。[6]

根含矢车菊素苷(cyanidinmono-glycoside),指甲花醌(lawsone),2-甲氧基-1,4-奈醌(2-methoxy-1,4-naphthoquinone)。茎含山柰酚-3-葡萄糖苷(kaempferol-3-gluco-side),槲皮素-3-葡萄糖苷(quercetin-3-glucoside),蹄纹天竺素-3-葡萄糖苷(pelargonidim-3-gluccoide),矢车菊素-3-

葡萄糖苷(cyanidin-3-glucoside)等。

花:抗过敏,抑菌。种子:抗生育,抗菌,抗过敏。

1、对癣菌作用:凤仙花的鲜花汁,对红色表皮癣菌,堇色毛癣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专夫曼高尔夫表皮癣菌均有抑制作用。[6]   2、对细菌抑制作用: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也有不同的抑制作用。[6]

禁忌

1、孕妇忌服。   2、全草在南方地区作透骨草用。   3、凤仙花含有促癌物质!促癌物质不直接挥发,但会渗入土壤,长期食用种植在该土壤里的蔬菜,很危险。[8]   4、此植物里的草酸钙比较多,在煮过后会消失,依然不建议生吃,尤其有风湿症、关节炎、痛风、胃酸过多症、肾结石等病人不可多食此物,要做药用也必须严格遵照医嘱。

观赏价值

我国各地庭园广泛栽培,为习见的观赏花卉。[1]

凤仙花如鹤顶、似彩凤,姿态优美,妩媚悦人。香艳的红色凤仙和娇嫩的碧色凤仙都是早晨开放,是欣赏凤仙花的最佳时机。凤仙花因其花色、品种极为丰富,是美化花坛、花境的常用材料,可丛植、群植和盆栽,也可作切花水养。[9]

食用价值

凤仙花在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人们煮肉、炖鱼时,放入数粒凤仙花种子,肉易烂、骨易酥,别具风味。   凤仙花嫩叶可焯水后可加油盐凉拌食用。

使用价值

染色作用

在印度、中东等地称为HENAA海娜,其本身带有天然红棕色素,中东人很早就种植这种植物,用它的汁液来染指甲和修饰自己。据记载,埃及艳后就是利用指甲花来染头发的。著名的印度身体彩绘,也是用它来染色的。[10]

驱蛇作用

据新闻报道: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重庆自然博物馆黄永昭研究员介绍凤仙花还能驱蛇。

6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种子繁殖

繁殖培育凤仙花用种子繁殖。3—9进行播种,以4月播种最为适宜,这样6月上、中旬即可开花,花期可保持两个多月。[11]   1、选地与整地:以阳光充足、土质湿润、肥沃、疏松及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施基肥、整地做畦,南方做高畦,北方做平畦,畦宽1.2m。[11]   2、播种方法:种子细小,寿命较长,在室温下贮藏3年其发芽率仍达79.7%。直播,南方3月份,北方4月份。行距px,开lcm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后稍加镇压,随后浇水。播后保持土壤湿润,温度25℃左右时约5天开始出苗。每平方米用种量g。

1.间苗苗高5~px时间苗,将细小、纤弱、过密的苗间去,并按px株距定苗。合理密植,可以优质高产。[11]   3、育苗:种子撒播在培养土上,轻加覆土约0.3公分,5~6天后发芽,真叶3~4片即可定植于花盆或花坛,株距30公分。[12]   4、花期控制:如果要使花期推迟,可在7月初播种。也可采用摘心的方法,同时摘除早开的花朵及花蕾,使植株不断扩大,每15~20天追肥1次。9月以后形成更多的花蕾,使它们在国庆节开花。[13]   5、中耕除草:出苗后防止杂草争夺水分,应适时松土除草。天旱时及时浇水。1年中耕除草2~3次。[11]   6、追肥:苗高30~px时,可把茎下部的老叶去掉,摘去顶尖,促其多分枝。此时,每平方米施饼肥40kg,可顺行开沟,把肥料撒入沟内,覆土,浇水。高温多雨季节注意排水。[11]

病虫防治

1、白粉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蔓延至嫩茎、花、果。感病的叶片最初在叶表面上出现零星不规则状的白色粉块,随着病害的发展,叶面逐渐布满白色粉层。初秋,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圆点,后逐渐色变深呈黑褐色。病叶后期变枯黄、扭曲。[14]   病原为单丝壳菌(Sphaerothecafuliginea)。病菌在凤仙花的病残体和种于内越冬,翌年发病期散放子囊孢子进行初次浸染。以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浸染。借风雨传播。8~9月为发病盛期,气温高、湿度大、种植过密。通风不良发病重。[14]

1.加强栽培管理,种植密度要适当,应有充分的通风透光条件,多施磷、钾肥,不过量施氮肥。[14]

2.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减少来年浸染源。[14]

3.发病期间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喷施。[14]

2、褐斑病

凤仙花褐斑病又称风仙花叶斑病,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15]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严重患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得枯黄,直至植株死亡。[15]   病菌在风仙花病残体及土壤植物碎片上越冬。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飞散传播。高温多雨的季节,易发病。[15]      1.凤仙花喜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涝。因此,种植以砂质壤土为宜,以利排水;盆栽凤仙花,雨后应及时倒盆。秋末应将病叶、病株集中销毁,减少来年传染源。[15]   2.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倍液,或75%百菌清倍液防治。[15]

3、立枯病

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16]      1.主要以菌丝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   2.在田间,主要靠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土中的菌丝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16]   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倍液。[16]

4、轮纹病

凤仙花轮纹病危害凤仙花叶,使叶周围产生周缘深褐色的大型圆病斑。病斑表面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中部变灰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点。[17]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越夏。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以后的病斑上产生分孢子继续传播蔓延,引起再侵染。[17]   常年病重区,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有: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等。[17]

5、根结线虫病

病害学名凤仙花根结线虫病是南、北方普遍又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根部。线虫侵入侧根或须根后,形成很多大小不——的瘿瘤,初为黄白色,后变褐色,剖开瘿瘤内生梨状小线虫,即雌虫。受害植株生长缓慢,茎细株矮,叶片由上而下渐变苍白色失绿,叶缘向背卷,皱缩枯萎,花苞黄枯或不开放。[18]   病原线虫雌雄异形,幼虫呈细长蠕虫状;雄成虫线状,尾端稍圆,无色透明,大小1.0-1.5X0.03~0.04mm;雌成虫梨形,每头雌线虫可产卵~粒,雌虫多埋藏于寄主组织内,大小0.44-1.59x0.26-0.81mm。[18]   该虫多在土壤5-px处生存,常以卵或2龄幼虫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病土、病苗及灌溉水是主要传播途径。一般可存活1—3年,翌春条件适宜时,由埋藏在寄主根内的雌虫,产出单细胞的卵,卵产下经几小时形成一龄幼虫,脱皮后孵出二龄幼虫,离开卵块的二龄幼虫在土壤中移动寻找根尖,由根冠上方侵入定居在生长锥内,其分泌物刺激导管细胞膨胀,使根形成巨型细胞或虫瘿,或称根结。在生长季节根结线虫的几个世代以对数增殖,发育到4龄时交尾产卵,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2龄后离开卵块,进入土中进行再侵染或越冬。在温室或塑料棚中单一种植几年后,导致寄主植物抗性衰退时,根结线虫可逐步成为优势种。南方根结线虫生存最适温度25—30cC,高于40℃、低于5℃都很少活动,55℃经10分钟致死。[18]      1、加强检疫,防止有病苗的传人、传出,以免该病扩展、蔓延。   2、播种育苗或盆栽定植时,注意选用无病土。   3、用作育苗或定植的土壤,最好在高温季节翻晒2-3次,司消灭大量病原线虫。   4、用药剂消毒盆土。在盆土中挖穴或环状沟,每盆施人滴滴混剂5-10mL原液,马上覆土压平,熏蒸半个月后再栽植花卉。也可用80%二氯异丙醚乳剂倍液,每盆施10-15mL,或80%二溴氯丙烷-倍液,每盆施mL,方法同上。也可施用5%铁灭克颗粒剂,每平方米埋药1-3g,或浇灌40%甲基异柳磷乳油倍液,每株浇灌-mL药液。[18]

6、天蛾虫害

凤仙花、鸡冠花和长春花等花卉。[19]   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发生严重时,也食害花朵。[19]   成虫体褐绿色,长40毫米。头及胸部两侧具灰白色缘毛;腹背具2条银白色纵线,腹面土黄色。前翅灰褐绿色,顶角至后缘基部有一较宽的浅黄褐色斜带,斜带内外具数条黑白色条纹;后翅黑褐色,具灰黄横带1条。缘毛白色。[19]   1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7月成虫羽化,成虫夜间活动,具趋光性,交尾后将卵散产于嫩叶上。8月上旬幼虫孵化为害,一般在清晨为害较重;8月下旬幼虫化蛹。9月初第1代成虫羽化,9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孵化为害;10月中下旬幼虫入土化蛹越冬。[19]      1、冬季清园翻土,注意消灭土中越冬虫蛹。   2、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幼虫为害期,可选用20%菊杀乳油倍液或90%敌百虫原药或50%杀螟松乳油-1倍液进行防治。[19]

7植物文化

花语

别碰我,源于它的英文别名Touchmenot,美语为Donttouchme,因为它的籽荚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弹射很多出籽儿来。

历史传说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在福建龙溪有个叫凤仙的姑娘,长得亭亭玉立,秉性温

柔善良,与一个名叫金童的小伙子相爱。一天,县官的儿子路过此地,见凤仙这般漂亮可爱,顿生歹心,前来调戏。被凤仙臭骂一顿灰溜溜地走了。凤仙知道这下可闯了大祸,县官儿子肯定要求找麻烦。于是决定与金童一起投奔外地。凤仙只有父亲,金童上有母亲。两老两少连夜启程远走他乡逃难。途中金童的母亲患病,闭经腹痛,荒山野岭又无处求医访药,四人只好停步歇息。[20]   再说县官听说儿子被村姑骂了一通,就命手下前来捉拿凤仙,眼看就要追上,无奈之中凤仙、金童拜别父母,纵身跳入万丈深渊,以示保洁。两位老人强忍悲痛,将凤仙金童二人合葬。晚上两位老人依坟而卧。凤仙和金童夜间托梦给父母,告之山涧开放的花儿能治母亲的病。次日醒来,果见山涧满是红花、白花,红的似朝霞,白的似纯银。老人采花煎汤,服后果真药到病除病愈。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花命名为凤仙花以示纪念。[20]

民谣

琉球民谣《凤仙花》(てぃんさぐぬ花)就是以此来体现父母对子女的教导和爱以及成长的主题。

历史诗词

毛泽东《咏指甲花》   唐·李贺《宫娃歌》   宋·晏殊《金凤花》   元·杨维桢《凤仙花》   明·瞿佑《渭塘奇遇记》   清·刘灏《凤仙花》

诗盈花艺,只为美的绽放!我们致力于绽放花的美,释放你心中的善,更多植物文化请







































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好了要注意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hecaoa.com/lcjb/2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