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家私人博物馆是什么样的体验?看了本周书榜上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的朋友们也许可以上知乎去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为了赶时间走马观花地在每一件展品前匆匆略过,或是因同伴的催促不得不离开才欣赏了一半的心头好?拜托,这根本不是打开博物馆的正确方式。
现在,这些烦恼被完全放在了一边,打开书,翻到你最喜欢的那件文物,然后尽可以盯着它看到天荒地老,不会有管理员嚷嚷着“还有半小时就闭馆”,更不会有人说“抱歉,我们今天不对外开放”。可以把《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当作你的私人博物馆,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想看多久就看多久。
尼尔·麦格雷戈
本书作者是大英博物馆的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作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掌门人,尼尔主动抛去一切艰深的专业术语,像一位邻家老爷爷话家常一样细数着馆中的宝贝,让文物从阳春白雪走向凡间,由点及面地串起自人类产生以来的文明史。
更妙的是,它提供了一个舒舒服服看文物的好途径:板板正正地坐在桌子前,手边摊着笔记本做笔记;懒在床上享受着被窝余温和早上晒进屋里的太阳;在地铁上一边晃悠着一边听身边老大爷打瞌睡。只要你愿意,它所能带给你的,是一百次奇妙的旅程和无数个可以沉浸在这个属于你的私人博物馆中的美好下午。
在书中某篇的结尾我看到了这样两句话:“有关印在中国桑皮纸上的早期纸币的记忆,依然活在伦敦市中心的一个小花园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了向这些纸币先驱致敬,英格兰银行种下了一小片桑树。“
这样的细节令这本书作为一部严肃世界史的同时,也闪烁着其他同类著作没有的温暖诗意。
逛完大英博物馆,请移步随我来到《中国文学史》展览厅。这本文学史寄寓着一个老人对中国之本源的苦心与忧思,怀抱的希望与信仰,更多的是对文学之美的发微与洞见。在钱穆先生的诸多著述中,《中国文学史》算是较特殊的一本。因为这是由他讲述,他的弟子叶龙记录整理出来的。
这是一本时隔60年的课堂笔记,一共三十一章,从《诗经》一直讲到明清章回小说,脉络清晰,对每个阶段的文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带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常说“文史不分家”,钱穆先生即是从历史的角度讲述文学,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的传承变化。
读完这本厚重的《中国文学史》,仿佛看到六十多年前的钱穆老先生,音容面貌丝毫未改。他穿着蓝布罩衫,脚蹬布鞋,操着一口无锡话站在讲台上对着我们说道:时至今日,我国还未有一册理想的文学史出现。
本期书榜的儿童馆里的主角是“酷MA萌”,这只红脸蛋黑熊,在中国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是“熊本熊”。
作为日本熊本县的地方吉祥物,他自年起开始担任熊本县营业部部长兼幸福部部长,并且业绩突出,凭借认真的卖萌大大增加了熊本县的受欢迎程度。最新引进到中国的两本《酷MA萌:一日一熊》漫画,正是熊本熊的卖萌手段之一,书中是记录熊本熊趣事的四格漫画,按月编排,记满一年天。
仔细看这些漫画,有些搞怪逗趣让人忍俊不禁,有些又好像只是记下了平淡琐碎的小事,还有些时候,熊本熊只是很认真地为某种日本特产美食打了个广告。但一天一天翻下来,熊本熊永远不变的热情自信和快活蠢萌,就是会渗入到你的情绪里,开始运行“治愈”的进程。
再走几步,来到自然科学馆,看看《一粒种子的旅行》。植物本身并不会旅行,但它们会把自己的种子送上旅途。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植物的种种“旅行”手段,例如老鹤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种种奇妙的方法,让人大开眼界。文字生动有趣,插图精彩纷呈。作者在书中大量运用拼贴手法,使得画面既充满艺术感,又深具真实感。
本周最后一站,是“宋徽宗”馆。伊沛霞教授积数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为英文世界为这位皇帝撰写的首部完整传记,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还原一个繁荣国度的君主不断追求卓越荣耀的雄心——尽管这份雄心以悲剧收场。
完成了这趟充满愉悦与发现的诗意之旅,私人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你get了吗?
音频文字版
大家好,这里是晨报书虫。本周推荐的书,是书榜上钱穆老先生的《中国文学史》。
这是一本很好的中国文学入门书。
书中保留了钱穆先生授课中最鲜活的口语表达,也留存了许多神来之笔。
全书31章,从诗经一直讲至明清章回小说,贯穿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脉络。
下面读的这段,来自这本书的绪论部分。
所谓史者,即流变之意,有如水流一般。吾人如将各时代之文学当作整体的一贯的水流来看,中间就可看出许多变化,例如由唐诗演变下来即成为宋诗和宋词是也。
文学是一种灵感,其产生必自内心之要求。从东汉时代到三国时代,其人情、风俗及社会形态都不同了,故思想、观念、信仰及追求之目的亦都不同了,故文学亦变了。例如曹操身为统帅,却轻裘缓带,与前人不同;此皆因生活情调、风俗观点都改变了。又如唐人爱用五彩,宋人则喜用素色简色;唐代用彩画,宋则用淡墨,风格自各有不同。
文学是文化史中的一项,而非政治中的要目。文化史则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及风俗等各项。
又如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古文运动,单讲政治背景便不够,所谓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那么我人应先读《昭明文选》,然后再来读韩文,如此才能容易了解,这就是先要加以比较。我们学习文学史,亦需要加以比较。我们如想读西洋文学史,也可以与中国文学史来比较,一比之下,才可知道中国文学史有其独特的面貌。
直至今日,我国还未有一册理想的“文学史”出现,一切尚待吾人之寻求与创造。
这本书或许并不是“理想”的文学史,或许并没有严谨到可用作教科书,但它有活泼的生命力、有效治学的方法、令人眼睛发亮的顿悟。
本周的荐书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耐心倾听,我们下周再见。
白癜风诚信单位白癜风诚信单位